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糖尿病肾脏病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及其导致的终末期肾脏病最常见的病因, 其人群患病率高、预后差、医疗负担重, 开展有效的早期防治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在我国, 糖尿病肾脏病的管理存在筛查率、知晓率、治疗率和达标率低, 以及社区防治能力不足等问题, 做好社区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前的预防、肾损伤早期阶段延缓肾脏病进展的管理是实现糖尿病肾脏病有效防治的关键环节。互联网+人工智能支持的新型慢性病管理模式有望快速推进糖尿病肾脏病社区防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河南省城乡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2015年6月至2019年7月对河南省许昌、驻马店、洛阳和郑州4个地区4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的罹患情况进行调查。比较慢性肾脏病和无慢性肾脏病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3 067例糖尿病患者, 男1 238例, 女1 829例, 年龄(60.9±9.7)岁, 其中农村居民占85.8%(2 633/3 067)。共有1 155例受访者罹患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总体患病率为37.7%(95%CI:35.9%~39.4%)。与无慢性肾脏病组比较, 慢性肾脏病组患者年龄较大[(61.4±10.3)比(60.6±9.3)岁], 体质指数较高[(25.8±3.7)比(25.4±3.6)kg/m2], 男性(43.2%比38.7%)、城市居民(19.4%比11.0%)和规律饮酒者(15.8%比12.7%)占比较高, 罹患高血压(57.0%比37.2%)、高尿酸血症(10.7%比7.1%)和血脂异常(46.5%比42....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随着中国城镇化进展的加速, 老龄化、肥胖人群的增加以及运动量下降等问题的日趋显现,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同时导致慢性肾脏病的病因谱发生改变。根据中国肾脏病网络调查显示, 自2011年起DKD取代了肾小球肾炎成为我国新发慢性肾脏病的首位病因[1], DKD患者不但面临未来肾衰竭的风险, 而且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显著增加[2, 3]。我国绝大多数DKD患者处于早期无症状阶段, 而大部分的DKD早期筛查和诊治工作是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承担, 其管理水平将影响我国慢性肾脏病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趋势。《中国糖尿病肾脏病基层管理指南》(简称"本指南")在整合现有的证据基础上, 由肾脏病学、内分泌代谢病学及全科医学专家组成的编写组共同制订, 旨在助力提高全科医生对DKD的早期筛查能力、诊疗能力及规范优化社区DKD的管理, 延缓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及预防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危害着人类的健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剂量的RAS阻滞剂不能有效阻滞组织中的RAS,对于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的延缓作用较弱。大剂量,甚至超大剂量的RAS阻滞剂能更加安全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延缓肾衰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以及巨噬细胞因子可作为新的诊断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不同的刺激因素及曲格列酮的干预作用下ATP结合盒转运体A1(ATP—binding cassette A1,ABCA1)在巨噬细胞中表达的变化,从而探讨ABCA1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及曲格列酮的防治作用。方法在体外模拟糖尿病状态,分别以高葡萄糖、高胰岛素或糖基化终末产物刺激巨噬细胞,以曲格列酮预处理,再以上述3种因素刺激,检测巨噬细胞中ABCA1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高葡萄糖、高胰岛素或糖基化终末产物均可抑制ABCA1 mRNA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曲格列酮预处理后,ABCA1 mRNA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增加。结论糖尿病状态下的多种因素可抑制ABCA1 mRNA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曲格列酮可减弱这种作用,提示高糖等因素减少ABCA1 mRNA表达的作用可能与PPAR1有关。曲格列酮可能延缓糖尿病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6.
探讨Markov模型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基于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现状,分析应用Markov模型进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疗效评价的必要性,阐述了Markov模型在DKD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构想。结果基于多状态Markov模型的临床疗效评价可通过模拟疾病的动态变化,观察不同干预措施下,中医药治疗DKD的远期疗效及患者的综合健康状态。结论多状态Markov模型可模拟不同干预措施下的疾病的进展情况,适用于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干预效果的分期预后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7.
