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萍  刘升 《四川医学》2007,28(11):1238-1240
目的 探索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治疗选择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分析两院2004年11月。2007年7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1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例所选患者中左旋氨氯地平组55例,培哚普利组55例,两组治疗共24周。两组降压效果比较,左旋氨氟地平组显效38例(69%),有效10例(18%),无效7例(13%),总有效率为87%。培哚普利组显效39例(71%),有效12例(22%),无效4例(7%),总有效率为93%。两组间有效率比较,经Pddit检验R左旋氨氯地平=0.48,R培哚普利=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左室肥厚,血尿酸(uA)、血肌酐(Scr)和尿清蛋白排泄量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对治疗结果有影响。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均能明显地降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且能逆转左室肥厚及降低尿清蛋白的排泄量和血尿酸、血肌酐,尤以后者为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氨氯地平为对照,观察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方法将80例EH伴LVH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用氨氯地平)40例,B组(氨氯地平与培哚普利联用)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血压及LVH指标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组间降压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B组较A组更明显(P〈0.05)。结论两药联用对LVH有协同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培哚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血浆脑钠肽(BNP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等生化指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2018年1~12月来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后,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戒烟、戒酒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实验组在规治疗基础上上口服培哚普利、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通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homocysteine)、心钠肽(ANP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脑钠肽(BNP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水平;临床疗效两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浆Hcy、ANP、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高血压合并LVH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13%,实验组为93.7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浆BNP等生化指标水平、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共200例患有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治疗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5mg。每日一次;治疗组联合培哚普利4mg。每日一次,疗程均为6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压、心绞痛改善情况、硝酸甘油片使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治疗组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较好,能有效控制病情,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段小嬿  蔡晓萍  严红 《广西医学》2002,24(6):810-813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88例老年轻、中度高血压患,随机分为氯沙坦组(A组n=42)口服氯沙坦50-100mg,每日一次,培朵普利组(B组n=46);口服培哚普利4-8mg,每日一次,持续1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偶测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血脂、血尿酸变化,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的降压有效率和降压幅度比较无显性差异(有效率P>0.05,收缩压下降幅度P>0.05,舒张压下降幅度P>0.05);②氯沙坦和培哚普利能同样降低老年高血压病人各时点及24小时、日间、夜间的平均SBP、DBP、和血压负荷。③两降低的谷/峰比满意,氯沙坦降压的SBP和DBP T/P比分别为68.3%和79.7%,培哚普利分别为68.4%和79.8%;④氯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明显下降(P<0.01),而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血脂与血尿酸值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⑤培哚普利组咳嗽发生率为6.5%,氯沙坦组无一例出现咳嗽反应。结论:氯沙坦和培哚普利治疗老年轻、中度高血压具有同样的降压效果,氯沙坦的主要优点是咳嗽发生率低,能明显降低血尿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配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2月来我院就诊并确诊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试验组使用培哚普利加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仅应用氨氯地平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14%,高于对照组的76.06%(P<0.05);2组不良反应均少见.结论 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中,培哚普利配合氨氯地平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血清生化指标水平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氨氯地平治疗)。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培哚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帮助患者稳定病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Lin J  Chen D  Wu K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3):200-202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和培哚普利对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对血脂的干预作用。方法105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氨氯地平、硝苯地平、培哚普利治疗4周。以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葡萄糖代谢率(M值)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标。并观察血压变化。结果(1)3组病人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1);(2)合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病人治疗后M值均有明显增加。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6±0.6、6.6±1.4mgkg-1min-1,(P<0.01);硝苯地平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0.6、5.2±1.2mgkg-1min-1(P<0.05);培哚普利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0.6、6.8±1.6mgkg-1min-1(P<0.01)。结论培哚普利和氨氯地平均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高血压病人的胰岛素敏感性,硝苯地平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明显比氨氯地平和培哚普利低,短期治疗对血脂代谢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就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析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胜东工农社区自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原发高血压患者240例,将其平均分为A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B组(贝那普利组)、C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组),对其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判定和对比。结果:C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偏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施慧达)2.5~5.0mg治疗,每日1次。B组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0mg,厄贝沙坦(安博维)150—300mg联合治疗,均为每日1次。疗程8周,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及尿蛋白排泄量,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明显较大(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