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QT间期变异性(QTV)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VA)的关系。方法入选75例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脏科住院的AMI患者,按室性期间收缩Lown's分级对VA进行评估,分为Lown's 1~2级组21例与Lown's 3~5级组54例,同时选择同期健康者5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监测室性心律失常、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24 h连续5 min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24 h QT间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SDNN、SDNNindex、SDANNindex、rMSSD及24 h QTV均明显减小(P均0.05);与Lown's 1~2级组比较,Lown's 3~5级组除r MSSD外,其它SDNN、SDNNindex、SDANNindex及24 h QTV均明显减小(P0.05)。结论 HRV与QTV与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严重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24 h平均心率与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7月~2016年2月于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患者187例,回顾性分析动态心电图资料,根据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将研究对象分为心率变异性正常组(A组)91例、中度降低组(B组)66例、重度降低组(C组)30例。频域结果分为下降、正常、升高三个级别,对比分析组间的24 h平均心率、时域和频域参数。结果 SDNN、每5 min 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每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标准差(SDNN 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50 ms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白天SDNN、夜间SDNN、总的频域值(TP)在A、B、C三组间呈降低趋势(组间比较,P均0.01)。24 h平均心率在A、B、C三组间呈升高趋势(组间比较,P均0.01)。A组低频成分(LF)正常比率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中LF下降患者所占比率最高。A组高频成分(HF)升高患者所占比率最高,B、C组HF下降患者所占比率最高。HF下降比率,三组间两两比较,C组高于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DNN与24 h平均心率呈负相关,γs=-0.42(P0.01)。SDNN与TP呈正相关,γs=0.56(P0.01)。结论老年住院患者SDNN与24 h平均心率呈负相关,与TP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中衰弱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选择130例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排除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依据衰弱表型评估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衰弱组(67例)、衰弱前期组(30例)、非衰弱组(33例),三组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行HRV检测,观察时域和频域参数。时域参数包括: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的均方根(RMSSD)、大于50 ms相邻R-R间期占窦性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频域参数包括: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比较三组HRV的差异,分析老年衰弱程度与HRV的关系。结果随老年衰弱程度加重,患者HRV逐渐下降,各组间SDNN、RMMSD、pNN50、TP、LF、HF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衰弱患者普遍存在HRV下降,且下降程度与衰弱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室性早搏(PVCs)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09年1月—2015年5月心血管科住院病人169例,随机分为两组,高血压组(A组)54例;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组(B组)115例。入院后收集病人一般情况、生化资料,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比较心率变异性。结果两组病人比较两个相邻的RR间期差值50ms心率总数占全部分析信息期间内的心率数的百分比例(PNN50)、24h连续正常的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24h连续正常的R-R间期标准差(SDNN)、24h内所记录的连续5 min节段的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A组均高于B组(P0.05)。临床诊断分级与PNN50(r=-0.172,P=0.017)、RMSSD(r=-0.158,P=0.025)、SDNN(r=-0.143,P=0.044)、SDANN(r=-0.142,P=0.044)呈负相关。结论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相比,高血压合并室性早搏病人HRV降低趋势更明显,推测室性早搏的发生会加重高血压病人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心率减速力(D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心率变异性(HRV)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东营市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200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25例和存活组175例。比较两组患者DC、24 h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窦性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 h内所有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全部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左心室收缩压(LVPS)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DC与AMI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DC低于存活组(P0.001)。死亡组患者SDNN、SDANN、RMSSD、PNN50、LVPS、LVEF低于存活组(P0.001)。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C与AMI患者SDNN(r=0.362)、SDANN(r=0.396)、RMSSD(r=0.125)、LVEF(r=0.492)呈正相关(P0.05)。结论 DC与AMI患者预后、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测老年糖尿病心率变异 (HRV)的变化及对诊断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  方法 老年糖尿病组 3 6例及正常老年对照组 40例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监测。