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颅脑外伤伴发精神障碍是指大脑直接或间接遭受各种外伤而造成脑组织损伤所致的精神活动失调。颅脑损伤并发精神障碍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但常被颅脑外伤症状所掩盖而延误治疗。本病在精神专科医院的住院患者中约占0.05%~0.15%。过去颅脑损伤特别是重型颅脑伤有较多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伤残率也较高。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急救医疗技术的发展,死亡率、伤残率有所下降,但外伤引起的精神障碍则仍属治疗上比较棘手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伤后大脑后动脉脑梗塞的早期CT表现,以提高认识. 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8年6月间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将所见27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脑后动脉梗塞病例CT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创伤性大脑后动脉梗塞病例27例,占同期颅脑外伤住院病人3877例的0.70%,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79例的2.76%.术前大脑后动脉梗塞者3 例,CT检查可见稍低密度改变,术后出现大脑后动脉梗塞的患者,CT检查可见明显的不同程度的低密度改变.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大脑后动脉梗塞患者CT、MRI扫描早期即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指导临床早期积极地采取快速手术减压措施以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3.
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外力引起的大脑结构和生理功能破坏的损伤性疾病。它是全世界导致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颅脑外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铁含量的过度积累和铁死亡进程高度参与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铁死亡是一种可调节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因为脑内铁积累增加导致脂质过氧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反应,从而导致神经元的损伤。因此,减少铁的过度积累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等因素可能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铁螯合剂可以消除过量的铁,减轻部分颅脑外伤的临床症状。文章将重点讨论在颅脑外伤中的铁含量和铁死亡的机制,以拓宽对铁螯合剂治疗脑外伤的认识,为进一步的颅脑外伤治疗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颅脑外伤合并颈椎和颈髓损伤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诊断颅脑外伤合并颈椎和颈髓损伤的方法。方法 回顾2004年8月-2005年3月该科收治颅脑外伤合并颈椎和颈髓损伤患者19例的受伤机制,临床表现和进行影像学检查情况。结果 该组有7例患者首诊时漏诊颈椎和颈髓损伤,漏诊患者中重型颅脑外伤4例,中型颅脑外伤2例,轻型颅脑外伤1例。结论 颅脑外伤合并的颈椎和颈髓损伤易被漏诊。在接诊颅脑外伤患者时应警惕是否合并颈椎和颈髓的损伤,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对疑有颈椎和颈髓损伤而没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应尽早予以颈部有效制动,同时行颈椎正侧住及张口位X线检查,张口困难的患者应行寰抠椎CT检查;对于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建议常规行颈椎正侧住X线片检查及寰枢椎CT检查。对怀疑有颈髓损伤的患者应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5.
许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3):3127-3128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并发尿路损伤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40例颅脑外伤患者继发尿路损伤进行护理。结果:继发尿道损伤的原因主要有留置导尿操作不当引起尿道损伤和颅脑外伤患者神志意识不清、烦躁在气囊未放的情况下强行自己拔管造成后尿道撕裂。结论:颅脑外伤患者继发尿路损伤原因主要为气囊导尿管操作不当引起,多为尿道部分裂伤和黏膜损伤。临床上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适应证,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有效降低尿路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包含急性和慢性精神障碍,慢性精神障碍的常见类型有外伤后人格改变、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外伤后偏执性精神病、外伤后心境障碍、神经症样综合征及外伤性痴呆等[1].本研究应用喹硫平治疗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30例,主要是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中的慢性精神障碍患者,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对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金芬 《河北医学》2006,12(10):993-994
目的:评价单层螺旋CT对颅脑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颅脑外伤患者的单层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96例颅脑外伤患者中脑挫裂伤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9例,硬膜下血肿35例,硬膜外血肿4例,颅脑内血肿8例,硬膜下积液4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颅骨骨折51例。结论:单层螺旋CT能清楚、准确的显示颅脑外伤情况,对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单层螺旋CT是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颌面外伤伴发颅脑损伤处理中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的先后顺序。方法分析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35例各类颌面外伤伴发颅脑损伤的患者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所取得的经验。结果临床上颌面外伤伴发颅脑损伤的患者,一定要在保持呼吸道通畅、临时止血、支持治疗的同时积极处理颅脑损伤,待病情稳定后,再及时行颌面外伤的处理。结论对于颌面外伤伴发颅脑损伤的患者,一定要在防止窒息、紧急止血、抗休克及控制感染的基础上,先行颅脑损伤的处理,待生命指标稳定后,再行颌面外伤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赵晴  方乐 《中国乡村医生》2002,18(22):13-14
颅脑外伤引起头痛原因比较复杂。颅内因素常见于颅骨骨折、颅内血肿、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外因素常见于头颈部软组织损伤、头部瘢痕或异物、头部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大脑机能失调以及精神因素等。因此对颅脑外伤后头痛病人应行全面检查和认真分析,以便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置。下面重点论述头外伤后不同时期头痛原因及表现。1急性颅脑损伤所致头痛(1)脑震荡所致头痛损伤机理:脑震荡是暴力作用于头面部即刻发生的大脑短暂性功能障碍,之后都有程度不等的原发昏迷或短暂性神志模糊及逆行性遗忘。头痛特点:病人伤后有意识障碍,面色苍白…  相似文献   

10.
