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疗法(200ml/L甘露醇125ml)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0mg/d+5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血肿体积、水肿带面积、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为81.82%,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的显效率为68.18%,总有效率为97.73%,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肿体积、水肿面积、神经功能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莫地平早期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可促进血肿、水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欧阳石石 《当代医学》2011,17(17):149-15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对照组常规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水肿面积、血肿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明显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有效率,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的吸收,从而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HCT)患者的脑血肿、脑水肿体积的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实验组(n=41),均给予基础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方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水肿面积、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尼莫地平结合基础治疗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6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22):103-104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旨在探讨其对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24 h内人院的高血压腩出血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9)和对照组(n=27),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在治疗后第15天利用头颅CT测量血肿大小及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第30天进行临床疗效判定及再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第15天血肿吸收、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30天总有效率、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地平早期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有利于加快血肿吸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7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37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及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测量。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7%( 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入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持续泵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血肿量和水肿的面积均较发病3天内减少,且实验组患者的血肿量和水肿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血肿和水肿的吸收,还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行脑苷肌肽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水肿带面积、CT片最大层面上血肿的体积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水肿带面积、CT片最大层面上血肿的体积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结论:给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行脑苷肌肽注射液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可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提高临床疗效,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单用尼莫地平治疗的对照组,和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的治疗组。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ESS)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脑水肿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明显,能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残疾评分以及血肿和水肿带体积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残疾评分、血肿体积、水肿带体积各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的减少血肿体积和水肿带的体积,减少脑出血患者发生神经功能缺损和残疾的可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询其意愿的基础上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分别在治疗后第3天、第7天和第28天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巴氏指数(BI)和临床疗效。结果:在进行治疗后第3天、第7天和第28天,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巴氏指数更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2.22%,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及临床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1),观察组给予小骨窗开颅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颞叶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42%(24/3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血肿清除彻底等优点,可作为目前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狄剑秋  管峥峰  雷鹏 《现代医学》2014,(11):1351-1353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早期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出血早期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20%复方甘露醇注射液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同时联合应用高渗盐水。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水肿、血肿及神经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脑水肿及血肿体积均缩小(P〈0.05),观察组缩小更明显(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均增加(P〈0.05),观察组增加更明显(P〈0.05)。显效率观察组为65.0%,对照组为41.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渗盐水联合甘露醇可以更有效地促进脑出血早期脑水肿的吸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术后血肿残留量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手术,术后48 h复查头颅CT查血肿残留量,观察不同血肿残留量术后48 h的意识改善程度和术后1个月患侧肌力恢复程度,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48 h GCS均值比较:血肿残留量<5 mL组与5~10 mL组无显著性差异(t=1.867,P>0.05),血肿残留量5~10 mL组与>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917,P<0.01);术后1个月肌力均值比较:血肿残留量<5 mL组与5~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793,P<0.01),血肿残留量5~10 mL组与>10 mL组有显著性差异(t=2.234,P<0.05)。结论基底节区HICH术中血肿清除越彻底,术后血肿残留量越少,术后近期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早期血压控制对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风险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超早期血压控制的6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观察组),未给予超早期血压控制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压达标率明显增高(76.67%VS93.44%),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31.67%VS4.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平均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观察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再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高于无再出血患者( P<0.05)。结论:超早期血压控制通过显著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和防止血肿体积扩大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并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52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试验组采用经侧裂微创人颅方法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术进行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及术后1个月时GOS水平和术后6个月时的ADL分级情况,对疗效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方法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采用传统血肿清除手术的方法,且术后GOS、ADL情况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清除血肿进行治疗的患者.近期及远期疗效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进行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且预后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痛苦,利于疾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实施经外侧裂入路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进行经颞叶皮层入路手术,观察组则进行经外侧裂入路手术,然后将2组患者中不同出血量者的血肿清除率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指标、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不同出血量者的血肿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的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构成也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实施经外侧裂入路的临床效果较好,其对于血肿的清除及神经功能改善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因此其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立体定向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结果 住院期间立体定向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GC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显著降低脑出血患者死亡率及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东生 《西部医学》2014,(6):745-747
目的 研究翼点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36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显微镜下翼点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另外随机选取同期进行常规开颅手术治疗的基底节脑出血患者3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术后即刻CT及术后48小时CT复查,观察组血肿清除90%以上的患者31例,80%以上5例,手术成功率100%;对照组血肿清除90%以上的患者15例,80%以上6例,成功率70%.两组患者的术后血肿清除情况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的ADL评分、恢复良好率、残疾率及死亡率对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点切口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血肿清除率高,手术成功率高,术后恢复良好率较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