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魔芋食品对大鼠、举重运动员减体重及机能状况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为使运动员达到快速减体重目的,减轻饥饿感,并尽可能缩小减体重给机体和运动能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我们采用魔芋精粉配制了动物饲料和减重食品,同时观察了其减体重效果以及对体力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①服用魔芋饲料后,大鼠体重在第5天下降7.6%,第13天下降9.4%,并使摄食量减少;②饲用该饲料对大鼠15分钟的跑台负荷能力没有明显影响;③60—90kg重的举重运动员在不限制饮食饮水情况下服用魔芋食品3天减重2.45kg,为原体重的3.2%;④运动员减体重同时出现体脂百分比下降,从14.31±2.86%降至14.09±2.83%;⑤减体重对90%极限强度的卧推至力竭的能力没有明显影响。结果提示,以魔芋精粉制成的减重食品不失为举重运动员赛前快速减体重的营养学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优秀轻级别拳击运动员减控体重与营养补充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索轻级别拳击运动员减控体重与营养补充的科学方法.对象:优秀男子轻级别拳击运动员,减重数在5kg以上.方法:对运动员的减、控体重过程进行长期跟踪观察、比较,并记录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主观感觉和比赛时的表现.结果:改进的减控体重方法及合理的营养补充措施明显优于传统的方法.提示:拳击运动员无论是采取缓慢减重还是快速减重的方法都要有详细的计划,并要分阶段进行;拳击运动员减重方式的选择须主要考虑到对体能的影响程度;拳击运动员减控体重期间的膳食安排和营养补充要遵循科学性和针对性原则;拳击运动员比赛期间营养的补充要根据体重的实际情况加以控制;特殊营养品的使用要根据运动员的体质情况和减控体重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安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住低练"(运动员睡在相当于2500m的高度,训练则在平原)与"低住低练"对划船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差别.通过对20名划船运动员的对比研究,发现运动员在进行为期4周的高住低练过程中,实验组在实验第15天、第30天,红细胞数、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实验前水平,对照组则在上述时间段无明显变化.HiLo组运动员4mmol/L乳酸无氧阈功率明显高于实验前,比实验前平均增长了31W,对照组仅增长了10.5W,与实验前相比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增长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运动员的无氧作功能力无明显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2000m成绩与实验前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提高幅度要大于对照组;5000m成绩两组与实验前比较都有明显提高,但是实验组出现十分显著的提高,提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高住低练能明显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专项耐力成绩.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减体重期对维生素代谢的改变及其补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4名摔跤运动员减体重期维生素代谢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减体重期摄入的VA、VB1、VB2、PP、Vc都明显低于运动员供给量标准。血中VA浓度减重前后基本一致,暗适应时间稍延长,24h尿中VB1、VB2、Vc排出量减体重后明显低于减体重前。尿中PP排出量减体重前后基本一样,任意克肌酐尿中VB1、VB2、PP、Vc排出量与24h尿中这几种维生素排出量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了结果的可靠性。服用减重营养饼干后,血中VA含量减体重后高于减前,适应时间减体重前后基本一致,但短于普通饼干组。尿中VB1、VB2、PP、Vc排出量减体重后高于减重前,且均高于吃普通饼干对照组。说明减体重营养饼干补充了运动员减体重造成的各种维生素的不足和丢失,满足了运动员减体重对维生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运动员减体重期维生素代谢的改变及其补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4名摔跤运动员减体重期维生素代谢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减体重期摄入的VA、VB1、VB2、PP、VC都明显低于运动员供给量标准。血中VA浓度减重前后基本一致,暗适应时间稍延长,24h尿中VB1;、VB2、VC排出量减体重后明显低于减体重前。尿中PP排出量减体重前后基本一样,任意克肌酐尿中VB1、VB2、PP、VC排出量与24h尿中这几种维生素排出量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了结果的可靠性。服用减重营养饼干后,血中VA含量减体重后高于减前,适应时间减体重前后基本一致,但短于普通饼干组。尿中VB1、VB2、PP、VC排出量减体重后高于减重前,且均高于吃普通饼干对照组。说明减体重营养饼干补充了运动员减体重造成的各种维生素的不足和丢失,满足了运动员减体重对维生素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12):1054-1058
目的:观察补充八子补肾胶囊对男子足球运动员赛前准备期和比赛期血液生化指标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6名足球专项男子运动员进行单盲、交叉实验。其中服药期各4周,清洗期2周。每周训练4天,每天进行一堂90 min训练课;每周比赛一场。服药组每天服用八子补肾胶囊的剂量为4粒/次,0.4 g/粒,2次/日;对照组服用外观相同的等量对照胶囊(安慰剂)。服药前后均进行运动能力、体成分和血液生化测试。结果:服用八子补肾胶囊受试者实验后体重、血清睾酮(T)水平和耐力运动成绩未见明显变化;体脂重量和体脂率较实验前明显降低,无氧功率显著提高(P<0.05)。服用对照胶囊受试者实验后体重、血清T水平和耐力运动成绩明显下降(P<0.05),但体脂重量、体脂率和无氧功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服用八子补肾胶囊能在运动员赛前准备期和比赛期间保持体重、减少体脂重量和体脂率,维持运动耐力并提高无氧运动能力,维持运动员血清睾酮水平稳定。  相似文献   

7.
