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p16和细胞周期素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42例子宫内膜癌中 p16、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 结果  42例子宫内膜癌中 2 0例 p16表达阳性 ,占47 6 % ,p16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 (P <0 0 5 ) ;17例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素D1表达阳性 ,占 40 5 % ,细胞周期素D1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p16、细胞周期素D1协同表达 15例 ,均为晚期或低分化癌。结论 p16、细胞周期素D1作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其协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yclinD1、p16与子宫内膜癌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50例子宫内膜癌、2 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cyclinD1、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cyclinD1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0 ( 0 /10 )、2 2 .73% ( 5/2 2 )、4 0 .0 0 % ( 2 0 /50 ) ,其中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16蛋白在内膜癌的表达率为 4 6.0 0 % ,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的 90 .0 0 % (P <0 .0 5)。 50例内膜癌中 ,cyclinD1蛋白在G2 、G3级及临床Ⅱ~Ⅲ期中的表达率分别高于G1级及临床Ⅰ期 (P <0 .0 5) ,复发组表达率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5)。p16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关 (P <0 .0 5) ,p16蛋白表达阴性者分化差 ,分期晚 ,复发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 ,cyclinD1与p16表达呈负相关 ,二者协同异常表达者生物学行为较差。结论 :cyclinD1、p16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二者异常表达提示子宫内膜癌复发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 Rb、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中Rb、CyclinD1的表达。结果42例子宫内膜癌中19例Rb表达阳性,占45.2%,Rb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17例子宫内膜癌CyclinD1表达阳性,占40.5%,CyclinD1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b、CyclinD1)协同表达15例,均为晚期或低分化癌。结论Rb、CyclinD1作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其协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展,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研究p16和细胞周期素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42例子宫内膜癌中p16、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结果 42例子宫内膜癌中20例p16表达阳性,占47.6%,p16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0.05);17例子宫内膜癌细胞周期素D1表达阳性,占40.5%,细胞周期素D1与子宫内膜癌的细胞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  相似文献   

5.
p27、cdk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中p2 7、cdk4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42例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中p2 7及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 :(1 )子宫内膜癌p2 7蛋白核表达率为 1 6 .7% ,明显低于对照组 (正常子宫内膜及增生子宫内膜为51 .4% ) ,cdk4的核表达率为 76.2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2 9.7% ;(2 )p2 7或cdk4蛋白核表达均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分级有关 ,分化差的细胞p2 7核表达率低 ,cdk4核表达率则高 ;(3)p2 7核阴性表达合并cdk4核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及手术病理分期相关 ,分化差及手术病理分期晚的病例p2 7核阴性表达合并cdk4核阳性表达的出现率明显增高 ;(4)p2 7与cdk4蛋白表达之间无相关性 ;(5)内膜癌中p2 7蛋白胞浆表达率明显增高 ,cdk4蛋白胞浆表达则有降低趋势。结论 :p2 7蛋白核表达缺失及cdk4蛋白核表达增高与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联合检测p2 7、cdk4蛋白有助于估计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与细胞周期G1→S调控点相关的P5 3、P16、P2 1、Rb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情况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LSAB法 )检测上述指标在 2 1例正常子宫内膜、15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样病变 (EIN)及 4 5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 :P5 3蛋白表达由正常内膜、EIN至内膜癌逐渐升高 ,而P16、P2 1、Rb蛋白结果相反 ;在子宫内膜癌中 ,P5 2和P2 1呈负相关 (r =- 0 .32 2 ) ,P16、P2 1与Rb呈正相关 (r=0 .36 1;r =0 .4 41)。P2 1蛋白表达与良好病理学分级有关 (P <0 .0 5 ) ,P5 3蛋白表达与临床各参数有关 ,与ER、PR的表达呈负相关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P5 3蛋白表达阳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与细胞周期G1→S调控相关的P5 3、P16、P2 1、Rb蛋白均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 ,且部分基因相互关联 ,P5 3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应用于临床 ,其阳性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16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4 (cyclindependentkinase 4 ,CDK4 )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16和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 :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 3.8% ,p16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但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CDK4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8.8%(2 2 /32 ) ,CDK4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p16和CDK4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p16和CDK4作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癌中p16、E-cad mRN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16及E 钙粘附蛋白 (E cad)基因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技术检测 3 0例子宫内膜癌及 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p16及E cadmRNA的表达。