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优化术前护理措施对白内障手术后急性眼内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优化术前护理措施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眼内炎变化情况,优化护理措施包括术前用氯霉素滴眼液冲洗结膜囊,手术时用聚维酮碘消毒结膜囊,在手术器械进入眼前房前用BSS彻底冲洗结膜囊。结果 在优化护理措施前的1221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发生手术后急性眼内炎4眼,发生率为3.28‰ 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为对氯霉素敏感。优化护理措施后1018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急性眼内炎1例,发生率为0.99‰,细菌培养为金葡萄球菌感染。结论 通过优化术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急性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结膜囊冲洗液防治白内障术后眼部感染效果。方法将收治的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庆大霉素组术前采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冲洗,生理盐水组采用生理盐水洗眼冲洗。2组患者冲洗后,均用无菌棉拭子采集结膜囊进行细菌培养,冲洗后15、30 min观察结膜囊充血情况,比较2种冲洗液应用后眼内炎的发生率及眼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2组结膜囊冲洗前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细菌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冲洗后庆大霉素结膜充血情况较好(P0.05);2组术后均无眼内炎发生,庆大霉素组眼部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结论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是有效的结膜囊冲洗液,但庆大霉素应用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结膜囊使用聚维酮碘消毒对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其中,术前结膜囊未使用聚维酮碘的白内障患者692例共947只眼,术前结膜囊使用5%聚维酮碘的白内障患者587例共807只眼,比较两组眼内炎的发病率、自觉症状以及角膜荧光染色的情况。结果未使用聚维酮碘组有6例患者发生眼内炎,5%聚维酮碘组无患者发生眼内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1,P=0.034)。5%聚维酮碘组在使用聚维酮碘后出现局部刺激症状295例,但术后两组自觉症状发生率(χ2=2.123,P=0.145)以及术后第1天(Z=1.363,P=0.173)和第1周(Z=0.569,P=0.570)角膜荧光染色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术前应用5%聚维酮碘消毒结膜囊能有效、安全地降低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方法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A组,2013年1~12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B组,2014年1~6月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为C组。A组送入手术室前20min用庆大霉素稀释液洗眼,入手术室后再次洗眼并应用0.5%碘伏消毒眼周皮肤;B组送入手术室前20min用和A组相同的药液洗眼,并于结膜囊内滴入0.1%聚维酮碘消毒液,入手术室后再次洗眼,应用0.5%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C组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前5min在结膜囊内滴入0.1%聚维酮碘消毒液。比较3组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结果 C组患者未发生术后感染。结论白内障手术应用0.1%聚维酮碘消毒液进行2次结膜囊消毒并用0.5%聚维酮碘消毒眼周皮肤,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方法:将816例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分两个阶段进行实验,第一阶段:2010年12月~2012年3月常规术前准备(干预措施前),共400例;第二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2月在传统的术前准备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共416例。观察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前后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3个时间点)均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结膜囊细菌,预防眼内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碘伏消毒液对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前结膜囊内冲洗消毒效果。方法通过采样检测和临床观察方法,对碘伏消毒液冲洗结膜囊消毒效果进行了观察,同时与应用庆大霉素溶液冲洗效果作平行比较。结果用浓度为8万U/250 ml庆大霉素溶液冲洗眼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0%,眼内炎症发生5例。用有效碘浓度为1 000 mg/L聚维酮碘消毒液冲洗消毒后眼结膜囊内采样标本未检出阳性病例,仅发生1例眼内炎症。