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入院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产妇86例与同期行传统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86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评分、新生儿体重等情况.结果 改良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情况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新生儿评分以及新生儿体重与传统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对产妇分娩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优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对我院1997年3月 ̄1999年12月采用右侧边撕拉法腹膜外剖宫产(即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102例与同期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8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平均术后排气时间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组(改良组)14.28h,对照组为32.64h,P〈0.05;术后病率改良组为7.84%,对照组为20.41%,P〈0.05;术后切口轻、中、重度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腹膜外剖宫产三种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1999年12月-2003年2月收治的268例需行剖宫产的孕妇分为3组:观察组(A组)为改良新式剖宫产90例,对照组(B组)为子宫下段剖宫产组90例,对照组(C组)为腹膜外剖宫产组88例。3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在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术后24小时切口疼痛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组改良新式剖宫产胎儿娩出时间短、手术总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伤口疼痛轻、排气快、病率少,是目前较好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徐宏 《淮海医药》2002,20(5):379-380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优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于耻上2.5-3cm取横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筋膜、腹直肌,纵向撕开腹膜,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腹膜纵向连续缝合,间断全层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3针。结果 改良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肠蠕动恢复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天数少等优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性(P<0.01)。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的优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方法:对我院1997年3月~1999年12月采用右侧边撕拉法腹膜外剖宫产(即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102例与同期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8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平均术后排气时间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组(改良组)14.28h、对照组为 32.64h,P<0.05;术后病率改良组为7.84%、对照组为20.41%,P<0.05;术后切口轻、中、重度疼痛改良组分别为91.17%、8.82%,0,而对照组则分别为42.85%、32.65%、24.49%,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具有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病率低、术后切口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王静  白桦 《河北医药》2014,(13):2019-2020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后对母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50例为观察组,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子宫与腹膜、大网膜及膀胱粘连情况、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完成时间及术后情况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组子宫与腹膜、大网膜及膀胱粘连情况、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完成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新式剖宫产较改良新式剖宫产对母体远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有剖宫产指征、无手术禁忌证晚期妊娠妇女200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部横弧形切口剖宫产术。观察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h切口疼痛、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1);该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愈合情况均为100%。结论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快,组织损伤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式周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取耻骨联合上两横指处腹壁横切口,切开皮肤,钝性撕开皮下脂肪层、筋膜层至皮肤两角外约4-5cm,形成外小里大的“倒碗形”切口,钝性撕开腹膜,不分离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在疏松反折腹膜上约2-4cm处横形切开子宫全层,依次娩出胎儿、胎盘。采用I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切口全层,间断加固,不缝合腹膜,I号可吸收线连续缝合筋膜层,4号丝线间断褥式缝合皮肤、皮下脂肪3针,对合皮缘后,6把组织钳夹持5min去除。并与同期传统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式周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中娩头容易,术后病率低,疼痛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良式周氏剖宫产术减少了手术步骤,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保证了母婴安全,利于产妇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84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改良式剖宫产术组192例,同期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192例,以多项临床参数为指标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式剖宫产术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于耻骨联合上2.5~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做横弧形切口,钝性分离脂肪层及筋膜,将腹直肌与筋膜游离开,钝性撕开腹直肌与腹膜,取子宫下段高位切口,可吸收线单层连续锁扣缝合子宫肌层,不逢合腹膜,可吸收线缝合直肌前鞘,4号丝线将皮下脂肪及皮肤缝合3针。与传统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方面,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改良式剖宫产术在以上各项中所用时间最短,出血量最少(P〈O.05或P〈O.01),其后依次是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式剖宫产术。术后排气时间,坐起喂奶时间,改良式剖宫产术和新式剖宫产术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优于传统式剖宫产术(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术操作简单,优点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曹雪梅 《淮海医药》2009,27(6):488-489
