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胸部CT扫描在艾滋病并发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患者应用的可行性和防护价值。方法对234例艾滋病并发PCP胸部CT检查病例,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分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自动毫安秒)、低剂量(20—50mAs)扫描,盲式阅片评判两种扫描剂量图像对病变诊断、图片质量的差异,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当毫安秒从常规剂量减低后,辐射剂量显著降低,CTDIvol从4.27—12.84mGy降低到1.03~2.57rnGy,为原来剂量的12.08%~26.51%。对照常规剂量组的诊断结果,低剂量组均能明确诊断,无一例漏诊或误诊。图像质量在常规剂量以优质片为主,低剂量以优和良为主。结论对近期收治的234例艾滋病并发PCP患者,进行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和低剂量胸部CT扫描.比较成像效果,得出低剂量胸部CT扫描既不影响PCP的诊断,又能显著降低扫描剂量,具有显著的防护价值。  相似文献   

2.
随着艾滋病患者的逐步增多,继发卡氏肺囊虫肺炎(pneumocystis carnii pneumonia,PCP)是艾滋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机遇性感染,占肺部感染性疾病的50%~60%,常导致呼吸衰竭,成为艾滋病的死亡原因之一[1]。因此认识并掌握AIDS合并PCP的CT影像诊断迫不及待。国内文献对本病  相似文献   

