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研究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冲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桂平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用甲泼尼龙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冲击治疗,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对观察组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12%,高于参照组的73.5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数据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有效并快速的恢复患者血小板指标,治疗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1组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2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血小板数的影响。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95.00%)比治疗2组(77.5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组血小板数高于治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上低于治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应用于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时,能显著缩短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增加血小板数,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36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剂量的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免疫球蛋白定量及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之间亦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效果与标准剂量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改善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02/2015-12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74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7).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随访6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血小板计数、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血小板(PLT)20×10~9/L的持续时间为(4.52±1.37)d、达到PLT≥100×10~9/L的时间为(8.67±2.07)d,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3 d、7 d、14 d后,研究组的PLT计数较对照组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SAS、SDS评分分别为(43.43±6.44)分、(34.72±5.55)分,改善程度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口腔感染、肛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尽快使其血小板指标恢复正常,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艾曲波帕联合激素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激素治疗,前4d使用地塞米松静滴,后改为泼尼松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艾曲波帕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血小板相关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表达率和荧光强度。结果经检测后,观察组患者荧光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血小板与巨核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流式细胞术应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能够有效检测出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85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采用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耐药及依赖,维持治疗的长期疗效,且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别选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以及免疫球蛋白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9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者的随机分组。D1组(观察组45例):选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进行治疗;D2组(对照组45例):选择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血小板计数以及相关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所有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完成治疗后,在血小板计数方面,D1组升高幅度大于D2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选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显著提高,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早期出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2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剂量治疗,将患儿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地塞米松及常规基础治疗,小剂量组患儿加用丙种球蛋白200 mg/(kg·d)治疗,大剂量组患儿加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治疗,最后分析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大剂量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67%,小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为(3.36±1.12)d、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时间为(7.73±1.24)d,小剂量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为(3.98±2.57)d、血小板上升至正常时间为(7.94±1.33)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36±2.12)d、(9.73±1.2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小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血小板水平,大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相当,可合理选择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医基本证候。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60例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中医证候予以评估。结果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率统计当中,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中医证候当中出现频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气虚、血瘀、血虚。结论气虚、血瘀以及血虚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的主要证候,该发病机制为瘀血内阻、气不摄血所导致的血不循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腰间盘突出症分期康复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诊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患者采用分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一年内复发率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患者实施为期一年的随访发现,试验组中仅有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6.67%,对照组中有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0.00%,试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缩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6月1日~2015年6月31日,120例新诊断ITP患者入组,男46例,女7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使用泼尼松治疗,泼尼松用法为起始剂量60 m/d,14 d后若血小板计数≥50×109/L,无出血及无诱发出血高危因素时开始减量至15 m/d以下维持量或最终停药。试验组在应用泼尼松基础上联合应用rh-TPO 1.5万U/d,皮下注射,第1~14 d,之后每周2次,每次1.5万U,连用至90 d。结果在第8、15,22、30、180 d,试验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新诊断的ITP患者,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总使用剂量减少,有益于提高新诊断ITP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相关因素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6例, 根据入院48 h内血小板减少事件发生情况分为血小板减少组(47例)和血小板未减少组(249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血小板减少组心肌肌钙蛋白含量、合并慢性肾脏病者比例、围术期使用氯吡格雷者比例高于血小板未减少组, 肌红蛋白含量少于血小板未减少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心肌肌钙蛋白含量(OR=4.33, 95%CI 1.945~9.628)、肌红蛋白含量(OR=2.90, 95%CI 1.457~5.766)、慢性肾脏病(OR=6.51, 95%CI 2.043~20.725)、围术期使用氯吡格雷(OR=5.51, 95%CI 1.774~17.097)是AMI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患者住院期间, 血小板减少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血小板未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措施对于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外科手术后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就患者在我院手术治疗期间进行分组护理方法后的护理情况与护理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有效护理措施后病情均有改善,实施护理干预的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无低血糖及感染发生。常规护理患者病情好转时间较长,少数低血糖,无感染发生。治疗后统计发现,护理干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度提高为96%;常规护理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75%,结果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手术期间护理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妇产科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分析。方法将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改善了患者的住院情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和护理干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希望能够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和护理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8月11日—2017年8月15日于我院进行治疗的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7例进行常规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常规组,38例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治疗组,对常规组和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常规组,治疗组术后1、3天VAS评分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2%,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护理干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确切,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疼痛感,缩短手术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等状况的影响,为精神分裂症护理提供参考,以促进患者病情转归与康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总计74例。在住院期间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接受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患者加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负性焦虑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间精神症状以及负性焦虑情绪评分比较,观察组[(22.0±2.1)分,(35.5±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2±2.3)分,(45.2±5.9)分];组间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72.0±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0.6±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除常规护理外,心理护理干预的应用可以进一步稳定患者的身心状况,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整体上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肿瘤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问题,并分析加强护理管理对肿瘤患者的影响,为提高临床护理服务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肿瘤住院患者共15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试验组给予加强后护理管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并观察统计患者不良情绪等。结果:试验组发生护理安全问题4例,低于对照组的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焦虑程度、抑郁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期间安全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住院期间给予加强后的护理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并降低抑郁情绪,提高安全感,值得被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对行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观察相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78例,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与临床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经皮侧路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