结论术前用碘伏冲洗结膜囊的消毒效果明显优于庆大霉素冲洗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0.025%聚维酮碘在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前冲洗结膜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12月于我院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共210例(210眼),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105眼),观察组采用0.02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观察冲洗前后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的变化以及角结膜的改变情况。结果结膜囊冲洗前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观察组为37.1%和5.7%;对照组为38.1%和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角膜的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25%聚维酮碘在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前冲洗结膜囊可有效降低细菌数量,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正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最普遍的眼科手术之一,眼内炎是白内障摘除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生率为0~0.6‰~([1-4])。虽然眼内炎发生的概率极低,但常因为发现和治疗不及时而导致视力丧失等严重后果~([4-5])。为了降低眼内炎发生率,眼科医师采用了不同种类的手术和非手术预防措施。术前术眼聚维酮碘结膜囊消毒被认为是预防眼内炎的基本规范。另一个应用广泛的措施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白内障患者术前眼睑热敷、按摩及清洁护理,探讨该护理方法对围手术期结膜囊微生物状态的影响,以寻求更安全的白内障手术术前护理方法。方法 87例90眼拟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2组(A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术前3d抗生素眼液点眼、冲洗泪道及结膜囊、剪眼睫毛等常规术前准备,45例45眼;B组试验组:常规术前准备+睑板腺特殊护理,42例45眼),分别于2个时间点(即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后)采集结膜囊分泌物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结果结膜囊细菌培养阳性率:A组手术开始及术毕2个时间点的阳性率分别为6.7%、17.8%,B组为2.2%、4.4%。2组组间微生物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前除常规准备外,增加对睑板腺热敷、按摩、清洁等护理,可以降低结膜囊细菌检出率,减少结膜囊二次污染,达到有效清洁术野、减少结膜囊微生物的作用,避免或减少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前使用0.5%聚雏酮碘与0.8%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洗眼的效果。【方法】选择16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0.5%聚维酮碘组(试验组)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组(对照纽),每组80例,入院后两组均在使用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前和滴眼后24h后对结膜囊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试验组手术前使用0.5%聚雏酮碘冲洗液冲洗结膜囊;对照纽使用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冲洗结膜囊,比较两组洗眼后及手术后结膜囊细菌阳性率及不良反应。【结果】160例白内障患者在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前及滴眼24h后结膜囊细菌阳性率分别为57.5%、20.00%;洗眼后和手术后阳性率均为2.50%。试验组和对照组冲洗前后,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以上两种方法均安全有效,鉴于目前细菌的耐药问题,作者推荐白内障术前使用0.5%聚维酮碘冲洗的降低术后眼内炎风险。  相似文献   

11.
韩宇  郭小红  毕婧玮  宋芳 《护理研究》2013,27(3):228-229
内眼手术是治疗眼科疾病的常见手术,包括白内障、角膜、青光眼、玻璃体和视网膜手术等,术后眼内感染一直是内眼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Wu等[1]报道其发生率在0.19%左右;有研究证明引起术后眼内炎的病原体主要来自眼睑及结膜囊,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手术切口进入眼内[2]。因此防止病原体进入眼表是防止术后眼内感染的重要途径。目前结膜囊冲洗是内眼手  相似文献   

12.
结膜囊长期暴露于自然界且与眼睑皮肤相延续,出生数小时后就可有非致病菌侵入.结膜囊内的细菌容易引起眼内炎的发生.据报道[1~3],眼内炎的病原体主要来自眼睑和结膜囊,而结膜囊又是内眼手术的必经途径,所以内眼手术术前的结膜囊准备非常重要,目前常用的方法为术前应用抗生素、消毒及冲洗结膜囊,本文将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洁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2):1113-1115
<正>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大量开展,眼科医师越来越重视如何预防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往往严重影响患者视力和手术的成功。大量研究证明,来自眼睑和结膜囊的菌群是引起术后眼内炎的主要原因,这些细菌可以通过手术入路进入房水和玻璃体成为引起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前有效杀灭或清除眼睑部和结膜囊内污染的细菌是预防和控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4.
