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荣书  齐董慧 《中国科学美容》2011,(15):127-127,13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患者血脂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门诊部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TG、TC、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HDL-C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和NO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能明显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患者血清TG、TC、LDL-C,升高HDL-C;并且能明显升高NO水平,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肾病中的变化与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蛋白组(DM)40例、糖尿病肾病组(DN)33例及健康对照者(NC)30例。测定血清超敏CRP,同时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载脂蛋白B(Apo-B)等指标,测定空腹血糖(FBG)、HbA1C。观察各组间hsCRP变化与血脂作相关性分析。结果:DM组、DN组较NC组HbA1C、TC、TG、LDL-C、CRP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DN组较DM组CRP、TG、APO-B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DN组CRP与TG、TC、LDL-C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中血清炎症因子CRP水平升高与脂代谢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脂蛋白(a)[L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以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60例D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睡前服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共6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测定血糖、肾功能、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C(HDL-C)、低密度脂蛋白-C(LDL-C)、PAI-1、tPA以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比较。结果6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LDL-C、Lp(a)、PAI-1活性及UAER下降(P〈0.05或P〈0.01),而HDLC水平和tPA活性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有显著改变(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在降低DN患者血脂的同时,通过降低Lp(a)改善纤溶系统功能,保护受损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肾移植术后血脂异常的疗效。方法 将27例肾移植术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胆固醇总量水平〉6.2mmol/L)作为普伐他汀组,患者每日口服普伐他汀10mg,每晚1次,疗程8周。另取健康男、女各15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8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测定普伐他汀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的血清胆固醇总量(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技术测定各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及服用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结果 普伐他汀组治疗前血浆ET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NO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降脂治疗8周后,ET含量明显下降(P〈0.01),NO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TC、LDL-C、TG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普伐他汀组治疗前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结论 普伐他汀可有效治疗肾移植后血脂异常,并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阿魏酸钠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对糖尿病肾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内皮素、一氧化氮、24h尿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糖尿病肾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阿魏酸钠,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脂、内皮素、一氧化氮、24h尿蛋白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降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内皮素(endothelin,ET)、24h尿蛋白和升高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方面疗效更为显著,两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疗效相似。结论:阿魏酸钠可有效调节糖尿病肾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内皮功能,降低尿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6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g,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组分(HDL2-C,HDL3-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等指标。选择同期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TG、V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HDL2-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C、HDL3-C和LDL-C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G、VLDL-C水平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DL-C、HDL2-C明显增加(P〈0.01),而TC、HDL3-C和L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左-卡尼汀通过降低血清TG、VLDL-C水平,提高HDL-C、HDL2-C浓度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166例,包括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93例(DMS组),单纯糖尿病患者40例(D组),非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患者33例(N组)。应用螺旋CT检查并计算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检测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DMS组患者TC、TG、LDL-C、CRP水平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体重指数、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显著高于D组及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糖尿病、TC、体重指数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冠状动脉钙化水平,冠心病危险性明显增加。CRP不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不同剂量的核桃油对小鼠进行试验,研究其对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油试验组小鼠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和动脉硬化指数(AI)均不同程度低于高脂模型组(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却显著(P〈0.05)高于高脂模型组,表明,核桃油确有显著降低血脂和降低动脉硬化危险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85666和rs2106809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妊娠糖尿病(GDM)孕妇及正常孕妇妊娠中晚期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GDM孕妇344例,糖耐量正常(NOT)孕妇417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CE2及ACE基因多态性,并于孕24~28周留取受试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水平。结果GDM和NGT两组间ACE2 rs2285666、rs2106809和ACE I/D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DM患者的TG水平显著高于NGT孕妇[(2.69±0.95)mmol/L vs(2.38±0.81)mmol/L](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NGT孕妇[(2.11±0.46)mmol/L vs(2.20±0.43)mmol/L](P〈0.05)。将受试者按ACE2 rs2285666、rs2106809ACE和ACE I/D基因型分组,ACE DD基因型组TC、LDLC水平高于ACEⅡ组,分别为(6.33±1.09)mmol/L vs(6.05+0.96)mmol/L、(3.62±0.89)mmol/L vs(3.39±0.79)mmol/L(P〈0.05),进一步将受试者分别按ACE I/D基因型分组,NGT组DD基因型受试者TC和LDLC水平明显高于Ⅱ基因型组,分别为(6.46±1.20)mmol/L vs(6.06±0.95)mmol/L和(3.73±1.03)mmol/L vs(3.43±0.77)mmol/L(P〈0.05),而GDM组各基因型组之间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ACE I/D多态性与孕妇孕中晚期血脂水平有关,NGT组DD基因型孕妇比Ⅱ基因型孕妇的TC、LDL水平高,GDM可能也存在ACE I/D多态性对孕妇妊娠中晚期血脂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及凝血异常在股骨头坏死中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各型的相关性。