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远 《河南医药信息》2010,(19):142-143
目的 探讨在基层医院真菌性角膜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00年5月-2009年10月在我院确诊治疗真菌性角膜炎73例。结果角膜刮片镜检发现菌丝59例占80.8%,真菌培养有茵丝生长48例占65.7%,药物治愈28例,手术治愈40例,2例复发,转上经医院治疗3例。结论在基层医院早期正确地诊断,联合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适时地行角膜病灶板层剖切结膜瓣遮盖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其治疗。方法对2006-05-2009-06在我院确诊的21例真菌性角膜炎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采用抗真菌及抗生素药物,并局部清创、搔刮术等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21例确诊病例中,19例发病与植物性角膜外伤有关,2例原因不明因就诊太晚未及时治疗致全眼球炎行手术治疗,19例治愈。结论植物性眼外伤是引起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采取联合用药,可使病情逆转,保留更多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18例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诊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蕾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141-142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选择近年来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8例,所有患者早期均行局部清创、碘酊烧灼、生理盐水冲洗后,给予氟康唑1ml作结膜下注射;同时口服伊曲康唑0.2g,1次/d,并辅助给予贝复舒眼液,口服多种维生素治疗,疗程14~42d。结果本组18例中治愈17例,占94.4%;好转1例,总有效率达100%。1例出现一过性刺激症状,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致盲性较高的眼病,早期诊断及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是保护眼球、抢救视力的关键,早期及时给予有效治疗,绝大多数轻症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可治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0月就诊的45例真菌性角膜炎分别从临床分型、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治愈33例,好转7例,无效5例,有效率达90%。结论采用抗真菌治疗,采用局部碘酊烧灼联合抗真菌药物会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治疗中聚维酮碘外用联合抗真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5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抗真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聚维酮碘溶液冲洗结膜囊治疗,1次/d,连续治疗2~4周,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4例有效,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3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聚维酮碘外用联合抗真菌药物效果显著,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进行治疗的60例72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按病原体检测结果分为4组,分别对症应用多烯类(那他霉素)、唑类(伏立康唑)、棘球白素类(卡泊芬净)及免疫抑制剂类(环孢素A)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统计4组的有效率、复发率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那他霉素组、伏立康唑组、卡泊芬净组及环孢素A 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9%、82.4%、94.7%及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那他霉素组患者基本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伏立康唑和环孢素A副作用较多,影响较大,卡泊芬净组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不同类的抗真菌药物对不同种致病真菌引发的真菌性角膜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时应准确诊断致病菌,对症选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立  王菊 《淮海医药》2008,26(2):146-146
目的通过总结19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治疗过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19例患者均经过鼻窦CT、鼻窦分泌物及鼻腔检查,行鼻窦内窥镜手术,术后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果通过系统治疗后,经随访15个月,19例患者中18例症状完全缓解,1例术后6个月症状复发后,经鼻腔清理及抗真菌药冲洗,局部症状及分泌物消失,无复发。结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有其独特的临床发生、发展过程,及时的诊断和完善、合理的综合治疗,可降低本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的8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单独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对照组和应用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的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5%,两组的治疗效果相比,试验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视力在0.3以上者占80%,对照组视力在0.3以上者占55%,两组的视力恢复情况相比,试验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应用角膜溃疡清创术联合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更加有利于患者的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9.
