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和法和法是解除半表半里病证的治法。如上所述,病在表的治宜汗法,病在里之上焦的治宜吐法,病在里之中、下焦的治宜下法。若病在半表半里,则不可用汗、吐、下法,而只能从半表半里以和解之。如《伤寒论》少阳病篇所谓不可发汗吐下,若“发汗则谵语”,“吐下则悸而惊”等,就是因为少阳病在半表半里之故。和法适用于半表半里寒热虚实错杂的少阳病证,并以小柴胡汤为主方。从小柴胡汤方来看,主药柴胡具有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的专长,而余药芩、夏、姜、枣、参、  相似文献   

2.
成无己说:“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小柴胡为和解表里之剂也。”后世医家对和法系指小柴胡汤未有歧义。然而,若按“用疏通调和的药,解除少阳病邪或调和脏腑气血的方法”之义探讨,显然成氏所指当属狭义之和。至于广义之和,亦不乏阐释之人,如程钟龄说:“和之义则一,而和之法变化无穷焉,知斯意者,则温热之治,瘟疫之方,时行痃疟皆从此推广之,不难应手而愈矣。”他认为和法有“清而和者,有温而和者,有消而和者,有补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冲剂在耳鼻喉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冲剂为小柴胡汤的中成药制剂 ,本方系《伤寒论》方 ,乃医圣张仲景为少阳病设治之传世佳方之一。方中用柴胡解少阳郁滞 ,黄芩清胸腹之热 ,二者相合 ,疏解半表半里之邪 ,生姜、半夏降逆和胃 ;人参、甘草、大枣益气和中扶正。寒热并用 ,攻补兼施 ,具有疏邪透表、和胃降逆、生津和营、和解少阳之功能。其主证为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或咳者。成元已《明理论》说 :“伤寒邪在表者 ,必渍形以为汗 ,邪气在里 ,必荡涤以为利。其不外为内 ,半表半里 ,既非汗之所宜 ,又非吐 ,下之所对 ,是当和解…  相似文献   

4.
<正>和解一词,最早见于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诸汤方论》:"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汗;邪气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外不内,半表半里,即非发汗之所宜,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和解法是中医八法之一,是通过和解、调和的方法,使表里虚实寒热的复杂证候,脏腑气血阴阳的偏盛偏衰,归于平和,以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强宝全主任从医近30载,勤求医理,博览诸籍,且治学严谨,有很多独到的学术见解,尤其  相似文献   

5.
和法是一种调和的治疗方法,有解除寒热及调整脏腑偏盛偏衰的作用。和法原是治疗少阳病证的方法,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非发汗、清热、泻下等法所能解决,只宜“随其所而调之”的和法治疗.所以古人有“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唯有和解一法”的说法,后世医  相似文献   

6.
刘老系著名的伤寒专家,余在京聆其面授,倍受良知。恕拙笔冒昧,展其所授一隅,谨奉同道。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主方。少阳病为半表半里,邪在太阳阳明夹界之间,故少阳病既不能发汗,又不可攻下,唯宜和解。少阳见证有十:一往来寒热、二胸胁苦  相似文献   

7.
小柴胡汤和法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为邪犯少阳 ,致少阳枢机不利而设 ,历来被认为是和法的代表方 ,因为它可以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柯韵伯称之为“少阳枢机之剂 ,和解表里之总方”。小柴胡汤被称为和法代表方 ,仅仅是因为它可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邪吗 ?伤寒论中 ,小柴胡汤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呢 ?本文从小柴胡汤的功效和组成入手 ,探讨小柴胡汤与和法的关系。1 小柴胡汤的组成与功效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 96条 ,原文指出 :“伤寒五、六日 ,中风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 ,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胁下痞硬 ,或心下悸、小便…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为邪犯少阳,致少阳枢机不利而设,具有和解半表半里之功效,因此历代医家称之为和法的代表方,故柯韵伯说:“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小柴胡汤是和法的代表方,得到了  相似文献   

9.
<正> 小柴胡汤是张仲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的组成是: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少阳为半表半里之证,法当和解,汗吐下皆在所禁,故又名“三禁汤”。柴胡味苦微寒,能升阳达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解;黄芩苦寒,能退热和阴,使半里之热,得从内清;邪在半表半里则阴阳争。半夏辛温,能和胃降逆而通阴阳,人参、甘草补正却邪;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共奏和解少阳之功。小柴胡汤的适应证:少阳病,伤寒,中风,口苦,咽干,目眩,耳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或汗后余热不解;或疟发寒热;或妇人伤  相似文献   

10.
小柴胡汤为伤寒六经中的少阳主方。少阳经居半表半里之间 ,是太阳、阳明及三阴经病邪出入的枢纽。故小柴胡汤为和解枢机的要方 ,也是临床应用很广的一个方剂。1 小柴胡汤证在伤寒论中的论述1.1 小柴胡汤证 (即少阳本证 )的论述仲师提出 :“伤寒五六日 ,中风 ,往来寒热 ,胸胁苦满 ,嘿嘿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 ,或渴 ,或腹中痛 ,或胁下痞硬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 ,或不渴、身有微热 ,或咳者 ,小柴胡汤主之”(98条 )。“血弱气尽 ,腠理开 ,邪气因入 ,与正气相搏 ,结于胁下。正邪分争 ,往来寒热 ,休作有时 ,嘿嘿不欲饮食 ,脏腑相连 …  相似文献   

