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通气撤离方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械通气的撤离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提出了应用机械通气撤离方案(简称撤机方案)指导撤机。撤机方案包括从评估患者是否具备撤机条件,到自主呼吸能力测试,以及最后气管插管的拔除等步骤。研究显示应用撤机方案指导ICU患者撤机可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费用,并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有创机械通气呼吸机依赖患者的治疗对策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依赖的临床特点、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对已成功撤机的14例呼吸机依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全部撤机存活,无1例在1周内因呼吸因素再次插管上机或死亡。影响撤机困难主要原因有营养不良、心、肺功能不全和心理依赖等因素。结论有创机械通气能否成功撤机,依赖于临床医师撤机时机的掌握,与患者基础疾病、营养状态、呼吸功能和其他脏器的功能密切关联。加强病因治疗及有利撤机等综合有效措施,可提高呼吸衰竭治疗的成功率,安全撤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治疗是重症抢救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之一,实施机械通气前需掌握病情和患者的特点以及机械通气的有关知识。实施机械通气时,应考虑机械通气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可行性,制定具体方案,决定监测项目和指标,判断撤机的可能和决定撤机的方法,并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撤机失败在ICU患者中并不少见,约25%伴有COPD和(或)左心疾病的患者虽然通过了自主呼吸试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BT),但仍撤机失败[1].目前对撤机失败原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呼吸功能障碍方面,而在呼吸系统机械力学正常但心脏储备功能较差的患者中,撤机诱发的急性心功能障碍可能是撤机失败的主要原因[2,3].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床旁肺部超声膈肌功能评估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指导撤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0例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应用浅快呼吸指数指导撤机,观察组应用床旁肺部超声膈肌功能评估指导撤机,对比两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再插管、肺部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77.5%)高于对照组(62.5%),机械通气时间(6.3±1.6)d短于对照组(8.5±2.7)d,且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对照组(20.0%),各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旁肺部超声膈肌功能评估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指导撤机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撤机成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行.  相似文献   

6.
呼吸机的撤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呼吸机撤离是指导致呼吸衰竭的基础病因改善或缓解后,呼吸机由控制通气转为自主呼吸过程。此过程可突然或逐渐撤离通气支持。Tobin与Brochard 2个多中心研究结果表明,能够适应突然撤机的患者大约占机械通气患者的75%。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症心力衰竭机械通气病人撤机前后心肺相关参数的变化,分析撤机失败原因及撤机成功预测因素。方法选择31例行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心力衰竭病人,其中撤机成功24例,失败7例,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机械通气治疗前、治疗24 h及撤机6 h呼吸、心率、血压、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及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病人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撤机失败组APACHE-Ⅱ评分在25分左右,且机械通气时间更长,AKI占比更高。撤机成功组:机械通气治疗24 h及撤机6 h心率(HR)、呼吸频率(RR)、收缩压(SBP)、酸碱度(PH)、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_2)]及中心静脉压(CVP)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撤机失败组:机械通气治疗24 h及撤机6 h R、SBP、PH改善(P0.05),但CVP及P(A-a)O_2改善不明显(P0.05),且与成功组治疗24 h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6 h呼吸频率增快,较治疗前无明显好转(P0.05)。结论重症心衰病人机械通气治疗24 h内CVP及P(A-a)O_2明显改善可能是成功撤机的预测因素,而APACHEⅡ评分25分以上、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及并发急性肾损伤可能是导致撤机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劭夫 《山东医药》2006,46(4):72-73
据报道,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用于撤机的时间约占整个机械通气过程的42%,慢性疾病患者撤机时间可能更长。研究表明因撤机不成功所致重新插管和上机使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约8倍,死亡率增加6~12倍,因此,对患者撤机的可能性进行准确评价并制定合理的撤机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比较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和适应性支持通气(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ASV)两种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的影响。方法将83例慢阻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1)患者采用ASV通气模式,观察组(n=42)采用PSV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优劣性和实用性。结果两组患者撤机前后的血气分析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的撤机成功率、撤机失败率、重新插管率以及撤机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临床水平呼吸机相关肺损伤情况。结论 PSV和ASV在慢阻肺患者机械通气中有着较为相近的撤机成功率,临床效果无显著区别,且可以在一定程度降低呼吸负荷、保护肺组织,均能够较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试验(SBT)在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8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40例)采用SBT指导撤机,对照组(n=38例)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指导撤机,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ICU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48 h内再插管率、ICU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SBT在及时脱机、减低VAP发生率、缩短ICU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SIMV撤机方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