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方法试验分3组:2型糖尿病组(2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31例)、健康对照组(26例)。空腹检测各组静脉同型半胱氨酸、血糖、胰岛素、维生素B12、瘦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等指标,测量血压,同时测量并计算各组的腰围/臀围、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的同型半胱氨酸、瘦素、收缩压、舒张压、BMI均高于其他两组,ISI、叶酸、维生素B12均低于其他两组。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同型半胱氨酸与收缩压、舒张压、瘦素、BMI呈正相关,与叶酸、维生素B12、ISI呈负相关,以上比较皆达到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更易发生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增高,这种关系可能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09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测定血脂、血糖、肾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头颅MR I或CT、分为4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Ⅰ组,n=26)、原发性高血压伴冠心病组(Ⅱ组,n=29)、原发性高血压伴脑梗塞组(Ⅲ组,n=22)、原发性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同时合并冠心病或/和脑梗塞)组(Ⅳ组,n=32),进行各项参数对比分析。结果收缩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肌酐各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叶酸水平Ⅲ组<Ⅳ组<Ⅱ组<Ⅰ组,Ⅲ组与Ⅰ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维生素B12水平Ⅳ组<Ⅱ组<Ⅲ组<Ⅰ组,Ⅳ组和Ⅱ组较Ⅰ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Hcy水平Ⅲ组>Ⅱ组>Ⅳ组>Ⅰ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cy影响因素(β=0.202,P<0.05),hHcy与收缩压和舒张压无关(SBP:r=0.035,P=0.734;DBP,r=0.076,P=0.457)。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叶酸、维生素B12相对较高,原发性高血压并冠心病、脑梗塞、糖尿病时,叶酸、维生素B12下降程度不一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109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男72例,女37例,测定血脂、血糖、肾功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冰平,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头颅MRI或CT,分为4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Ⅰ)(26例)、原发性高血压伴冠心病组(Ⅱ)(29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脑梗死组(Ⅲ)(22例)、原发性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同时合并冠心病或/和脑梗死)组(Ⅳ)(32例),进行各项参数对比分析。结果 收缩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120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ASO组的血浆HCY水平和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1)。从各项监测指标的相对危险度来看,与ASO有关的因素分别为HCY、叶酸、维生素B12、甘油三酯和收缩压、舒张压。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发现HCY、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收缩压为ASO的独立致病因素。ASO组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与血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ASO的独立致病因素,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的关系并进行干预试验研究。方法:测定50例正常对照者及134例冠心病患者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水平,测定134例冠心病患者和55例对照者给予口服复合叶酸制剂10-20周年的血浆tHc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水平。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血浆tHcy水平患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水平患者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给予口服复合叶酸制剂能显著降低血浆tHcy水平(P<0.001)。结论:冠心病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水平降低有关,给予口服复合叶酸制剂能显著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氮酸浓度与Ⅱ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Ⅱ型糖尿病病人及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半胱氨酸水平及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Ⅱ型糖尿病有并发症、无并发症较正常对照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均明显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明显升高。叶酸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呈负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易诱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早期给与叶酸及B族维生素能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5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半胱氨酸、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结果糖尿病有并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无并发症组较正常对照者相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糖尿病组叶酸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两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叶酸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糖尿病组r=-0.36,P=0.01;对照组r=-0.41,P=0.02)。维生素B12水平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两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维生素B12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糖尿病组r=-0.20,P=0.14对照组r=-0.31,P=0.18)。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易诱发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早期给予叶酸及B族维生素可能对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和D—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全自动血凝分析透射光免疫浊度法测定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43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47例和40例正常对照组的同型半胱氨酸和D—D二聚体含量,同时检测叶酸及维生素B12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D—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和伴有大血管病变组患者的Hey、DD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ey与DD两者之间无直线相关性,血浆中Hey水平与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存在负相关。[结论]高Hey、DD水平及低叶酸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国内外关于瘦素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多,且结果也不一致。研究血清瘦素、体质量指数与血压的关系,探讨瘦素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12/2003—7老年医学科住院的98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测定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等指标。分析瘦素与其它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无论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肥胖组(BMI&;gt;25kg/m^2)血清瘦素浓度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BMI&;lt;25kg/m^2),P&;lt;0.01。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5.2&;#177;2.6)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2&;#177;1.7)μg/L】,(P&;lt;0.01),经协方差分析,校正BMI和年龄后,两组间血清瘦素水平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显著正相关,校正年龄及BMI后,瘦素浓度仍与收缩压(r=0.333。P&;lt;0.05)及舒张压(r=0.376,P&;lt;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瘦素及BMI的升高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血清瘦素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及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张诺  郝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3):3053-305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以及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40例、单纯性肥胖者29例、2型糖尿病非肥胖者37例及正常对照者30例,分别测定血脂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和瘦素、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糖尿病和肥胖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瘦素与性别、BMI、WHR、甘油三酯和FINS呈正相关,与ISI呈负相关。结论:瘦素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老年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的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对65例老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糖,胰岛素,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AU组ISI显低于未合并MAU组,而且ISI与UAER呈独立相关。