补充复合抗氧化剂对中长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运用复合抗氧化剂对耐力项目运动员促进体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15名男性省级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进行为期 3周的大强度训练 ,实验组每天早晚各补充 10ml复合抗氧化剂“升态口服液” ,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分别测试受试对象实验前、后的乳酸无氧阈功率、心率恢复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服用“升态口服液”后实验组的乳酸无氧阈功率明显提高 (P <0 0 1) ,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服用口服液 2周和 3周后实验组血清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间及其组内不同时间的血清T水平无显著变化。对照组的CK活性实验后比实验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实验组则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LDH活性实验后明显低于实验前 (P <0 0 5 ) ,血清MDA浓度实验后明显低于实验前 (P <0 0 5 ) ,同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对照组的血清SOD水平 ,实验后明显低于实验前 (P <0 0 5 ) ,而实验组无明显变化。提示服用“升态口服液”可降低运动后血清CK水平 ,促进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能力提高 ,有效清除运动中产生的自由基 ,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8.
梅参运动饮料对小鼠及竞走运动员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观察了梅参运动饮料对游泳小鼠及竞走运动员的抗疲劳效果。结果表明:实验小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比运动对照组明显延长,且骨骼肌LPO含量也明显降低。实验组运动员服用饮料后血乳酸为4mmol/L时的功率明显高于饮用前及对照组,且有氧运动后15分钟心率恢复比对照组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服用耐力复合胶囊对军事五项队运动员大负荷专项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0名运动员按运动等级和性别分层后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每天正常大负荷训练外,实验组补充补血耐力复合胶囊,对照组补充淀粉胶囊,连续服用4周。在实验第0周、2周和4周采静脉血测定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清铁蛋白(SF)、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水平。实验前后进行跑台最大摄氧量和自行车无氧功的测试。结果表明:补血耐力复合胶囊能有效维持军事五项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水平,提高铁蛋白含量,增加体内铁贮备,有显著的抗自由基作用,能有效维持机体的最大摄氧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提高无氧最大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全国赛前10周,对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进行为期6周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并观察其训练效果,为我国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赛前的强化力量训练提供实证参考。方法:对19名广东省男子曲棍球运动员实施每周3次、每次120分钟、为期6周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方案,在训练前后测量力量素质、爆发力及速度耐力;在训练前、中(第3周训练后)、后,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和皮质醇(C);同时随机抽取部分运动员,以递增负荷跑台方式测量最大摄氧量(VO2max)来评价有氧代谢能力,Wingate测试评价无氧代谢能力。结果:与训练前相比,训练后卧推、深蹲、背肌提拉、收腹举腿、纵跳高度均非常显著提高(P<0.001),立定跳远、30 m跑、腹肌显著提高(P<0.01),背肌耐力和5×25m折返跑略有提高;基础状态下的T/C值有提升趋势(P=0.054),其它血液指标变化不大;最大摄氧量无显著变化,但是3000m跑成绩有提升,最高功率、平均功率无显著变化。结论:1、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有效提升优秀曲棍球运动员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腰腹部的核心力量以及爆发力。2、合理的赛前综合强化力量训练不会导致运动员机能状态下降,同时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可以保持。  相似文献   

11.
