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颅内血肿急诊手术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自 1995年 8月~ 1999年 12月收治急性颅内血肿病人 138例 ,急诊手术清除颅内血肿 115例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15例颅内血肿病人中 ,外伤所致 98例 ,其中硬膜外血肿 76例 ,硬膜下血肿 12例 ,硬膜下血肿合并蛛网膜撕裂、脑组织挫伤等 10例 ,高血压所致脑血管破裂 17例。手术成功113例 ,死亡 2例。2 术前配合2 .1 准备工作 :病人大多为急性脑外伤后继发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立即引起颅内压增高 (即急性脑受压 ) ,在急性脑受压时由于中枢神经受压而使生命体征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 ,如果…  相似文献   

2.
赵欣春  张平 《天津医药》1998,26(4):215-217
用CT对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颅内压(ICP)估价,方法;对100例颅脑损伤后患者行CT扫描,分析其CT变化特征,对ICP进行估价,并与ICP监值对照,CT变化特征估价内容:脑室,脑池大小形态,中线结构移位,颅内占位性损伤病灶大小,结果;下列CT改变可估价ICP。1.实质内血肿破入脑室,继发性梗阻性脑积水ICP显著升高,2.第三脑室,基底池受压或消失ICP明显升高,3.侧脑室受压ICP可升高.4,  相似文献   

3.
朱丹  朱风清 《江苏医药》1998,24(5):371-371
临床实践中,对着力点位于枕部所致的对冲性双额叶脑挫裂伴脑内血肿是采用保守治疗,还是采用积极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我们近5年来共收治56例这类病人,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56例中,男48例,女8例,年龄11~72岁,平均375岁。入院时按GCS计分,13~15分者35例,8~12分者10例,3~5分者7例,3分以下4例。CT扫描血肿量为15~55sml,其中30ml以上者17例。CT图像双侧脑窒前角,环地、桥前地、侧裂池形态正常者22例,另34例侧脑室前均有不同程度受压后移,前角距离增宽,环池、桥前池、侧…  相似文献   

