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相比青少年,老年群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骨矿含量(bone mineral content,BMC)改变,导致脆性骨折的发生率上升,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目前普遍认为,青少年时期是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积累的关键时期,尽可能地提高PBM是延缓或预防老年时期骨质疏松发生的有效措施。此外,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均表明,不同运动类型对骨有不同的影响,相比于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冲击性运动促进生长期骨量积累的效果更为明显。具体作用机制可能与运动通过ERK、BMP以及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对成骨细胞分化的调控密切相关。因此,笔者通过综述不同运动类型对生长期骨骼影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为指导青少年运动锻炼促进骨健康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跆拳道训练对处于青春期及青春后期女大学生骨代谢的影响,为高校女大学生健身锻炼、改善与提高骨代谢及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运用追踪调査、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及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科技大学劲松跆拳道俱乐部女大学生训练期间的骨结构特征随运动强度等因素变化的规律及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跆拳道运动训练对处于青春期及青春后期女大学生骨代谢的影响与骨量、骨矿生化成分及骨形成生化标志物的影响,并分析骨密度、骨形态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跆拳道训练作为对机体、肌肉与骨骼高强冲击性的搏击运动形式,可以提高肌肉力量从而对骨骼产生积极的影响。结论 高抗阻、有氧耐力及振动的综合性跆拳道运动能够改善女大学生的骨代谢及提高骨密度与骨量,为运动健身指导及预防骨质疏松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后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血液透析中心2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两组,对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从中选取108例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组(B组)、有氧运动组(C组)及抗阻运动组(D组),每组各27例,研究观察24周,分别在干预前及24周末比较4组的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女性比例、年龄、透析月龄、血磷、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血红蛋白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性别、年龄、PT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5)。A组、B组、C组、D组在运动干预前骨密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24周后,与A组相比较,B组、C组、D组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D组骨密度在运动24周末较运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PT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改善骨密度方面效果更理想,而抗阻运动优于有氧运动;坚持长久持续的康复运动更能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骨质疏松问题。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是航天员太空飞行后面临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中长期飞行会对航天员骨骼健康带来明显影响。1个月的太空飞行骨丢失量相当于绝经后妇女1年的丢失量。目前对失重后骨质疏松的研究和评估方法主要是骨密度、定量CT、有限元分析和生物力学测定。骨丢失的对抗性措施和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类似,主要包括运动锻炼、营养补充和药物治疗等。本文概述了国内外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骨骼健康评估方法、常用对抗骨丢失应对措施,尝试提出对我国航天员中长期飞行骨骼健康管理的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运动疗法在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骨转换、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性分析。方法 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年龄52~59岁,平均(56.03±2.86)岁;对照组36例,年龄50~58岁,平均(55.36±2.88)岁。对照组予以常规抗骨质疏松药物(钙剂、膦酸盐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有氧运动和递增式抗阻训练的组合式运动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L1~4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左侧股骨颈BMD、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serum N-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 S-PINP)、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交联(serum C-terminal telopeptide of typeⅠcollagen, S-CTX)、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ur necrosi...  相似文献   

6.
李瑾  杨玉婷  张培珍 《护理学杂志》2022,27(22):36-43+82
目的 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患有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中老年人心功能的改善效果,为其心功能的改善和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循证建议。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纳入运动对中老年人心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4和Stata16.0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48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3 073例受试者。在降低心率方面,不同运动方式的优劣顺序为:间歇有氧运动(SUCRA=73.30)、持续有氧运动(SUCRA=72.00)、高强度间歇运动(SUCRA=67.50)、持续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SUCRA=62.80)、抗阻运动(SUCRA=20.10)。在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方面,间歇有氧运动显著优于持续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MD=2.88,95%CI:0.01~5.76);与持续有氧运动相比,间歇有氧运动(MD=4.02,95%CI:1.72~6.31)、抗阻运动(MD=2.32,95%CI:0.17~4.48)效果更好;不同运动方式的优劣顺序为:间歇有氧运动(SUCRA=95.10)、抗阻运动(SUCRA=72.40)、持续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SUCRA=51.70)、高强度间歇运动(SUCRA=50.80)、持续有氧运动(SUCRA=29.50)。在心率变异性方面,运动干预对升高正常R-R间期标准差有良好作用(MD=9.05,95%CI:3.10~15.00,P<0.05),对改善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效果不显著(MD=-0.18,95%CI:-0.56~0.20,P>0.05)。结论 运动可以通过降低安静心率、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率变异性来增强中老年人的心功能。间歇有氧运动、持续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运动、抗阻运动、持续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运动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老年人的心功能,其中,间歇有氧运动对中老年人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全面,在降低心率和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方面,可能是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现已成为世界十大慢性疾病之一,50岁以上的人群中,30%的女性和10%的男性都患有OP。国际上将OP从病因学上简单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退行性病变,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妇女绝经后雌激素迅速减少,骨吸收大于形成,骨量丢失加快;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单位体积骨量低于正常,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骨强度降低。OP会使老年人骨结构遭到破坏,骨折风险增加,肌肉力量下降,造成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和麻木,降低生活质量。目前针对OP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其中运动作为OP的一种康复干预手段,因其能改善骨生物力学及有效减少骨量继续流失的特性,准确适度的运动处方已作为一种相对经济、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在OP的临床治疗用中备受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关注。在此我们将不同运动疗法对老年人及绝经 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做一综述,希望对今后老年人群OP的预防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罹患骨折危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是吞噬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医学界已将防治骨质疏松预防骨折、治疗高血压预防中风、治疗高血脂预防心肌埂塞这三种疾病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全身性骨病,女性较男性多见,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主要包括Ⅰ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Ⅱ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近年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治疗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成为未来研究的新趋势。作者就中西医综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面临的常见退行性疾病,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发病率最高的类型之一。药物治疗是延缓骨密度快速降低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对于疾病的预防,运动疗法和生活方式管理已经受到广泛的接受。但是,临床运动处方的制定还存在一些争议。运动方式、强度、时间、频率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化制定,并规避不同的运动风险。此外,生活方式管理(营养、睡眠、饮酒、吸烟等)对疾病进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总结近年来运动及生活方式管理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研究,探究个体化运动处方以及生活方式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作为一种继发性骨质疏松,发病率仅次于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是最常见的医源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状隐匿,早期不易被发现,后期可能出现骨折、骨坏死等一系列并发症,如果得不到有效干预治疗,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健康危险。本文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及预防与治疗做一综述,旨在加强临床上对于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防治工作的重视,并为进一步规范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