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江苏医药》2012,38(1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肾移植供体静脉系统成像的最佳时间.方法 58例活体肾移植供体行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动脉期与实质期之间插入连续5个全肾扫描序列,分别测定各序列中双侧肾脏动、静脉的CT值,并计算同一序列中同侧肾静脉与肾动脉CT值的比值.结果 肾脏扫描动脉期及动脉后Ⅰ期延迟时间分别为(28.86±3.42)s和(47.36±4.56)s;肾静脉CT值在动脉后Ⅰ期最高,平均为(213.68±35.36) Hu(左侧)和(215.18±36.89) Hu(右侧).肾静脉峰值均位于动脉后Ⅰ期(左侧74.1%,右侧70.7%)及动脉期(左侧25.86%,右侧29.31%).肾静脉/动脉最大比值出现在动脉后Ⅰ期几率最高,分别为左侧41.40%,右侧53.45%.结论 以最小时间间隔(7.5 s)扫描的动脉后Ⅰ期为显示肾静脉系统的最佳时相.  相似文献   

2.
盛群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77+79-77,7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胡桃夹综合征病例的16排螺旋CT的影像资料。结果 5例胡桃夹综合征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左肾静脉征象,16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能直观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平均为18°;CT横断位图像显示左肾静脉穿过肠系膜上动脉夹角时明显受压、狭窄,狭窄段前静脉扩张,直径为狭窄段的2倍以上;左侧精索静脉及左侧卵巢静脉曲张各1例。5例增强扫描肾实质平衡期均显示双肾实质密度差20HU以上。结论 16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及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作为胡桃夹综合征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成人肾及其血管的CT影像解剖的特点。方法对符合本研究要求且在我院进行肾及其血管CT全腹平扫并增强扫描的150例肾脏健康病例的T影像重建后,对肾脏以及其血管解剖特点进行观测、分析。结果男性肾脏体积大于女性,在36~46岁体积最大,两端减小。肾动脉45.2%右侧起点高于左侧,25.3%左右同高,20.5%左侧比右侧高。腹主动脉与左右夹角分别为(79.40±19.23)°(、71.15±21.81)°。70.74%的左侧肾静脉高于右侧、15.6%左右同高、13.75%左侧低于右侧。下腔静脉与左右夹角分别为(70.20±10.36)°、(65.26±8.96)°。右侧动脉比左侧长、左侧动脉比右侧长。肾副动脉74.00%起于同侧肺动脉。肾上极、下极及肾门各63、26支、22支。结论在成人肾及其血管CT影像解剖具有立体、清晰、快速、完整的特点,分析也更加详尽、真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270、350 mg I/ml两种浓度碘对比剂在肾脏多层面CT(MSCT)增强扫描中的强化作用以探讨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肾脏增强扫描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90例2012年9月~2014年5月本院疑似肾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A、B组,各45例,分别给予肾脏平扫和多期MSCT增强扫描,A组选用270 mg I/ml碘对比剂,B组选用350 mg I/ml碘对比剂,注射后18 s、30 s、80 s、3~5 min测量各期增强扫描腹主动脉、双肾动脉、双肾静脉、双肾皮质、双肾髓质、双肾盂的CT强化值并观察各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患者;B组患者腹主动脉、右肾动脉、左肾动脉、右肾静脉、左肾静脉、右肾皮质、左肾皮质、右肾髓质、左肾髓质、右肾盂、左肾盂CT强化值均高于A组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相同注射速率条件下多层螺旋肾脏血管成像使用低浓度对比剂可以获得满意的图像,同时可以减轻对比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甲状腺病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3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甲状腺病变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分析病变在增强扫描双期CT值及其变化。