11.
和法在老年病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法是中医治疗八法之一 ,清代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认为“论病之情 ,则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 ,而论治病之方 ,则可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因其简明扼要 ,故仍被当今所认可沿用。对于和法 ,明代徐思鹤提到“调”、“和”、“解”治法 ,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中专列“和解”类 ,其实和法的始作俑者应是宋代的成无己。他在《注解伤寒论》中说 :伤寒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汗之不宜 ,吐下不合 ,当“与小柴胡汤以和解之”。自此成为和解之定法。诚然 ,和解少阳 ,使邪从半表半里而出 ,是和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从临证…  相似文献   

12.
“和”,含有和解,调和的意义。程钟龄说:“伤寒在表者可汗,在里者可下,其在半表半里者,惟有和之一法焉,仲景用小柴胡汤加减是已。”(《医学心悟》卷首——论和法)这是指“和解”而言。戴天章说:“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 (《瘟疫明辨》卷之四——和法)这是指“调和”而言。《伤寒论》的运用和法,确如程戴二氏所述。但论中对于燥结未甚及某些经过汗、吐、下后,或吐泻之后而余邪未解的病证,不用发汗、泻下峻剂,但用药力较轻的方剂,以缓和病势,清除余邪,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日:“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其支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主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之证,达和解少阳,利枢机之功效。《伤寒论》又曰:“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临床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10 1条曰 :“伤寒中风 ,有柴胡证 ,但见一证便是 ,不必悉具。”汪苓友曰 :“柴胡证者 ,谓邪入少阳 ,在半表半里之间也。但见一证 ,谓或口苦 ,或咽干目眩 ,或耳聋无闻 ,或胁下硬满 ,或呕不能食 ,往来寒热等便宜与柴胡证。故曰 :呕而发热者 ,小柴胡汤主之 ,不必待其证候全具也。”《注解伤寒论》成无己曰 :“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为柴胡证。即未作里实 ,医便以药下之 ,若柴胡证仍在者 ,虽下之不为逆 ,可复与柴胡汤和解之。”徐大椿在《伤寒约编》中曰 :“柴胡为枢机之剂 ,凡邪气不全在表 ,未全入里者 ,皆可用 ,故证不必悉具 ,而方亦有…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证的形成多系外感邪气,侵袭人体,多日不解,或失治、误治而转入少阳;主症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病机为“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部位;用法可以遵“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旨。小柴胡汤主要治少阳病,但在太阳病、阳明病、三阳合病、厥阴病等疾病中,只要具备“正邪分争”,有和解可能的病证,均可用小柴胡汤治之。小柴胡汤证应与疑似证鉴别。小柴胡汤证治宜和解,汗、吐、下、温针等都应当禁用。临床多种病证只要具有“正邪分争”病机,有柴胡证“一证”表现,无论内、外、五官、妇产等科均可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盗汗多责阴虚,然在临床上亦有伤寒邪循少阳,传于半表半里,邪正交争,逼津外泄而致者。故《伤寒明理论》说:“伤寒盗汗者,非若杂病之虚,是由邪气在半表半里使然也。”笔者曾治一例,辨证施拟小柴胡汤而获愈,现报道如下: 王××,女,43岁,农民。1984年2月28日诊。患者盗汗一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原载仲景《伤寒论》内,为治少阳经症的主方。如“太阳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此四症为小柴胡汤的主症。又曰,“有柴胡症,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说明在临床实践中,只要见到一个主症,就可用小柴胡汤。而收到满意的效果。实践体会,不但能治少阳症,还有使邪气还表的作用。如邪在太阳,表邪因误治而入少阳,踞于半表半里,表现小柴胡汤症,若太阳余邪未尽,服小柴胡汤后,邪气仍还表,复现太阳症。  相似文献   

18.
少阳之邪居半表半里而未完全离表,故汗法仍是最直接的驱邪途径。"少阳不可发汗"不能理解为禁汗。张仲景立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主方,本方"撤热发表"故可令少阳病"汗出而解"。根据少阳之邪偏表或偏里的不同,在小柴胡汤基础上辨证配伍,可以取得更佳汗出驱邪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肖相如 《河南中医》2010,30(12):1149-1149
少阳病最本质的特征是正气已显不足,正邪双方都呈衰减之势;扶正祛邪并用是小柴胡汤和解的实质。《伤寒论》中没有“半表半里证”,少阳病也不是“半表半里证”。  相似文献   

20.
和法是中医临证八法之一,具有调和、和解、缓和等作用,可使气血调顺而病邪自去。和法原为治疗伤寒在半表半里之证而设,《医学心悟·论和法》曰:“夫伤寒之邪,在表为寒,在里为热,在半表半里,则为寒热交界之所。然有偏于表者则寒多,偏于里者则热多,而用药须与之相称,庶阴阳和平而邪气顿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