真菌性角膜炎的实验室诊断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期诊断真菌性角膜炎,筛选敏感药物、分析真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法对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取样涂片染色,同时在沙氏培养基上进行真菌培养,将培养阳性者根据菌落形态、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等进行真菌菌种鉴定,采用天津市康利达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药敏试剂盒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析。结果116例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标本中96例培养呈阳性结果,阳性率82.8%;63例查到真菌菌丝,阳性率54.5%;96例培养呈阳性的标本经鉴定:镰刀霉属64例(66.7%);无孢霉属13例(13.5%);交链霉属9例(9%);曲霉5例(5%);其他占6.8%。大部分真菌对特比萘芬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而被鉴定的所有真菌只有7%对伊曲康唑敏感。结论真菌性角膜炎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还可防止药物滥用,增强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斯皮仁诺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前往我院接受诊疗的4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疗资料。结果治疗效果:4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2.50%;不良反应:4例患者临床出现厌食、食欲不振、恶心、腹部不适等不适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症状好转,经血常规复检,无异样。结论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斯皮仁诺应用于真菌性角膜炎病症的临床治疗,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较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23例AFS的病例资料,根据临床表现、鼻窦CT、鼻腔检查情况进行鼻内镜手术联合抗真菌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药物治疗.结果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临床表现不典型,CT显示鼻窦内呈云雾状高密度阴影或钙化影,病理切片可见真菌菌丝,经随访6个月至3年,23例患者中有17例在半年后症状完全消失,4例症状减轻,经抗真菌药鼻腔灌洗、丙酸倍氯米松鼻气雾剂喷鼻等治疗后治愈,2例半年后复发,经再次手术扩大创面后结合抗真菌及激素等药物治疗后好转.结论 诊断AFS主要依据病史、CT表现、病理学检测.鼻内镜手术结合激素应用是治疗AFS的有效手段.及时诊断和完善、合理的综合治疗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周淑英  郝志鹏 《河北医药》2011,33(3):395-396
真菌性角膜炎是致盲率较高的一种感染性眼病,临床上大多数由于农作物损伤角膜上皮所致,由于它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早期诊断较困难,而临床上又缺乏有效的抗真菌药物,且药物向眼内组织渗透性差,不良反应又较大,治疗起来十分棘手,因此,在临床上积极采取联合多种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真菌性角膜溃疡的药物治疗临床经过,以探讨最佳治疗效果.方法:本组47例47眼全部行角膜刮片查见真菌菌丝、孢子确诊.对轻、中症病例行角膜病灶清创,结膜下注射0.2%氟康唑0.5 mL,频点0.2%氟康唑眼液和0.25%二性霉素B眼液抗真菌,全程散瞳治疗.重症患者配合每日静滴0.2%氟康唑注射液治疗.结果:47例经药物治疗,治愈38例,无效9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治愈真菌性角膜溃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8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分别从病因、临床分型和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病因以及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后,80例患者中治愈35例(43.8%),好转42例(52.5%),无效3例(3.8%),总有效率为96.2%。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根据病因和分型进行针对性治疗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49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结果17例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早期的临床表现与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相似,但窦内病变为泥石样物,且有多量脓;鼻窦清创术加抗真菌药物治愈率83.3%。结论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早期以最终病理诊断为依据,治疗以鼻窦清创术联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于2000年7月~2006年7月用该方法治疗21例真菌性角膜炎的病例资料.结果 20例患者经该术合并药物治疗后,角膜溃疡面愈合,1例因术后10d羊膜溶解脱落,再次羊膜移植后溃疡愈合.未出现角膜穿孔病例.结论 病灶清创联合羊膜移植是一种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真菌性喉炎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37例真菌性喉炎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总结并分析本组的临床资料,以及针对影响患者诊断及治疗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在早期就诊的5 d内,23例患者误诊为普通喉炎,3例误诊为喉肿瘤。患者年龄在49~83岁之间,本组病例中22例患者年龄〉65岁。37例中有9例患者使用抗菌素超过2周,7例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超过8周。本组病例中有6例2型糖尿病患者,2例AIDS患者,7例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4例器官移植术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所有病例经过局部清洁治疗,全身抗真菌治疗均有较好疗效。结论真菌性喉炎既往少见,误诊误治较多,临床医师针对真菌性喉炎的高发人群,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详细的喉专科检查及病原学检查是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关键。局部治疗无明显疗效的真菌性喉炎病例在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治疗之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角膜刮片或结膜囊涂片证实为真菌性角膜炎并常规治疗2周无效的患者19例(19眼)。于病灶区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50μg/0.1m L)。术后继续使用局部、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角膜情况及前房情况。结果:本组患者19例进行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注射液,术后联合抗真菌滴眼液及全身药物治疗。3例患者(15.8%)角膜基质单次注药后好转,8例患者(42.1%)重复注药后好转。9例患者(47.4%)角膜基质注药后出院时视力明显提高,17例患者(89.5%)出院时角膜浸润面积减少,10例患者(83.3%)前房积脓减少或消失,2例患者(66.7%)角膜内皮斑显著减少。术后随访6月,未发现继发性眼内炎和青光眼等。结论:角膜基质内注射伏立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安全有效,短期内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碘伏与伊曲康唑联用对真菌性角膜炎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以期提高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40例,均行一般的清创及碘灼治疗基础上,均应用0.25%碘伏进行滴眼治疗,每天4次,同时给予0.2g伊曲康唑口服治疗,每天1次,疗程为15~30天。结果 40例患者中,治愈3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结论对于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给予碘伏和伊曲康唑联用治疗,能够取得确切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抗感染药学》2019,(10):1732-1734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糖尿病足患者抗菌药物致真菌性肠炎的发生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抗菌药物致真菌性肠炎的治疗与处理,并提出了解决对策。结果:临床药师提出该患者真菌性肠炎的原因很可能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有关,提出了采用抗真菌药物和微生态制剂治疗方案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结论:临床药师从药学的角度,对于患者出现的与药物相关的问题,进行专业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协助医师快速进行排除性诊断,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