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光棒辅助与普通喉镜气管插管用于颈椎骨折全麻患者的插管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气管插管全麻的颈椎骨折手术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18~65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全麻诱导后,L组采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C组采用普通喉镜辅助气管插管。记录一次插管成功例数、插管时间,插管前5 min、插管即刻和插管后5 min的MAP和HR,以及插管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L组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90%vs.60%),插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31.3±11.1)s vs.(46.6±15.2)s](P0.05)。与C组比较,L组患者插管期间MAP和HR变化更平稳。C组有4例(20%)心律失常,L组无一例心律失常。结论与普通喉镜比较,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用于颈椎骨折手术患者插管更容易,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可视喉镜联合管芯与UE电子软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用于口腔科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全麻下经鼻气管插管手术的口腔科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18~65岁,BMI<30 kg/m^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可视喉镜联合管芯组(K组)和UE电子软镜组(U组),每组30例。记录2组一次置入导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时间、插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1)、气管导管置入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3 min(T4)的无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 U组气管插管时间为(50.7±2.3)s,明显比K组的(55.2±1.6)s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时鼻咽腔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T1比较,2组患者T3、T4的SBP、DBP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K组比较,U组T2、T3的SBP、DBP均降低,血流动力学波动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可视喉镜联合管芯比较,UE电子软镜快速诱导经鼻气管插管时间短、血流动力学稳定。但可视喉镜联合管芯引导经鼻插管简便、经济,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周艳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2):295-296
目的:探讨新型光棒与传统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比较。方法:随机选择80插管全麻患者分为光棒/导管组(A组)和喉镜/导管组(B组),麻醉后A组:用光棒引导行气管插管,确定气管导管满意后,接麻醉机。B组:常规置入喉镜,窥见声门后插入气管导管。记录操作时间、MAP、HR、SPO2及不良反应。术后24小时内随访,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咽喉疼痛、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插管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咽喉疼痛病例少于B组,A组患者插管前后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插管后1分MAP和HR与诱导前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光棒插管技术简便实用,容易掌握、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为气管插管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廖明锋  金传刚  陈明兵 《骨科》2014,5(4):238-240
目的 比较光棒(light wand,LW)与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e,FOB)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困难气道行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62例行择期手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LW引导气管插管组(LW组,n=32)和FOB引导气管插管组(FOB组,n=30),经口行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成功率,评估血流动力学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LW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FOB组(P<0.01),在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W和FOB均可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困难气道的气管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而LW操作更为简单,并能缩短气管插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塑形导管经鼻气管插管在婴儿颅缝早闭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颅缝早闭手术患儿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1~12个月,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自塑形导管插管组(S组)和插管钳辅助插管组(F组)。静脉诱导后均在可视喉镜下使用加强型导管行经鼻气管插管,S组导管经柔软管芯塑形成特殊形状,调整导管方向置入气管,F组经插管钳引导置入气管。记录喉部暴露Cormark-Lehane分级、首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总成功率、插管时间,记录诱导后(T_1)、声门暴露时(T_2)、插管后1 min(T_3)、插管后3 min(T_4)的HR、MAP、SpO_2和插管时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拔管时间及拔管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S组首次插管成功率明显升高,插管时间明显缩短,咽部软组织损伤和拔管后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T_3时S组HR明显更慢,MAP明显更低(P0.05)。与T_1时比较,T_3时两组患儿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两组喉镜暴露分级、拔管时间、拔管后二次插管率和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塑形导管经鼻气管插管可安全用于1岁以内婴儿颅缝早闭手术的气道管理,效果优于插管钳辅助下经鼻插管。  相似文献   

6.
光棒和插管型喉罩在盲探气管插管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光棒和插管型喉罩在盲探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拟行气管内插管患者10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光棒组(A组)和插管型喉罩组(B组).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SBP、DBP、HR、SpO2变化及首次插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插管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A、B组首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76%和80%,插管总成功率分别为96%和98,插管时间分别为(38.9±16.1)s和(76.1±18.0)s(P<0.05).结论 光棒和插管型喉罩在盲探气管插管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安全用于盲探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7.
光索引导下经鼻插管在困难插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光索引导下经鼻插管在困难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术前评估为困难气道患者29例.插管前静脉给予小剂量芬太尼和咪达唑仑,于插管侧鼻道作表面麻醉,再行环甲膜穿刺以完善喉及气管内黏膜的表面麻醉.将食管导管经鼻插入食管,食管导管口正对声门,然后将导引光索经此口插入气管内后改换成气管导管.观察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插管成功率为97%,插管时间为(4.8±1.5)min,插管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光索引导下经鼻插管为困难气道患者提供了安全舒适、经济可靠的插管新方法,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处理困难气道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在施行经口、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术时,正确地声门定位是关键的一环 .本组60例全麻气管内插管术病人,均在气流发生器引导下进行声门定位,插管成功率100%,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光棒在困难气道患者经鼻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困难气道且拟行经鼻气管插管患者131例,男62例,女69例,年龄18~6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n=66)和光棒组(L组,n=65)。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术后插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F组比较,L组第一次插管成功率[54(83.1%)vs 57(8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次插管时间明显延长[(106.9±29.8)s vs(94.6±26.9)s,P0.05];第二次插管成功率[7(63.6%)vs 4(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时间明显缩短[(107.1±21.5)s vs(137.3±19.5)s,P0.05];插管总成功率[61(92.4%)vs 61(9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光棒引导是困难气道患者行经鼻气管插管时的有效技术,可以作为一个应急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Discoscope内窥镜与GlideScope可视喉镜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经口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40例,Macintosh喉镜显露Cormach-Lehane分级Ⅲ或Ⅳ级,性别不限,年龄24 ~ 78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GlideScope可视喉镜组(G组)和Discoscope内窥镜组(D组).记录声门显露情况、声门显露时间、气管插管情况、声门显露后至气管导管置入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术后随访患者,记录咽喉出血和咽喉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G组比较,D组声门显露时间延长,环状软骨按压率降低,声门显露至气管导管置入时间缩短,1次气管插管成功率升高(P<0.05),1次声门显露成功率、2次声门显露成功率、2次气管插管成功率、气管插管时间、咽喉出血发生率和咽喉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GlideScope可视喉镜比较,Discoscope内窥镜用于声门显露困难患者有助于声门的显露,且可提高气管插管的成功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