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简称流热)病人血清IgE 含量的测定,国内已有报导,所用的方法是放射免疫吸附试验纸片法及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根据病人血清中IgE 含量从发病早期即有明显地增高,其量的变化同病程进展、病期演变相平行,因此王氏提出,IgE 可能是流热早期病理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为了进一步探讨IgE 在流热发病中的作用,特采用ELISA 检查流热病人血清IgE 含量。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血消中IgE 含量、嗜碱性白细胞脱颗粒阳性率和组胺含量显著地高于正常人,cAMP的水平显著地低于正常人,从而提出EHF 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可能有Ⅰ型变态反应参与。为此,我们应用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法进一步检测EHF 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E 水平,结果表明阳性率极显著地高于正常人。从而进一步证实了EHF 的免疫学发病机理有Ⅰ型变态反应参与。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总IgE含量变化与病患活动度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粒子捕捉酶免疫分析 (MicroparticleEnzymeImmunoassay ,MEIA)测定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总IgE含量。结果 :6 0例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人血清总IgE含量较稳定期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血清总IgE测定可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有意义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AR)是IgE介导的,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发病的重要免疫学基础是Th1与Th2细胞之间的失衡,主要表现为Th2细胞优势。文章就AR的Th1与Th2失衡机理,相关细胞因子与血清IgE水平的相关性,中药治疗AR前后血清IgE、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药物治疗的免疫学机理。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浆中前列腺素E_2(PGE_2)的含量;应用蛋白结合法测定患者血浆中cAMP水平;应用反向被动血凝法测定病人血清中IgE的含量;并对三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HF各期病人血浆中PGE_2及cAMP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血清中Ig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PGE_2含量的动态变化与cAMP呈正相关(γ=0.925),与IgE呈负相关(γ=-0.985)。  相似文献   

6.
变应性鼻炎(AR)是IgE介导的,由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其发病的重要免疫学基础是Th1与Th2细胞之间的失衡,主要表现为Th2细胞优势。文章就AR的Th1与Th2失衡机理,相关细胞因子与血清IgE水平的相关性,中药治疗AR前后血清IgE、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药物治疗的免疫学机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探讨人参蛤蚧散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豚鼠模型预防作用。方法:采用乱蛋白致敏后,经雾化吸入卵蛋白的方法复制过敏性哮喘豚鼠模型,然后经口灌服人参蛤蚧散,观察该方药对过敏性哮喘模型豚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率的影响以及血清中IgE和总补体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人参蛤蚧散预防组和哮喘模型组豚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总补体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IgE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蛤蚧散预防组豚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明显下降(P0.01),同时该组豚鼠血清中IgE的含量也明显下降(P0.05) ;血清总补体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口服人参蛤蚧散,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有着良好的预防作用,从而减少了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血清总IgE是人体中含量甚少的一种免疫球蛋白,所以定量测定需要非常敏感的试验方法。目前国外多采用放射免疫检验技术进行血清总IgE的测定。我们按周彤等(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1),48,1981)介绍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方法(ELISA),用美国Miles公司提供的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猝死豚鼠血清IgE含量在死后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过敏性猝死豚鼠血清IgE含量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规律,为过敏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寻找客观指标。方法64只豚鼠随机分为0,12,24,48 h 4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又进一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ELISA夹心法检测不同时间段血清IgE含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01,实验组豚鼠血清IgE含量显著升高;实验组各时间段相比较P>0.05,4个时间段豚鼠血清IgE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过敏性猝死豚鼠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IgE含量显著升高,48 h内实验组豚鼠血清IgE含量无明显变化,血清IgE含量升高可作为鉴定过敏性猝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对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血清IgE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病人的血清IgE升高明显(P<0.01),与肝脏损害程度一致,IgE随HBsAg滴度增加而增高,HBV—DNA和HBeAg阳性者与阴性者之间IgE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提示:血清IgE能准确地表示肝脏损害程度,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Ⅰ型变态反应的有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急性甲、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gE含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10例急性甲型肝炎和15例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IgE的含量,并以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发现急性甲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血清中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我们认为,IgE及其介导的免疫反应有可能参与甲、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2.