HRV时域分析指标为 :2 4h平均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DNN) ,连续 5min正常R R间期标准差 (SDANNindex) ,连续 5min正常R 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index) ,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均方根 (rMSSD)。  结果 糖尿病组SDNN ( 83 2 8± 3 7 5 9)ms ,SDANNin dex( 75 1± 3 6 49)ms ,SDNNindex( 3 1 0 3± 16 0 9)ms ,rMSSD( 2 1 13± 2 0 5 9)m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其中rMSSD病变发生率最高 ( 5 0 % )。  结论  HRV可作为诊断老年糖尿病早期心脏自主神经障碍的一种方法 ,指导临床及早预防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选取2007年5月至9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腹透中心的77例患者,根据消化道症状临床评分,把患者分为有消化道症状与无消化道症状两组,检测患者心率变异性情况,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生化指标、透析充分性指标,探讨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的可能因素。结果腹膜透析患者有消化道症状组各HRV时域指标均比无消化道症状组低,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33.08±37.71)ms和(51.12±45.93)ms,P0.05]、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33.53±46.81)ms和(66.44±71.76)ms,P0.05]、全程相邻R-R间期长度之差的标准差(SDSD)[(47.22±66.12)ms和(93.83±101.39)ms,P0.05]、相差50 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4.93±13.24)%和(17.53±25.77)%,P0.05]。相关分析显示,消化道症状情况与HRV时域指标中的SDNN、RMSSD、SDSD、PNN50及尿素氮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MSSD、尿素氮是腹膜透析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腹膜透析患者消化道症状出现,可能与自主神经损伤,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平衡遭到破坏,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方法对未经正规治疗的90例HLD患者(观察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结果观察组HLD肝型、脑—内脏型平均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正常R-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R-R间距差值的均方根(rMSSD)、窦性相邻R-R间距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与对照组比较,P均<0.01;HLD脑型SDNN、SDANN、rMSSD、pNN50与脑—内脏型比较,P均<0.05;HLD脑型SDNN、SDANN与肝型比较,P均<0.01。ChildB、C级患者的SDNN、SDANN、rMSSD、pNN50与Child A级患者及对照组比较,P均<0.01。结论肝型及脑—内脏型HLD患者HRV明显降低,且肝硬化病变程度越严重,HRV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江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5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0),检测两组患者的HRV和心功能,并分析HRV和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24 h内R-R间期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R-R interval within24 h,SDNN)、24 h内每5 min节段R-R间期平均标准差(mean standard deviation of R-R interval per 5 min segment within 24 h,SDANN)、24 h内每5 min节段R-R间期均值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mean R-R interval per5 min segment within 24 h,ASDNN)、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adjacent normal R-R interval standard deviation,rMSSD)及相邻正常心动周期≥50 ms的R-R间期差值构成比(composition ratio of R-R interval dif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cardiac cycles≥50 ms,PNN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睡眠状态时SDNN、SDANN、ASDNN、r MSSD及PNN50均高于清醒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状态和清醒状态时的SDNN、SDANN、ASDNN、r MSSD及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二尖瓣心室充盈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和晚期心室充盈心房收缩血流速度峰值(A峰)的比值(E/A)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DNN、SDANN、ASDNN、rMSSD与LVEF、E/A呈正相关,与LVEDD、LAD呈负相关(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HRV呈低表达,且与心功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溶栓治疗对心率变异性 (HRV)的影响。  方法  测定AMI组 13 6例和健康对照组 3 0例HRV时域 6项指标 ,并作对比分析。  结果  AMI组的平均R R间期的标准差 (SDAR R)、平均R R间期标准差均值 (SD)、平均R R间期标准差的标准差 (SDSD)、相邻R R间期差值均方根的均值 (mSASD)低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 3 9± 14 )ms和 ( 5 2± 2 6)ms(P <0 0 1)、( 3 1± 12 )ms和 ( 4 3± 17)ms(P <0 0 1)、( 11± 6)ms和 ( 15± 7)ms(P <0 0 5 )、( 2 0± 10 )ms和 ( 2 8± 18)ms(P <0 0 5 ) ;AMI再通组的平均R R间期(AVGR R)、SDAR R、平均R R间期的变异系数 (CV )、SD、SDSD和rmSASD高于未溶栓组和溶栓未通组 ,P <0 0 1,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前壁心肌梗死溶栓后SDAR R( 5 8± 18)ms低于下壁心肌梗死 ( 72± 2 5 )ms ,但无统计学意义 ;溶栓再通后心源性死亡者SD低于溶栓再通后的存活者。  结论 成功的溶栓治疗可提高HRV ,改善AMI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衡 ,减少由此引起的致命性心律失常等事件的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老年严重CH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12导心电图QRS波时限异常测量结果进行分组,将QRS波120 ms患者45例纳入A组,将QRS波在120~160 ms患者28例纳入B组,将QRS波160 ms患者20例纳入C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3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数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心肌阶段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s)的极差(Ts-max-min)水平。