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老年及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2例行血液透析的老年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采用传统区域法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观察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局部皮肤异常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9.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9.0%(P0.05);观察组局部皮肤异常发生率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2%(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内瘘能有效提高老年及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降低穿刺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糖尿病患者动静脉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绳梯穿刺法,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比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按压止血时间及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血管瘤形成、血管狭窄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按压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能有效地提高糖尿病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成功率,且疼痛轻、止血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留置针辅助扣眼穿刺隧道形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锐针“三同”穿刺建立隧道,实验组采用留置针辅助扣眼穿刺隧道形成,比较两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疼痛评分及假隧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疼痛评分及假隧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留置针辅助扣眼穿刺隧道形成安全有效,可缩短隧道建立时间,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230-4231
比较钝针扣眼穿刺法与区域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效果。300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和区域穿刺组各150例。比较两组疼痛严重程度及两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成、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无痛、轻度疼痛比例明显高于区域穿刺组(P<0.05),而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比例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P<0.05);钝针扣眼穿刺组血管异常狭窄、血管内血栓形成、动脉血管瘤形成、内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区域穿刺组(P<0.05)。钝针扣眼穿刺法较区域穿刺法可明显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穿刺疼痛严重程度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动静脉内瘘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区域穿刺组)和研究组(钝针扣眼穿刺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0.82±0.46)分]低于对照组[(3.72±1.08)分],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血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大大减轻了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的痛苦,内瘘的血流量足,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蒋晓珍   《护理与康复》2018,17(10):51-53
目的观察改良扣眼穿刺法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动脉端采用常规的离心方向扣眼穿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动脉端采用离心方向扣眼穿刺形成第1个扣眼、向心方向扣眼穿刺形成第2个扣眼交替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患者半年后透析效果,血液透析半年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渗血、皮下血肿)发生率。结果半年后透析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脉端采用离心扣眼穿刺与向心扣眼穿刺交替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能够保证透析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实行扣眼法穿刺中,对已经形成皮下固定隧道的内瘘血管选用钝针穿刺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扣眼法穿刺的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例,通过自身对照的方法,先用普通锐针穿刺100例次,再改用特殊钝针穿刺100例次,然后分别对2组穿刺针在疼痛评分、穿刺点出血、拔针后止血时间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钝针穿刺组在疼痛评分、穿刺点出血、拔针后止血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普通锐针穿刺组.结论 对已经形成皮下固定隧道的动静脉内瘘,适时改用钝针穿刺,可明显降低内瘘穿刺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用留置针在扣眼穿刺建立皮下隧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扣眼穿刺法建立皮下隧道,观察组采用血液透析用留置针进行扣眼穿刺建立皮下隧道。比较两组患者皮下隧道形成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隧道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发生渗血、皮下血肿、血栓、假性动脉瘤的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用留置针在扣眼穿刺建立皮下隧道中应用效果较传统扣眼穿刺法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钝针扣眼穿刺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8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20例采用钝针扣眼穿刺,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结果:20例患者进行钝针穿刺均顺利完成,无1例渗血发生。疼痛量表评分评价由7分降至2分,患者的满意度由92%提高至100%。4例患者出现穿刺处感,其中1例患者出现过2次内瘘感染,经抗感染处理后钝针继续使用顺利。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肾病、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患者使用钝针扣眼穿刺能提高穿刺成功率、护士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老年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发病情况,探讨糖尿病与郁症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空军总医院老年病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97例。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测试评分后将97例患者分为抑郁组41例,非抑郁组56例,并对两组血液理化指标、病程、并发症患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组患者血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为(9.27±2.12)%,病程为(12.6±7.6)年,明显高于非抑郁组犤(6.62±2.21)%,(7.8±5.5)年犦(t=4.42,5.62,P<0.05)。抑郁组并发周围神经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χ2=14.625,5.392,5.12,7.237,7.420,P均<0.05)。结论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发生与其血糖控制差、病程长、并发症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方法 42例采用钝针扣眼法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钝针扣眼穿刺护理干预措施。