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目的:探讨S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PV-9000通用二步法检测130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中SOX2的表达情况。结果:SOX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7.7%)低于较正常胃黏膜阳性率(90.0%,P〈0.05)。SOX2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OX2与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过程有密切关系,可为胃癌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跨膜丝氨酸蛋白酶4(TMPRSS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33例新鲜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TMPRSS4的mRNA与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8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TMPRSS4的表达,并分析TMPRSS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胃癌组织中TMPRSS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TMPRSS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5.56% vs. 18.52%)(P<0.05),其高表达与癌灶大小 (≥5 cm)、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3个)有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TMPRSS4高表达患者5年总体生存明显差于低表达患者(P=0.035);COX多因素分析发现TMPRSS4蛋白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45)。 结论:TMPRSS4的表达与胃癌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新生血管标志物CD105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选取病理科存档的胃癌患者术后组织蜡块,其中胃癌组织54例、癌旁组织37例(距离癌组织>3 cm)、正常胃黏膜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种组织标本中的MMP-9、CD105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胃癌组织中的MMP-9阳性表达率72.22%,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9.73%)和正常胃黏膜组织(5.00%,P<0.05),胃癌组织中MVD计数(43.7±8.9)个/视野,显著多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的MMP-9阳性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的MVD在胃癌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浆膜及浆膜下层浸润、Ⅲ+Ⅳ分期中计数显著增高(P<0.05)。MMP-9及CD105表达变化可以鉴别诊断胃癌,同时有利于对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恶性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蛋白质分子生物标记物SOX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112例原发胃癌组织及70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SOX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70例癌旁非肿瘤胃黏膜上皮中仅有5例(7.1%)为SOX9低表达;112例胃癌组织中94例(83.9%)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SOX9高表达51例(45.5%)。胃癌组织中SOX9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其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Lauren分型(P〈0.05)、浸润深度(P〈0.01)、淋巴结转移(P〈0.05)、远处转移(P〈0.05)及肿瘤TNM分期(P〈0.05)有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OX9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SOX9低表达者(29.4%比49.2%.P=0.03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P=0.046)、浸润深度(P=0.001)和远处转移(P〈0.01)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而SOX9的高表达(P=0.948)不能作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胃癌组织中SOX9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生长发展和侵袭转移有关并对胃癌患者预后有影响.但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间质中肿瘤相关纤维母细胞(CAFs)的表达及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71例胃癌组织中α-SMA来验证CAFs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黏膜细胞与腺细胞排列杂乱,其中α-SM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癌旁组织中α-SMA的表达呈强阳性。胃癌组织α-SMA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5);癌旁组织高于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P<0.05)。胃癌组织α-SMA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Lauren分型及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肿瘤直径<3 cm预后较好,5年预后未复发率80.0%,肿瘤直径>5 cm患者5年预后复发转移或死亡者在75.0%。结论: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AFs呈高表现,其中癌旁组织表达高于癌组织,其与胃癌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预后较差,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Kruppel样因子6(KLF6)、垂体肿瘤转化基因1(PTTG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0月诊治的80例胃癌患者,收集患者术中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KLF6、PTTG1的表达进行检测;Spearman法分析胃癌组织中KLF6和PTTG1表达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胃癌组织中KLF6和PTTG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KLF6低表达率、PTTG1高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胃癌组织中KLF6、PTTG1表达呈负相关(r=-0.502,P<0.05);胃癌淋巴结转移患者KLF6低表达、PTTG1高表达比例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KLF6是淋巴结转移的保护因素(P<0.05),PTTG1是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KLF6高表达组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χ2=8....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管内皮因子C(VEGF-C)蛋白及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VEGF-C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淋巴结微转移情况,比较有无淋巴结微转移的VEGF-C蛋白和mRNA的表达差异,明确存在的关联性。结果VEGF-C蛋白及mRNA两者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的VEGF-C蛋白及mRNA与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相关,基因检测优于蛋白,可作为评价胃癌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的优选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组织、15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3.5%(50/68),高于癌旁组织(13.3%,2/15)和正常胃黏膜(6.