3.
肺孢子虫病(pneumocystosis)是由卡氏肺孢子虫(也称卡氏肺囊虫)引起的呼吸系统机会感染,是一种原虫病。对于免疫缺陷患者、虚弱早产儿或营养不良等免疫功能低下者则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即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综合征,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PCP是艾滋病患者最重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约50%左右的AIDS病人会出现PCP,是艾滋病人重要的致死原因(1)。2003年6月~2005年8月,我科收治PCP病人20例,治疗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年龄9~38岁,平均年龄23岁。…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AIDS)患者因其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PCP)是AIDS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机遇性肺炎。笔者对确诊为PCP 12例加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对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卡氏肺囊虫肺炎胸部CT检查资料20例.分析其不同病理时期的螺旋CT表现及治疗后的CT随访.结果 本痛在不同的病理时期及治疗阶段,具有不同的CT影像特点.典型CT表现为以两肺实质弥漫性渗出性改变为主的磨玻璃型,以间质改变为主的网格状影状、弥漫性小结节影或网织结节影.相对少见的表现为肺部薄壁小气囊性改变、胸膜下"月弓征"、胸水、纵隔淋巴结肿大、小片实变.结论 SCT特别是HRCT可以充分地显示PCP的病变征象,对本病的临床诊断及观察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诊治的151例艾滋病中确诊的1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4~52岁,平均年龄40.5岁。16例有多次有偿献血史,2例有手术输血史。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消瘦、乏力、咳嗽、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X线大多成问质性肺炎改变或弥漫性毛玻璃样改变。经给予复方新诺明和/或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其他综合性治疗,16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PCP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机会性感染,高渗盐水导痰找肺孢子虫是诊断PCP的直接和有效的检查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不仅能提高治愈率而且能显著提高艾滋病人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吕圣秀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0):1453-1455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PCP)的不同时期的CT表现.方法:将22例临床确诊的AIDS合并PCP患者胸部CT检查不同病理时期的CT表现及治疗后的CT随访进行分析.结果:早期改变较少(占5%);中期较多,影像学改变典型,表现以双肺实质对称性渗出性改变为主的磨玻璃影,预后较好(占82%);晚期表现较复杂,除了肺实质改变外,以间质改变为主的网格状影,弥漫性小结节影或网织结节影,胸膜下"月弓征",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小片实变较多见,预后差.结论:胸部CT不仅可以充分显示PCP的病变影像,同时认识不同病理时期的CT表现,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8.
王淅凤  杜紫燕  余勇 《江苏医药》2015,41(3):285-287,244,248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艾滋病合并PCP的临床资料.结果 艾滋病合并PCP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较常见的伴随症状为体重下降及水样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下降(2.68±2.69)%,乳酸脱氢酶(LDH)升高(492.50±170.84) U/L,1-3-β-D葡聚糖水平升高(490.53±205.03) pg/ml.高分辨率CT(HRCT)显示非特异性多形性改变.结论 艾滋病合并PCP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结合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虎  赵红  魏洪霞  赵伟 《江苏医药》2004,30(6):480-480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也是最主要的死因之一。现就我院收治的4例PCP患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1例艾滋病(AIDS)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病例分析,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者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1例AIDS并发PC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AIDS合并PCP患者,CD 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cell/mm3)(8~158cell/mm3),15例<50cell/mm3;恶化及死亡3例,均为重症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结论 PCP的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而肺部体征较轻,症状与体征不一致的临床表现为该病的特点之一;胸部x线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改变;CD4+细胞计数小于50cell/mm3为PCP发病的高危因素;PCP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疾病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PCP)患者57例,现将其CT表现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检索2004年8月至2013年12月所有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病例资料及单纯PCP患者病例资料,查阅病历号及CT号,在我院CT影像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PCP患者28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胸部CT特征、药物治疗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艾滋病合并PCP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肺部CT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样影.呼吸道合并症主要为:合并肺结核2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2例、合并细菌性肺炎4例,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1043303 唑片以抗肺孢子菌.有合并症患者予以相应治疗,25例患者病情好转出院,3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PCP患者病情重,合并症多,及时的诊断、合理规范的治疗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在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治疗艾滋病合并PCP中对氧合功能及短期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艾滋病合并PCP病例58例,氧合指数作为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判别指标,采用方差分析分析糖皮质激素的疗效。结果58例中有43例(74.1%)使用糖皮质激素;所有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氧合指数均有提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氧合指数在有糖皮质激素应用指征组和无指征组的升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差值随治疗前氧合指数水平升高而下降。未出现糖皮质激素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艾滋病合并PCP治疗中,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减轻患者肺部症状、改善氧合功能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于治疗前氧合指数水平较低者(氧合指数≤300mmHg)的肺功能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尹彦玲  郭素芝 《河北医药》2009,31(13):1695-1695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又称间质性浆细胞肺炎,是由卡氏肺囊虫感染引起的肺部非化脓间质性炎症。为一种呼吸系统严重的机遇感染性疾病,是可以治疗康复的疾病,但易被漏诊、漏治,病死率高。多见于肿瘤化疗患者、器官移植者、自身免疫病,以及各类先天性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不全者。本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严密的观察病情和系统的护理极为重要。我科2008年收治了3例卡氏肺囊虫肺炎的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福建医药杂志》2000,22(Z1):194-195
随着艾滋病的出现和流行,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发病率急剧增高,PCP的症状重,缺乏相应的体征,病死率高达20~60%,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WakefieldAE等首次将核酸扩增技术(PCR)应用于卡氏肺孢子虫的检测,随后陆续有针对不同Pc靶基因PCR的研究报道。本文采用PCR技术检测醋酸可的松诱导的SD大鼠PCP模型,结果从25只PCP大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检出20例阳性,阳性率为80%(20/25),较传统吉姆萨染色方法阳性率44.0%(11/25)有明显的提高,而7只对照组大鼠两种方法检测均为阴性。随着标本处理的进一步简化,PCR将有望成为临床PCP的病原学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并发肺孢子虫肺炎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并发肺孢子虫肺炎(PCP)诊断和防治经验,分析临床诊断和病原学诊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国内AIDS并发PCP病例及收治的4例AIDS并发PCP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以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结果4例均有发热、咳嗽,伴呼吸急促、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和血氧饱和度下降;4例胸片示间质性肺炎改变,2例CT示肺部毛玻璃状改变;CD4均小于200/μl;病原学诊断,4例镜检均观察到包囊,巢式PCR在550bp处检出相应条带;经复方新诺明治疗有效。结论AIDS的患者如CD4小于200/μl,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应考虑PCP并及时做病原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非HIV感染患者肺孢子菌肺炎(PCP)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 对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科收治的16例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肺孢子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特点、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及讨论。结果 15例患者在发病前存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使用史,均以发热和干咳、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后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均存在呼吸衰竭[氧合指数(85.8±16.8)mmHg],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11例,高流量氧疗5例。胸部CT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磨玻璃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六胺银染色阳性2例,肺孢子菌PCR检测阳性16例。16例患者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联合卡泊芬净与激素治疗,8例痊愈,7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入住ICU时间为3~29 d,平均(13.0±7.1)d。结论PCP是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易患的机会性感染,对于重症PCP患者SMZco联合卡泊芬净与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致命性慢性传染病。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是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艾滋病患  相似文献   

19.
《药学进展》2007,31(3):141-142
Immtech制药公司最近已开始对其先导产品pafuramidinemaleate(DB289)用于预防耶氏肺孢子虫肺炎(PCP)进行评估,眼下本品用于治疗HIV/艾滋病患者PCP的研究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因此本品刚刚在美国获准为罕见病药物。公司常务副总兼医药首执行官Carol Olson称,pafuramidine ma-lea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人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X线和CT表现。方法收集临床诊断艾滋病病人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菌肺炎胸部X片及CT片8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患者胸部X线和CT片均表现为弥漫性病变,其中两肺磨玻璃样改变5例:两肺间质性改变2例;两肺多发实变影1例。结论艾滋病患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其胸部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对本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