事故外伤造成患者颅脑损伤在神经外科是较为常见的,尤其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损伤发生突然,护理有一定的难度.近年来,我院神经外科针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早期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模式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早期颅脑外伤患者200例,采用动态随机化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0例早期颅脑损伤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100例早期颅脑损伤患者接受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早期颅脑损伤患者经相关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实验组颅脑外伤患者护理后的GSC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优(P<0.05).同时,实验组颅脑外伤患者并发症几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早期颅脑外伤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的价值较高,可以对患者的不良症状进行改善,降低颅脑外伤患者并发症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患者的预后进行改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正>颅脑外伤是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由于外界对头部的作用而形成的严重生命损伤。暴力大小、部位、速度直接及间接作用于头部,均可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大脑、小脑或脑干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群,后果严重且直接影响患者生命的安全。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急症,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和病残率高的特点,高压氧是治疗颅脑损伤的有效手段。进行高压氧治疗时要坚持足够疗程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小脑幕切迹疝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龙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4例,A组采用常规开颅减压术治疗,B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脑疝复位术治疗,C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B、C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76%、79.41%、88.23%,C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脑后动脉梗死和应激性溃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更适合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随时可有生命危险,因此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现将98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年龄1~75岁,平均年龄36.3岁。昏迷最长时间87天,最短叶间9天。痊愈56例,好转26例,死亡8例,植物生存2例,大脑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颅脑损伤致脑疝的临床救治经验,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致脑疝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外伤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资料。结果根据格拉斯哥分级(GOS)评分,30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恢复良好者(无明显功能障碍)15例、中残(有一定程度的器官功能障碍)5例、重残(生活不能自理)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急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颅脑损伤致脑疝是颅脑损伤危害的显著性标志,早期及时的临床综合救治对颅脑外伤患者的存活率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方法。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如补液、观察患者生病体征等。研究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观察并记录研究组与对照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成功、死亡、致残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其死亡率为22.22%,中残率为11.11%,重残率为5.56%,植物生存率为0.00%。对照组保守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为33.33%,中残率为22.22%,重残率为16.67%,植物生存率为5.56%;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61.11%,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恢复良好率22.22%,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手术治疗方法对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恢复良好率,降低患者死亡率、中残率、重残率以及植物生存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欧阳晖 《中外医疗》2010,29(23):153-153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外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9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做好全面的护理,并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者检测和有效的细致的护理措施,减少了颅脑外伤患者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体征检测,提高护理质量,可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颅脑外伤是由于直接或者间接暴力作用于头部而引起头皮、颅骨、硬脑膜破裂及脑组织损伤。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其预后亦不同,一些轻症患者如果无其他并发症,几天后可以恢复正常活动。而另外一些患者,则会出现颅脑损伤后遗症,包括头痛,易疲劳、记忆力差、眩晕等,影响正常的工作与生活;更严重者则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同时伴各种认知、行为和心理方面的障碍,以及大脑综合能力的障碍等,因此颅脑损伤早期康复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情况的相关因素,探讨各因素可能导致的后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59例颅脑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年龄、GCS、术前血糖水平、中线移位、颅脑损伤类型及血肿量、术后营养、并发症等相关指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影响颅脑外伤患者预后情况的各种因素。结果颅脑外伤患者预后良好率80.50%(128/159);致残率19.50%(31/159)。结论临床上,多种因素均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情况,且每个因素之间都是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并不是单一作用,患者受伤后,应及时入院,及早采取相关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钱后兰 《吉林医学》2011,(33):7160-7161
目的:探讨颌面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的重点护理。方法:对22例颌面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护理总结。结果:通过各项基础护理和重点护理,22例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无一例死亡,并且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保证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强窒息护理、病情观察、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是保证颌面部外伤合并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