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腔道内镜外科经胃路径两种造瘘术的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对比研究自然腔道内镜外科(NOTES)中PEG胃造瘘术及针刀胃造瘘术在操作过程、并发症及瘘口愈合方面的差异.方法 实验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每只犬胃前壁分别行内镜下PEG胃造瘘及针刀胃造瘘(两瘘口相距2 cm),瘘口长1.5 cm,内镜进入腹腔进行探查,后均以3个内镜夹闭合瘘口;记录操作耗时、术中并发症;第一组实验犬在操作完成后即刻进行剖腹探查并取胃在体外进行胃抗压测试(0 d组);其他3组实验犬分别在术后第3天(3 d组)、7天(7 d组)及14天(14 d组)处死,进行腹腔探查,观察瘘口愈合、腹腔内粘连情况,并进行瘘口抗压测试.结果 实验动物均完成了两种胃造瘘术,虽然PEG胃造瘘术在操作耗时方面长于针刀胃造瘘术[(8.4±2.2)min比(5.3±1.5)min,P<0.05],但其术中出血的并发症明显减少(6.2%比37.5%,P<0.01);在瘘口抗压测试方面,0 d组、3 d组及7 d组PEG胃造瘘口和针刀胃造瘘口的平均突破阈值分别为(12.3±2.3)mm Hg比(11.4±2.6)mm Hg(P>0.05)、(32.4±6.7)mm Hg比(23.7±7.7)mm Hg(P<0.05)和(76.8±9.6)mm Hg比(52.4±8.8)mm Hg(P<0.05);14 d组实验动物两种方法胃造瘘口受压均超过160 mm Hg而末发生瘘口破裂.大体病理观察显示,相同时间点PEG方法所形成的瘘口具有更好的愈合表现;所有存活动物无腹腔内出血、周围脏器损伤或感染表现.结论 与针刀胃造瘘术相比,PEG胃造瘘术虽操作耗时略有延长,但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术后瘘口愈合更快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经皮放射学引导胃造瘘术(PRG)与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无法经口进食行胃造瘘术的76例患者的资料, 其中采用PEG(PEG组)和CT-PRG(CT-PRG组)各38例。比较PEG组与CT-PRG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技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体重指数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包括轻微并发症(瘘口周围感染、肉芽组织增生、渗漏、气腹、造瘘管堵塞、导管脱落、持续疼痛)和严重并发症(出血、腹膜炎、结肠穿孔、30 d内死亡)。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CT-PRG组的技术成功率高于PEG组[100.0%(38/38)比78.9%(30/38)], 手术时间短于PEG组[(17.16±8.52) min比(29.33±16.22) min],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9, t=2.36;P=0.038、0.011)。PEG组与CT-PRG组患者的术后体重指数[(16.29±3.56) kg/m2比(1...  相似文献   

3.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下经皮胃造瘘(PEG)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行PEG术的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G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其营养水平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3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EG术,术后营养水平显著改善,肺部感染控制良好,临床治疗费用大幅降低,且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PEG是一种安全、高效、价廉的方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G)在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间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46例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进行PEG并随访,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PEG,平均耗时15分钟,造瘘管最长留置时间为2年,1例出现堵管,3例出现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1例发生造瘘口周围皮肤肉芽增生,2例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对于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来说是一种高效、安全、方便,更符合生理的肠内营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G)是一种无需外科手术及全身麻醉的胃造瘘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并发症少等特点,能为吞咽功能丧失或吞咽困难而消化道功能正常的病人提供一种有效的营养途径。目前已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广泛应用,并替代外科开腹胃造瘘术,成为胃肠供给营养首选和主要方法。国内许多医院也已推广应用。我们1999—03/2004—02为16例需长期非经口营养供给病人行胃镜下经皮胃造瘘术,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在神经外科长期昏迷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1例长期昏迷鼻饲患者随机分为25~39 d造瘘组和40~60 d造瘘组,在相应时间内行PEG术.对两组患者造瘘前后的上消化道出血率、出血患者的平均出血次数及平均止血时间、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造瘘后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和吸人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造瘘前(P〈0.05).25~39 d造瘘组造瘘前上消化道出血率、出血患者平均出血次数、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40~60 d造瘘组(P〈0.05),两组出血患者平均止血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瘘后两组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长期昏迷患者中,PEG能减少因长期置鼻胃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和吸人性肺炎的发生,发病后25~39 d行PEG比发病≥40 d行PEG对患者更有利.