结果正常的颈总动脉静脉CT值高于动脉值127 HU,颈部肌肉静脉CT值高于动脉值8 HU,甲状腺静脉CT值高于动脉值30 HU,不同甲状腺病变甲状腺形态、边界以及密度存在明显差异,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给予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甲状腺病变,可明确诊断患者病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能谱CT对于胃间质瘤及胃神经鞘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胃间质瘤及10例胃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能谱CT表现、能谱数据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能谱CT扫描模式,获得140 k Vp混合能量图像及最佳Ke V单能量图像。结果最佳Ke V单能量图像与混合能量图像相比CNR明显增高(P=0.000)。最佳Ke V单能量图像对于病变定位的准确性(94%)高于混合能量图像的准确性(88%);最佳Ke V单能量图像中能更真实地反映病变的CT值,最佳Ke V单能量图像动脉期胃间质瘤病灶内有血管显示的共有9例,占41%,均为高危险度间质瘤,胃神经鞘瘤病灶内未见血管显示;而门静脉期病变内未见明确血管显示,动脉期对高危险度间质瘤诊断的意义较大;胃神经鞘瘤及胃间质瘤均呈延时强化,胃神经鞘瘤动脉期CT值(97±20)Hu至(23±16)Hu,静脉期CT值(145±32)Hu至(30±11)Hu;胃间质瘤动脉期CT值(160±53)Hu至(39±10)Hu,静脉期CT值(191±62)Hu至(44±10)Hu。动脉期及静脉期胃神经鞘瘤与胃间质瘤40~140 Ke V各单能量图像C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佳ke V单能量图像比混合能量图像能获得更好的病变与肌肉间的对比噪声比(CNR);能谱曲线能直观地显示胃间质瘤及胃神经鞘瘤的延时强化特征,且动脉期及静脉期40~140 Ke V单能量CT值比较胃间质瘤CT值高于胃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多排螺旋CT表现及分期。方法 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及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Philips 16排螺旋CT机行常规平扫与增强扫描。结果 18例患者中,肿瘤最大直径3.2~23cm,平均11.5cm,10例(55.6%)肿块巨大跨越中线;16例(88.9%)肿块有假包膜;5例(27.8%)肿块内斑片状钙化灶;16例(88.9%)肿瘤内囊变、坏死;增强扫描18例(100.0%)肿瘤不同程度强化,11例(61.1%)残存肾实质轮廓不完整呈"新月征",14例(77.8%)肿瘤内血管丰富,10例(55.6%)肿瘤供血动脉显示,6例(33.3%)肾静脉或下腔静脉内瘤栓,4例(22.2%)远处转移,5例(27.8%)腹膜后淋巴结增大、腹膜后血管包埋及局部侵犯;4例(22.2%)肿瘤患侧肾盂、肾盏扩张积液。术前与术后临床病理分期基本一致,术前CT分期的准确率为83.3%。结论 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的位置、轮廓、大小及组织特征,并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转移灶,对肾母细胞瘤的分期、制订治疗方案、预后估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64排螺旋CT在肾移植供体术前评估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肾移植术前明确供体的肾、肾血管和输尿管解剖结构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指导作用。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多排螺旋CT(Multi-slices piral,MSCT)使CT血管成像技术及后处理技术日益完善,其临床价值已得到公认。为保障对供体最小损伤、移植肾功能最大限度保存,笔者采用64层螺旋CT  相似文献   

9.