方法:将9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21例(A组)、痰瘀阻络型25例(B组)、经脉痹阻型24例(C组)及肝肾亏虚型24例(D组),同时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以及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统计、分析中医证型与血浆脂蛋白及凝血指标的关系。结果:组间比较发现,各中医证型组中血脂及凝血异常变化表现了一定的规律,在A组中,AFTT最高,PT和FIB最低;在B组中,FIB最高,HDL-C、LDL-C及apoAI、apoB表现为最低;在C组中,TC、TG、LDL-C及apoB、PLT则表现最高;而D组以HDL-C、apoAI及PT表现最高,PLT及APTT最低。统计结果显示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管内凝血与脂质代谢紊乱是股骨头坏死的病理基础,“痰瘀同治”应当成为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最基本的治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口服氟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透析时间超过6个月的MHD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口服氟伐他汀(40mg,1次/d)治疗;对照组不用氟伐他汀。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末患者的ADMA、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结果治疗后6个月末,2组HDL-C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CRP、IL-6、TNF-α、MDA和ADM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明显改善MHD患者的血脂水平,同时可改善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降低ADMA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nal artery blood resistive index,RI)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60例,依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jections rate,UAER)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2组,正常白蛋白尿组(Ⅰ组)3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Ⅱ组)30例;另设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30名为健康对照组(NC组).所有纳入对象均行血清hs-CRP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血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检测,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各组肾主动脉(main renal artery,MRA)、段动脉(stenotic renal artery,SRA)、叶间动脉(interlobar renal artery,IRA)、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及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enal artery blood resistive index,RI)进行测定,将所有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组、Ⅱ组患者的血清hs-CRP、FBG、TG、BUN、SCr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血清hs-CRP与各级肾动脉的EDV呈负相关(r=-0.447、-0.462、-0.472,P<0.01),与RI呈正相关(r=0.603、0.611、0.632,P<0.01).结论 早期DKD患者RI与血清hs-CRP水平相关,对于早期诊断及进行干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IgA肾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方法 将62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32例,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蛋白(U-pr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TC、LDL-C、L卜Pro等指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2组治疗前、后比较,TG、HDL-C、ALT、AST、CK、CK-M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能有效降低IgA肾病患者的TC、LDL-C、U-pro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海昆肾喜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为正常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行规律血液透析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海昆肾喜胶囊,每天3次,每次2粒,疗程2个月。检测3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24h尿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Alb、尿量升高,TC、TG、血清hs—CRP、TNF-α、IL-6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Alb、尿量较对照组升高,TC、TG、血清hs—CRP、TNF-α、IL-6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海昆肾喜胶囊可调节脂质代谢,改善微炎症状态,从而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型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M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每组10只。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胰岛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及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0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同时留取肾组织做HE、PAS染色行病理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FBG、TC、TG、UAE均升高(P〈0.05),系膜密度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均增加(P〈0.05);与DM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FBG、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UAE及肾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肾组织Cu/Zn-SOD、CAT、GSH—Px活性升高(P〈0.05),肾组织病理表现改善。结论罗格列酮对DM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早期DN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多中心收集早期DN 182例(A组),以170例单纯糖尿病(DM,B组)为对照,收集年龄、病程、血压及腰臀比(WHR),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白蛋白(uAlb),计算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比较:病程、SBP、DBP、WHR、HbA1c、TG、HDL、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DL、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UAER为因变量,其他指标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分析。其中病程、SBP、WHR、HbA1c先后被列入方程,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A1c与病程、TG,WHR与TG、HbA1c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腰臀比、糖化血红蛋白是早期DN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减肥有利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不同分期及原发病脂质代谢紊乱特点及其变化相关因素,为临床调脂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18例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血脂特点及其变化相关因素。结果总胆固醇在前4期均高于对照组(P〈0.01),三酰甘油在前4期高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在各期均与对照组无差异。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血总胆固醇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呈正相关(P〈0.01),与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呈负相关(P〈0.05)。三酰甘油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呈正相关(P〈0.01),与年龄、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等呈负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呈正相关(P〈0.05),与体质量、尿素氮、血肌酐呈负相关(P〈0.05)。结论慢性肾脏病不同分期患者血脂水平异常与患者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功能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MI)将80例T2DM患者分为肥胖T2DM组(BMI≥25kg/m^2)、非肥胖T2DM组(BMI〈25kg/m^2),将30例正常体重非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其空腹血清脂联素(APN)、RBP4、胰岛素(FINS)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BMI、腰臀比(WHR)和稳态模式评估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各组间RBP4水平的变化,并与上述其他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RBP4在肥胖T2DM组和非肥胖T2DM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2±5.32)、(20.10±5.45)、(12.02±3.45)mg/L](P〈0.01),在肥胖T2DM组显著高于非肥胖T2DM组(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RBP4与TG、BMI、FBG、WHR、FINS、HOMA.IR呈正相关,与APN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25、0.697、0.323、0.557、0.272、0.461、-0.398)。结论血清RBP4在T2DM患者中显著升高,RBP4可能在胰岛素抵抗及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