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对可能影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文教育效果的因素进行调查,为医学人文教育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用自制问卷对某校在学的1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问卷项目包括对象基本情况、其课外人文相关经历、其是否亲身参与一些人文关怀活动、这些经历是否影响其对人文教育的态度。使用SPSS 19.0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字2检验或Fisher 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及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态度差异。结果 被调查者认为,对人文教育有促进作用的相关经历类型前四位分别为义诊义工活动、人际关系融洽、抢救患者经历和患病经历,选择人数分别占95.8%(91/95)、92.6%(88/95)、89.5%(85/95)和88.4%(84/95)。而对人文教育有阻碍作用的相关经历类型前四位分别为学业压力、工作负荷、有限沟通和人文关怀欠缺,选择人数分别占100.0%(95/95)、95.8%(91/95)、91.6%(87/95)和84.2%(80/95)。此外,不同类别硕士研究生在相关经历可能对人文教育造成影响的认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医学院校人文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授课形式,应拓宽人文教育途径,采用灵活的人文考核方式,全面提升人文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学硕士科学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为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河南某大学医学院2015届即将毕业的396名医学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对医学硕士科学与专业学位研究的培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除社会实践参加情况和导师培养计划未见统计学差异外(P>0.05),医学硕士科学学位研究生在课程设置、教学规章制度建设与执行、教学质量、教学质量监控、学位论文选题等级、学位毕业论文完成质量及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核心/SCI文章等方面均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P<0.05),但在毕业后出国留学/攻读博士意愿方面,专业学位研究生高于科学学位研究生(P<0.05);自主选择学位类型与所在学位类型一致性方面,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总一致率为72.0%,但临床医学专业一致性仅为69.9%,较其他医学专业低,且倾向于选择专业学位。结论医学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倾向于选择专业学位类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适应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建设需要,探索建立合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评价体系并实施评价。方法 以住院医师的能力培养内涵为导向建立评价体系和评价问卷,以分层抽样方式对北京市2015至2016年完成培训的住院医师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本人(691份)、用人单位(2 626份)和患者(1 470份)的360度评价。采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利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抽取691名住院医师和毕业研究生进行评价,共得到有效分析样本577人,问卷有效回收率91.73%。受训者整体能力自评为“非常好”或“比较好”者占95.29%,用人单位相关人员和患者对住院医师整体能力评价“非常好”或“比较好”者均达99.00%以上。各类人员的评价结果均有一致性。对各项能力指标的分项评价表明,各方对受训者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的评价较高,但提示受训者的信息与管理能力以及教学和科研能力有待提升。研究生和住院医师比较提示,前者的临床诊疗能力、信息与管理能力、教学和科研能力优于后者。结论 北京市住院医师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达到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仍需要提升,专业学位教育与住院医师培训协同衔接有助于医学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临床医学研究生对二级学科领域专业课程学习满意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1 342名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满意度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330份。数据比较采用SPSS 19.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授课内容和授课效果3个方面的满意率均高于全国研究生水平(P<0.01),其中对专业课程计划执行效果满意度最高(86.7%),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评价最低(79.3%);博士研究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执行效果、授课方式、授课内容、授课效果和学习资源的满意度高于硕士研究生(P<0.01);学术学位研究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满意度高于专业学位研究生(P<0.01)。结论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研究生对二级学科领域专业课程满意率高于全国研究生的平均水平,但还需要根据不同学位类型和学历层次的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某医学院校研究生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满意度状况,为进一步探索临床流行病学授课方式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校2013级全体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整群抽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临床流行病学授课完成后进行调查。共调查559名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324名(58.0%),博士研究生235名(42.0%);统招研究生350名(62.6%),在职研究生209名(37.4%)。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授课教材满意度评价、课程设置和授课教师满意度评价等多个方面,由被调查者自填完成。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平行双录入,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连续型变量采用x±s,分类变量采用n(%)表示;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分组比较,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进行分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理论教材总体评价结果低于实习教材,二者的实用性、满足学习需求和难易程度的满意率分别为83.7%(468/559)、87.5%(489/559)、67.1%(375/559)和92.7%(518/559)、89.6%(501/559)、83.0%(464/559);其中41.6%的在职研究生(87/209)和36.7%的硕士研究生(119/324)认为理论教材偏难的比例较高。