孙道东  江功远  尹劲东 《安徽医药》2012,16(11):1632-1633
目的评价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癌诊断及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术后病理证实胰腺癌的双期螺旋CT扫描图像,扫描包括平扫,动脉期(注射后20-25s)和实质期(注射后50~60S)扫描,测量各扫描时期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观察肿瘤与周围血管及脏器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一胰腺正常组织之间的最大密度差为动脉期(70±15)HU,与平扫及实质期期密度差有显著差别(P〈0.05)。病灶与周围动脉之间的关系于动脉期显示清楚,与周围静脉及脏器之间的关系于实质期观察清楚。结论动脉期时可获得肿瘤~胰腺密度最大差值,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满足临床对胰腺癌的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CT特征、诊断及三维重建成像对肝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肝癌患者先行16排螺旋CT平扫,再分别行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扫描,同时做CT三维重建成像。结果 48例肝癌患者共发现50个病灶,CT平扫检出率为76%;分期增强扫描检出率分别为:动脉期90%,静脉期86%,平衡期9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多期扫描可获得肿瘤在各期增强征象,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对肝癌的诊断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肝癌的外科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质量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A)肝脏血管成像的显影参数及图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分析80例健康者和90例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血管成像技术参数,分别测量腹主动脉(AA)、门静脉(PV)、肝实质(L)的CT值,比较不同注射速率下AA、PV、L、PV—L的峰值、达峰值时间、域值、延迟时间及图象质量。结果不同注射速率(2.5ml/s、3.5ml/8、4.5ml/s)下各时间点:AA最大峰值[(223.9±16.7)Hu、(273.3±12.7)Hu、(301.3±14.6)Hu]高于PV—L[(65.1±9.5)Hu、(83.7±17.9)Hu、(96.5±15.6)Hu](均P〈0.01);AA达峰值时间[(46.6±3.8)s、(36.2±6.5)s、(31.4±5.8)s]低于PV-L[(56.6±4.2)s、(49.6±5.0)s、(41.6±5.8)s](均P〈0.05);在MSCTA图像上,注射速率4.5ml/s组显示(肝动脉:A级15例、B级4例、C级1例、D级0例,门静脉:A级15例、B级4例、C级1例)明显高于2.5ml/8组(肝动脉:A级4例、B级5例、C级10例、D级3例,门静脉:A级2例、B级12例、C级6例)(均P〈0.01);肝硬化组的最佳预设阔值180~220Hu高于正常组150~180Hu(P〈0.05)。结论注射速率可影响MSCTA肝脏血管成像质量,健康者和肝硬化患者的MSCTA技术参数不同。  相似文献   

12.
郑运松  徐会吾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8):2745-274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8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进行泌尿系增强多期扫描,并获得后处理图像。结果:8例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例均可见肠系膜上动脉(SMA)压迫左肾静脉的征象。CT多平面重建直观地显示了腹主动脉(AO)与SMA之间的关系。结论:MSCT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腹腔内型未降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与分期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腹内未降睾丸精原细胞瘤的螺旋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 8例肿块长轴均与正常睾丸腹内下降路径一致.供血动脉为同侧睾丸动脉,7例显示睾丸静脉引流.同侧睾丸及精索缺如.肿块呈囊实混合型,近中线侧坏死明显,其内可见条状纤维血管分隔,实性部分轻度强化.所有肿块内未见钙化或脂肪.CT分期均与手术病理符合.结论 螺旋CT可以显示腹腔内型未降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多种特征性征象,有助于术前的定位、定性及分期.  相似文献   

14.
A case of re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between the main renal artery and interlobar vein diagnosed 25 years after percutaneous renal biopsy was presented. A 62-year-old female was referred to a urologist with dilatation of the left renal pyelocalyceal system diagnosed after abdominal ultrasonography, while intravenous urography did not confirm that finding. Historically, she underwent renal biopsy 25 years ago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 Her hypertension was well controlled during the last 10 years, although three antihypertensive drugs with occasional additional diuretics were necessary during the last 6 months. Color Duplex Ultrasonography, arteriography and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renal arteriovenous fistula between the main renal artery and interlobar vein, as well as severe dilatation of all interlobar veins, renal, ovarian and