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中采用深静脉留置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采用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行血液净化治疗的109例患者,观察本组患者留置导管方式、导管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本组患者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18.7±9.1)d,平均导管血流速率为(218.7±14.6)m L/min,深静脉置管期间发生并发症共36例(30.3%),其中,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的导管栓塞发生率较高,股静脉置管患者的误穿动脉发生率较高,而右颈外静脉置管的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偏高。结论深静脉留置导管对血液净化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但导管留置期间需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丁利刚  段远方 《河北医药》2011,33(15):2278-2279
目的探讨锁骨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5年2月至2010年6月,秦皇岛市军工医院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血液透析治疗患者124例。分析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或血肿5例(4%)。置管术常见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4例(3.2%),导管栓塞17例(13.7%),导管意外脱落8例(6.5%),上肢水肿3例(2.4%)。带管时间25—72d。结论锁骨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透析治疗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并发症低,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3.
曾峰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94-195
目的 研究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护理应用情况进行探讨,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有效措施.结果 30例患者在护理当中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置管护理和预后护理等,患者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时间在15~45个月之间,其中1例患者由于感染迁延时间过长拔管之外,其他患者情况较为理想,术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导管处渗血、导管栓塞及感染等,通过护理治疗后患者症状痊愈.结论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以有效的降低反复穿刺血管给患者带来的损伤,且不影响血液动力学,在临床上加强对并发症防治也可以减少对血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部位的深静脉置管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方法:收集近年来采取股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126例,观察两种深静脉置管导管的留置时间、血流量、导管相关并发症及透析充分性(Kt/V)值。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导管的留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其相关并发症低于股静脉置管。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一种理想的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维持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各种血液净化治疗的前提,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其中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是目前血液净化治疗常用的一种迅速简便的血管通路。我科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为需要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患者行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300例,大多数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但其中38例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出血、感染、堵管、脱管等并发症,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策,以避免或减少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进一步提高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深静脉置管方式在乳腺癌术后化疗中的临床使用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分别采用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于上腔静脉进行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结果 分别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外周静脉置管患者为6、9、26例,所有患者均成功置管,三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分别为(24.00±2.95)d、(27.17±5.42)d、(145.45±14.45)d,颈内静脉组发生1例置管感染,无一例发生药物渗漏性血管损伤、皮肤损伤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均顺利完成化疗.结论 经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时间短,平均费用低,长期使用需定期换管,适用于外周静脉插管困难患者,PICC置管保留时间长,通常一次置管可完成乳腺癌术后6次辅助化疗,定期导管护理可减少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在肿瘤科患者中应用的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112例有中心静脉置管适应症的肿瘤患者,选择颈内静脉为穿刺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Seldinger技术穿刺法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112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率为100%。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平均(94±15.6)d。10例患者因放弃进一步治疗或心理不适应或无意识自行拔出等因素提前拔管,5例患者在置管术后28~71 d因静脉血栓形成致管路不通而拔管,余患者于完成疗程后拔管。结论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所需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颈内静脉插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举红  罗顶世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608-1608
建立一个有足够功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进行的关键,急性血管通路的建立要求快速,准确,安全。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置管成功率高,血流量充分,感染率低,且不影响患者活动,也便于观察和护理,因而颈内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是目前急慢性血液净化中最常用、安全和有效的临时血管通道。我科在对20例血液净化患者行颈内静脉插管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癌术后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方法通过对53例胃肠癌术后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导管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早期的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有3例发生穿刺点局部感染,通过有效的对症护理,感染症状消失,2例发生血栓栓塞,及时采取溶栓法解除导管堵塞。实验组无发生并发症,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取早期有效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胃肠癌术后留置颈内静脉导管的患者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时血液净化留置双腔导管的使用情况及并发症,总结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 随访血液透析患者临时静脉留置导管的使用情况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在872例临时静脉留置管中,其中颈内静脉置管516例,股静脉置管366例。20例患者出现出血或形成血肿;90患者出现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其中33例为颈内静脉置管,57例为股静脉置管;15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4例导管脱出;3例导管断裂;1例股动静脉内瘘。