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2 a以上的50名护士,对其实施分层管理。统计、比较分层管理实施前后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析护理人员在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评分上的差异。结果与实施分层管理前相比,实施分层管理后医生、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理论知识评分均较实施分层管理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分层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心,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从而提升医生、护士、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护理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亚范 《中外医疗》2013,(30):151-151,153
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的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把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设成四个层次的行政管理框架,分别制订和落实分层级的培训计划,以合理地安排人力资源,并辅以不同层级的奖励激励机制,再对比实施前后的患者、医师满意程度和具体的护理质量。结果在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后,医生和患者对于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护士对于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大大提升,表明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获得医师和护士的充分肯定,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还能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层级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将儿科病区13名护士进行分层级管理责任于人进行管床,设立护士长一高位责任护士一初级责任护士,按岗位分管床位,全面负责患儿的病情观察、治疗、护理、病区安全及家属沟通,使患儿得到及时、最适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结果基础知识技能、专业技能、急救技能、综合能力、病区安全管理、护理质量、护理文书等项目,实施层级责任制后显著优先实施前(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压力感降低。结论护理人员分层级管理,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加强工作责任感,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质量得到提升,充分利用现有护理人力资源,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使患儿得到更好更全面的照料,患者满意度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儿科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韩志乐 《大家健康》2016,(11):202-203
目的:探讨于医院儿科系统病房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表现出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06月至2016年06月儿科系统病房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临床有效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实施护理资源整合。通过对比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得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以突出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有效实施后,在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得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P <0.05)。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有效实施后,在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自评得分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P <0.05)。结论:于医院有效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最终可以发挥显著的协同效果,可以将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显著提高,将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最终有效避免出现护理差错事故的情况,将护理质量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研究分层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XXXX医院2个病房工作配备的护理人员,对其进行分层管理,分为轮值护士、助理护士及主管护士。统计并比较施行分层管理前后,医师、护士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比较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质量、理论知识上的差异。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比较,实施分层管理后,我院医生、护士及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均有明显提高。而在分层管理之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质量、理论知识上平均水平也显著提高。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应用分层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其的工作责任心,有利于增加医生、护理人员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这种分层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护理的分层管理,以提高儿科门诊护理质量,满足患儿需求。方法:对护士采用传统管理和分层次管理后患儿及家长满意度、护士满意度、一针穿刺成功率进行分析。结果:传统管理组一针穿刺成功率77%,分层管理组一针穿刺成功率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管理组患儿及家长满意率75.5%。分层管理组患儿及家长满意率9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管理组护士满意率73.3%,分层管理组护士满意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使用可有效促进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患儿及家长、护士满意度,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何玉华 《河北医学》2011,17(8):1096-1098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门急诊部门全部护士按照实施护士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进行层级管理,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在门急诊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前后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层级管理实施前后其护理措施落实良好率、基础护理落实良好率、护理差错率、患者满意度及医生满意度等经卡方检验,P〈0.01或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层级管理优化了门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护理人力资源,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潜能及工作的积极性,改善了护理服务质量,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基层医院护理中层级管理对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52名护理人员为此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6名,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方式;实验组:进行护理层级管理方式,分析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的差异和患者、护理实习生及医生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实验组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实验组患者、护理实习生及医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基层医院实施护理层级管理有利于医护人员护理服务质量的提高,且可以改善患者、护理实习生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9.
黄肆娥 《当代医学》2014,(14):108-109
探讨层级管理模式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应用效果。制定优质护理示范活动实施方案,实施层级管理模式,将护士分层使用和分层级管理,通过考核将结果进行分析、反馈。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层级管理模式能加强护士人力资源和护理组织的科学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培养与护理梯队建设,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服务满意度,达到最佳的护理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操作难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手术室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月间,拟定手术室护理操作难度评测维度,根据评测维度进行常见的手术室护理操作项目难度分层,按照N0-N4对应层级护理人员任职标准进行不同难度手术操作管理;纳入贵州省某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80人,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评估,对比"核心能力""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及家属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工作认可度"。结果:护理人员核心能力较实施前显著提升(P0.05);护理人员自我效能感较实施之前提高(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患者及家属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较之前提高(P0.05)、医生对护理工作认可度较之前提升(P0.05)。结论:根据难度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护士分层次管理后,有助于为人才分配提供依据,提高专业服务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元化的分层培训方法在急诊科护士能力提升中的效果.方法:自2020年1月起对44名急诊科护士实施多元化的分层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科研意识培养、医护共同情景模拟演练等多形式的培训方法,比较不同能级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科研创新情况,医生、患者家属及护士自身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多元化培训后各层级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论文发表数量、课题获批立项数高于培训前,医生和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士自我满意度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元化分层培训对急诊科护士具有实用性,能帮助提升护士业务水平及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保障急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效果。方法:转变护理模式,改革交班方式,实施责任护士跟随医生查房制度。结果:医护患三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P <0.05),专科护理的合格率提高( P <0.05),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 <0.05)。结论:深化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从而提高了专科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余航 《四川医学》2013,(8):1317-1319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儿童手术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我院儿童手术细节护理措施全面实施前2010年1—12月及实施后2011年l~12月护理工作情况,用自制的调查表调查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医生的满意度和护理缺陷情况。结果儿童手术细节护理实施后患儿及家属和医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细节护理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节护理实施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2.0%)明显低于细节护理实施前(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节护理实施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1.0%)明显低于实施前(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护理在儿童手术护理申的实施,能明显提高患儿及家属和医生的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细节护理提高了整体护理服务的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管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以本科室实行分层管理的护士作为观察的对象,并制定患者满意度的调查表,对护士的护理工作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的实施提高了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和对工作的总体满意度,加强了护士与患者之间、护士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人际交流和沟通,规范了护理流程,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床位分管床边护理工作制在老年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老年精神科建立流动护士站,落实小组负责、床位分管责任制,实施表格式护理文书书写,开展床边护理工作制。结果实施床位分管床边护理工作制后,患者的基础护理、危重症护理落实、护士护理书写质量、医嘱执行准确及时率、护士对病情的掌握、护患(家属)沟通质量,病人(家属)、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展床位分管床边护理工作制有利于提高老年精神科护理服务质量,增加了护患沟通时间,深得患者、家属、医生和护士的欢迎和好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刘春燕 《大家健康》2016,(10):281-281
目的:探讨分析分层管理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未实施分层管理前护理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10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的岗位、工作年限、职称、受教育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分层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离职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和护士离职率明显降低。结论:分层管理制度的建立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老年病科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科16名护理人员根据能级对等实行分层管理,制定各层级护士的工作制度及岗位职责。对比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和质量考核小组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护理岗位分层管理运行后,老年病科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护理管理质量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充分合理运用了护理人员资源,优化了护理管理效果,激发了各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护士分层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职的52例护士作为样本人群,根据是否实施护士分层管理进行分组,组别是2组,将未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26例护士作为对照组,将实施护士分层管理的26例护士作为实验组。结果实验组中患者、护士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得到了显著性提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均存在。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护士护理满意度、医生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分层次管理的护理人员,分为护士长、专科护士、高级责任护士和初级责任护士四个层次,并分别开展不同内容的护理工作,对实施分层次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分别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分层次管理后,整体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相对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士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新生儿病房护士分层级管理对促进护理质量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建立新生儿病房护士分层级管理制度,比较分层管理前后1年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变化情况。结果护理质量与患儿家属满意度都明显提高(P 〈0.01)。结论新生儿病房护士分层级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