金元时期医家李东垣提出“脾胃气虚,阴火邸张”,并以此为基础形成“阴火”理论,气虚与“阴火”关系密切,脾胃气虚在“阴火”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糖尿病肾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肾脏病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气虚也是糖尿病肾脏病炎症产生的重要基础,而脾胃运化失常在糖尿病患者肾脏发生炎症反应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糖尿病肾脏病炎症机制与“阴火”理论相契合。当代医家也有依据“阴火”理论来论治糖尿病肾脏病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该研究拟从东垣学说、炎症机制学说、当代医家对糖尿病肾脏病认识三个角度对“阴火”理论与糖尿病肾脏病炎症机制的关系作初步论述,旨在进一步完善糖尿病肾脏病的中医理论,从而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眭维国  黄礼玲  邹贵勉  戴勇 《医学综述》2008,14(10):1459-1461
CD36是一种位于多种细胞表面的B型清道夫受体,CD36作为膜蛋白复合受体,可与多种配体结合,执行不同的生物学功能。CD36具有除去血浆中被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参与长链脂肪酸的吸附和调节细胞凋亡残物的清理和巨噬细胞的吞噬等作用。本文就CD36的结构、功能及其在慢性肾脏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陈江华: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肾健康:关爱高风险人群, 预防意外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的高风险人群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有肾脏病家族史等的人群。这类人群在应急环境下, 如地震灾害、环境变化的意外冲击下, 容易造成意外的肾脏损伤。对于上述高危人群要多加关爱, 提醒他们提升自我防范意识, 注意保护肾脏。结合今年世界肾脏日的主题,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制作了相应的宣传海报, 并就"保护肾脏健康, 我们面临的挑战""保护肾脏健康, 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保护肾脏健康, 我们可以做的事情""保护肾脏健康, 大家可以做什么"等4个方面作出解答。另外, 我们积极动员全体肾脏病学分会委员参与到这次世界肾脏日的公益活动中, 如开展义诊、科普宣教活动等。希望世界肾脏日相关的科普宣教活动能够覆盖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省份, 甚至覆盖到每一个肾脏病诊疗中心。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脏病和2型糖尿病与心力衰竭(心衰)独立相关。非奈利酮(Finerenone)是新一代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FIDELIO-DKD研究(非奈利酮在糖尿病肾病中减缓肾衰竭和疾病进展的研究)和FIGARO-DKD研究(非奈利酮在糖尿病肾病中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研究)的结果显示, 非奈利酮可改善慢性肾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结局。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非奈利酮对临床心衰结局的影响。共纳入7 532例2型糖尿病合并蛋白尿型慢性肾脏病患者, 随机分为非奈利酮组和安慰剂组, 中位随访时间3.4年, 其中571例(7.8%)有心衰病史。终点事件包括:新发心衰[基线时无心衰史的患者首次因心衰住院(HHF)]、心血管死亡和首次HHF的复合终点、心衰相关死亡和首次HHF的复合终点、首次HHF、心血管死亡或HHF(首次或者非首次)的复合终点、心衰相关死亡和HHF的复合终点、HHF。与安慰剂组相比, 非奈利酮组新发心衰风险显著降低(1.9%比2.8%, HR=0.68, 95%CI:0.50~0.93, P=0.016);在总人群中, 与安慰剂组相比, 非奈利酮组发生与心衰相关结局的风...  相似文献   

11.
