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抗菌药物治疗急性期布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抗菌药物是治疗急性期布病的首选药物,并于上世纪40年代用于布病的治疗,给布病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布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近年来,随着新型抗菌药物的问世和应用,急性期布病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2.
急性期布氏菌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有近一百万例病人。而且每年以新发病人1-2万例的速度在增加[1]。 怎样及时治愈急性期布病病人,防止迁延慢性布病,为国内医学界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为寻求理想的治疗方法,几十年来诸多学者以不同角度进行了治疗研究,在急性期布病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就近年为该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予以概述如下。1常规抗生素在急性期有病的应用 长期以来,国内外在治疗急性期布病方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第六次联合公报所制定的原则,即四环素加链霉素。或依…  相似文献   

3.
90年代我国布氏菌病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布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布病的临床工作正日趋完善,特别是近10年来,布病的治疗方法、治疗软果及药理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 急性期布病的治疗 抗生素是治疗急性期布病的首选药物[1],自50年代开始应用链霉素加四环素或链霉素加磺胺类药,到了80年代中期则开始应用强力霉素或强力霉素加利福平。高秀萍等[2]用抗生素共治疗495例急性期布病患者,链霉素加四环素族类(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治疗155例,有效串为91.5%,链霉素加磺胺类药治疗103例,有效率为81.5%,强力霉素…  相似文献   

4.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属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营口地区已20多年未有布病新病例。2003年3月,在盖州市查出布病新发病例,到2003年12月初为止,共检测629人,其中诊断出急性期布病病人88例。阳性检出率13.99%,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12年84例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急性期病人转归情况进行分析,为今后制定布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各病例的随访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相关指标。结果 84例布病急性期病人中失访28人,失访率为33.33%。随访到的病人中治疗率为96.43%,规范治疗率为85.19%,治愈率为71.74%,慢性化率为28.26%。结论失访率和慢性化率较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失访率和慢性化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腔隙性脑梗死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对45例腔隙性脑梗死应用瘫康液(维脑路通与654-2)经颈总动脉穿刺及静脉滴注治疗作为治疗组。对照组33例,仅静脉用药。对比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急性期治愈率为48%,对照组治愈率为27.8%。结论:腔隙性脑梗死病人,急性期采用颈总动脉兼静脉给药治疗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纯静脉治疗,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布氏菌病治疗方法及效果观察乔生,李晓嘏,杨世明,王景占为了探讨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的治疗方法和有效药物,我们采用西医药和中医药分别对急性期和慢性期布病患者进行治疗,经过临床观察,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一、抗生素疗法对崇礼县二道边村16例布病病人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布病病人血清IgG、IgM的水平及对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 394例门诊就诊者,以RBPT和SAT(WS269―2007)结合临床症状诊断布病病人918例和非布病病人1 47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IgG、IgM水平并比较分析其在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布病病人血清IgG、IgM高于非布病病人,对判断布病感染有一定意义。结论血清IgM、IgG检测对布病早期(急性期)和亚急性期及慢性病人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药联用治疗急性期布鲁氏菌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2001年我们用头孢三嗪、利福喷丁、多西环素三药联用治疗急性期布病,对比常规药物治疗方法(键霉素和四环素)临床症状体征有了显著的改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年通过对布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病人的治疗,结合呼伦贝尔市在管理布病病人、建立建全档案、随访记录、以及汇总各地区临床治疗经验。1布病相关知识是由布鲁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布氏杆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急性期病例以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疼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慢性期病例多表现为关节损害等。本病执行一般传染病护理常规。  相似文献   

11.
正布鲁杆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本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布病肝脾肿大患者的临床疗效。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布病急性期出现肝脾肿大患者106例作为研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很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甚至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或转为慢性。为了给更多的临床医师提供参考,现将1例急性期布病误诊为心肌炎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布鲁杆菌病(布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是由布鲁杆菌侵入机体后诱发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布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痛、发热、睾丸肿痛等,部分患者可见肝脾肿大、神经痛、头痛、皮疹、淋巴肿大等。本研究对60例急性期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选本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男39例,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近年来布鲁氏菌病疫情大幅度回升,新发病人不断出现,对急性期病人的治疗极为重要。为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了本次的临床观察分析。方法急性期(或呀急性期)湿热证中药治疗原则以清热除湿,解毒扶正,采用茵陈汤根据不同症状进行加减用药。同时配用四环素每日2 g,分4次口服,21 d为1疗程;利福平6 g分2次口服,21 d为1疗程。慢性期虚证型,治疗原则补益气血、扶正祛邪,选用八珍汤加减进行辨证治疗。血瘀证治疗原则益肝脾肾、补气血、化痰止痛,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进行辨证治疗。结果治疗28例病人,痊愈19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以上。结论通过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布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布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吉林市每年均有散发病例。在近3年来易感的发热待查就诊病人中,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多,由于其热型多不规则,急性期临床表现变化多样性,易与上呼吸道感染、结核菌感染、病毒性肝炎、风湿病相混淆,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现就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期间26例到院就诊患者初诊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胸腺肽联合氧氟沙星治疗慢性活动型布鲁氏菌病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布鲁氏菌病 (简称慢性布病 )活动型病人因病情长期反复、症状顽固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治疗至今在临床上仍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应用高浓度胸腺肽联合氧氟沙星治疗 2 9例慢性活动型布病患者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所有病例均来自我科近年来住院病人 ,共 5 9例。其诊断标准均符合国家颁布的人间布病诊断标准 [1 ]。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关节疼痛、多汗、乏力等布病常见症状。个别病人有关节肿胀、变形或肝肿大、睾丸肿大等体征。布病血清学及布氏菌皮试均有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17.
布鲁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也属职业病、地方病,俗称"懒汉病"。布病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及肝脾肿大或睾丸肿大。慢性期最  相似文献   

18.
甘利欣加氟喹诺酮治疗急性布鲁氏菌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 )起病急 ,病人多有高热、关节痛伴有消瘦、乏力 ,重者不仅有骨、关节损伤 ,还伴有肝脏、心脏、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多脏器的损害 ,造成劳动力的丧失。所以 ,急性期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可以很快解除病人的痛苦 ,也为阻止该病的慢性化打下基础。近年来 ,我们在采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应用甘利欣静点 ,治疗急性布病患者 2 1例 ,收到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均为黑龙江省农场总局总医院布病科近 2年收治的住院患者 ,大部分来自黑龙江省农场及农村。其中男性 17人 ,女性 …  相似文献   

19.
广西人间猪种布氏菌病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分析了广西人间猪种布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四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比较。临床表现以慢性为主,较羊种布病为轻。80年代较60 ̄70年代临床表现轻型和不典型。四种治疗方法的总治愈率为40.14%,总有效率为89.59%。以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最好,治愈率为64.45%,有效率为95.56%。  相似文献   

20.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杆菌属的细菌侵犯机体后引发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也是自然疫源性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1】。布病的临床表现常与多种疾病相似并呈多样性,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本文重点对2019年1-12月间本院接收的46例急性期布病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偏低情况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布病诊断依据2019-0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69-2019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