对比2组穿刺点渗血和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程度,自制满意度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为4.0%(2/50),內瘘并发症发生率为4.8%(1/21),低于对照组的16.0%(8/50)和28.6%(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钝针扣眼穿刺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內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锐针绳梯穿刺法。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处患者满意度显著升高,穿刺点渗血发生率、穿刺疼痛程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内瘘闭塞、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法可以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渗血,减轻穿刺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锐针绳梯穿刺法与钝针扣眼穿刺法对患者透析效果、穿刺疼痛、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及血肿等影响,为血透室选择合理的穿刺工具和穿刺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比方法,选择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名,在2016年1~4月进行为期4个月的临床研究。分为锐针绳梯组(简称锐针组)和钝针扣眼组(简称钝针组),2组穿刺例次均为250次,比较2种方法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肌酐尿素清除率)的差异,观察2种穿刺法并发症(疼痛、血肿)发生率及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结果 2种方法血流量、透析中静脉压、KT/V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钝针组患者的疼痛感受明显低于锐针组,疼痛评分较锐针穿刺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结束穿刺点的压迫时间钝针组也明显短于锐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钝针扣眼穿刺内瘘血肿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锐针绳梯穿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能达到有效的透析效果,减轻病人穿刺时的痛苦,减少内瘘血肿的发生,缩短内瘘穿刺点压迫时间,更好的保护动静脉内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钝针与锐针扣眼法穿刺技术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金华光福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患者50例共100个扣眼法穿刺针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钝针扣眼法和锐针扣眼法进行穿刺。比较2个月后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以及内瘘血管瘤、穿刺失败致皮下血肿、透析过程皮下血肿和疼痛等方面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透析血流量及静脉压、KT/V测定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钝针扣眼组内瘘血管瘤及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锐针扣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扣眼法穿刺采用钝针可有效地保护血管,降低穿刺技术难度,减轻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动静脉内瘘不同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收集血液透析患者共113例,根据患者入院日期的单双号分为55例对照组和58例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区域穿刺法,实验组接受钝针扣眼穿刺法。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4%(P0.05),实验组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钝针扣眼穿刺法能够有效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止血时间短,患者的痛苦更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钝针扣眼穿刺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利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建立血管通路的患者70例,按住院床号数分为A组40例、B组30例,A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B组采用绳梯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管瘤、血管狭窄、血栓形成、内瘘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和疼痛程度。结果 A组血管瘤的发生率、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和对穿刺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较为理想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86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绳梯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感、止血时间、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人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点出血、穿刺点红肿、穿刺点感染、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穿刺疼痛感,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穿刺满意率,效果优于绳梯穿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透析用留置针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建立扣眼隧道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血液透析中心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7例,其中3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使用透析用留置针穿刺建立内瘘血管扣眼隧道,作为观察组;35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传统锐针穿刺方法建立内瘘扣眼隧道,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扣眼隧道的成功时间、成功率、钝针进针一次成功率、后期局部狭窄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建立内瘘扣眼隧道,其成功时间短[(8.54±1.28)比(12.65±2.38)天,t=0.650,P=0.001],成功率高(χ~2=23.251,P0.001);扣眼隧道成功后行钝针进针,观察组的一次成功率高(χ~2=21.201,P0.001),后期局部狭窄率低(χ~2=21.20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用留置针建立内瘘血管扣眼隧道,成功时间短,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建立扣眼隧道的良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9例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病例资料,按穿刺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区域法进行内瘘穿刺,观察组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时疼痛情况和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时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血栓形成、动脉瘤、内瘘狭窄/闭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组间内瘘感染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钝针扣眼穿刺法能减少肾衰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与传统区域穿刺法比较疼痛感低。  相似文献   

20.
张凤  赵战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641-4641
目的 分析并探讨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肾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转运骨病明显多发的原因.方法 选择潍坊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糖尿病肾病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35例,监测iPTH(全段甲状旁腺激素)、Alb(血清白蛋白)、血清钙.与肾炎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比较.结果 (1)糖尿病肾病组与肾炎尿毒症组血清Ca无明显差异.(2)糖尿病肾病组Alb水平明显低于肾炎尿毒症组.(3)糖尿病肾病组iPTH水平明显低于肾炎尿毒症组.结论 糖尿病肾病组患者低血清白蛋白水平致血清游离钙高于肾炎尿毒症组,高血清游离钙水平参与了低转运骨病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