adrenal vein on the left side. Urological and vascular surgeons operated to ligate the fistula and preserve the kidney. However, it was not possible to reach the fistula inside the kidney and nephrectomy was perform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穿刺部位对颈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造影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3年1-6月收治的150例行颈部MS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左肘静脉组和右肘静脉组,各75例,分别经左肘静脉注射和右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并对两组患者的血管造影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右肘静脉组患者效果满意度为98.7%(74/75),左肘静脉组患者效果满意度为82.7%(6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肘静脉注射组对比剂反流发生率[16.0%(12/75)]明显低于左肘静脉[33.3%(25/75)],而右肘静脉组颈总动脉CT值、颈内静脉CT值[(356.2±52.6)、(245.8±48.7)HU]明显高于左肘静脉组[(305.6±37.5)、(198.6±45.3)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MSCT血管成像时选择右肘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可有效地提高颈部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减少颈静脉反流和X射线束硬化伪影,提高颈部血管造影效果和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前活体供肾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46例活体供肾患者的声像图资料,并与CT肾血管显像及手术对比。结果 46例活体供肾中声像图清晰显示肾动静脉主干44例(95.65%),副肾动脉16例(发生率36.36%),其中副肾门动脉5例,副肾极动脉11例;肾门前分支18例(发生率(40.90%),其中主干肾动脉长径<1.5cm者3例;肾静脉晚期汇合2例,其中肾静脉主干<1cm者2例;左肾静脉胡桃夹现象2例。声像图显示肾动、静脉结果均与CT肾血管显像及手术结果一致。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肾移植术前评价活体供肾血管的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定性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部孤立性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60例肺孤立性结节,先行胸部CT平扫后,以4ml/秒速率注入造影剂后60秒、120秒、180秒、240秒、300秒行薄层扫描,分析其强化值、强化程度及强化形态.结果 恶性结节的强化值为(36.9±15.1)Hu,明显高于良性结节(19.73±17.61)Hu(P<0.01).周围性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结核瘤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有重要意义,强化值的大小是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螺旋CT平扫测量肾实质体积判断梗阻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价值.方法 采用螺旋CT平扫扫描双肾,逐层标示各层横断面面积,结合扫描层厚计算肾实质体积,并计算梗阻侧肾实质体积占总的肾实质体积百分比(%Ctvol);另利用99m锝-二乙三胺五醋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技术,应用Gates法测定分肾及总的GFR值,计算梗阻侧肾脏GFR占总GFR的百分比(%GFR).结果 本组25例慢性单侧上尿路梗阻患者,梗阻侧肾脏体积与GFR有明显相关性(r=0.873,P<0.01),直线回归方程为%GFR=0.008+0.91×%Ctvol.结论 螺旋CT平扫测量肾实质体积可以作为临床上一种实用的评价慢性梗阻侧肾脏GFR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蒲清平  郭涛  施向春  田晋 《安徽医药》2023,27(3):520-523
目的 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探究下腰椎侧方大血管的解剖,为下腰椎侧方入路手术提供血管解剖学参考。方法 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行腹部大血管CT血管成像病人影像资料200例(男女各100例),进行相关观察、测量研究。(1)测量下腰椎左侧方:左髂总动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下缘后侧及L5-S1椎间隙上、下缘后侧之间的距离;(2)测量下腰椎右侧方:右髂总静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下缘后侧及L5-S1椎间隙上、下缘后侧之间的距离;(3)计算下腰椎侧方髂血管走行安全区“髂血管梯形”面积;(4)将测量、计算结果进行男性、女性差异性比较。结果 (1)下腰椎左侧方:左髂总动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38.17±3.49)mm、(35.39±3.92)mm,女性(34.53±2.84)mm、(31.60±3.32)mm;左髂总动脉后缘与L5-S1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24.97±5.96)mm、(18.86±5.91)mm,女性(20.67±4.88)mm、(14.97±4.40)mm。(2)下腰椎右侧方:右髂总静脉后缘与L4-L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峰值跟踪法进行肝脏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肝脏多期增强的病例,用峰值跟踪法进行扫描:在平扫图像中选取腹主动脉在肝脏顶部的横断图像,用圆圈对其进行标记,在注射对比剂10秒钟后,每隔2秒进行扫描一次,当腹主动脉CT值超过150Hu时,立即按下扫描键,嘱患者屏气进行全肝脏扫描。记录从对比剂开始注射到扫描开始时的时间并列表统计。结果 60例进行肝脏多期CT值峰值跟踪扫描的患者,动脉期显示满意度达到100%,对扫描出的图像进行腹主动脉CT值测量,其平均值为280Hu。统计开始全肝脏扫描的时间不同人群有明显差别。结论该方法能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