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Omi/HtrA2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浸润深度无关(P>0.05) 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本组胃癌患者5年总体生存率为63.3%,其中Omi/HtrA2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72.0%和61.1%,两组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HtrA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但并不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确诊并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复发生存率,评估PCNA蛋白与胃癌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PCNA蛋白的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肿瘤组织(13.3%vs 36.7%,P〈0.05)。PCNA蛋白的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病理组织的Lauren分型、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相关(P〈0.05)。Kaplan-Merier曲线显示,PCNA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率较阴性表达患者明显降低(P〈0.001)。结论:PCN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良恶性病变组织中VHL和HIF-1α及其mRNA表达水平和MV计数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取49例胃癌,20例癌旁组织,36例淋巴结转移灶和80例不同类型胃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或胃镜活检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检测VHL和HIF-1α表达和MV计数,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HL和HIF-1α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织VHL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各类型胃良性病变(P<0.05或P<0.01),胃癌组织HIF-1α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各类型胃良性病变(P<0.05或P<0.01),胃癌组织MV计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各种类型胃良性病变(P<0.01), VHL及其mRNA阴性表达和(或)HIF-1α及其mRNA阳性表达的癌旁组织及胃良性病变黏膜上皮均呈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胃癌原发灶与相应淋巴结转移灶比较VHL和HIF-1α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及MV计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学分级Ⅱ级、浸润深度T1+T2、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病例HIF-1α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及MV计数明显低于组织学分级Ⅲ+Ⅳ级、浸润深度T3+T4、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者(P<0.05或P<0.01),但VHL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则与HIF-1α相反(P<0.05或P<0.01);N1站淋巴结转移者VHL及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N2+N3站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VHL和HIF-1α及其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高度不一致性(χVHL=14.66,P<0.01;χ VHLmRNA=6.74,P<0.05);VHL及其mRNA阳性者或HIF-1α及其mRNA阴性者MV计数明显低于VHL及其mRNA阴性或HIF-1α及其mRNA阳性者(P<0.01)。结论:VHL和HIF-1α及其mRNA表达水平可能是反映胃癌发生、进展、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VHL和HIF-1α及其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可能存在负性调节作用;VHL及其mRNA可能抑制胃癌组织中微血管生成,HIF-1α及其mRNA可能促进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突变型p53(mutp53)和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8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53(免疫组化检测到的p53主要为mutp53)与Nampt的表达,分析mutp53与Nampt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胃癌组织中mutp53与Nampt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均P<0.05);mutp53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而Nampt的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胃癌组织中,p53表达与Nampt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982,P<0.05)。p53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阴性表达患者,且在p53阳性表达患者中,Nampt同时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Nampt阴性患者(均P<0.05)。结论:mutp53与Nampt的表达均与胃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且两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同时高表达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PTEN、AKT2和CD14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TEN、AKT2和CD147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58.46%)明显低于相应正常组织(100%)(P〈0.01),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AKT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67.69%)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26.15%)(P〈0.01),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与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无关(P〉0.05)。CD14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86.15%)明显高于相应正常组织(16.92%)(P〈0.01),其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PTEN和AKT2、PTEN和CD147蛋白表达之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结论:PTEN的低表达或失表达,可能与AKT2、CD147的异常激活有一定联系,从而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它们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9例胃癌患者术后石蜡标本中RhoA和Snail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的相关性以及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的关系。结果①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RhoA:P=0.008;Snail:P=0.000)和正常胃黏膜组织(RhoA:P=0.010;Snail:P=0.000)中的表达阳性率;RhoA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2),而Snail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Rho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和Lauren分型有关(P〈0.05),而与胃癌的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胃癌肿瘤直径、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及Lauren分型均有关(P〈0.05)。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③胃癌组织中RhoA蛋白和Snail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203,P=0.005)。④肿瘤TNM分期、RhoA及Snail表达和淋巴结转移均为胃癌术后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RhoA和Snail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且RhoA/Snail信号途径可能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黏着斑激酶的高表达与人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胃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例行胃癌根治术所收集的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胃黏膜组织和胃区域淋巴结标本中FAK的表达情况。