IgE是速发型变态反应病的病因基础,测定其血清IgE的含量,对研究和诊治一型变态反应病等有重要意义。由于血清中IgE含量极微,用敏感的放射免疫或酶标免疫测定法,才能较精确的测出其含量。我们对105例变态反应病患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量其血清总IgE含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ELISA法检测了EHF病人血清中IgE及IgE免疫复合物。结果表明,各病日组病人血清中IgE和IgE免疫复合物的含量显著地高于正常人。IgE水平以3~5病日者为最高。IgE免疫复合物以6~10病日者为最高。6~10病日者IgE免疫复合物的沉淀指数为86.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为防治慢性荨麻疹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3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含量。结果 36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总IgE阳性为293例(79.62%),其主要过敏原为吸入性的户尘螨(22.55%)、屋尘(13.32%),食物性的虾、贝、蟹(19.57%)和芒果(11.14%)。结论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与慢性荨麻疹密切相关。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对慢性荨麻疹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拉帕米和阿苯哒唑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棘球蚴病后其体内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药物治疗90天后,检测小鼠血清IL-2、IL-10和IgE的含量。结果治疗90天后,小鼠血清IL-2、IgE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IL-10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治疗组IL-2、IgE含量与对照组的明显差异提示,药物治疗后小鼠的免疫力提高,有利于体内虫体的清除。  相似文献   

16.
四种常见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分别用单免疫扩散法和生物素-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A-ELISA)测定192例四种常见恶性肿瘤(胃癌、肺癌、乳癌和恶性淋巴瘤)患者的血清IgG、IgA、IgM和IgE水平。结果显示,患者的IgG、IgA和IgE水平都增高,尤以IgG和IgE增高明显。发现肿瘤晚期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IgG增高显著(P<0.01)。33例化疗后患者的血清Ig含量有明显下降,除IgE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外,IgG、IgA均在正常值范围。因而我们认为肿瘤患者的血清Ig含量与病情变化密切有关,对判断病情、疗效和预后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测定哮喘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的IL-6、10及IgE水平,探讨血清IL-6、IL-10相关性及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30例发作期、26例病情缓解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分别测定血清IL-6、IL-10及总IgE水平.结果 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IL-6和IgE 水平分别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 0.01),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01).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IL-6、总IgE 较发作期显著下降,IL-10 回升,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 P < 0.05).结论本组研究显示支气管哮喘患者IL-6 水平升高与IgE 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 r=0.266、p<0.05 ),(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IL-10 水平与IgE 含量的变化呈负相关(r=-0.232、P < 0.05).血清IL-6、IL-10含量变化与哮喘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动态检测可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重楼对大鼠哮喘模型IgE水平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哮喘模型血清IgE、嗜酸性粒细胞(EOS)含量变化及重楼对其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组、重楼高剂量组(50g/kg)、重楼低剂量组(5g/kg)、地塞米松组5组,每组10只。用鸡清卵蛋白(OVA)致敏及诱发哮喘模型,用地塞米松和不同剂量的重楼干预治疗,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观察各组大鼠血中IgE和EOS含量以及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结果重楼高、低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大鼠哮喘症状缓解,组织水肿、上皮气道损伤等炎性反应状况明显减轻,外周血IgE水平降低,EOS比例减少,且重楼高剂量组改善优于重楼低剂量组,重楼高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楼能有效缓解哮喘气道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模型动物血清IgE和EOS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双抗体夹心法和竞争性蛋白结合法,检测了急性乙型肝炎急性期病人和正常人血清总EgE水平与血浆中cAMP含量.结果表明病,人的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而血浆中cAMP含量却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提示,IgE及其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可能参与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吴光武 《安徽医学》1989,10(5):53-54
<正> 感染寄生虫后,不同时期以不同抗体参与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活性(简称ADCC)反应,这种反应涉及到IgG、IgE等抗体。本文就IgG、IgG_2α、IgE介导的嗜酸性粒细胞、巨噬胞细对曼氏血吸虫的粘附和细胞毒作用做综述。一、IgE介导的巨噬细胞毒作用 (一) 血吸虫感染时IgE的变化: Sodum和Gore最先提出在血吸虫感染时IgE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证明在不同动物模型中IgE和血吸虫感染有关系。观察156例曼氏血吸虫患者中,77.5%的病人IgE水平增高,其中21.8%病人血清IgE浓度超过500mg/L,在大鼠感染血吸虫后,血清IgE总量增加,抗血吸虫特异性IgE也增加。治愈后IgE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