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胶囊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6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2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强肝胶囊,5粒/次,2次/d,连续治疗6 d后停1 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体征指标、肝功能和血清炎症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9.1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显著降低,肝/脾CT比值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BMI、腰围低于对照组,肝/脾CT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γ-GT、AST、AL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铁蛋白(SF)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TGF-β、TNF-α、S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肝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可提高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有助于改善肝功能,降低肥胖体征,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微囊(activated carbon N-acetylcysteine microcapsule,ACNAC)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以高脂高糖饮食10周诱导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20,40,80 mg·kg-1)的ACNAC、N-乙酰半胱氨酸(80 mg·kg-1)及多烯磷脂酰胆碱(100 mg·kg-1)干预治疗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各指标,血清中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明显升高(P<0.05)。给药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ACNAC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C和TG明显降低(P<0.05),且优于N-乙酰半胱氨酸组;ACNAC高剂量组全血黏度低切、中切、高切、红细胞压积以及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且ACNAC高剂量组全血高切、低切水平均低于N-乙酰半胱氨酸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0.05)。HE病理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大鼠的肝组织脂肪变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ACNAC能够在不同程度上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水平以及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观察酪酸梭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酪酸梭菌散剂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纯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疗程均为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肝脏弹性成像值、肝纤维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肝脏弹性成像值、肝纤维化4项等指标等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显效率为69.7%,总有效率为9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酪酸梭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7,(4):275-277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血脂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等,分析辛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85.0%,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ALT、γ-GT、TC及HDL-C等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ALT、γ-GT以及TC等指标两组患者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侯宏波  邓丽宁 《河北医药》2016,(14):2179-2181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血脂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葡醛内酯片、维生素 B片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硫普罗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肾功能[尿素氮( BUN)、血肌酐(Cr)]及脂肪肝分级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ALT、AST及γ-GT均降低( P <04.05);治疗组治疗后改善ALT、AST及γ-GT优于对照组( P <0.05)。2组治疗后TC、TG、HDL-C及LDL-C指标均改善( P <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05)。2组总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治疗前后Cr、BUN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组治疗后脂肪肝分级明显改善( P <0.05),对照组治疗后脂肪肝分级无显著性变化( P >0.05)。结论硫普罗宁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降低血脂,且对肾脏无损伤,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合磷酸脂酶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63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复合磷酸脂酶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照组单纯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检测治疗前后两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胺酰转肽酶(γ-GT)、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及体重指数(BMI)。结果60天后联合药物组ALT、AST、γ-GT、CH、TG及BMI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合磷酸酯酶片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在临床上治疗NAFLD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浙八味"煎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病例,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纳入66例常规西医治疗,予生活方式干预及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试验组纳入6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浙八味"煎剂治疗。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评估患者中医症候疗效、B超疗效、血肝功能及血脂变化。结果 试验组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TG、TC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ALT、AST复常率均为90%左右,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B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浙八味"煎剂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将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联合应用熊去氧胆酸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照组42例,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总有效率71.4%,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了解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护肝片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697.5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d,qd,联合护肝片1.44 g,po,tid 治疗,对照组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697.5 m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ivd,qd,其他护肝对症处理两组相同。两组疗程均为20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生化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ALT、AST、GGT降低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联合护肝片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优于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中药汤剂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28例,在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脂肪肝的同时,应用四君子汤为基本方的中药方剂联合治疗。连续观察8周,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未出现明显毒副作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中药方剂治疗酒精性脂肪肝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1.
