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1岁的姥姥     
曹丽 《家庭中医药》2009,(10):57-57
我的姥姥生于1908年,今年她已经101岁了。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天大的喜事。前年,姥姥99岁,农村比较讲究虚岁,也就是虚岁100岁,全家人欢天喜地地为姥姥过了一次百岁生日。生日蛋糕、鲜花花篮,装点得家中像过节一样。我给姥姥照的数码照片,以及几十个人的全家福,成了亲朋好友索要的礼物。  相似文献   

2.
赵春 《科学养生》2008,(9):52-52
前几天,姥爷听到广播里播出的“寻医问药”节目介绍的一种“灵丹”能治腿疼,便三番五次动员姥姥买,姥姥腿疼的毛病已有多年,钙片一盒盒地吃,不见效;偏方一个个地试,也不见效;医院一次次地跑,还是不见效。听着广播里几位“专家”玄乎其玄的诊疗和“患者”神乎其神的吹捧,姥姥动心了:“这次兴许就能见效,丽子,你到XX药房,给我买一个疗程的‘灵丹’。”  相似文献   

3.
我四五岁时,就经常和姥姥一起去干休所练功,那时我模仿大人们的动作,推拉贯顶,渐渐地我的手掌有了热、胀、麻的感觉,姥姥告诉我那是气感,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气功。我上二年级的时候,眼睛出了毛病,黑板上的字看不清,看物出现双影,同时头也痛得厉害。我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我的眼睛是散光加现近视,左眼视力0-5,右眼视力1-0,目前没有好的办法,只有配戴眼镜,否则视力还会下降。放寒假的第一天,妈妈就带我又去了医院,配镜可真麻烦,又得测视力,还得扩瞳孔,折腾完了,妈妈把我送到姥姥家,姥姥问我愿不愿意用气功…  相似文献   

4.
另类房东     
留宿朋友家,天没亮就被一个小孩的叫声吵醒了,谁家一孩子起这么早呀?奶声奶气地不停喊姥姥。后来才知道,隔壁邻居刚买了只八哥,还不太会说话,最拿手的就是叫姥姥。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一书人物众多,据统计接近千人。除了神怪,寿数最高的两位当数贾母和刘姥姥了。前者享年83岁,后者不知具体岁数。书中第39回,贾母问刘姥姥多大年纪,刘姥姥答道:“我今年75了。”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硬朗。“贾母”寿终归地府”时,刘姥姥还健在,以后又数次进出荣国府,为平儿出谋划策,搭救巧姐儿,推测她至少活过85岁,直到最后也未见到龙钟老态。  相似文献   

6.
赵春 《科学养生》2013,(12):12-12
最近一段时间,经常逛超市的我发现自己购买的食品包装上,多出了一种标注热能和营养素的表格,回家网上一查,才知道这是营养标签。正好前几天姥姥问我这件事,我就告诉她,国家从2013年开始,推广普及营、养标签,现在所有的食品包装上都印有这种标签,只需看看标签,便可以知道自己从这包食品中,获得了多少营养。  相似文献   

7.
在《红楼梦》中,描写了两位老寿星:一位是被儿孙们称颂为“老祖宗”的贾母,她享年83岁;另一位是比她大几岁的贫苦村妇刘姥姥。当贾母“寿终归地府”时,刘姥姥精神饱满,依旧是那么硬朗,并为王熙凤的独生女儿巧姐避难东跑西颠。刘姥姥到底活了多大年纪,书中没有交待,但从她的精神状态可以预测,她“度百岁乃去”是没问题的。 中国古代有句俗话“人生七十古来稀”,贾母和刘姥姥能活过耄  相似文献   

8.
开心果     
属于肉类 甲:“说是八种副食品调价,怎么我洗澡也贵了呢?” 乙:“你属于肉类嘛!” 姥姥的腰 丈夫:“你在家里也太厉害了!” 妻子:“我没生丫头,给你生了个儿子腰杆子就是硬!” 儿子:“我说姥姥的腰怎么直不起来呢,原来是因为生了我妈。” 醉话 妻子责备丈夫:“昨天晚上你回家时又喝醉了!”  相似文献   

9.
姥姥的信仰     
喜金刚 《东方养生》2012,(3):154-154
我姥姥的口头禅就是一句,可怜呦。见穷人说可怜呦,见富人也说可怜呦;谈起好人的遭遇说可怜呦,谈起坏人的遭遇也说可怜呦。那时候,我心想,她老了.糊里糊涂的。  相似文献   

