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1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李佳 《临床医学》2010,30(4):62-6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对25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进行动态观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在急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51.96%,出血性脑卒中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63.15%)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35.29%),P0.01。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2个月内病死率(62.12%)明显高于未合并脑心综合征的卒中患者(23.77%),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在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应给予重视,及早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合并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发生脑心综合征(CCS)的差异性,为临床监测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急性脑卒中合并OSAHS患者471例,其中缺血性卒中伴轻度OSAHS组85例,缺血性卒中伴中度OSAHS组74例,缺血性卒中伴重度OSAHS组68例,出血性卒中伴轻度OSAHS组69例,出血性卒中伴中度OSAHS组83例,出血性卒中伴重度OSAHS组92例。观察各组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的变化。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合并不同程度OSAHS患者发生CC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2,P=0.012),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性脑卒中合并不同程度OSAHS患者发生CC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1,P=0.005),其中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与出血性卒中合并轻度OSAHS患者发生CC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2,P=0.010)。缺血性卒中合并中度OSAHS与出血性卒中合并中度OSAHS患者发生CC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8,P=0.005)。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与出血性卒中合并重度OSAHS患者发生CCS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31,P=0.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合并OSAHS的患者,随着OSAHS程度的加重,CCS的发生率增加,且出血性卒中合并OSAHS的患者较缺血性卒中合并OSAHS的患者更易导致C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人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急性脑卒中时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4.7%,好发于出血性卒中、病变近大脑中线部位及意识障碍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复极异常及心律失常。结论:老年人出血性卒中、近大脑中线部位病变及意识障碍患者易并发脑心综合征.在临床处置急性脑卒中的同时,应加强心脏方面的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89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CCS发生率为55.0%(104/189),其中84.6%(88/104)发生在72h内。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率80.2%(65/81),显著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36.1%(39/108)](P〈0.01),合并CCS的脑血管病病死率为26.9%,显著高于未合并CCS的脑血管病(4.7%)(P〈0.01)。结论CCS发牛与脑血管病类犁有关,合并CCS的脑血管病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脑心综合征(CCS)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65例C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卒中后CCS发病率为41.1%。发生在卒中后1周的CCS占96.2%。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ECG)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假性心肌梗死图形及心肌酶的异常,其发生与卒中类型有关,出血性脑卒中发生CCS(51.7%)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30.9%)(P〈0.01)。结论积极降低颅高压、保护心脏功能、控制心律失常、心电监测等对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有较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发病机制,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以复极异常及心律失常多见:48例中治愈14例,好转22例,死亡8例,自动出院4例.结论:急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与卒中类型有关,同时进行脑卒中和心血管病方面的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0例既往无心脏损害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组),其中出血性卒中61例,缺血性卒中59例,入院后行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将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卒中组患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卒中组心肌酶谱异常率47.5%,心电图异常率为70.8%。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心律紊乱、ST—T改变、Q-T间期延长、U波出现、心梗样图形。出血性卒中发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P〈0.01),而脑干、丘脑发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明显高于脑叶病灶(P〈0.01)。结论脑心综合征以心电图异常和各种类型心律失常为主,其次是心肌损伤后心肌酶谱异常。加强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能使可逆的心肌损害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192例ACVD患者入院后作心电图(EKG)、心肌酶谱、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BHS)发生率为28.1%,ACVD患者EKG改变占48%~75%,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以脑出血最明显,可见ACVD患者极易产生脑心综合征。结论 ACVD患者加强心电监护,BHS发生与脑卒中类型及部位有关,预后较未合并BHS脑卒中患者差。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脑心综合征(CC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68例C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卒中后CCS发生率为35.3%,发生在卒中后1周内的CCS占97%,心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心电图(ECG)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假性心肌梗死样图形以及急性心力衰竭及心肌酶的异常。其发生与卒中类型有关,出血性脑卒中发生CCS(53.5%)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23.5%)(P〈0.01);急性期治疗后好转率为68.5%,死亡率为31.5%。结论:积极降低颅内压(ICP)、保护心脏功能、控制心律失常、心电监测等对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诊治体会。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48例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多在出血后3~7d发生,除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外均有心电图异常及心肌酶谱升高,治疗上应注意保护心肌。其发生率为48.98%,且与脑出血部位有关,由高到低依次为:蛛网膜下腔、基底节区、脑干、小脑及脑叶出血。合并脑心综合征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脑心综合征者(20.8%vs4.0%,P<0.05)。结论出血性脑卒中并脑心综合征与出血的部位有关,临床上应重视心电图检查及心肌酶谱测定,治疗上要注意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