结论我院血液净化临时静脉留置导管总的并发症为15.4%,为减少并发症需提高静脉置管技术,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55例行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进行分析,观察其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结果 55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术中患者出血量平均为(203.11±50.89)ml。置管期间,有3例患者出现血液不流通现象,经处理后血液流通现象得到充分改善,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5.4%。结论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可有效减小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严重损伤,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对血透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治疗中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行深静脉导管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47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深静脉导管的方式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其中有233例患者为颈内静脉置管,有93例患者为股静脉置管,有21例患者为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在患者深静脉置管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深静脉置管相关感染预防护理。结果 347例患者的深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为5~164 d,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为(56.2±30.8)d。347例患者中,有29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8.35%,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均为股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细菌学检查,其中有17例导管尖端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阳性率为58.6%。其中4例为血培养阳性,有8例为置管部位分泌物培养阳性。培养致病菌结果为:15例为溶血性链球菌,7例为表皮葡萄球菌,7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在患者应用深静脉导管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期间,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的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超定位下与传统解剖定位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优劣。方法选择100例行血液净化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0例)在B超定位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B组(50例)在传统解剖定位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1穿刺及钢丝置入一次性成功率。2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穿刺及钢丝置入一次性成功率均高于B组;损伤动脉发生率、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管路血流量不足发生率、深静脉管路感染及堵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适用于需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孙本贵  黄婷  李贺 《安徽医药》2011,15(12):1564-1566
目的总结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相关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8月该院肾内科213例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病例,其中股静脉置管149例(右135例,左14例),颈内静脉置管61例(右59例,左2例),右颈外静脉置管2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1例。分析不同深静脉置管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处理方法。结果误穿动脉12例(5.63%),皮下血肿1例(0.47%),穿刺部位渗血6例(2.82%),导管意外脱落2例(0.94%),导管栓塞15例(7.04%),导管相关感染17例(7.98%),血流量不足(血流<160 ml·min-1)24例(11.27%)。带管时间5~378 d。结论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能为血液净化治疗建立血管通路提供一种快捷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方式多样,并发症低且可防治,血流量能稳定提供,是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林柳  刘岩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23):2852-2855
目的 比较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及股静脉置管在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总结深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共190例,比较上述三种置管方法的置管操作并发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导管功能不全、局部静脉梗阻、感染及导管脱落等远期并发症.结果 三种方法的置管成功率相当,颈内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少,留置时间最长,血流最稳定,但是出口感染和败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局部换药和应用静脉抗生素,其预后较好.结论 颈内静脉置管是建立血透临时通路的较好选择,但是应该注意预防出口感染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对重症胰腺炎患者CRRT治疗效果的影响及优缺点。方法对60例分别应用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SA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相关并发症和血液净化时最大血流量等。结果颈内静脉置管较股静脉置管血流量充足(P=0.0002),且感染率(P=0.0384)及血栓形成率(P=0.0195)均较低。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SAP患者CRRT治疗的首选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颈内静脉置管术患者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护理及宣教工作。结果颈内静脉置管术成功率高,血流量好,发生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道,安全有效,做好心理护理,积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李燕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5):132-133
目的:总结分析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及退出的情况,以提高护理质量,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方法:对30例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颈内静脉长期导管的情况及护理中的问题作了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规范血液净化操作规程及血液净化中心的管理,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等措施下,导管感染率由2.07例次/1000导管日下降到0.29例次/1000导管日;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27例次/1000导管日。本组病例没有因导管血栓形成而退出的患者。结论:制定标准的操作规程及执行严格的的血液透析中心管理制度,提高置管技术,加强导管护理,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延长长期留置管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特点与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率为96.7%;导管留置时间12~181 d,平均43 d;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安全可靠,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洪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792-3793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结果该组66例患者,一次穿刺置管成功62例(93.9%),误穿动脉3例(4.55%)、穿刺置管失败仅1例(1.52%),无气胸、空气栓塞、导管阻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护理方便、并发症少、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