结果 :①子宫内膜癌p16mRNA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 (P <0 .0 1) ,但p16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病理分级无关 ;②E cad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呈低表达 ,正常组织内呈强阳性表达 ,二者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并且在子宫内膜癌中E cadmRNA的阳性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p16、E cadmRNA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nm2 3和c -erbB - 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 4 2例子宫内膜癌中nm2 3和c -erbB - 2蛋白的表达。结果 nm2 3和c -erbB - 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0 0 %、 4 7 6 % ,其阳性表达与年龄、不同组织学类型差异无显著 (P >0 0 5 ) ;nm2 3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 (P <0 0 1 ) ,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者 (71 9%和 2 0 0 % ,P <0 0 5 ) ;c -erbB - 2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 ,分化程度高及早期癌中c -erbB - 2表达强。结论 对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nm2 3和c -erbB - 2蛋白的检测 ,有助于了解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细胞周期素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SP法 )检测CyclinD1蛋白在 5 2例子宫内膜癌和 2 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位于胞核内 ,染色为棕褐色颗粒状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 5 5 8% (2 9/ 5 2 ) ,而正常内膜组阳性表达率为 11 5 % (3/ 2 6 )。内膜癌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者分化程度低且多有肌层浸润 ,二者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别 (P <0 0 5 )。结论 对内膜癌CyclinD1蛋白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分析其细胞分化程度及其有无肌层浸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 ,CK)在子宫内膜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 2 98枚中CK的表达。结果 :(1)在转移淋巴结中 ,CK皆呈强阳性表达 ,其阳性表达率为 10 0 %。在Ⅰ、Ⅱ、Ⅲc期无转移淋巴结中 ,CK皆呈弱阳性表达 ,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4 .5 %、15 .1%和 16 .4 % ,3期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Ⅰ、Ⅱ期病例的淋巴结中CK表达在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 3组的组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淋巴管浸润组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Ⅰ、Ⅱ期病例的淋巴结中CK表达及其他预后因素与肿瘤复发的关系 ,淋巴结中CK表达、淋巴管浸润、术后治疗 3组的组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 3组的组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4 )对子宫内膜癌的诸预后因素如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中CK表达、淋巴管浸润、术后治疗等进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 :淋巴结中CK表达是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的唯一相关因素。结论 :在无转移淋巴结中 ,CK表达与淋巴管浸润有关 ,提示可能存在淋巴结微转移 ,是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TEN与cyclinE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12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4 1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包括 14例单纯型增生 (SH) ,19例复合型增生 (CH)、 8例不典型增生 (AH)和 4 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cyclinE的表达 ;结果 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为 91 7% (11 12 )、 4 3 9% (18 4 1)和 37 8% (17 4 5 ) ,增生期子宫内膜高于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 (P <0 0 0 1) ,PTEN在SH中的阳性表达率 (78 6 % ,11 14 )高于CH、AH (分别为 2 6 3% ,5 19;2 5 0 % ,2 8) (P <0 0 5 ) ;cyclinE在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 2 6 8% (11 4 1)和 73 3% (33 4 5 ) ,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 (P <0 0 0 1) ,在SH、CH和AH中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 ,分别为 7 1% (1 14 )、 2 6 3% (5 19)、 6 2 5 % (5 8) ,SH与AH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4 5例子宫内膜癌中 ,所有PTEN蛋白阳性的肿瘤均为分化较好、组织学分级为G1 级的子宫内膜腺癌 ,阳性表达率为 5 6 7%(17 30 )。cyclinE表达随组织学分级的  相似文献   

13.
Guo W  Chen G  Zhu C  Wang 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0):604-607,T001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 2、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 ,TIMPs) 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明胶酶谱法对 37例内膜癌及 7例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MMP 2、MMP 9、TIMP 1、TIMP 2蛋白及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MMP 2、MMP 9及TIMP 1、TIMP 2蛋白主要分布在内膜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绝经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 ,在间质细胞中也有少量表达。内膜癌细胞中 ,MMP 2、MMP 9及TIMP 1蛋白的表达 ,病理分级为G3内膜癌的强阳性率分别为 73%、2 0 %及 6 7% ,高于G2 (13%、0及 2 7% )、G1 者 (均为 0 ,P<0 0 5 ) ;深肌层浸润内膜癌的强阳性率分别为 6 3%、16 %及 6 8% ,高于浅肌层浸润的 8%、0及 0 (P<0 0 1)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强阳性率分别为 4例中 4例、4例中 3例及 4例中 4例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 2 5 %、0及 2 5 % (P <0 0 5 ) ;手术病理分期为Ⅲ~Ⅳ期者强阳性率分别为 5例中 5例、5例中 3例及 5例中 5例 ,高于Ⅰ~Ⅱ期者的 30 %、0及 30 % (P <0 0 5 ) ;TIMP 2蛋白在不同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内膜癌细  相似文献   

14.