肝是机体生物转化的最主要器官,对于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肝损伤会对机体造成严重伤害,轻则引发脂肪肝,持续性加重将诱导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最终导致肝衰竭或肝癌,严重危及人体生命健康.对此,建立与临床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发病程度相似的动物模型对于更好地探究肝损伤患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 15 min 滞留率(ICGR15)评估肝储备功能的价值。 方法 肝病患者 185 例, 其中肝衰竭组 45 例、肝硬化组 90 例(Child A、B 及 C 分别为 16、26 及 48 例)、急性肝炎组 20 例、慢性肝炎组(轻、中度)30 例。 比较各组的 ICGR15 表达水平差异。 比较肝衰竭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1 个月时 ICGR15、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时间(PT)的变化。 急性肝炎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1 个月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TBIL 及 ICGR15 水平的变化。 结果 肝衰竭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 ICGR15(%)分别为 56.3±14.7、 28.9±9.6、 22.4±6.8、 13.7±2.3, 呈逐渐下降趋势(F=125.317, P< 0.05)。 其中 , 肝硬化组 Child A 、 B 及 C 级别组 ICGR15(%)水平分别为 17.3±5.4、25.7±7.5、34.5±7.3, 呈逐渐升高趋势(P< 0.05)。 治疗后1个月时, 肝衰竭组 TBIL、 PT 及 ICGR15 均低于治疗前, 急性肝炎组 ALT、AST、TBIL 及 ICGR15 均低于治疗前(P< 0.05)。 结论 ICGR15 可以反映肝功能储备情况, 且不受 ALB、鲜血浆应用的影响, 弥补了 ALB、PT 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各型重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汪茂荣  许家璋  齐樱峰 《江苏医药》2000,26(12):931-933
目的 探讨人工体外支持系统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采用血浆交换仪进行血浆交换和胆红素吸附治疗各型重型肝炎患75例,共141例次。结果 75例重型肝炎患经血浆置换和/或胆红素吸附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血清胆红素从平均495.6umol/L降至256.7unol/L,凝血酶原活动度从26.9%提高至54.3%。人工肝支持治疗后总生存率为58.6%(44/75),但该疗法对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疗效最佳,其存活率达86.2%(25/29)。肝肾综合征对该治疗效果影响最大,出现该并发症的患病死率高达82.6%(19/23)。结论 人工肝支持治疗对重型肝炎病情的改善、存活率的提高、黄疸的消退、凝血功能的改善均有肯定的疗效;该治疗对早期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中药对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与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丹参对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与降解的影响.方法选择肝星状细胞系作为体外研究对象,MTT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Ⅰ、Ⅲ、V型胶原含量,RNA-cDNA分子杂交检测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及TGF β1 mRNA稳态水平.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间质胶原酶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中药复方丹参明显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趋势,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细胞上清液中Ⅰ、Ⅲ、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细胞内Ⅰ、Ⅲ、Ⅳ型胶原及TGF β1 mRNA稳态水平明显降低,间质胶原酶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强,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受到抑制(P<0.01).结论中药复方丹参可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抑制胶原的异常合成,促进异常沉积胶原的降解,从而起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an aqueous extract of Anoectochilus formosanus (AFE) on both hepatic fibrosis and regeneration in rats. 2. Fibrosis was induc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dimethylnitrosamine (DMN) for 3 consecutive days per week for 4 weeks. 3. In DMN-treated rats, liver cirrhosis-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such as liver atrophy, low concentrations of serum albumin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hepatic collagen, were observed. The AFE protected the liver against DMN-induced fibrosis, as determined by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observations. 4. In addition, AFE was administered to two-thirds hepatectomized normal and DMN-injured rats. Three and 5 days after hepatectomy, AFE increased the extent of liver weight regeneration and the number of S-phase cells in DMN-injured rats, but not in normal rats. 5.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AFE seems to be useful in the repair of liver injury, improvement of fibrotic changes and promotion of liver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衰竭患者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42例肝衰竭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结果治疗后PT、INR、AT-Ⅲ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Fbg、APTY、TT、PTA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能部分改善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酒精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水飞蓟宾胶囊,3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颗粒,6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8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酒精性肝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海狗油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海狗油对化学毒物所致小鼠、大鼠急性肝损伤及对长期喂食高脂饲料大鼠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6组(n=10):即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海狗油低、中、高剂量组。化学毒物乙硫氨酸或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实验:小鼠和大鼠各组分别灌胃(ig)给供试药9d或7d;d7ig DL-乙硫氨酸,实验结束时测定肝脂;d6ip四氯化碳,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组织学检查。长期喂食高脂饲料大鼠实验:于实验d1一次性皮下注射小剂量四氯化碳并长期喂食高脂饲料造成脂肪肝模型大鼠,同时各组分别ig供试药,每天1次,连续10周后,称肝脏重量并计算肝脏系数,测定血脂、肝脂、脂质过氧化指标和组织学检查。结果:对乙硫氨酸致急性肝损伤的小鼠和大鼠ig给予海狗油(小鼠7.2 g·kg~(-1),大鼠4.8g·kg~(-1))后,与模型组比较甘油三酯(TG)分别降低23%和16%(P<0.01);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的大鼠,海狗油4.8mg·kg~(-1)组使ALT降低24%(P<0.01)、AST降低16%(P<0.01)。长期喂食高脂饲料大鼠,与模型组比较,海狗油4.8mg·kg~(-1)组血清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肝重量及肝细胞内TG、TC、FFA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P<0.01),组织学检查显示肝细胞内脂变程度减轻,脂滴减少。结论:海狗油对化学毒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肝细胞有保护作用,对脂肪肝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莱菔硫烷是一种富含于十字花科植物的天然活性成分,对于脂肪肝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药理研究发现莱菔硫烷通过减少脂肪积累、缓解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恢复氧化平衡缓解饮食因素引起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通过加速体内乙醛的代谢、减轻细胞内的氧化应激、修复肠道屏障功能缓解酒精性脂肪肝。莱菔硫烷缓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较多,并体现出明显的优势,综述其调节脂肪肝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术对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肝癌合并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微波消融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生存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出血量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3年,观察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97.87%,复发率为2.13%、6.38%,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微波消融术不会增加手术风险,但是能清除位于特殊位置、腹腔镜不易切除的病灶,更利于患者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