4.
脑囊虫病的CT诊断—附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敏方  翟凌云 《云南医药》1994,15(4):253-255
脑囊虫病是因猪绦虫的囊尾蚴寄生于颅内所致,在云南省某些地区有较高的发病率。本文报道了48例脑实质型脑囊虫病例,分析其CT表现、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王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11-1611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经临床诊治和CT检查的脑转移瘤78例。结果:CT显示病灶位于幕上67例,幕下7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平扫时病灶呈等密度14例,低密度15例,结节状稍高密度32例,密度不均匀17例,肿瘤形态显示清楚49例。多发47例,单发31例。有水肿76例,无水肿2例;69例有中线结构移位,9例无中线结构移位;71例侧脑室受压变形,19例三脑室受压变形并移位,10例四脑室受压移位变形并变窄。结论:颅内多发性占位病变,并有明显的原发病灶者,脑转移瘤则可以肯定;但原发肿瘤不明确,要排除其它多发性病变可能后亦可肯定为脑转移瘤;颅内单发占位者,无论有无原发肿瘤,转移瘤的诊断是比较困难,此时短期CT复查对其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对10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经MR检查。观察其出血部位.血肿量,血肿分期,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及脑室、脑池的改变,认为出血部位在幕上以深部型、混合型预后差,出血部位在幕下以中间型、混合型预后差,出血量以幕上>50ml、幕下>10ml预后差,血肿分期以急性期内病死率高,脑中境结构移位程度及脑室、脑池改变以中线移位>10mm或一侧脑室消失则预后差,特别是环池、四叠体池明显受压则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小脑幕切迹急性疝及慢性疝急性发作217例(简称切迹疝)。作者对其病因、病理改变、引起切迹疝的病变位置、辅助检查、治疗结果及预后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根据临床材料及切迹疝死亡患者脑标本检查,考虑切迹疝的临床表现与脑干机械性受压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障碍有关,病人的直接死亡原因与其合并枕大孔疝所致延髓受压及供血不足有关。因此,切迹疝病人的预后与脑干缺血时间长短、承受压力的大小关系密切。切迹疝继发脑干出血多见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报告34例创伤性弥漫性脑肿胀(TDBS),占我院同期重型脑外伤的9.2%,其发生与原发性损伤程度无关,诊断主要依据CT扫描,其特征为侧脑室、Ⅲ脑室和基底池受压、消失。本组病死亡为67.7%,是重型脑外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讨论分析了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重型TDBS尚无有效的治疗,其预后与伤后意识状况、颅内压和治疗是否合理有关。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对2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外科疗效的探讨,提出早期清除脑内血肿,减轻脑受压,加之正确的防治中合并症和精心护理,乃是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常颅脑内容物主要为脑组织、血液和脑脊液三种成分,其中,任何占位和任何一种成分的增加,均可导致颅内高压。其原因包括:脑组织体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脑脊液增量、各种颅内占位病变等.颅压增高,可使脑实质受压,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颅内压增高,患者发病急,病情变化快,往往易并发脑疝而死亡。因此,护理工作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的早期征兆,并尽快做出相应处理,以抢救生命。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为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均有病理性改变时的脑内出血,其主要病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内小动脉破裂,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年龄较轻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清除血肿、止血、降低颅内压,解除脑受压以达到挽救病人生命,促使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脑小血管病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高的患病率,并且患病率逐年上升。脑小血管病患者有多种并发症,其中认知障碍是较常见并预后较差的一种并发症。高血压是脑小血管病所致脑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其预防、发展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脑结构和功能相关影像学标记物可帮助探究高血压与脑小血管病并认知障碍风险增加之间的关系。该文将简述高血压对脑小血管病伴认知障碍的影响,并探究其脑结构与功能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3.
袁国庆 《中国药业》1999,8(12):22-23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酿注射液治疗脑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供血不足、眩晕症75例,随机分为两组,纳洛酮治疗组40例,维脑洛通治疗对照组35例,将其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注射液可作为治疗脑供血不足、眩晕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肿胀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基础。方法:将34例此类患者分为致死组和非致死组并进行CT扫描。结果:致死组患者有明显脑受压,中线移位,CT值低,ICP升高,与非致死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血容量和脑水含量增加引起的严重脑缺血可能是致死性脑肿胀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极少数为其他原因所致。由于出血产生颅内血肿导致该部脑组织受压水肿,进而影响颅内血液及脑脊液循环,引起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危及生命。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神志障碍,颅内压增高等全脑症状及肢体瘫痪、麻木、颅神经麻痹等局灶症状。此类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心室受压所引起的单纯性左室舒张性心力衰竭(LVDHF)临床特征。方法:(1)对21例原发性肺癌直接压迫左室造成单纯性LVDHF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对患者进行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细胞学和病理学等检查。结果:(1)超声示21例左室腔狭小,EV/AV异常增大8例,伪正常13例,LVEF均正常。(2)X线胸片示21例呈间质性或肺泡性肺水肿。(3)临床上21例有呼吸困难,肺部有湿luo音和(或)肺泡呼吸音减弱。(4)洋地黄类使临床症状加重。结论:左室受压所致LVDHF具有一般的单纯性LVDHF共同的临床特征,其临床表现与左室收缩性心力衰竭(LVSHF)基本一样。不能迅捷但能逐级缓缓平卧且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是左室受压所致LVDHF的较早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1.1概念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脑出血后引起机体和脑组织局部一系列病理性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脑内血肿,血肿分解产物和脑组织直接损伤释放出的血管活性物质所致的脑水肿,局部脑血流量改变凝血纤溶系统变化及颅内压增高等。这些变化严重影响脑出血的预后,对其进行病理生理方面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脑康胶囊的镇静、催眠和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以东莨菪碱造成动物记忆获得障碍,采用避暗法测定;另观察益脑康对正常小鼠的自主活动和对戊巴比妥钠催眠剂量的影响。结果:益脑康胶囊对东莨菪碱所致动物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并有明显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结论:益脑康胶爱有明显的益智、镇静、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肿瘤所致神经受压综合症以臂丛综合症与脊髓压迫综合症为多见。臂丛综合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臂周以上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肢体活动受限等。脊髓受压综合症临床表现为腰背痛、麻木,进一步肢体瘫痪,二便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功能衰竭(脑衰)是指中枢神经功能不全所致的危重疾病.其病情重笃、病死率高。传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昏迷程度、生命体征、Glasgow昏迷评分法等.各有利弊,有些只是判断垂危指标,有些早期判断意义甚小.教科书中亦不甚统一。我们观察脑功能损害平面对评价急性脑衰意义较高.除可用于各期脑衰评价、动态观察外.亦可评价脑衰时的内脏功能、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