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老年严重CHF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相关性。结果 3组性别、年龄、NYHA的功能分级、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QRS、Ts-max-min均明显大于B组、A组,B组QRS、Ts-max-min明显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Ts-max-min100 ms作为判定左室收缩失同步化标准,A组发生17例(37.78%),B组16例(57.14%),C组14例(70.00%),3组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发生率比较,C组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呈正相关(r=0.274,P=0.008)。结论老年严重CHF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左室收缩失同步化发生密切相关,可将QRS波时限异常用于早期评价老年CHF患者是否发生左室收缩失同步化的依据,为临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收治的初发心力衰竭患者364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OSAHS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并OSAHS组(A组)219例与心力衰竭无OSAHS组(B组)145例;另选取同期在秦皇岛市第二医院体检健康者1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A、B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3组受检者HRV指标。结果 A、B组患者吸烟史阳性率、疾病类型、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高血压和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24 h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平均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 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百分比(PNN50)、总功率(TP)、极低频(VLF)、低频(LF)、高频(HF)低于正常对照组,A组患者SDNN、SDANN、r MSSD、PNN50、TP、VLF、LF、HF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及再次入院率高于B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并OSAHS患者HRV指标低于单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石曼君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4,13(5):333-333,330
目的 观察儿童良性及病理性早搏长程 2 4h心率变异 (HRV)时域分析。方法 对良性早搏患儿 (A组 ) 39例 ,病理性早搏 (B组 )患儿 4 2例及对照组 (C组 ,健康儿 ) 4 4例 2 4h时域分析 :SDANN(计算 2 4h内连续每5min内的正常R 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 ,单位为ms[1] )、SD(计算 2 4h内连续每 5min内的正常R 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 ,单位为ms[1] )、rMSSD(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 ,单位为ms[2 ] )、PNN50 [相邻正常R R间期差值 >5 0ms计数占总R R间期数的百分比 (% ) [2 ] ]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A组与C组HRV各项指标有显著的差异性 ,P值均 <0 0 5 ,B组与C组时域分析各项指标相比 ,均有显著 (或非常显著 )的差异 ,P值 <0 0 5或 <0 0 0 1。A组与B组HRV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良性与病理性早搏HRV之间无明显差异的可能原因 :①两者可能均属迷走神经张力降低 (相应降低或降低 ) ,交感神经增高 (增高或相应增高 )。②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老年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纳入2012年10月~2014年3月于解放军第253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CHF的患者32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65~76岁,平均(71±8.9)岁。同时将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厄贝沙坦组(17例)和常规治疗组(15例)。常规治疗组按指南要求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及病因等标准治疗;厄贝沙坦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连续治疗8周。所有入选者均于治疗前后测定并计算HRV的各项时域及频域指标。时域指标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节段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记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频域指标包括心率变异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极低频功率(VLF)。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厄贝沙坦组治疗后时域指标SDNN、SDANN和RMSSD增加,频域指标中的TP、VLF、LF、HF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时域指标中的SDNN[(77.3±29.4)ms vs.(71.5±31.2)ms]、SDANN[(78.1±25.3)ms vs.(65.8±29.6)ms]和RMSSD[(28.1±11.4)ms vs.(23.7±6.9)ms]增加,频域指标中的TP[(968.6±382.4)ms2 vs.(765.4±335.2)ms2]、VLF[(652.3±361.7)ms2 vs.(501.2±265.4)ms2]、LF[(251.3±77.1)ms2 vs.(191.2±69.0)ms2]、HF[(95.4±61.3)ms2 vs.(79.5±61.1)ms2]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厄贝沙坦可以改善老年CHF患者的HRV,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改变,探讨其与心室重塑的关系。方法:采用Holter检查系统检测了36例CHF患者HRV指标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内每5min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24h内每5min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心搏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数(PNN50)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及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结果:CHF患者HRV各时域指标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DNN,SDNNI与LVEDD,LVPWT呈负相关(r=-0.337~-0.362,P<0.05);rMSSD,PNN50与LVEDD,LVESD呈负相关(r=-0.142~-0.433,P<0.05);rMSSD、PNN50与LVEF呈正相关(r=0.387~0.464,P<0.05~<0.001)。