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鶴膝风是一个比較常见的膝关节非化脓性疾患,以其患膝肿大,胻腿枯細的特殊病态,有类鶴鳥之膝而得名,如《外科准绳》云“两膝肿痛,股漸小,曰鶴膝风”。其病患者两側膝关节,每对称受累,(单侧者較少),一般起病緩慢,但有时亦能急剧发作,早期仅感关节痠痛及动作不便,继則膝关节肿胀疼痛,股经肌肉逐漸萎縮攣急,关节运动受到严重限制,及至晚期,膝关节每多发生畸形,甚至僵直,成为残废。程鍾龄看到在疾病过程中,并无化脓征象,故在《医学心悟》里說“患痹日久,腿足枯細,膝头肿大,名鶴膝风”,认为本病,是一种結于膝关节的痹病。我們用“四神煎”治疗本病,通过临床鉴定,疗效比較滿意,爱作初步介紹,以供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2.
鹤膝风治验     
鹤膝风治验河南省温县中医院(温县454850)李泽太河南省温县卫生学校赵仕清指导李守静关键词鹤膝风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鹤膝风是指膝关节疼痛、肿大、股胫骨肌肉消瘦,形如鹤膝的病证。根据鹤膝风的临床特征,相当于膝关节结核的范畴,笔者临证应用《寿世编》治疗鹤膝...  相似文献   

3.
鹤膝风,顾名思义病变位置主要在膝关节,以下肢肌肉消瘦而膝关节肿大疼痛,形似鹤膝为特征。病多由肝肾不足,寒湿侵于下肢,流注关节所致,当属“痹证”范畴。它包括西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性膝关节炎等病。1981年,我们单用鸭皂树治疗鹤膝风一例,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梁军 《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2):24-25
谈起应用透穴针法治疗疾病 ,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记载有 :“救卒死尸厥方 ,爪切人中良久 ,又针人中至齿立起”。此为针刺人中透龈交治疗卒中症的急救针法。又如元·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中所记载的玉龙歌曰 :“偏正头风痛难医 ,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 ,一针两穴世间稀”。这是针刺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针法。同时在《玉龙歌》中还记载了口眼斜和鹤膝风的透穴针法。曰 :“口眼斜最可嗟 ,地仓妙穴透颊车”。“膝盖红肿鹤膝风 ,阳陵二穴亦堪攻 ,阴陵针透尤收效 ,红肿全消见异功”。…  相似文献   

5.
膝肿痛是指膝关节肿大伴疼痛中医称为“痹证”,发病原因多因脉络亏虚,风湿之邪所致《汉书疑问志》曰:“风、寒、湿三气挟杂三合而为痹也”。  相似文献   

6.
“急性肾炎”找中医诊治者甚多。中医对本病常诊断为“肾风”或“风水”辨治。据《内经》原意,本病应该诊断为“肾风”,当病有变化后才叫“风水”。《素问·评热病论》中说:“帝曰:有病肾风者……可剌不?歧伯曰:虚不当剌,不当剌而剌……必少气时热……小便黄,目下肿,腹  相似文献   

7.
金黄散外敷加微波治疗鹤膝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鹤膝风是一种非化脓性的膝关节疾病,表现为单膝或双膝关节疼痛、肿大,日久可见腿胫渐痩削,形如鹤膝故名。现代医学中的膝关节滑膜炎症见于此。中医科多见于中老年人,患者感觉两腿沉重,关节肿胀、下蹲困难,或上下楼梯疼  相似文献   

8.
刘天骥  温淑梅 《四川中医》1995,13(12):44-44
膝关节积液症属中医的鹤膝风、痰湿流注、瘀血流注等范畴。近几年我们运用史法璋老中医自拟“同术膏”外敷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中,男9例,女2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8岁,平均4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4年,平均1.9年。  相似文献   

9.
<正> 关节腔积液,相当于中医“鹤膝风”、“痹证”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关节疾患。临床以膝等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为主要症状。本病迄今尚无满意疗法。笔者十余年来,试用中医健脾利水通络法,以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五苓散加味,结合外治法治疗本病34例,获得满意的疗效,兹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1971年6月至1982年5月门诊治疗的患者,其中男25例,女9例;年龄最大者55岁,最小9岁,以9岁~20岁者居多(61.8%);学生14例(41.2%),  相似文献   

10.
制马钱子生姜外用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6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增生性膝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鹤膝风”范畴。笔者自1999年始,采用制马钱子合生姜外用治疗增生性膝关节炎,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其中,男12例,女50例;年龄48~73岁,平均60.5岁;病程8个月~7年。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以膝内侧痛多见,上下楼梯、下蹲、持重时疼痛明显,休息后减轻,但晚期也可出现静止时作痛,多伴有膝关节肿胀、压痛,局部皮肤发热,但皮肤不红。  相似文献   

