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抑制素是新发现的强有力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它能特异地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且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对内皮抑制素的结构、体内分布、生物活性、抗肿瘤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等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处于边界地区,吸毒的人数不少,中毒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可致呼吸、心跳停止死亡。中毒后经积极抢救治疗,中毒症状可很快好转。抢救清醒,经几小时后再度出现瞳孔缩小,呼吸抑制,甚至死亡的并不多见,本文2例都是再次出现呼吸抑制、瞳孔缩小,其中1例经抢救、治疗无效死亡;1例抢救成功。本文总结经验,加强临床观察、治疗和护理,以减少死亡。其临床表现:轻度中毒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或抑郁,中度中毒者有幻想、失去时间和空间的感觉,并可有便秘、尿潴留及血糖增高等;重度中毒时有昏迷,针尖样瞳孔和高度呼吸抑制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3.
白藜芦醇抗肿瘤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来阻断肿瘤的生长是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和多种药用植物中的一种多酚类化合物.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的起始、促进、发展三个阶段.并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其有希望成为一种有效的癌化学预防和治疗药物。本文就白藜芦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和生长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α-干扰素在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骨髓抑制造成的白细胞减少常使有些患者减少用药剂量甚或退出治疗,影响治疗效果。本文现将临床上防治白细胞减少的方法从中西医结合、中医、西医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子该融合蛋白通过抑制凋亡而在CML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并进一步探讨了P210抑制凋亡的信号传导途径,以及由此引起的CML治疗上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灵芝菌合剂富含灵芝多糖、三萜类、核苷类、呋喃类、甾醇类、生物碱类和油脂等生物活性物质,并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胆固醇合成,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同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药理作用。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常规用药配合使用灵芝菌合剂,有着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本文就其协同作用及机制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山莨菪碱是M胆碱受体的阻断药,可对抗乙酸胆碱所致的平滑肌痉挛和抑制心血管作用,且其对血管痉挛、解痉作用的选择性较高。本文从治疗小儿秋季腹泻,肩周炎封闭治疗,治疗偏头痛,抢救重度新生儿窒息等方面的新应用作了简要介绍,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对心房颤动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力 《华西医学》1998,13(3):267-268
房颤患者常需要抗凝治疗防上血栓,在临床常选用阿司匹林。本文通过对服用阿司匹林的房颤患者血浆中血小板活性、凝血机能和纤溶状态的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产生效果很大程度大是由于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活性,而非抑制了凝血功能,建议房颤患者使用抗凝剂更合理。  相似文献   

9.
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急症,诊断不困难,治疗以止血、防止再出血与抑制胃酸分泌为主。虽然内镜技术的不断进步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药物仍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奥美拉唑是临床应用最广的抑酸药物;生长抑素除抑制胃酸分泌外还可以有效保护胃黏膜及出血血管。本文旨在比较奥美拉唑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奥美拉唑是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强烈抑制H^+ -K^+ -ATP酶活性作用,目前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本文报道我院确诊的4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4周后的疗效情况。  相似文献   

11.
高强度聚焦超声抑制H22肝癌生长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探讨了HIFU抑制H22肝癌生长的有效性。实验分为对照组和接受HIFU局部照射治疗的HIFU治疗组。研究结果表明HIFU能明显抑制肝癌的生长和改善肿瘤荷鼠的全身营养状态。讨论了肿瘤局部治疗方式及机理,认为HIFU可能成为未来肿瘤局部治疗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NF-κB信号调节与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新药作用机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F-kB是一种多功能的核转录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它的持续活化可以增强黏附分子表达,促进其介导的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促使骨髓瘤细胞增殖,并通过减弱死亡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保持线粒体稳定性等途径抑制骨髓瘤细胞凋亡,导致疾病发生。而以NFWB为靶向的药物可以直接抑制其活性,抑制增殖,诱导凋亡,从而为MM的治疗提供了新前景。本文就NF-kB在MM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以其为靶向治疗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结节性甲状腺肿( nodular goiter ,NG)是甲状腺多发、良性病变,为甲状腺肿的后期表现形式。近年来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其术后的复发率一直是外科手术的关注点,经过临床不断探索之后,如今国内已形成一种共识,术后予左甲状腺素钠片行抑制治疗可预防其复发。术后使患者血清TSH水平早期平稳达到部分抑制,是临床医师的追求,但有关抑制治疗的起始剂量没有相关报道。本资料通过观察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手术后给予不同起始剂量的抑制治疗,探讨术后TSH抑制治疗的最佳起始剂量。  相似文献   

14.
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是血液透析的首选血管通路,但内瘘建立后原发失败率高,主要表现为静脉新内膜增生(neointimal hyperplasia,NIH),因此抑制NIH、改善内瘘通畅性是促进AVF成熟的主要挑战。本文综述了AVF的病理生理学,总结了抑制AVF静脉新内膜增生、促进内瘘成熟的潜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BCR/ABL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210^BCR/ABL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发生具有决定性作用。近年来对CML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为治疗CML提供了多种思路,涌现出了包括生物治疗在内的许多新疗法,有些已进入临床试验或临床治疗。本文概述了针对CML BCR/ABL信号转导途径的各种基因治疗策略,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抑制癌基因表达,抑制BCR/ABL信号通路下游重要分子基因表达,阻抑BCR/ABL蛋白产物的功能,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6.
银屑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禁  范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5):6059-6060
本文就银屑病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传统药物治疗 1.1免疫抑制剂 1.1.1甲氨蝶呤应用于治疗银屑病已近70a历史,现在中重度银屑病的治疗中占44%,甲氨蝶呤可阻碍表皮细胞DNA的合成,抑制T细胞的分泌。甲氨蝶呤的不良反应有头痛、寒战、发热、疲劳、腹痛、恶心、呕吐、头晕。也可能有瘙痒、脱发、荨麻疹、瘀斑、光敏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不同时间进行化疗与药物不良反应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有效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抗肿瘤药物普遍存在着较严重的毒副作用,尤其是频繁出现的恶心、呕吐及骨髓抑制,使得化疗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不得不中止治疗。本文依据时间治疗学的理论及研究成果,通...  相似文献   

18.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它具有明显的生物异质性。survivin是调亡抑制蛋白家族的独特成员,它在各种肿瘤中包括某些类型的淋巴瘤中过度表达,新近发现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DLBCL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其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增强细胞增生的双重调节功能。许多研究还表明,survivin可作为DLBCL的一个独立的临床预后指标,与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结合可在早期筛选出常规治疗预后不良的病例,有助于指导治疗、改善预后。survivin选择性表达于肿瘤组织,为治疗肿瘤提供了理想的靶点,调节survivin的表达和功能可能成为治疗DLBCL的一个新途径。本文就survivin的作用机制,在DLBCL中的表达及其在DLBCL诊断治疗中的价值等研究进展和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24(IL-2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肿瘤细胞抑制因子,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血管形成。在信号转导方面,IL-24介导STATI和STAT3的激活。研究表明,IL-24基因既能抑制肿瘤生长,又能表达刺激免疫系统蛋白;IL-24与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抗肿瘤效应。IL-24有望成为肿瘤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剂量与抑制H22肝癌生长效应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一定声强下,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不同的照射治疗时间和次数对H22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旨在探讨HIFU治疗肿瘤的最适宜照射时间、次数及照射方式。实验结果表明,HIFU照射治疗剂量、治疗方式、次数及间隔时间的变化对其抑制肿瘤生长的生物学效应均有一定的影响。这一发现对于加强HIFU治疗肿瘤的生物学效应,减少组织的创伤性反应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