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重症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例重症儿童抗NMDAR脑炎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分析疗效并文献复习。结果 2例均用一线药物治疗,因病情未改善改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利妥昔单抗是治疗抗NMDAR脑炎的有效二线药物之一,尤其对重症难治性患儿,因仍属超说明书用药,故用药时应谨慎,严格按说明书,用药过程密切监测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早期诊断,以及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儿童HSCT移植后PTLD的疗效。 方法选择从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非血缘异基因HSCT后发生PTLD的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2例,女性为2例;年龄为3.4~7.1岁。本研究纳入标准:接受非血缘异基因HSCT的患儿,根据PTLD诊断标准,通过临床经验或活组织检查确诊为PTLD者;排除标准:异基因HSCT后原有疾病复发或继发第二肿瘤患儿。4例患儿诊断为PTLD后,均予以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375 mg/m2×1次/周×4周)治疗。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监测患儿移植后Epstein-Barr病毒(EBV)-DNA水平。采集4例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观察其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EBV载量及淋巴结、扁桃体肿大等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本组4例患儿均存在淋巴结肿大、外周血EBV-DNA强阳性;1例合并进行性加重鼻塞、呼吸困难,2例合并发热;活组织检查诊断结果:1例为单形性PTLD,1例为多形性PTLD,1例呈朗格罕细胞样改变,1例未进行活组织检查,其中3例活组织检查标本均为EBV阳性。4例患儿诊断为PTLD后,2例迅速减停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停用环孢素A(CsA)后改用他克莫司,1例短期停用他克莫司1.5个月。本组4例患儿接受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4例患儿淋巴结、扁桃体肿大等临床症状均消失,EBV-DNA转为阴性。其中,1例患儿于利妥昔单抗治疗后6个月,PTLD复发,再次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仍有效。 结论利用利妥昔单抗治疗PTLD的临床疗效显著,对于PTLD复发患儿再次予以利妥昔单抗治疗同样有效。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小,未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利妥昔单抗治疗PTLD的确切疗效,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对于PTLD患儿减停免疫抑制剂及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后,应密切监测非血缘异基因HSCT的植入率,这是保障移植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70岁以上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或分别联合CHOP、氟达拉滨治疗8例70岁以上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结果完全缓解7例,1例未能进行全面疗效评价但病情好转。仅1例出现急性黄疸性肝炎,其他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利妥昔单抗对70岁以上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利妥昔单抗治疗70岁以上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利妥昔单抗单药或分别联合CHOP、氟达拉滨治疗8例70岁以上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结果 完全缓解7例,1例未能进行全面疗效评价但病情好转.仅1例出现急性黄疸性肝炎,其他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 利妥昔单抗对70岁以上老年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肯定,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对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患儿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7月~2015年8月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78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100mg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1次/周,持续使用4周,均经12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完全缓解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33.33%(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1年的复发率10.26%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48.72%(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对温抗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儿的临床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可提高完全缓解率,预防复发,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HBV再激活情况,探讨拉米夫定预防性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HBV感染的B-NHL患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其中43例为表面抗原HBsAg(+)患者,30例为HBsAg(-)/HBcAb(+)患者;将43例HBsAg(+)患者分为拉米夫定预防组25例和对照组18例,其中有5例患者接受长期利妥昔单抗维持性化疗,维持治疗的方法为巩固治疗结束后每3个月接受1次利妥昔单抗治疗,持续两年时间。结果 43例HBsAg(+)患者对照组与治疗组HBV再激活率分别为61.1%、16.0%;Ⅲ度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50.0%、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5.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接受长期利妥昔单抗维持性化疗的患者,HBV再激活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80.0%、20.0%;30例HBsAg(-)/HBcAb(+)患者,预防组10例患者无1例再激活,对照组20例患者,有3例(15.0%)出现HBV再激活。结论预防性拉米夫定治疗可降低短期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HBV再激活,利妥昔单抗的长期维持性治疗可能导致B-NHL患者HBV的再激活率增高,而拉米夫定对其的预防作用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7.