如无PEG禁忌证,发病后25~39 d可能是行PEG的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口鼻胃镜在咽喉、食管狭窄以及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经皮胃造瘘(PE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因咽喉、食管狭窄普通胃镜无法通过不能引导完成PEG的患者48例,应用经口鼻胃镜进行PULL法经皮胃造瘘,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48例患者均通过鼻胃镜引导完成了PEG,24例鼻胃镜可直接通过直接引导完成,14例鼻胃镜在导丝引导下通过狭窄部位;10例患者借助5ml注射器外套做为牙垫通过;胃造瘘后有1例出现PEG管堵塞,经疏通后恢复正常输注,7例患者发生造瘘管周围组织感染,均无出血、穿孔等严重性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在PEG后营养状况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结论用鼻胃镜引导完成咽喉、食管狭窄患者的PEG无需扩张,减少了扩张时引发并发症的风险,以及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张口困难以至于无法放入正常口垫,减少使用开口器时引起的不适。较用普通胃镜简便、安全,患者耐受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在长期昏迷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治疗的32例长期昏迷患者行PEG并密切随访,对患者造瘘前后的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造瘘后上消化道出血率、误吸率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造瘘前(P0.05)。结论对于长期昏迷的患者,PEG能够减少因为长期置鼻胃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ntroducer法PEG治疗10例食管癌患者。结果手术成功,术后无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出血、瘘管滑脱及堵塞等并发症,患者营养迅速恢复,减少静脉补液。结论 PEG是肠内营养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7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配合护理。方法采用PEG技术对75例肿瘤病人进行胃造瘘术,重新建立消化道营养通道。结果75例均造瘘成功,治疗后营养状况改善,体重增加,精神状况好转。结论PEG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术前、术中、术后的细致护理是保证PEG成功及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C)喂养的临床效果和推广优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愿就诊的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共70例,将患者随机数据表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C(实验组)和经鼻胃管(NCT)(对照组)进行喂养,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PEC组患者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情况明显较对照组好,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C用于颅脑损伤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喂养,能促进患者早期营养摄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好,具有积极的推广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细胃镜引导下Introducer法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8月11日采用超细胃镜引导下Introducer法PEG治疗1例食管癌患者。结果手术成功,术后无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出血、瘘管滑脱及堵塞等并发症,患者营养迅速恢复,减少静脉补液。结论 Introducer法PEG是肠内营养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经皮内窥镜胃造口置管以代替鼻胃管是衰弱病人经肠营养的最常用方法,但该法并发症较多,其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是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高达10%~22%。影响胃食道反流致吸入性肺炎的因素较多,如胃造口后食道下端括约肌(LES)功能的变化、向胃内注入食物的容量及速度等。本文特对胃造  相似文献   

14.
内镜辅助下经皮胃造瘘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已广泛应用于需长期鼻饲患者的胃造瘘胃营养管或空肠营养管置入。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中仍有部分患者因腹壁过厚、胃腔体表投影无法显现或位置变异等原因导致PEG失败。此外,PEG所致的胃一结肠瘘、实质性脏器损伤等并发症,也时有报道。为进一步提高PEG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们将传统PEG操作技术改进为超声内镜引导下胃造瘘术(EUS—PEG),克服了上述困难,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经皮内镜胃造瘘(PEG)自1979年诞生以来,早已发展为成熟的内镜技术。PEG以其微创、快速,为临床众多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等其他疾病导致吞咽困难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建立肠内营养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受到全球公认,得到广泛应用。最近10年来,国内内镜学界及普外科学者对上述患者行PEG更优于腹腔镜胃造瘘也日益认同,  相似文献   

16.