细胞角蛋白、CA125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u FH  Wang YF  Wang J  Xue Q  Jiang S  Ma Y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9):612-615,i002
目的 研究细胞角蛋白 (cytokeratin ,CK)、CA12 5对子宫内膜癌淋巴结微转移的诊断价值 ,及其作为子宫内膜癌复发危险因素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接 (SP)法检测 5 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原发灶组织 5 0份和淋巴结 2 98枚中CK、CA12 5的表达情况 ,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影响子宫内膜癌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CK、CA12 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0 0 % (5 0 / 5 0 )和 78% (39/ 5 0 )。 (2 )HE染色检查有转移的淋巴结中 ,CK和CA12 5均呈强阳性表达的阳性表达率均为 10 0 % (16 / 16 )。HE染色检查无转移的淋巴结中 ,CK、CA12 5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5 % (4 3/ 2 82 )和 12 % (35 / 2 82 ) ,且均为弱阳性表达。 (3)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中 ,CK阳性与CK阴性表达者的复发率分别为 38%、0 ,两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A12 5阳性与CA12 5阴性表达者的复发率分别为 39%、4 % ,两者比较 ,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 0 5 )。 (4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淋巴结中CK表达是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淋巴结中CA12 5表达和肌层浸润深度均为影响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在HE染色检查无转移的淋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 P法检测12例正常子宫内膜,4 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MMP- 2表达情况。结果:FHIT、MMP -2在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 0 %、5 9.5 % ;4 1.7%、90 .5 % ,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 11、P =0 .0 0 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HIT、MMP 2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关系密切,表达强度与组织学病理分级、手术分期、肌层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 <0 .0 1) ,FHIT、MMP -2表达存在负相关性(r=- 0 .6 5 7,P =0 .0 0 0 )。结论:联合检测FHIT、MMP 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与 p5 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1990~1995年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4 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 2 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进行CyclinD1与 p5 3蛋白检测。结果 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CyclinD1阳性表达为 10 0 % ,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CyclinD1阳性表达为37 5 %。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5 3阳性表达为 15 0 % ,恶性卵巢上皮肿瘤 p5 3阳性表达为 4 7 5 %。CyclinD1在卵巢上皮癌G1与G2 、G3 中的阳性表达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5 3蛋白在早期卵巢上皮癌与晚期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卵巢癌G1与G2 、G3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yclinD1过表达的细胞同时也有 p5 3的过表达。 结论 CyclinD1与 p5 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共同表达可能是促进卵巢上皮性肿瘤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p16、Cyclin D1在增生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p16和 Cyclin D1在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12例正常子宫内膜、2 2例增生性子宫内膜及 4 1例子宫内膜癌中 p16和 Cyclin D1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 :在单纯加复合增生、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 ,p16表达呈下降趋势 ,内膜癌与正常内膜及增生性内膜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P <0 .0 5 ) ;而Cyclin D1表达呈上升趋势 ,增生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与正常内膜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P<0 .0 1)。不典型增生与单纯加复合增生 Cyclin D1过表达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子宫内膜癌中 ,p16表达随细胞分化程度下降而降低 ,而Cyclin D1则随分化程度下降而上升 ,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p16、Cyclin D1异常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 ;p16低表达、Cyclin D1过表达与内膜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Cyclin D1核过表达可能是一个早期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8.
PTEN和P27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第 1 0染色体丢失的磷酸酶基因 (PTEN)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2 7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并通过对PTEN与P2 7关系的研究 ,分析PTEN功能异常参与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 ,检测了 1 2例增生期子宫内膜 ,4 2例子宫内膜增殖症包括 1 5例单纯型增生 (SH) ,1 9例复合型增生 (CH)和 8例非典型增生 (AH) ,4 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PTEN和P2 7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中PTEN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为 91 7%(1 1 / 1 2 )、 4 2 9% (1 8/ 4 2 )和 37 8% (1 7/ 4 5 ) ,增生子宫内膜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 (P <0 0 0 1 ) ,PTEN在SH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73 3% (1 1 / 1 5 ) ,高于在CH和AH的阳性表达率 ,分别为2 6 3% (5 / 1 9)和 2 5 0 % (2 / 8) (P <0 0 0 5 )。P2 7在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殖症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1 0 0 0 % (1 2 / 1 2 )、 6 4 3% (2 7/ 4 2 )和 4 2 2 % (1 9/ 4 5 ) ,三者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2 7在SH ,CH和AH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0 0 % (1 2 / 1 5 ) ,6 8 4 % (1 3/ 1 9)和 2 5 0 % (2 / 8)。SH和CH中P2 7的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LHRH拮抗剂Cetrorelix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周期及周期相关蛋白的影响 ,探讨其抑制内膜癌细胞生长的机理。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细胞周期分析及Westernblotting蛋白分析法 ,研究在Cetrorelix的作用下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 1A细胞生长周期及相关周期蛋白的改变。结果 :1 0 -5mol/LCetrorelix可导致HEC 1A细胞生长停滞于G2 /M期 ,而与G2 /M期停滞相关的p5 3 ,磷酸化p5 3 (phospho p5 3 ) (丝氨酸 3 92 )及磷酸化cdc2 (phospho cdc2 ) (酪氨酸 1 5 )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 :Cetrorelix抑制内膜癌细胞增殖作用的机理是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后引起一系列抑制性信号传递 ,导致细胞周期停滞于G2 /M期 ,主要表现为G2 期停滞。其中p5 3激活及cdc2磷酸化失活是引起细胞周期停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p2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p2 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测定 16份正常子宫内膜、18份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 50份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2 7蛋白表达。结果 :p2 7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34%、6 6 .6 7%和 93.75% ,正常子宫内膜及不典型增生组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p2 7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程度及患者预后显著相关 (P <0 .0 5) ,但与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2 7蛋白表达下降或缺失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并可能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