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目的了解攀枝花地区中青年男性各年龄段、各部位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DPX-NT)检测449例20~50岁健康男性的各部位骨密度值。结果男性腰椎和股骨近端骨峰值均在21~25岁,峰值后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开始缓慢下降。结论攀枝花地区男性各部位骨密度峰值均在21~25岁形成,峰值后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开始下降,WARD’S三角下降的速度最快,TROCH的骨密度值在30~50岁之间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女性腰椎骨密度(BMD)差异,以及饮用牛奶对其影响。方法应用法国DMS CHALLENGER全身双能X线骨密度仪(Systemic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对543例女性进行腰椎(L2、L3、L4)BMD及BMC检查,对测量的骨矿含量(BMC)和面平均BMD按年龄组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计算,绘制年龄与BMD及BMC曲线,根据年龄曲线描述饮奶与腰椎骨密度的关系。结果①结果显示BMD与BMC在30-39岁之间左右达到高峰,经常饮奶者(C组)高于其它两组。②30-39岁之前,三组BMD及BMC均呈上升趋势,BMC上升趋势明显高于BMD;30-39岁之后二者均呈下降趋势,但是C组下降趋缓。结论经常饮奶可以有效提高女性BMD与BMC峰值;补充牛奶量对维持人体腰椎BMD及BMC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区618例正常人腰椎及股骨骨密度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武汉市区20~86 岁人群中618 例正常人进行了双能 X 线骨密度测量。结果显示,腰椎骨峰值女性见于 30~39 岁,男性见于20~29 岁;股骨上端骨峰值男、女性见于20~29 岁。女性50 岁以后可见骨量丢失加速,男性呈缓慢丢失。骨矿累积丢失率女性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体重及体重指数与腰椎、股骨平均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比较腰椎、股骨骨密度和骨矿含量值的差异,探讨腰椎、股骨平均骨密度和体重与骨矿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66 例被确诊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比较L2、L3、L4 骨密度及骨矿含量之间的差值,分析L2、L3、L4 的平均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与体重及体重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3 组骨矿含量值与骨密度值两两比较差异显著(P<0.05).腰椎、股骨平均BMC 与体重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BMD 与体重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三组骨矿含量与骨密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腰椎、股骨平均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与体重及体重指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体重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骨量,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健康女性进行 DEXA骨密度检测 ,探讨腰椎骨密度的变化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规律 ,为骨质疏松病人提供群体防治依据。对 338例健康非体力劳动女性采用美国 Holgic公司生产的 QDR- 4 5 0 0型双能 X线吸收仪进行腰椎正侧位扫描 ,检测腰椎骨密度值 ,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证实骨密度 30岁以前呈增加趋势 ,30~ 35岁达峰值 ,此后逐渐下降 ,5 0岁以后明显下降 ,绝经后时间越长 ,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 ,说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与年龄增长及绝经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MetriScanTMX线骨密度测定仪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标准及老年男女易骨折的骨密度阈值。方法对濮阳地区20岁以上的健康男女各1080人和50岁以上有骨折史的男149人、女278人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本地区骨密度峰值在30~39岁,之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女性50~59岁骨量丢失加速。男性骨量丢失是缓慢,但在70岁以后也有一快速骨量丢失过程。结论用本地区20~39岁男女骨密度均值减去2.5SD(男0.628g/cm2;女0.511g/cm2)为濮阳地区老年患者的骨密度阈值。OP的防治重点在老年女性患者,老年男性患者也应受到重视,尤其70岁后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不同年龄段的中医证候特征,为中医药预防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定骨质疏松症研究调查表,收集1419例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临床资料,对不同年龄段(41~59岁、60~69岁、70~85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虚证辨证分为肝虚、心虚、脾虚、肺虚、肾虚、气虚、血虚证,常见证型为肾虚血瘀、肝肾阴虚、肾阳虚、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肾阴虚证。比较不同年龄段患者体重指数(BMI)、骨密度(包括腰椎、大转子、股骨颈)及主要症状、虚证、常见证型的分布情况。结果 41~59岁患者549例,60~69岁患者679例,70~85岁患者191例,各组患者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41~59岁比较,60~69岁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降低,70~85岁患者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亦降低(P 0. 05)。与60~69岁比较,70~85岁患者大转子、股骨颈骨密度降低(P 0. 05)。在3个年龄段中,排名第一位的症状均为健忘。肾虚、肝虚在3个年龄段的比例均位列前二,且心虚、脾虚比例也较高,气虚、血虚比例较低。