课程设置和教师评价方面,研究生对于教师教学态度(99.5%,556/559)、教师教学方法(98.6%,551/559)、理论结合实习授课方式(97.5%,545/559)等条目满意度较高,均达到95.0%及以上。满意率最低的方面为课时数(67.4%,377/559);有32.6%(182/559)的研究生认为目前课时较少,其中博士研究生(44.7%,105/235)和统招研究生(37.1%,130/350)认为课时少的比例较高。结论 该校临床流行病学授课效果较好,研究生对于所使用教材、课程设置、授课教师满意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教学工作中,应适当增加课时,并针对在职和统招研究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授课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各临床培训医院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情况及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升临床专业型硕士培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4月采用问卷星线上问卷形式对福建省10余家临床培训医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65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不同性别临床专业型硕士、是否在综合性医院、导师的不同职称、导师是否为博导在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认知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否为综合性医院、大学附属医院及住培专业基地数量差异的临床培训医院在对临床专业型硕士开展医学人文素质培养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对临床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应通过加强导师立德树人责任、强化内涵教育与研究生测评,树立典型,提升临床专业学位硕士医学人文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叙事医学课程标准,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医学人文素养。方法 在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叙事医学课程标准,采用Delphi法对指标进行评价筛选,然后拟定专家咨询问卷,对选取的40名专家进行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叙事医学的课程标准。对重庆市西南医院肝胆外科在读研究生进行小范围教学实践,并收集了教学实施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结果 经过2轮咨询后,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最终确定由叙事医学导论理论课、叙事医学相关书籍的阅读、医学叙事影视作品的观摩、叙事医学病历的书写4个部分组成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小范围的教学实践,收集了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结论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叙事医学课程设置的构建合理,可为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奠定基础,加快叙事医学理念在我国的普及进程。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面临包括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不明确、导师缺乏培养经验等问题,导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分析原因,提出了增加轮转三级学科对研究生的管理权限、三级学科成立导师组明确培养计划、增加专业硕士临床模拟技能培训课程及加强专业硕士导师的培养与遴选等设想,以更好地适应专业硕士医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并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方法 2016年1月整群抽取重庆地区三所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326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发放调查问卷326份,回收326份,剔除填写不全、漏答、前后答案矛盾等无效问卷11份,有效问卷315份,回收有效率96.6%。采用SPSS 19.0对问卷数据进行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LSD/T2法。结果 ①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症状筛查阳性率为11.11%,心理问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躯体化、偏执、焦虑、恐怖、精神病性。②除恐怖因子外,不同年龄段研究生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0岁”组研究生SCL-90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和总均分高于“≤24岁”组和“25~29岁”组(P<0.05),“≥30岁”组抑郁因子得分高于“≤24岁”组(P<0.01)。③博士研究生SCL-90躯体化(P=0.038)和强迫因子得分(P=0.043)高于硕士。④不同年级研究生SCL-90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得分和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年级组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高于一年级组,三年级组敌对、偏执因子得分和总均分高于二年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除恐怖因子外,“和睦安宁”组研究生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低于“争吵”组(P<0.05)。⑥除躯体化和偏执因子外,“导师关心”组研究生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低于“导师不关心”组(P<0.05)。结论 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因年龄、学历层次和年级不同而存在差异,且受集体氛围和导师态度影响。相关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考虑人群特点差异,细化教育目标、内容和形式,以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高校医学专业学生的统计学焦虑程度,并探索统计学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统计学焦虑等级量表(statistics anxiety rating scale,STARS)进行汉化,然后用汉化版STARS量表通过问卷星平台对某大学2018至2019学年开设《医学统计学》课程的医学类各专业学生进行在线调查。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62名学生参与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00份,量表信度、效度良好。500名研究对象的总量表条目得分为(2.31±0.65);轻、中、重度焦虑的人数分别占41%、56%、3%。焦虑程度和中、重度焦虑者的比例,均显示女生高于男生,本科生高于研究生;不同专业学生的焦虑程度由高到低为:护理学>(口腔医学、基础医学、药学/临床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卫生管理)。控制其他因素后,性别、学生层次、专业对统计学焦虑程度的影响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学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统计学焦虑,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帮助学生提高统计学学习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