Does the glenohumeral joint capsule have proprioceptive capability?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e performed a clinical study examining 60 volunteers with stable shoulder joints randomized to two groups. In group 1 we injected 5 ml lidocaine intra-articularly. In group 2 we injected 5 ml saline with 5 ml contrast dye the same way. After the injection we measured the amount of passive anteroposterior translation that occurred during anterior and posterior drawer tests and the amount of inferior subluxation during downward stress. We documented the extent of the passive glenohumeral translation using ultrasound. We had no 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the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r to the stability measurement. After the injection neither group had significant pain, and the patients were not apprehensive about the ensuing stability test. In group 1 (lidocaine) anteroposterior translation of 13.2±6.3 mm was seen i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drawer test, whereas in group 2 (no lidocaine) the anteroposterior translation was only 6.8±3.2 m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With downward stress during the sulcus tes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cromion and the humeral head increased by 5.6 mm (±3.2) in group 1 and by 2.7 mm (±2.1) in group 2. This difference was als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linical consequences: Taking our preliminary findings into account, the capsule of the glenohumeral joint seems to have proprioceptive capability. Nerve fibres and mechanoreceptors seem to be localized in the capsule tissue, being part of a physiological feedback mechanism. If our conclusions proprioceptive capability. Nerve fibres and mechanoreceptors seem to be localized in the capsule tissue, being part of a physiological feedback mechanism. If our conclusions turn out to be right, patients with labrum detachment after traumatic shoulder dislocation should undergo surgery as soon as possible to restore their anatomical integrity and retain the neurophysiological feedback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和谐使命-2011"国外医疗服务内科门诊工作特点,探讨内科医师综合能力需求。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疾病总体分布情况;根据诊断结果分析内科疾病分布情况;分析内科门诊明确诊断的比率;对非明确诊断进行归类,统计各类症状或体征所占的比例;对专科医师接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专科医师接诊符合率。结果门诊内科患者最多,占总就诊量的28.82%;内科病种分布较广,心血管内科疾病最多,占35.95%;内科门诊诊断明确的占61.50%;非明确诊断患者中胸闷、胸痛类症状最多见,占31.03%;心血管内科和消化内科医师接诊本专科疾病符合率分别为28.46%和29.17%。结论内科门诊工作至少有两个特点:一是病种分布广;二是常以某一症状或体征为诊疗切入点。需要门诊内科医师具备一专多能的业务技能、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CR、DR系统低密度信号检出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CR、DR系统的低密度信号分辨能力,方法采用Burger's模块,20mm铝板,0.5mm钢板,RTI Solidose 400数字剂量计,PMX-IR千伏时间计及CPI高频高压发生器,在同一X线机,相同吸收体,相同曝光条件(剂量)下,比较CR、DR的低密度信号检出能力。结果 CR系统的低密度信号检出能力比DR系统低6.5%。结论CR系统的低密度信号检出能力略低于DR系统(非晶硒平板检测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研法、专家咨询法(Delphi法)、系统分析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等方法,对军队卫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应能力要素构成进行了研究。研究提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军队卫勤应急反应能力要素构成指标体系;并在对各指标赋予权重系数的基础上进行指标优化排序。  相似文献   

16.
作者运用自由列举访谈法、系统分析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对军队医院应对生物恐怖能力要素构成进行分析,提出军队医院应对生物恐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所构建的军队医院应对生物恐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美国生物防御能力建设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武器、生物恐怖和新发传染病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安全问题。美国高度重视生物防御能力建设,将生物防御能力建设纳入国家安全战略,不断提升其国家生物防御能力水平。本文简要分析了美国生物防御能力建设的主要特点,包括明确的生物防御战略、充分的预防预警准备、有效的后果处置能力、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等,希望能对我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生物防御能力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生物安全学科建设与能力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总体上生物安全是指全球化时代国家有效应对与生物相关的内外各种损害性、破坏性因素的影响和威胁,维护和保障国家利益、安全和国民健康的状态和能力。在学科上,生物安全学是研究各种生物风险因素发生发展机制与危害评估、防御能力建设与应对措施,促进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和平发展与应用,维护和保障国家利益和国民健康的科学。生物安全的核心内容是生物安全能力,特别是对生物风险的认识和应对生物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弥补年轻护士观察能力不足的现状,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护理培训法在年轻护士护理观察能力提高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127名年轻护士病情观察能力进行了案例培训,通过培训前后对年轻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及护理评估能力考核对比分析,比较培训前、后的差别.结果:培训后年轻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和护理评估能力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案例培训法对提高年轻护士病情观察能力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伊洛前列素吸入剂对初入海拔5 200 m地区青年脑体-心理生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伊洛前列素组(n=16)和对照组(n=16),自海拔1 400 m历时5 d进入5 200 m,从进入海拔5 200 m当天开始,伊洛前列素组每天4次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连续5 d。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雾化吸入生理盐水。于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第5天采用DDX-200型电脑多功能心理生理测试仪,进行脑体-心理生理能力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左右手交叉敲击和缺失记忆的简单测验。结果伊洛前列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右手交叉敲击:总时间均为(10±0)s,总次数为(87.24±17.67)与(72.92±15.38)次,正确次数为(85.06±15.18)与(71.19±14.81)次,错误次数为(1.47±0.74)与(2.96±2.01)次;缺失记忆的简单测验结果:总次数均为(17±0)次,错误次数为(1.72±0.88)与(2.96±2.0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原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能显著提高移居者的脑体-心理生理功能,可以促进高原习服、预防和治疗急性高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