目的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4月住院行侧入式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产妇20例与同期行传统的腹腔内子宫下段式剖宫产术的产妇20例进行比较。对比观察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外剖宫产术创伤小,时间短,对机体干扰小,术后恢复快,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产妇6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宫腔纱条填塞组(UP组,38例)和改良B-Lynch缝合术组22例。比较两组出血量、干预时间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UP组和改良B—Lynch缝合术组分娩时年龄、孕次、产次、孕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感染概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UP组产后24h出血量(549±94)ml、所用手术时间(70.0±10.9)min、血红蛋白下降数值(14.6±2.8)g/L,显著低于改良B-Lynch缝合术组,APTT缩短时间(2.26±0.40)s显著长于改良B—Lynch缝合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宫腔纱条填塞术是治疗产后出血的简便、有效、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优越性。方法对128例行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观察组)和128例行腹膜内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从切皮到取出胎儿的时间、总手术时间、新生儿评分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切口甲级愈合情况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未进行腹腔内操作,避免了腹腔黏连、肠梗阻,并发症少,术后胃肠恢复快,操作简单,对于再次剖宫产患者优越性更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小芹 《中国医药科学》2013,(20):205-206,210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官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剖宫产术中发生宫缩乏力大出血的患者,其中研究组11例,采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止血,对照组14例,采用传统方法止血,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成功率、产褥病率、血红蛋白变化,以及术后月经来潮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产褥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月经来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明显,且操作简单安全,适合基层医院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任秀蓉  何方  陈欣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35-1937
目的: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加双侧子宫动脉上行肢结扎术在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出2000年5月~2005年5月我院剖宫产术宫縮乏力出血的患者102例为对照组,与2005年6月~2009年3月因宫縮乏力出血的病例在剖宫产术中施行改良式B-Lynch缝合加双侧子宫动脉上行肢结扎的患者102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胎儿娩出后均常规应用宫缩剂(缩宫素,卡孕栓,米索前列醇).观察患者术后阴道出血量、输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月经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出血量、术前术后24 h内血红蛋白(Hb)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输血量和观察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月经恢复经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0个月,观察组患者未见特殊并发症出现.结论:应用改良式B-Lynch缝合术能有效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方法简单、快捷、有效、安全,可避免失血性休克、输血,DIC等不良结局的发生,能有效避免子宫切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时玲 《中国医药》2013,8(2):213-214
目的探讨无潜在感染高危因素行择期剖宫产患者围术期单剂量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的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收住的无潜在感染高危因素择期行剖宫产患者150例,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产妇断脐之后将头孢唑林钠2.0g溶于100~250ml葡萄糖溶液,20~30min内静脉单剂量应用;对照组产妇术中用药同观察组,术后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2.0g,2次/d输液,共3d。结果观察组抗菌药物应用量低于对照组[(2.00±0.11)g比(12.00±0.64)g,P〈0.05];白细胞计数、术后平均体温、术后住院时间及腹壁切口甲级愈合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2±1.5)×10^9/L比(9.0±1.4)×10^9/L,(37.13±0.15)℃比(37.16±0.13)℃,(7.0±0.3)d比(7.0±0.4)d,100%(75/75)比100%(75/75),均P〉0.05];观察组产褥病率3例次,对照组4例次,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潜在感染高危因素的择期剖宫产围术期第一代头孢菌素单剂量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观察组剖宫产术式与新式剖宫产手术优势及再次手术的腹腔粘连情况,以期选择最合理的术式,适宜基层医院推广。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来院行观察组剖宫产术765例,以及二次开腹手术,包括上次观察组剖宫产165例、上次新式剖宫产术10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比较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其腹壁及盆腔粘连情况。结果观察组剖宫产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率低,粘连较轻,粘连发生率低,与新式剖宫产术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剖宫产术步骤简单,粘连较轻,发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再孕行剖宫产术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1年5月在本院采用剖宫产分娩的再孕剖宫产术的产妇40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42例采用剖宫术分娩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人群在年龄、孕周及体重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娩方法均为剖宫产。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研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对照组与研究组在开腹时间、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产妇盆腔及腹壁粘连情况分析显示,对照组均明显优于研究组(P〈0.05),研究人群术后情况研究主要包括术后发病、拆线时间和排气时间,均为对照组优于研究组(P〈0.05)。结论:剖宫产再孕行剖宫产术发生腹壁及盆腔粘连概率大,且手术危险性大,术后恢复缓慢。  相似文献   

19.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49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并发症及风险。方法经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剖宫产分娩的49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期以剖宫产分娩的非瘢痕子宫妊娠50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周为(267±9)d,对照组孕周为(270±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0.57%高于对照组的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不同程度的盆腹腔粘连,对照组无粘连。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风险明显提高,随着再次妊娠分娩人数的增多,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已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后康抚治疗对剖宫产术后产妇早泌乳、子宫复旧、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进行康抚治疗,于术后24h开始,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观察2组乳汁分泌情况、子宫复旧情况及肛门排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泌乳时间提前、泌乳增加、子宫复旧情况改善良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为(28.75±6.2)h短于对照组的(32.5±7.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康抚按摩治疗对产妇子宫复旧,改善泌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