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旋多巴是目前治疗帕金森病(PD)最有效的药物,但长期使用会引起药物的疗效下降并出现相应的并发症。随着持续性多巴胺(DA)能刺激可以避免不随意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生这一观念的出现,人们开始寻找能够给予DA受体持续性、生理性刺激作用的给药方法。透皮制剂不仅能够持续性给药,更是一种非创伤性的相对简单的给药方法。过去一些透皮给药治疗PD的试验并不成功,如吡贝地尔和那高利特等,但对于罗替戈汀进行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则取得了阳性结果。DA能激动剂的透皮给药法完成了抗PD药物的第3阶段的发展,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会被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2.
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是两大常见的重性精神障碍,约占我国精神科住院患者的一半以上,给社会以及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的负担.尽管目前有多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用于治疗这两类精神障碍,但可多维度改善患者症状、且安全性好的药物仍然是目前临床实践中未被满足的需求.鲁拉西酮是一种新近进入中国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在国外可用于治疗精神分...  相似文献   

3.
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内的多种神经精神疾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认知功能受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解决这一难题。近年来,多巴胺D3受体在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动物研究的水平上,D3受体拮抗对认知功能的改善积累了较多的研究证据。临床研究表明,具有拮抗D3受体作用的抗精神病药改善了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其他药物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布南色林显示出更强的对D3受体的拮抗能力,被期待在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癫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89例癫性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抗癫药和抗精神病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癫性精神障碍治疗中,抗癫药以卡马西平使用频度最高达65.2%,抗癫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7%,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以锥体外系反应居首位。结论:在癫性精神障碍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癫药与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5.
高催乳素血症(HPRL)是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会影响儿童青少年的正常发育,出现骨质发育障碍、月经失调等临床表现,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影响患者的预后,加重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HPRL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常见抗精神病药物对于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血清催乳素水平的影响、HPRL可能的作用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了解儿童青少年患者催乳素波动的特点和机制,为其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宋春晖医师: 精神药物'的原文是Psychotropic drug。这个名称原先曾按日文译名译为'向精神药物',意思是指所有能够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包括能够引起精神症状的药物'拟精神病药',和能够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精神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胆碱酯酶抑制剂作为治疗轻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线用药,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以往临床实验中得到证实。但考虑到AD患者需长期用药,且患者的自理能力差和药物不良反应等众多因素的存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和顺应性好的给药方法是目前此类药物研究的热点。透皮贴剂不但无创,易操作,而且可以平稳地持续给药,不良反应小,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并增加提供更大的药物耐受剂量的可能。目前已有多种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贴剂在研发中,但目前只有利凡斯的明通过了临床试验,已在部分国家批准上市(如美国和德国)。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某综合医院急诊科精神障碍收治情况的现状。方法选择我院急诊科自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诊的24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精神障碍的检出情况,了解精神障碍患者一般特征,分析诊断、治疗情况及常见精神障碍在相关因素间差异性。结果在本组2453例急诊科患者中,精神障碍461例,检出率为18.79%;主要病种为"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急诊处理方式主要为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紧急转专科医院治疗、使用抗精神病药;"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在是否使用苯二氮卓类药、是否紧急转专科医院治疗、是否使用抗精神病药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性精神障碍"在不同性别、是否使用抗精神病药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综合医院急诊科精神障碍患者占接诊病例的18.79%,根据病种的诊治特点,给予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重精神障碍(SMD)具有高复发率和高住院率,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明显,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药物治疗是SMD患者急性期及维持期的一线治疗方式。SMD患者受疾病症状和自知力、监测方法、医疗资源的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服药依从性差,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疾病的预后。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其逐步应用于慢性疾病的服药依从性领域。相对于传统监测手段,数字化技术更加准确、高效和便捷,促进了SMD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提高。现就数字化技术在SMD患者服药依从性领域中的应用作进一步详述。  相似文献   

10.
宋春晖医师 :‘精神药物’的原文是Psychotropicdrug。这个名称原先曾按日文译名译为‘向精神药物’ ,意思是指所有能够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 ,包括能够引起精神症状的药物‘拟精神病药’ ,和能够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物‘精神治疗药物’。后来 ,一般的临床书刊从实用角度出发 ,把‘精神药物’与‘精神治疗药物’划上了等号 ;而一些经典的药物学仍然把‘拟精神病药’包括在内。近年来 ,药物滥用的情况日见严重 ,临床医生必须熟悉了解这些形形色色的‘拟精神病药’ ,所以有关精神药物的著作都全面阐述了‘拟精神病药’和‘精神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