5%聚维酮碘预防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白内障术中结膜囊内应用5%聚维酮碘与庆大霉素术后眼内炎发生率和不良反应,以评价5%聚维酮碘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将10659例白内障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庆大霉素组和5%聚维酮碘组,术中、术后观察眼部体征并询问患者主观不适.结果 2种药物组间眼内炎发病率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使用5%聚维酮碘组的眼内炎发病率均较使用庆大霉素组明显降低:ECCE+IOL手术方式由0.29%下降到0.04%;Phaco+IOL手术方式由0.14%下降到0.00%.5%聚维酮碘可引起术中眼部刺激感,但无异物感、刺痛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结膜囊内使用5%聚维酮碘能使白内障术后眼内炎发病率明显下降,且无严重角膜并发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预防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白内障手术后眼内感染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细菌培养的方法,对某医院眼科2例白内障手术后发生眼内感染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在482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有2例发生了术后眼内感染,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1%。患者术前用抗菌药物滴眼和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手术中采用低浓度碘伏消毒液消毒眼脸和眼周皮肤。从感染患者的前房水、玻璃体内和睑板腺开口处均分离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结论该医院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感染因素主要是术前处理不够严格,由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眼内感染,应进一步研究更有效的术前消毒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聚维酮碘在白内障术前结膜冲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内炎是内眼手术的罕见的并发症,具有破坏性。已有研究证明结膜囊是术后眼内炎的最初感染源。虽然术前抗生素点眼可以起到一定的清洁作用,但是因为眼睛经常暴露在外界,不能达到结膜囊的完全无菌状态,因此,结膜囊的冲洗就显得特别关键。聚维酮碘作为一种广谱的高效杀菌剂,对细菌、真菌、原虫和病毒均有一定的杀灭作用。术前应用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能最大的杀灭细菌,但对应用浓度及应用时间上还应进一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眼内炎是任何内眼手术都有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 ,细菌感染是白内障术后眼内炎主要致病原因[1] 。据统计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 1%~ 0 6 % [2 ] 。我院于 2 0 0 1年 1月 15日收治了一例左眼先天性白内障伴慢性结膜炎患者准备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入院后经手术治疗及术前后精心护理 ,视力提高明显 ,无出现眼内炎症状 ,7天后治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 ,30岁 ,1993年开始出现视力下降 ,1996年曾到当地医院诊治 ,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在术后第三天出现术眼疼痛及一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发生术后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分析3年来白内障手术流程中引发术后眼内炎潜在的不安全环节及防范措施。结果 3 440例白内障手术发生眼内炎4例(0.116%),3例6周内发病。其中糖尿病史者1例;伴有全身免疫性疾病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者1例;泪囊炎1例,术中囊膜破裂1例。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术后并发症,白内障手术眼内炎的预防包括临床评价各种危险因素、正确的手术步骤和术前术后抗生素预防。发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眼内炎只有迅速诊断和有效治疗才能成功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次性输液器在眼科术前冲洗结膜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行白内障手术患者216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的不锈钢冲洗壶冲洗结膜囊,试验组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冲洗结膜囊。比较两组患者结膜囊冲洗后结膜充血情况。结果:试验组冲洗后10,20 min结膜充血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输液器替代传统的不锈钢冲洗壶在眼科手术结膜囊冲洗,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球结膜充血,提高结膜囊冲洗效果,有效预防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20.
132例结膜囊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术后眼内炎是一个极严重的并发症 ,严重地影响视功能 ,其至眼摘除。日前研究已经证实 ,术后眼内炎 83%的细菌来自眼表面 ,是经手术切口、器械进出或抗青光眼术后结膜滤过泡进入眼内[1] 。结膜囊可存留细菌而无炎症表现 ,这些细菌是术后眼内炎的主要来源。为了预防和及早有效地治疗眼内炎 ,结膜囊细菌培养 ,是内眼手术的一项必备术前准备 ,我们对 132份标本进行了培养 ,并对资料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所有送检的结膜囊细菌培养标本均来自山水眼科医院术前准备的病人 ,自 2 0 0 4年 2月至 9月 ,共 13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