随着年龄增长,肝肾阴虚证、肾阴虚证的比例不断下降,肾虚血瘀证、肾阳虚证的比例不断上升。结论绝经后骨量减少妇女在不同年龄段均以肾虚、肝虚为主,随着年龄增长肾虚血瘀证、肾阳虚证明显,总体证型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左归丸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骨生物力学及骨密度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1只,正常对照组大鼠予等量生理盐水肌注,其余大鼠予地塞米松1 mg/kg肌肉注射,每周2 次,连续8周.阳性对照组在肌注地塞米松的同时灌服盖中盖复方碳酸钙混悬溶液,左归丸低、中、高剂量组予相应中药灌胃,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8周.给药8周后股静脉取活血杀动物,离心取血清做生化指标检测;取大鼠股骨,测量股骨骨矿含量、骨密度并取腰椎进行骨生物力学测定.结果 模型组血清碱性磷酸酶上升,腰椎骨生物力学性能下降,股骨骨矿含量、骨密度下降.中药左归丸高、中剂量组及碳酸钙组能使实验大鼠骨矿含量、骨密度增加,尤以中剂量组明显;左归丸高、中剂量组能改善腰椎骨生物力学性能,中剂量组效果较明显.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左归丸对糖皮质激素性大鼠骨质疏松骨生物力学有改善作用,能使实验大鼠骨矿含量、骨密度增加.其疗效可能与方中药物具有调整骨代谢,增强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形成作用有关,表明中药左归丸对骨质疏松确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芪三仙汤对绝经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三仙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及骨矿含量指标的的影响。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予口服黄芪三仙汤(由仙茅、淫羊藿、黄芪、三七等组成)治疗;对照组41例,予骨疏康(1包,3次/日)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再以同样方法测定腰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腰椎的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变化,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8.6%,对照组为73.2%。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骨密度及骨矿含量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药物均有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但黄芪三仙汤的效果更好。结论:黄芪三仙汤通过补。肾益气、活血通络,可明显提高腰椎骨密度及骨矿含量,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健康女性进行DEXA骨密度检测,探讨腰椎骨密度的变化与年龄增长的关系,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规律,为骨质疏松病人提供群体防治依据。对338例健康非体力劳动女性采用美国Holgic公司生产的QDR-4500型双能X线吸收仪进行腰椎正侧位扫描,检测腰椎骨密度值,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证实骨密度30岁以前呈增加趋势,30-35岁达峰值,此后逐渐下降,50岁以后明显下降,绝经后时间越长,骨质疏松发病率越高,说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与年龄增长及绝经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分析西安地区人群量超声骨密度测定结果,了解西安地区普通女性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随年龄和BMI的变化规律及出现骨质疏松征兆的情况,观察T-score、Z-score的发展趋势,为提早预防和诊断骨质疏松提供有益的参考依据.方法: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和跟骨定量超声骨密度,并记录每位受试者的年龄.结果:T-score和Z-score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骨质疏松征兆的百分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绝经和衰老是引起女性骨质丢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变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程均在1年以上.其中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十糖皮质激素治疗的40例为实验组.用药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对其腰1-4椎及股骨颈、Ward区和大转子的骨矿含量进行测定,并同时测量CRP、ESR、RF等指标.结果: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密度无影响,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骨矿减少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Ward区明显;长时间应用糖皮质激素比较短时间应用更容易引发骨质疏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物治疗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服用糖皮质激素十慢作用抗风湿药物会导致骨丢失、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且与患者服用激素类药物的时间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年龄性别特点、季节分布特征及首发症状等资料,以总结出有利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措施开展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性别、发病月份分布以及症状等特点.结果:1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142例,女性55例,男性:女性=2.58:1;患病高峰年龄50~69岁,达58.89%;在39岁以下人群中,AMI发病者均为男性;50~59岁人群中,男/女发病率构成比基本持平,而在60~69岁人群中,女性发病率构成比明显高于男性(女性:38.18%,男性:29.58%).为当年11月~来年1月是AMI发病高峰时间段,占45.69%.以疼痛为首发症状的AMI患者占39.09%,疼痛是青壮年AMI首发症状.结论:AMI在青壮年男性及老年人群中均有发病,冬春季是发病高峰,可表现为不典型胸痛或无特征性表现.