结果FAK表达强阳性率在胃癌组织中(78.0%)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10.0%)及癌旁组织(20.0%),P〈0.01,正常胃黏膜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K表达强阳性率在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患者中分别是68.8%(22/32)和33.3%(6/1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在有转移的淋巴结中和无转移的淋巴结中分别是87.2%(136/156)和40.9%(18/44),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FAK表达强阳性率与胃癌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有关,浸润深度越深,细胞分化越低,表达强阳性率越高(P〈0.05);与Borrmann分型、肿瘤部位及大小无关(P〉0.05)。结论 FAK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FAK表达增高是胃癌细胞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检测癌组织中FAK表达水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利于治疗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5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胰腺癌组织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分析survivi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以及与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胰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高表达阳性率为65.5%(36/55),癌旁非肿瘤组织中均低表达;全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0.9%、30.9%、1.8%;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及肿瘤大小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survivin表达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survivin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0.05)。 结论:survivin表达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survivin高表达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RANKL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RANKL蛋白在胃癌诊断、转移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26例癌旁膜组织、1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中RANKL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45例胃癌组织中RANKL蛋白表达阳性21例(47%)。在直径≥5cm肿瘤、肿瘤穿透浆膜、淋巴结转移阳性以及Ⅱ、Ⅲ、Ⅳ期胃癌中RANKL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26例癌旁粘膜中RANKL蛋白呈弱阳性表达5例,正常胃粘膜中RANKL蛋白呈阴性表达。RANKL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在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检测RANKL蛋白表达有助于胃癌的诊断、浸润转移能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CECR7在胃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预后价值。 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lncRNA-CECR7相对表达情况。分析lncRNA-CECR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3年生存率的因素。 结果胃癌组织中的lncRNA-CECR7相对表达量为1.87±0.2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05±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01,P<0.001)。lncRNA-CECR7表达与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TNM分期、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患者3年生存率为62.82%(49/78),lncRNA-CECR7低表达组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77.14% vs 51.16%,χ2=5.576,P=0.018)。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lncRNA-CECR7表达水平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lncRNA-CECR7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TNM分期有关,是影响胃癌患者3年生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和微小RNA-145(miR-145)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关系。 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海南省肿瘤医院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1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TUG1、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分析TUG1、miR-145表达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术后生存的关系。 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TUG1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miR-145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胃癌组织中TUG1、miR-145的相对表达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TUG1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miR-145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TUG1低表达的胃癌患者总生存率明显高于TUG1高表达者(P=0.010),miR-145高表达胃癌患者总生存率明显高于miR-145低表达者(P<0.001)。 结论在胃癌组织中,TUG1明显高表达,miR-145明显低表达,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具有判断胃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0例胃癌、癌旁和远癌黏膜中RUNX3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各临床病理特征分组间的差异。结果:RUNX3表达主要位于细胞核膜和细胞浆上,在60例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癌胃黏膜组织中,RUNX3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8.3 %(35/60),85.0 %(51/60),98.3 %(59/60),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弥漫型胃癌的RUNX3表达明显低于肠型胃癌(40.0 %vs67.5 %,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RUNX3表达明显低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47.2 %vs75.0 %,P<0.05);但患者的年龄、性别及TNM分期分组间RUNX3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非癌胃黏膜组织相比,RUNX3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其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速泳动族框因子9(SOX9)和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cancer,CR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OX9和CDX2的表达。结果:SOX9、CD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59%和72.06%,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SOX9的高表达和CDX2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SOX9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大小有关,CDX2的低表达与远处转移有关。结直肠癌中SOX9与CDX2的阳性表达负相关(P〈0.05)。结论:SOX9和CDX2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