川畸病(KD)是一种病因不明,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特别是冠状动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型KD发病机制亦不清楚,因此,治疗难度较大.现就目前IVIG无反应型KD的治疗,包括:再次IVIG治疗、糖皮质激素(GCS)、血浆置换(PE)、乌司他汀及英昔单抗等的新认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AIHA患者75例纳入本次研究,随机(分组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泼尼松治疗;治疗组38例,给予利妥昔单抗治疗。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总胆红素(TBIL)、Th1/Th2。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RBC、HGB均升高(P<0.05),RET、TBIL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RBC、HGB高于对照组(P<0.05),RET、TBIL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h1/Th2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AIHA能调节RBC、HGB等多项指标,进而增进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CD阳性B细胞性淋巴瘤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CD阳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1例应用R-CHOP方案治疗,即利妥昔单抗、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苷方案,每3周为1个疗程,均使用6个疗程,观察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其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患者可耐受,不影响治疗;出现II度恶心呕吐、III度腹泻,经对症处置后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 CD阳性B细胞性淋巴瘤采用利妥昔单抗与[DIEC]方案联合化疗疗效显著,且全身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R-CHOP)方案治疗CD阳性B细胞性淋巴瘤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OD阳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1例应用R-CHOP方案治疗,即利妥昔单抗,异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苷方案,每3周为1个疗程,均使用6个疗程,观察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症状完全缓解,其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患者可耐受,不影响治疗l出硬皿.良恶心呕吐、Ⅲ度腹泻,经对症处置后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CDI~I性B细胞性淋巴瘤采用利妥昔单抗与[DIEC]方案联合化疗疗效显著,且全身毒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给予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水平与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分别有20例和12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43%VS80.00%,P0.05)。2组治疗中均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实施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联合化学疗法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市肿瘤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68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学疗法治疗40例(贝伐珠单抗组),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学疗法治疗28例(西妥昔单抗组), 化学疗法均为FOLFOX/FOLFIRI方案。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结果贝伐珠单抗组和西妥昔单抗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0%(12/40)比28.57%(8/28)和67.5%(27/40)比60.71%(17/28), P>0.05]。贝伐珠单抗组Ⅲ~Ⅳ度皮疹发生率明显低于西妥昔单抗组[2.50% (1/40)比71.43%(20/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Ⅲ~Ⅳ度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和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显示, 贝伐珠单抗组单抗药物费用和总成本明显低于西妥昔单抗组[(9 009 ± 1 500)元比(27 840 ± 2 202)元和(1...  相似文献   

13.
正肿瘤靶向药物的诞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近年来,以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为主的分子靶向药物被批准上市为肿瘤转移患者带来了更有效的治疗措施。2018年10月西妥昔单抗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当中,被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今年2月,西妥昔单抗又被批准用于头颈部鳞癌,是首个获批用于头颈部鳞癌的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14.
郄艾芹  王秀丽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423-1425
目的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也是一种多系统性疾病。大部分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治疗方法较多,除传统的中医治疗外,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抗凝、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药物等均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已应用血浆置换、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光量子血疗法治疗过敏性紫癜,国外亦有输注浓缩因子X III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5.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但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仍然较差。因此,寻找新的方法联合治疗以增加放疗效果、降低治疗不良反应势在必行。研究显示,分子靶向药物与放疗联合应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可增加一些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提高放疗疗效。西妥昔单抗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药物之一,也是对联合放疗研究较多的靶向治疗药物之一。笔者拟就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的理论机制及其在恶性肿瘤治疗上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狼疮肾炎是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预后的重要因素,包括肾小球和肾间质病变的炎症性疾病,其病程容易反复且迁延,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国际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理学会LN的分类标准,可将LN分为以下几类:Ι型微小病变型狼疮肾炎,Ⅱ型系膜增生型狼疮肾炎,Ⅲ局灶增生型肾小球肾炎,Ⅳ弥漫增生型狼疮肾炎,Ⅴ膜型狼疮肾炎,Ⅵ硬化型狼疮肾炎。治疗上,在过去,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在LN上运用广泛,较为局限;近年来,免疫吸附受到重视,有研究表明免疫吸附疗法联合激素和CTX治疗优于单纯激素和CTX治疗;此外生物制剂也较前运用得多,其中有荟萃分析表明利妥昔单抗在103例狼疮肾炎患者中达到的缓解率为91%,但由于受到价格等因素的影响,生物制剂在国外应用较多,国内运用较少;除外还有硫唑嘌呤、来氟米特等药物对狼疮肾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CD20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美罗华)靶向治疗加抗病毒治疗对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确诊的CD2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并且HBsAg和(或)HbeAb阳性、HBV DNA〈10~3拷贝/ml的患者20例(实验组),给予化疗联合美罗华6~8周期,同时给予拉米夫定每日100mg预防乙肝病毒再激活,回顾性研究对比我院2009年1月前确诊的CD20阳性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美罗华)治疗的患者20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比例,评价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预防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未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对照组发生乙肝病毒再激活为3例,中断治疗。结论 CD20阳性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利妥昔单抗(美罗华)靶向治疗加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再激活的比例下降,靶向治疗加抗病毒治疗可预防乙肝病毒再激活,从而保证了细胞毒性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5,(8):1032-1033
目的探析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血浆免疫吸附及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6例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实验组进行血浆免疫吸附疗法,对照组进行血浆置换疗法。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症状开始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抗体指标(抗ds-DNA、抗-GBM、ANCA-MPO)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症状开始缓解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抗dsDNA、抗-GBM、ANCA-MPO等指标均有降低,但实验组以上指标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血浆免疫吸附疗法,病情康复迅速,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成都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治疗肝癌新药——碘131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日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生产文号。这是全球第一个专门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抗导向同位素药物,也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体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给予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的49例患者为实验组,剩下的37例仅用单纯的CHOP方案化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接受6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6.49%,实验组有效率达到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与CHOP方案联合治疗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