院前急救人员应快速反应,及时判断,正确救治,安全转运,减少AMI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补肾益精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松质骨骨质量的影响。方法:40只10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倍美力组和补肾益精方组,每组10只。正常组仅行假手术,其余3组行卵巢切除术。术后第91天开始给药,连续用药90天,处死动物,取出第2腰椎,测定骨质密度和钙、磷、有机质含量;取出第3腰椎,测定其骨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应用上述多项指标评价骨质量。结果:补肾益精方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的骨质密度和钙、磷、有机质含量,增强椎骨的抗压生物力学性能。结论:补肾益精方能够提高去卵巢大鼠松 质骨的骨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益精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松质骨骨质量的影响。方法40只10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倍美力组和补肾益精方组,每组10只。正常组仅行假手术,其余3组行卵巢切除术。术后第91天开始给药,连续用药90天,处死动物,取出第2腰椎,测定骨质密度和钙、磷、有机质含量;取出第3腰椎,测定其骨质密度和生物力学性能。应用上述多项指标评价骨质量。结果补肾益精方能明显提高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的骨质密度和钙、磷、有机质含量,增强椎骨的抗压生物力学性能。结论补肾益精方能够提高去卵巢大鼠松质骨的骨质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分析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研究方法:采用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治疗78例骨质疏松症病人,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和腰椎骨密度变化。研究结果:降钙素组治疗3月后的病人腰椎骨密度明显增加,疼痛明显减轻,总有效率优于单用钙尔奇D组。研究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钙尔奇D治疗骨质疏松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腰椎椎管内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护理体会.资料2008年9月至2010年8月共9例患者腰椎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其中男5例平均年龄75岁,女4例平均年龄65岁,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不稳症,其中二例为二次手术.方法与结果:采用头低脚高位,创口棉垫加压包扎配合腹带加压平卧休息,所有患者均在3~5天伤口愈合,给予拔除引流管,未出现感染病例.结论:脑脊液漏为腰椎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时发现,积极处理和护理都非常重要,采用无负压引流,充分补液,营养支持,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严密观察病情和精心护理,患者均治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术前及术后抗结核药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2000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15例脊柱结核患者,比较治疗前后血沉、影像学检查等差异.结果:115例腰椎结核患者经1个月以上术前抗结核化疗后,结核中毒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术后2个月时所有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及病变腰椎疼痛消失,ESR恢复正常时间为2 ~6周,平均2.3周.合并神经功能损害中有Frankel A级以上改善19例(86.4%).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1年植骨融合率71.9%(23/32),术后2年植骨融合率90.6%(29/32).术后并发神经根损伤4例、脊髓损伤1例、硬膜撕裂2例、脑脊液漏2例,结核病灶治愈率为95.6%.结论:术前及术后标准化抗结核化疗联合手术治疗腰椎结核是安全有效的,术后并发症少,结核病灶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续断对去势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取10月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雌激素组和续断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周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续断和雌激素进行干预,共90d,观察各组大鼠全身、股骨及腰椎骨密度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雌激素组大鼠全身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续断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全身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续断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续断中、高剂量组大鼠腰椎骨密度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续断能明显抑制去势大鼠股骨及腰椎骨密度的降低,对去势大鼠全身骨密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20~40岁甲亢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B组)。76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2组:A1组38例,服抗甲亢药;A2组38例,在服抗甲亢药的基础上加服阿仑膦酸钠5 mg/d。2组共服药12个月。结果 A2组腰椎、股骨颈及大粗隆的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其中腰椎骨密度治疗前为(0.91±0.09)g/cm2,治疗后12个月为(1.11±0.07)g/cm2,增加率30.6%,明显高于A1组(P<0.05)。12个月治疗总有效率A2组为61.2%,显著高于A1组的31.6%(P<0.05)。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明显提高甲亢患者的骨密度,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