赖子飞 《海南医学》2011,22(23):34-35
目的 探讨尿液视黄醇结合蛋白(UrRBP)作为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损害的筛选指标及其在肾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对照组和不同肾脏病组进行UrRBP测定.结果 不同肾脏病组的UrRBP值:肾病综合征组为(11.12±7.198) mg/L,肾小球肾炎组为(3.394+2.806) mg/L,糖尿病肾...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巨噬细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巨噬细胞是具有可塑性和多能性的细胞群体,在体内外不同微环境诱导下可极化为功能截然不同的细胞亚型。根据活化状态和功能不同,目前主要分为M1型和M2型,M1型主要发挥促炎性作用,M2型主要发挥抗炎性作用,两者在肥胖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分别起到促进和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经杀菌试验和免疫后保护力试验探讨小鼠巨噬细胞在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酵母形体对巨噬细胞杀伤作用的抵抗力及对小鼠的毒力均较菌丝形体强。小鼠体内不同部位巨噬细胞杀伤白色念珠菌的作用不同,脾脏巨噬细胞作用大于腹腔残存巨噬细胞。经白色念珠菌活菌静脉免疫后脾巨噬细胞杀白色念珠菌作用增强,但其对再感染的抵抗力不增强。  相似文献   

14.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各型高血压,发挥直接及间接的心脏保护作用。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具有相关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糖尿病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均有效,在延缓糖尿病患者肾脏病进展中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相关研究证实ACEI类药在改善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上并不是因为其自身的降压效果。同时在改善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方面亦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该类药物在改善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上同样有一定作用。国内外不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报道,证实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脑缺血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长期残疾风险更高且预后不良。小胶质细胞是脑内驻留的巨噬细胞,脑损伤后会发生表型和功能改变,对脑组织有损害和修复作用。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表型转变在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极化与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付平  汤蕾 《西部医学》2021,33(2):157-162
【摘要】 糖尿病是慢性肾脏病(CKD)的首要病因,血糖控制不佳会加速CKD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KD)。慢性肾脏病也是糖尿病的重要合并症,肾功能损伤进一步增加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最终带来繁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一系列新型降糖药的涌现有望为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T2DM)合并CKD患者带来心血管和肾脏保护作用。本文结合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于2020年发布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糖尿病临床管理实践指南》对新型降糖药的临床应用和卫生经济学价值做一述评,以期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跃性发展, 特别是深度学习方法以及硬件算力的进步, 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在生物医学领域、肾脏病学领域的发展。人工智能可以预测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识别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亦可在肾脏病理的研究中辅助分析、预后预测和辅助决策。人工智能赋能肾脏疾病有赖于肾脏病学和人工智能的协同发展, 需要多学科之间密切的跨学科合作。本文将阐述人工智能在肾脏病学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水平及其对肽聚糖(PGN)反应性的变化,探讨该变化在糖尿病机体防御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32只Wistar雄性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A组),糖尿病组(B组),正常+ PGN组(C组)及糖尿病+ PGN 组(D组).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LR2表达的变化.结果 B组及C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LR2表达与A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5);D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LR2表达较B组及C组升高更为明显,糖尿病与脂多糖刺激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糖尿病大鼠肺泡巨噬细胞TLR2表达明显增高,提示糖尿病机体处于促炎症状态,而且我们发现糖尿病与肽聚糖刺激在使TLR2表达增高方面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风险感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促进患者疾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6月至2023年2月选取235例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风险感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35例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风险感知总分为(85.23±18.37)分,易感性维度得分(25.30±5.90)分,有益性维度得分(14.89±5.00)分,严重性维度得分(10.74±3.46)分,障碍性维度得分(21.11±5.74)分,促发因素维度得分(13.13±4.52)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年龄、有无并发症、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疾病了解是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病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肾脏病风险感知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可针对不同人群特征,制定个体化风险沟通策略,以进一步提高患者慢性肾脏病风险感知,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大鼠胸腺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的影响及其在胸腺退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应用酶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方法,对糖尿病大鼠胸腺巨噬细胞和交错突细胞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及形态学观察。结果在糖尿病大鼠胸腺中,巨噬细胞呈ACP、NSE强阳性组化反应及呈Ly、AACT强阳性免疫反应,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大量聚集于皮质和皮髓质交界区,皮质尤为明显。交错突细胞呈S-100蛋白强阳性免疫反应,细胞数量则明显减少,主要分布于髓质和皮髓质交界区。电镜观察皮质巨噬细胞胞质含有被吞噬的凋亡细胞或小体,而皮髓质交界区巨噬细胞胞质则含有囊泡和颗粒。结论 糖尿病大鼠胸腺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酶活性明显增强,在酶活性、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存在异质性变化。交错突细胞数量则明显减少。两者均在胸腺退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