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冲击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桂平市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用甲泼尼龙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冲击治疗,用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对观察组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85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采用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耐药及依赖,维持治疗的长期疗效,且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白介素-11(rh IL-11)治疗初诊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近期疗效。方法 43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周血小板达峰值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常见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联合rh IL-11治疗初诊ITP,短期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方案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88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对照组I(n=26)和对照组II(n=27),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I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II给予泼尼松治疗,另选取同期于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比较研究对象总有效率和不同时间点外周血调节T细胞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14%(27/35),对照组I总有效率为61.54%(16/26),对照组II总有效率为62.96%(17/2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I和对照组I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3天、第27天,观察组调节性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I和对照组I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3天、第27天,观察组调节性T细胞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和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应用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可提高患者外周血调节T细胞比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4.12%,高于参照组的73.5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数据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有效并快速的恢复患者血小板指标,治疗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与激素联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ITP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同对照组的78.3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激素治疗ITP,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者血小板计数,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月~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36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剂量的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之后的免疫球蛋白定量及淋巴细胞亚群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之间亦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效果与标准剂量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是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较小,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球蛋白和激素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11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激素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15例患儿中,治疗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15例患儿中,治疗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3例,有效率80.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2,P=0.001)。结论采用激素联合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有效改善儿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分娩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10例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糖皮素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疗效满意度为98.18%,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8.18%、疗效满意度80.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治疗,其疗效较糖皮素激素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究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将其设定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血小板相关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表达率和荧光强度。结果经检测后,观察组患者荧光阳性百分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血小板与巨核细胞数量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流式细胞术应用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能够有效检测出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剂量地塞米松结合rh TPO治疗初治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7月收治的初治重症ITP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地塞米松,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 TPO。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5%)高于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低于对照组(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T PO结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初治ITP临床疗效好,且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治疗1组采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治疗2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血小板数的影响。结果治疗1组总有效率(95.00%)比治疗2组(77.5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组血小板数高于治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组在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上低于治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应用于儿童急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时,能显著缩短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增加血小板数,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滋阴和阳法治疗激素无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激素无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患者。接受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滋阴和阳法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和对照组的22.73%相比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激素治疗无效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使用滋阴和阳法的中医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别选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以及免疫球蛋白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完成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9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者的随机分组。D1组(观察组45例):选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进行治疗;D2组(对照组45例):选择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在血小板计数以及相关指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所有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完成治疗后,在血小板计数方面,D1组升高幅度大于D2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选择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将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显著提高,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早期出血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丙种球蛋白的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7例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采用系统化的综合护理措施,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7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明显上升,住院时间8~14 d,平均(10.9±2.2)d,所有患者住院期间未出现严重的出血和继发性的感染。结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要求医务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病情,预防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新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6月1日~2015年6月31日,120例新诊断ITP患者入组,男46例,女7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使用泼尼松治疗,泼尼松用法为起始剂量60 m/d,14 d后若血小板计数≥50×109/L,无出血及无诱发出血高危因素时开始减量至15 m/d以下维持量或最终停药。试验组在应用泼尼松基础上联合应用rh-TPO 1.5万U/d,皮下注射,第1~14 d,之后每周2次,每次1.5万U,连用至90 d。结果在第8、15,22、30、180 d,试验组血小板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PO联合泼尼松治疗新诊断的ITP患者,起效迅速,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少,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总使用剂量减少,有益于提高新诊断ITP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疏风解毒胶囊联合外用药物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秦皇岛市中医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疏风解毒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2、4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12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应用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血脂水平,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和血脂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降低更加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可以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和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成观察组(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与对照组(贝那普利)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BP与DB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LVESVI分别为[(38.15±7.45)mm、(39.05±7.75)mm];治疗后分别为[(30.16±5.35)mm、(35.74±6.21)mm]。结论贝那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活血促孕方联合西药治疗免疫性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免疫性不孕不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活血促孕方联合西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的各项内分泌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抗卵巢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的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促孕方联合西药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性抗体转阴率和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