结论:CHF患者HRV下降,并与心室重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将8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稳心颗粒加常规AMI治疗组(治疗组)58例,常规AMI对照组29例。治疗前进行HRV测定,2组间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1个疗程(28日)后再次进行HRV测定。结果(1)治疗组治疗后止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h 5mi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24h 5mi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IDX)、24h正常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低频成分(LF)、高频成分(HF)、总功率谱(TP)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均〈0.01),LF/HF显著降低(P〈0.01)。(2)对照组治疗后SDANN、PNN50、LF、HF、TP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均〈0.05),LF/HF显著降低(P〈0.05)。(3)治疗后稳心颗粒组与对照组比较SDANN、RMSSD、PNN50、LF、MF、HF、TP均显著升高(P均〈0.05),LF/HF显著降低(P〈0.05)。结论(1)常规AMI治疗(静脉溶栓、硝酸酯类及抗凝治疗),提高AMI患者的HRV;(2)稳心颗粒加常规AMI治疗在改善AMI患者HRV更显著,且能改善自主神经平衡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HDL)治疗尿毒症者的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方法对40例HDL者(A组)及50例健康对照者(B组)进行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HRV各项指标:24h内全部正常R-R间距标准差(SDNN),24h每5min窦性R-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24h每5min窦性R-R间距平均值的标准差的均值(SDNN index),两个相邻窦性R-R间距互差>50ms的心跳数占所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相邻窦性R-R间距差值的均方根(RMSSD)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尿毒症者的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及室性早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HRV各项指标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HRV明显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高,提示尿毒症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的ACS老年患者150例,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非诺贝特组(常规治疗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各75例。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血浆BNP水平、HRV参数、血脂水平和胸痛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BNP,HRV和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非诺贝特组血浆BNP水平[(132.5±22.1)pg/ml比(91.2±13.7)pg/ml]降低更显著(P0.01),HRV中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百分数(PNN50)、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和均方根值(rMSSD)、高频(HF)水平均显著升高,低频(LF)水平显著下降(P均0.05),血脂TC、TG、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后胸痛时间[(9.53±5.34)min比(6.32±2.13)min]与频率[(3.87±1.13)次/d比(2.99±1.14)次/d]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非诺贝特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能显著降低BNP水平、调节血脂并有助于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利用动态心电图观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诊断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方法 47例糖尿病患者和49例正常对照组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HRV时域分析指标为: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5分钟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ANNindex)及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结果 糖尿病患者HRV的各参数指标SDNN(86.06±35.97)ms、SDANNindex(77.83±34.72)ms、rMSSD(21.11±18.20)m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眼低病变的患者各参数指标较无并发症者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糖尿病组rMSSD病变发生率最高(46.81%),这与糖尿病早期出现迷走神经病变相一致.结论HRV作为一种测量心脏自主神经的定量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简便、无创伤性的特点,为早期发现糖尿心脏自主神经障碍,及早防治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心率变异性(HRV)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16例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103例为单纯2型糖尿病,113例合并冠心病,选取同期45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观察对象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HRV指标,包括平均R-R间期(mean RR)、R-R间期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平方根(RMSSD)、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组间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病人HRV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的HRV较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减低更加明显。结论 HRV可反映心脏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状况,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自主神经系统损伤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