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12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传统母婴同室护理模式(对照组63例)与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观察组63例),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较为认可我院母婴床旁护理工作,组间数据相比(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产妇展开产后护理时,可采取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产妇及其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与健康知识的有效掌握,并提高护理满意度,符合于优质化护理服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贵子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6):92-92,94
目的探索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00对母婴按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父母亲角色适应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角色适应能力、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可以促进母婴健康,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科母婴床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2011年7月至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护理模式护理,而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在床旁完成).出院前统计两组产妇健康教育知识、护理技能掌握情况,调查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更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优于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4.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新模式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09年6~11月住院分娩的产妇520人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5月住院分娩的产妇600人为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结果 母婴床旁护理组的产妇及家属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新生儿日常护理、育儿信心及对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率及热线电话回访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更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优于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250例,按住院病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结果采用母婴床旁护理的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相关技能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是推动现代产科护理模式发展的重要方法,体现了产科服务模式突出人文关怀的特点,在产科护理工作中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琴  杨烨  朱凌怡  芮小平 《中外医疗》2012,31(25):138+140-138,140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2011年5—11月住院的200例产妇进行试验研究。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对母婴同室的产妇按临床路径进行床旁护理。对照组按传统的母婴同室模式进行产科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对各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对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的床旁护理注重连续性、针对性的护理过程,极大地满足了产妇、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及产褥期保健知识的需求;显著增加了医患沟通,从而提高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围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1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相关技能未掌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利平  张亚楠 《大家健康》2016,(11):196-197
目的:探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产科收治的120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应用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产科优质护理中对孕妇实施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既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也能使其掌握更多健康教育知识,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护理的优点。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我科进行分娩的产妇22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11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模式;而实验组产妇则施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并分别对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方法掌握程度、健康教育知识了解情况及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及家属各方面的接受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改善产妇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护理方法、健康教育知识,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更好的产科优质护理,促进母婴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米泽华 《当代医学》2012,18(15):137-13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床旁护理在产科母婴同室中实施的效果。方法 选取170例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在新生儿母亲及家属知情同意情况下将17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85例新生儿采取床旁护理为观察组,85例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分别为对两组产妇健康知识了解、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得分、新生儿护理技能得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7.5±2.1)分、(97.6±2.8)分、98.82%(84/85),对照组分别为(93.0±1.9)分(、93.1±3.5)分、91.76%(78/8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产科母婴同室中实施新生儿床旁护理,可明显提高产妇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及对新生儿的护理技能,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牛慧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1,(6):118-119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探寻人性化、个体化、家庭化的产科服务模式。方法将200对母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分别调查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正确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产妇满意度,促进产妇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总医院产科病房2014年5-6月住院分娩的50对母婴为对照组,2014年7-8月住院分娩的50对母婴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产科护理模式,实验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即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均由母婴专科护士在床旁完成。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两组产妇在分娩当日及出院当日的评分情况,记录母婴知识掌握程度及婴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对护理工作的临床满意度及其对丈夫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在分娩当日焦虑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出院当日焦虑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产妇母婴知识及格人数及婴儿护理水平及格人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护理工作的临床满意度及其对丈夫的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明显降低初产妇产后焦虑水平,促进产妇及家属掌握母婴保健知识和育儿技能,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产妇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及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不新生儿护理技能得分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分娩后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有效提升产妇护理新生儿的技能,提升产妇在住院期间的满意程度,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14.
林卫 《西部医学》2013,(10):1581-1582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98对住院母婴,分别采用母婴同室床旁护理模式(试验组)199对,传统方式护理(对照组)199对。比较两组产妇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满意人数为193例(96.98%),对照组仅有138例(69.34%),X^2=5.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均明显高于时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7,X^2=6.21,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提高母亲对育儿知识的了解,为出院以后能继续科学育儿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实施和效果,提高产科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择我院收住的120例产妇,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2组产妇和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及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新生儿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能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之快速、准确地掌握足够的健康知识和新生儿护理技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顺利分娩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两组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对护理满意度及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率、母乳喂养率均为96.0%,对照组产妇护理总满意率、母乳喂养率均为82.0%,观察组产妇护理总满意率、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及新生儿抚触等护理技能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及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以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选择经标准化职业培训后的高级护理人员担当此任务。将一切新生儿的护理均在其母亲床旁进行,并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一对一"的操作演示和健康指导。对照组仅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对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满意度为94.54%,掌握新生儿的护理技能情况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新生儿的护理质量,可以促进产妇的早日健康恢复和新生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不同护理模式及护理技能对剖宫产产妇泌乳量的影响。②方法选择住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0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母婴同室护理;选择住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50例为干预组,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及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护理技能指导。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泌乳量的影响。③结果干预组产妇剖宫产后第1、2天泌乳量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④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及产妇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使新生儿实现了早吸吮、产妇早开奶,促进了剖宫产妇女乳汁的分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行剖宫产初产妇88例临床资料,按照常规护理和母婴床旁护理分组,其中常规护理组47例,母婴床旁护理组41例,比较2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产妇对母亲角色的适应性。结果常规护理组产妇掌握新生儿技能情况、对母亲角色适应性及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母婴床旁护理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能够帮助产妇适应母亲角色,帮助产妇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提高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李玉霞 《大家健康》2016,(12):203-203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产科护理过程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临床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了该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产妇给予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实验组产妇在传统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又给予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然后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记录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技能评分(18.4±1.1)分、健康知识掌握情况(19.6±1.2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1.2±0.8)分均高于对照组(16.4±0.8)分、(15.9±1.0)分、(7.5±0.7)分,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用到产科临床护理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产妇的临床护理效果,而且还能使产妇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确保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