结论 在老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中,胰岛素抵抗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脑梗死患者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并与6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HCY水平和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均P〈0.01);脑梗死与HCY水平之间存在危险性的水平梯度,当HCY〉15μ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的5.909倍,而HCY≥20μmol/L时,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为正常人的10.545倍;各项监测指标的相对危险性显示。与脑梗死有关的因素分别为HCY、叶酸、维生索B12、甘油三酯和收缩压、舒张压。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发现HCY、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收缩压为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与血叶酸潍生素B12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将本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作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40例脑梗死非糖尿病患者为脑梗死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Hcy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空腹血糖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低于脑梗死组;Hcy与年龄、平均动脉压呈显著正相关;Hcy与C反应蛋白、叶酸、维生素B12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存在Hcy代谢异常,叶酸、平均动脉压、维生素B12等与Hcy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护理方法。方法:测定266例子痫前期患者(A组)和266例正常妊娠孕妇(B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tHe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并对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应用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浆tHey水平和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血浆tHey水平A组高于B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A组低于B组,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中70例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经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4周后,血浆tHey水平下降(P〈0.01),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上升(P〈0.01)。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浆tHey水平上升,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下降,叶酸联合甲钴胺进行治疗能使子痫前期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tHey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旨在探求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6例经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作病例组与98例排除糖尿病的健康体查者作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HCY浓度,患者组同时测定叶酸、维生素B12、胰岛素、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血清HCY浓度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胰岛素呈负相关,与血清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相关。结论高血清HCY是糖尿病的危险因子,叶酸、维生素B12补充疗法可降低血清HCY,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HCY血症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加之高血压、肥胖因素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群的差异,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11/2005-12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防治中心住院及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以是否合并有高血压为标准分为两组,即高血压组120例,肥胖者(体质量指数≥25kg/m^2)68例,非肥胖者(体质量指数〈25kg/m^2)52例;非高血压组120例,肥胖者62例,非肥胖者58例;另纳入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以上3组患者的空腹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胰岛素、空腹和馒头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比较脂联素水平变化,并与其他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观察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参与观察的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及健康者5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及餐后2h血糖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体质量指数、瘦素、肿瘤坏死因子、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1);肥胖者均低于非肥胖者(P〈0.05~0.01)。③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中,脂联素与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空愎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收缩压;2型糖尿病非高血压组中,脂联素与空愎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三酰甘油。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合并高血压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更低,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独立正相关,脂联素水平与高血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国内外关于瘦素与高血压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多,且结果也不一致。研究血清瘦素、体质量指数与血压的关系,探讨瘦素在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12/2003-7老年医学科住院的98例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瘦素浓度,同时测定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血清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等指标。分析瘦素与其它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无论高血压组还是正常对照组,肥胖组(BMI>25kg/m2)血清瘦素浓度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BMI<25kg/m2),P<0.01。高血压组血清瘦素水平(5.2±2.6)μ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犤(3.2±1.7)μg/L犦,(P<0.01),经协方差分析,校正BMI和年龄后,两组间血清瘦素水平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血清瘦素水平与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显著正相关,校正年龄及BMI后,瘦素浓度仍与收缩压(r=0.333,P<0.05)及舒张压(r=0.376,P<0.05)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瘦素及BMI的升高与高血压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血清瘦素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高血压及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索珑和维生素B12对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降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ey)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空腹血浆Hcy水平,应用放免分析法测定基础血浆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冠心病患者中Hcy水平高于15μmol/L者为高I司型半胱氨酸血症,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予以每日补充叶酸5mg,维生素B6 20mg 3次,维生素B12 0.5mg,对照组不予此三种药物治疗,4周后患者复查血浆Hcy水平。结果治疗组4周后Hcy水平平均降低了37.7%,治疗前后Hcy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中,治疗前后差值即经治疗后Hcy水平降低的幅度与基础叶酸浓度呈负相关(r=-0.386,P〈0.05)。结论联合补充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可明显降低冠心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血浆Hey水平,而且治疗前血浆叶酸浓度越低,Hcy水平降低的幅度越大,补充治疗的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653-4654
探讨维生素B_(12)与叶酸、二甲双胍联合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选择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行维生素B_(12)+叶酸+二甲双胍治疗,对两组治疗结果作分析。两组治疗前,维生素B_(12)水平、叶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对照组维生素B_(12)水平、叶酸水平明显下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所有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叶酸+维生素B_(12)+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治疗,可有效对机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维持,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影响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肥胖者30例与非肥胖者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60例,肥胖者33例与非肥胖者27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以上3组患者的空腹瘦素、空腹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和c肽、糖化血红蛋白(glu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空腹胰岛素、C肽和餐后2h胰岛素、C肽水平、性别呈正相关(r=0.548,0353,0.391,0.332,0.362,0.373,P&;lt;0.01),高血压组高于其他两组(P&;lt;0.05或0.01),肥胖者[高血压与非高血压组FINS分别为(24.62&;#177;0.83),(18.32&;#177;0.90)mIU/L]高于非肥胖者[(17.21&;#177;0.71),(15.24&;#177;0.62)mIU/L](P&;lt;0.05或0.01),与ISI呈负相关(r=0.33,P&;lt;0.01),血糖控制的差异对瘦素没有产生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受到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肥胖和血脂等多因素的影响,但与血糖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