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献报道,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无卒中者的6~9倍,卒中后12个月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最大,且可持续到数年之后。认知功能障碍对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甚至可超过对躯体功能障碍的影响。认知障碍不但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脑卒中的全面康复。笔者对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还少丹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与单纯康复治疗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7,(5):572-574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后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2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之上同时进行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相对应的康复训练,治疗完成后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认知功能的成套测验(LOTCA)检测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以及认知功能的成套测验(LOTC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评分(P<0.05),治疗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患有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康复治疗能够较好的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是介于正常老年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认知缺损状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与执行功能障碍,会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1])。计算机辅助的认知训练针对认知障碍患者的信息处理能力、注意力和执行力进行训练,而经颅磁刺激  相似文献   

4.
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对患者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生存质量产生影响,还妨碍患者肢体功能、语言、日常生活能力、心理等方面的康复。大量临床研究文献证实了针灸对脑卒中后遗症具有显著的疗效,本文对近五年来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病情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7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6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均分成2组,各38例。其中一组接受康复护理,设定为康复组,另一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训练,设定为联合组。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功能以及平衡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训练结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疾病知识、认知功能以及平衡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120例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认知功能情况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各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关系。结果认知障碍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意识障碍病史、肺部感染、病灶的发生率均高于认知正常组,两组危险因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不同文化程度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以血管性危险因子为主,后3个月中意识障碍病史、病灶数目、文化程度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吴凤瑞 《中外医疗》2011,30(23):97-97
目的探讨研究脑卒中患者临床发生认知障碍的状况及程度。方法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10例进行了认知障碍程度的评估。结果脑卒中认知障碍发生率为32.6%,同时通过对患者是否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影响因素的分析,三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0.3%、40.2%、48.9%,此3类伴发疾病与认知障碍的发生均具备显著相关性。结论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应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同时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认知功能训练,同时神经科医师能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概念、检查方法、诊断、治疗等有更为科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认知康复对脑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认知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认知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认知康复训练。60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用认知功能成套测定(LOTCA)评价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运动功能评定(FIM)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查。结果认知康复组在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及运动功能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认知康复对脑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将14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评分,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达66.2%,年龄较大的患者认知障碍受损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率较高,在早期进行筛查对预防血管性痴呆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不良预后事件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1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所有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根据认知功能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n=60)与认知正常组(n=50)。分析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认知功能障碍与不良预后事件的关联性。结果:认知障碍组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例数、收缩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1比例均高于认知正常组,而血红蛋白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认知正常组Mo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认知障碍组(P0.05)。认知功能障碍为老年血液透析全因死亡、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血红蛋白、收缩压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为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不良预后事件相关,是全因死亡、脑卒中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和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的相互影响.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脑梗死患者189例.正常对照组56例.分别进行认知功能测定,情感测定以及CT各项指标的测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9例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03例(55%),其中轻度认知障碍者43例(23%),中度认知障碍者36例(19%),重度认知障碍者24例(13%).正常组和脑梗死组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结果 ,认知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和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不显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对焦虑抑郁情感的影响均不显著,仅年龄对焦虑情感有轻度影响.脑梗死体积、数量和部位不同以及是否存在白质疏松,其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均有显著性差异.左侧半球病变较引起的认知损害及情感障碍右侧半球病变比较严重,额叶、颞叶、顶叶、丘脑和边缘叶区域的脑梗死较其他部位病变的认知损害严重,而且左侧半球病变致其焦虑和抑郁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相关分析结果 显示,皮质及皮质下萎缩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和情感障碍呈显著相关,认知障碍与焦虑-抑郁情感障碍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发生率很高,且与梗塞部位、容积、数量等显著相关,脑梗死后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严重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早期康复的治疗价值。方法:总结住院病例61例中认知障碍18例,应用轻度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测试打分比较。结果:进行有计划的早期康复治疗有效。结论:早期认知功能的康复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吴相慰 《当代医学》2014,(33):98-99
目的探讨序贯康复护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遗留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障碍患者根据其住院号单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60)。治疗组采用序贯康复护理进行干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于干预前、干预治疗3个月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Bathel指数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情况,并对比临床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MMSE、Bathel指数得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序贯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8):730-730,738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住院患者。其中A组,认知功能正常21例,B组异常21例。通过治疗前后功能评价和综合治疗,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评分(FIM)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IM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脑卒中的康复。因此,应将改善认知功能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脑卒中后病人除有偏瘫、失语等躯体功能障碍外,还常伴有情感障碍、认知障碍、行为人格障碍等。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情感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和治疗效果,因此对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抑郁心境,使康复治疗步入良性循环,从而改善预后效果。脑血管疾病发生后常见的并发症,成为困扰医护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调查住院脑卒中后患者的抑郁状况,探讨早期整体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使患者最大程度上克服心理生理疾病,恢复社会功能,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对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住院患者.其中A组,认知功能正常21例,B组异常21例.通过治疗前后功能评价和综合治疗,然后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功能独立性评分(FIM)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IM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脑卒中的康复.因此,应将改善认知功能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将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进行肢体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评价,40例进行早期康复治疗,20d后再次评价。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肢体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大(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中,随机抽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期间接诊的9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引起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根据研究显示,90例患者中发生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80例,之所以出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以下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即患者血压、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满足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与患者血压、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有着密切关联,呈正相关,在某种程度上增加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性,在临床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睡眠障碍是诱发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脑卒中发生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睡眠障碍与脑卒中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影响患者认知、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康复,而且还会增加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影响脑卒中患者预后及增加脑卒中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认知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患者开展连续性的脑事中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神经内科出院的脑卒中患者,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出院时认知功能障碍者为32例(32%);单因素分析照示,年龄、婚姻状况、吸烟、日常生活能力、抑郁水平与患者认知功能有关(P<0.01);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日常生活能力是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脑卒中出院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出院后在社区特别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有助于患者认知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