11.
渗出性关节炎以膝关节为多见。祖国医学中称“鹤膝风”,亦有称“水鹤膝”者。本病缠绵难治。笔者临床运用电针治疗6例,效果满意。疗程最短的20天,最长的82天,平均32天。兹介绍如下:一、器具电针机1具,28号毫针5~10cm 15根。二、取穴第一组: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第二组: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第三组: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一次,交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临床症状类似于中医“痹证”、“历节病”、“鹤膝风”等,笔者自2000年以来运用祛毒益肾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科医院(311400)张培福,王国荣创伤性膝关节滑膜炎系急性创伤或慢性劳损所致的膝关节滑膜的无菌性炎症,属祖国医学“痹证”、“鹤膝风”、“伤筋”等症的范畴。治疗上目前常采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临床表现为胃纳亢进 ,体重减轻 ,畏热多汗 ,失眠多虑 ,心悸 ,乏力震颤 ;女子月经过少 ,甚至闭经 ,不孕 ;男子阳萎等。症情复杂 ,虚实相兼 ,临床上属疑难病证。笔者认为 ,本病以津血枯涸、肌肉消烁为主证 ,宜从“风消”论治 ,更为贴切 ,试讨论如下。风消之名源于《素问·阳阳别论》 :“二阳之病发心脾 ,有不得隐曲 ,女子不月 ,其传为风消”。风消 ,即气消形瘦之谓。马莳注曰 :“血枯气郁而热生 ,热极则生风 ,而肌肉自尔消烁矣 ,故为之风消。《张氏医通》曰 :“风消 ,肝木病也” ,可见本病的发生 ,是脾胃受损 ,以致生化泛源…  相似文献   

15.
四神煎方载《验方新编》,主治三阴亏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因循日久,膝肿粗大,上下股胫枯细,形似鹤膝,步履维艰,日久则溃破之证。以其症状、体征而论,当属现代医学所谓之膝关节结核。已故名老中医王文鼎、岳美中等均盛赞此方疗效确实,谓为治鹤膝风病之专方。笔者临床体会,以此方治风湿性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滑膜炎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滑膜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骨伤科常见病之一,本病病因是由于膝关节滑膜受到刺激,而使关节渗出液进入关节腔内的反应。刺激过程的产生,可由于外源性的机械作用或内源性的损伤引起,也可以由最广泛的全身疾患或局部性疾病过程引起。膝关节滑膜炎是以膝关节肿胀、疼痛、积液为主要症状的非感染性炎症,分急性创伤性滑膜炎、慢性滑膜炎和退行性滑膜炎,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该病属"痹症"、"鹤膝风"等症  相似文献   

17.
增生性膝关节炎共关节腔积液是由于关节软骨变性或遭受慢性损伤引起的一种慢性膝骨关节疾患。根据其临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为主,属中医“痹证”、“骨痹”、“鹤膝风”范畴。自1995年2月至1997年2月,我们自拟祛痛消肿场熏洗治疗本病69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69例,男44例,女25例。年龄:40-49岁15例,50-59岁32例,ed岁以上22例。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10年。有直接或间接外伤史者18例。病变以左膝均重者24例,右膝重者32例,双膝重者13例。临床表现膝关节疼痛、肿胀,皮色不变,活动受限;或局部红肿热痛…  相似文献   

18.
“痹证”历代医家也称之为“历节”、“鹤膝风”、“顽痹”、“筋痹”等,以《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为代表的历代医家著作对“痹证”的病因病机、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都进行了论述,治疗历代也颇多论述,下面就本人关于痹证治疗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膝关节痛是骨伤科的常见病症,中医病名多以"骨痹""膝痹""鹤膝风"等出现.在《素问·骨空论》中较为详细记载了膝痛的辨证论治.文章通过研究经典著作以及现代医家的临床经验,对于其中"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一条进行辨析,对背内溯源、膝痛不可屈伸的病因病机及治其背内进行探讨,以期对于膝痛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验方新编》(注)记载的外治鹤膝风方中,笔者试用了其中的一种(大戟、甘遂二味研末,白蜜调敷),其效甚佳。兹举一例如下: 乔××,女,52岁,80年7月初诊。两膝关节肿大灼痛,皮色不红而光亮,股胫肌肉消瘦,不能站立,卧床不起已10余年。前医曾在膝关节腔抽液,当时肿痛稍减,隔几天复甚。舌红苔黄腻,脉细数。诊为鹤膝风(湿热下注。肝肾阴亏)。用大戟100克、甘遂100克,共为细末,蜂蜜调敷双膝,并盖上鲜菜叶以保持敷药湿润,每天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