10.
我丈夫的姥姥九十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人虽干瘦却极少生病,终日不言不语,不急不恼,手脚从不闲着。若问她养生长寿之道,她可回答不上来,倒是有几样趣事挺耐人寻味。 搬家的烦恼 住了多年大杂院,终于要搬楼房了,全家都很高兴,唯独姥姥发了愁,因为姥姥的“破烂”太多:床头上挂着用碎布毛线头做成的娃娃、糖纸叠成的蝴蝶、白纸剪的小人儿;床与墙的夹缝里塞的是  相似文献   

11.
甘草园     
《家庭中医药》2004,11(6):14-15
警察问一个迷路的小男孩:“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说:“我爸爸叫我心肝,妈妈叫我宝贝,爷爷叫我小祖宗,姥姥叫我白眼狼。”  相似文献   

12.
妈妈的姜丝     
正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皮货商家庭,她只上完小学,就在家里照顾父母起居,让姐姐读到大学毕业。由于学历不同,亲姊妹的命运也大不相同,一个是职业妇女,一个是家庭妇女。母亲到了北平嫁给我的父亲之后,也没享过福,幸亏姥姥家在天桥有皮货分店,在我姥爷和姥姥的照顾之下,才使我们兄弟俩  相似文献   

13.
王增 《气功》2010,(4):331-333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上,有这样一段趣文:一次,久居乡村的刘姥姥到大观园去走亲戚,凤姐便叫她和贾母等人一起用饭。席间,凤姐挟了一块菜送到刘姥姥嘴里,说这是用茄子做的“茄鲞”。  相似文献   

14.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母是个老寿星,她活了八十三岁。然细细阅读《红楼梦》就会发现,还有一位不惹人注目的农家妇女竟比贾母还要长寿,她就是三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当贾母辞世时,刘姥姥已经是八十五的高龄了。贾母的长寿,与她优厚的物质生活和她本身的个性修养有关。可是,刘姥姥会寿高于贾母,  相似文献   

15.
<正>我舅刚到40岁就患上高血压,看到舅舅时常头痛头晕,姥姥和舅妈就急得到处求医。在上世纪60年代,人们拼死拼活的干还填不饱肚子,哪里有钱治病啊?姥姥通过多方打听,才打听到一个用玉米须泡茶能抑止高血压的偏方,舅妈就赶紧跑到自己的自留地里,看着刚刚在玉米棒上露出来的玉米须,也顾不得今后收的玉米多少了,拽了一大把,放在大茶壶里用滚开的水冲泡好倒出来一杯微微发黄的茶水舅妈先尝了一口,甜丝丝的,  相似文献   

16.
李泽,男,10岁,吉林市船营区第十一小学四年级学生1998年7月,我看我舅、我姥姥和姥爷他们学妙法圆融功挺好,还能给别人调病,我就学了。没学功前,我特别爱感冒,每年最少春秋两次,一感冒就得耽误功课,还得打针、吃药。学功后,我基本上不感冒了。去年秋季,...  相似文献   

17.
王增 《养生月刊》2010,31(4):331-333
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上,有这样一段趣文:一次,久居乡村的刘姥姥到大观园去走亲戚,凤姐便叫她和贾母等人一起用饭.席间,凤姐挟了一块菜送到刘姥姥嘴里,说这是用茄子做的"茄鲞".  相似文献   

18.
儿子今年三岁。平时我工作早出晚归,孩子白天就交给我父母带。姥姥姥爷的娇惯助长了孩子的任性,对玩具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自己的东西不允许别人碰一下,轻则哭闹,重则动手。我查询了一些育儿资料,知道两三岁的孩子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在他们的心目中,所有的东西都  相似文献   

19.
<正>孩提时,一个人在家中翻箱倒柜,在凳子上踮着脚尖搜索着一切有趣的东西,也多次因为失去平衡,从凳子上摔下来哭天抢地,但仍就好了伤疤忘了痛,还折腾到了《人民画报》《美术》《中医杂志》等旧刊物。彩印的杂志,斑斓的图片,名家的字画成为了我童年的艺术启蒙课。一次,一本杂志从书柜中滑落下来,我拂去封面的灰尘,旧书呛人味道扑面而来,在午后书房的灯光中,我若有所思的翻看着。这本出版于1959年12月的老杂志密  相似文献   

20.
听说刘姥姥又要来大观园“串门”了,贾母和众人心里都咯噔一下,惊慌失措。府上全体成员和保姆立即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商量着如何对付这个借钱借是瘾的刘姥姥。经过一番紧张的准备,大观园“反借钱自卫队”成立了,贾母亲自任大队长,凤姐出任队长助理。这时,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已经到了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