内镜经皮胃造瘘术(以下简称胃镜造瘘术)是一项内镜介入治疗术,适合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吞咽困难或进食困难而胃肠功能正常者,是为了维持机体需要所采取的高营养替代疗法。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因脑血管意外导致咽麻痹,或颅脑外伤性昏迷、食道各种良恶性狭窄的病人或需呼吸机维持生命进行复苏治疗的患者,这些病人胃肠功能正常但在短期内不能恢复正常饮食。本组9例患者,其中脑血管意外6例,晚期食道癌2例,急性脑外伤性昏迷1例,(此例在使用呼吸机的同时进行胃镜造瘘术)。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2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45岁。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胃壁固定术为基础,通过扩大胃造瘘口,直接置入更大尺寸胃造瘘管。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择有PEG指征的5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5例采用胃壁固定术及胃造瘘穿刺针穿刺造瘘口,通过血管钳扩大胃造瘘口,置入18 Fr胃造瘘管;B组25例采用24 Fr的带针胸管作造瘘口穿刺,置入18 Fr胃造瘘管。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胃造瘘操作时间、患者术前1 d与术后第14天的营养指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B组操作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4天营养指标均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营养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胃壁固定术作为胃造瘘术的基础,可根据患者实际需要置入不同尺寸的胃造瘘管,患者及其家属经胃造瘘管输注营养物的依从性得以提高,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1980~1987年我院共施行结肠造瘘术66例,其中肛管直肠乙状结肠癌47例,结直肠损伤、先天性肛管直肠闭锁及腹部肿瘤致直肠梗阻各5例,结肠梗阻4例。术后并发造瘘肠管坏死、造瘘口狭窄及感染、造瘘肠管回缩及脱垂1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其中再次手术者4例(6.0%),较国内外报道(19.1%、7.9%)为低。1.造瘘口感染:本组4例。其中2例为结肠肿瘤穿孔行急症剖腹探查术。肠癌引起急性穿孔多属病程晚期,穿孔前已呈明显恶病质,穿孔早期可出现休克。据报道,休克状态下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抵抗力降低,切口及腹腔感染率可达66.7%。手术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内镜引导下经上腹壁进行胃造瘘术是为了维持机体长期为高营养需要所采取的替代疗法,适合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吞咽困难或进食困难而胃肠功能正常者.方法常规内镜检查确定胃体前壁胃造瘘口的位置,在上腹部相应部位经皮插入穿刺针直至胃腔,在内镜引导帮助下留置PEG管并固定好,插管成功4 h后待肠鸣音恢复时可从PEG管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喂食.结果 9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年龄在45岁~76岁(男7例,女2例),无1例死于手术或其并发症,除1例因术前未做好肠道准备(4 d未排大便),术后出现肠梗阻症状、1例因术后体位不当致使胃液从伤口溢出引起腹膜炎外,其余患者均无其他副作用或并发症,除晚期肿瘤患者外全部患者在术后56 d~182 d恢复饮食并顺利拔管.结论内镜经皮胃造瘘术是一项内镜介入治疗手术,是完全胃肠高营养的替代疗法,其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与完全静脉营养比较其价格不贵且能满足机体长期高营养的需要,并避免了经鼻腔插胃管引起的鼻腔不适的粘膜糜烂,与外科胃造瘘术比较因不需切开腹壁和打开胃腔,所以安全度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胃镜下经皮胃造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33):3377-3380
1980 年非手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被介绍应用于临床, 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近30年来, PEG临床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该项技术已在欧美、日本等国家替代外科胃造瘘. 目前PEG已经成为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首选方法. 本文介绍了PEG技术, PEG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以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