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流动小姐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为了评价在流动小姐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我们对旅服部门中的流动小姐于开展教育干预前、后两次分别对她们进行艾滋病、性病的知识、态度、信念、行为调查。基线调查结果表明,这组人群知识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者为73% ̄78%,知识安全性者占44.3%。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省2257名大学生有关性态度和性行为及健康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14.3%的大学生已有性交体验,51.9%的男生和74.2%的女生不赞成婚前发生性关系,63.3%的大学生认为正确使用避孕套可以避孕和预防性病、艾滋病,只有26.2%的男生和6.0%的女生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绝大多数学生愿意更多地了解有关艾滋病知识。因此,当务之急应在大学生中大力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指导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的态度和相关知识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北京某大学1000名学生进行了性病,艾滋病的态度和有关知识及预防方法的调查。结果表明对性病,艾滋病的不同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29.36%和97.32%,知道世界艾滋病宣传日者占76.54%,反对婚前行行为者占79.09%。67.43%的大学生认为使用避孕套能预防性病,艾滋病;79.22%的大学生愿意更多地了解有关性病,艾滋病知识。  相似文献   

4.
在两组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干预调查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和1998年,在外来民工和性病病人中就有关HIV知识、行为开展了一次干预调查。通过干预,二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预防以及避孕套预防父滋病等有关知识的正确理解都有了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在1.6%~61.0%不等,在“避孕套是预防艾滋病有效预防方法之一”等门题上干预前后知晓率变化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某县娱乐场所中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1997年3 ̄10月,采用以宣传为主的干预活动,对云南省某县34家娱乐场所的173名服务人员进行艾滋恙预防行为干预,经过历时3个月的干预,研究对象的艾滋病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和潜伏期的知晓率从18.5%、56.8%和40.1%分别上升为97%、97.3%和95.5%。最近3次发行性行为均使用避孕套的频率从41.3%上升为88.4%。本研究发现该人群愿意并有能力学习艾滋病有关知识,并改变其危险性行为,  相似文献   

6.
通过性病艾滋病咨询热线电话,对来自28个省市的1562例电话咨询者避孕套使用情况进行了匿名电话调查。结果显示,咨询者中60.7%有卖淫嫖娼等高危行为。性病病人占37.2%。但避孕套不使用率较高(平均84.9%)。同性恋者无人使用避孕套。性伴为HIV感染者的咨询者虽属个案,但其不使用避孕套的情况值得重视。不知道避孕套有预防艾滋病性病作用,是不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提示今后对性病病人、同性恋等高危人群,在强大法制、道德教育的同时,应加强避孕套有防病作用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有关性问题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对云南省2257名大学生有关性态度和性行为及健康需求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14.3%的大学生已有性交体验,51.9%的男生和74.2%的女生不成婚前发生性关系,63.3%的大学生认为正确使用避孕可以避孕和预防性病,艾滋病,只有26.2%的男生和6.05的女生知道如何使用避孕套。  相似文献   

8.
在两组人群中开展艾滋病干预调查效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7和1998年,在外来民工和性病人中就有关HIV知识,行为开展了一次干预调查。通过干预,二者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预防以及避孕套预防艾滋病等有关知识的正确理解有了明显提高,提高幅度在1.6%~61.0%不等。在“避孕套是预防艾滋病有效预防方法之一”等问题上干预前后知晓率变化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娱乐场所小姐开展性病干预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探讨在中国城市娱乐场所小姐中开展性病干预服务模式并进行评估。方法每月由性病门诊医务人员以外展服务形式,向福州市18家娱乐场所的149名小姐提供性病预防治疗服务,全部现场监服阿奇霉素和灭滴灵,连续3个月。结果61.7%的小姐干预前有生殖道感染症状,干预后下降到43.6%。衣原体和滴虫感染检出率从干预前27.5%和3.4%,下降到干预后5.9%和1.0%。91.1%的小姐希望在开展宣传教育的同时提供方便、规范的性病服务。结论医务人员走出门诊为娱乐场所小姐提供以性病预防治疗为主的健康服务受到欢迎。其中采用给所有小姐定期口服阿奇霉素的方法,对控制娱乐场所小姐的衣原体感染有较好效果,但有一定局限性。今后应探索将性病预防治疗与行为干预(健康教育、咨询和安全套促进)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娱乐场所服务小姐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试点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了解娱乐场所服务小组中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措施和评价方法。方法:采用快速评估,现场访谈和咨询、免费发放艾滋病预防宣传折页、安全套和同伴教育等方法进行干预,运用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方法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124名服务小姐,干预后调查135名,干预后性病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等均有显著性提高,但态度及行为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85.0%的人愿意使用安全套,但实际只有42.1%的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结论:干预活动中不仅要提供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还要提供改变高危行为的技能。定性访谈资料可信性较高,可做为定量资料的补充和评价,但如何把定量与定性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能用于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的噬菌体展示肽基因序列,研究合成多肽抗原的血吸虫病诊断价值.方法扩增目的噬菌体,制备和纯化噬菌体DNA,对目的噬菌体中外源性肽的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演绎氨基酸序列分析.根据血清反应强度和演绎氨基酸序列选择2个噬菌体的展示肽段进行人工多肽合成.以合成的多肽为抗原,建立血吸虫病诊断方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观察方法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同时检测治疗前及治愈后的血吸虫病人血清,观察该合成抗原的血吸虫病疗效考核价值.结果测定了14个噬菌体展示外源肽的基因序列,序列分析表明,其中有6个噬茵体的外源肽基因序列完全相同,其余8个噬菌体展示肽的基因序列不相同.分析演绎氨基酸序列,发现1个噬菌体展示肽中的3个连续的氨基酸(GVK)残基与血吸虫23 kDa分子氨基酸残基相同.合成多肽抗原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敏感性分别为92.3%和91.1%,与华支睾吸虫病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率为7.5%,检测健康人血清,特异性为95.5%.检测治愈后0.5年的同一病人血清,阴转率为55.3%,治愈后1年的病人血清中IgG抗体的阴转率为63.2%.结论 9个具有血吸虫病诊断价值的噬菌体展示表位的基因序列被确定,并证明了合成多肽抗原有较好的血吸虫病诊断及疗效考核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Kato-Katz法不同涂片数检测血吸虫病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 Kato-Katz法诊断血吸虫病时不同涂片数与检出率及计算 EPG结果的差异。方法 对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 2 40人进行 Kato-Katz法检查 ,按顺序制作 4张涂片 ,镜检计数血吸虫虫卵。结果  1片至 4片的检出率分别为 15 .83 %、2 0 .0 0 %、2 2 .92 %、2 5 .83 % ,检出率随涂片数增加而提高 (χ2 =7.87,P<0 .0 5 ) ;1片至 4片的病人 EPG几何均数分别为 40 .66、3 0 .5 2、2 2 .86、19.86,3片与 4片的病人 EPG几何均数差异无显著性 (t=0 .3 485 ,P>0 .0 5 )。涂片数较少时病人EPG偏高 ,病人 EPG的准确性随涂片数增加而提高。结论 为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和较准确的 EPG,建议血吸虫病查病时使用 3张 Kato-Katz涂片。  相似文献   

16.
钉螺3种酶的酶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用淀粉凝胶同工酶电泳法比较了安徽及云南两省的钉螺的酸性磷酸酶(AcP,EC3.1.3.2)、过氧化物酶(Po,EC1.11.1.7)及酯酶(Est,EC3.1.1.1)的电泳带型。AcP及Po的同工酶中AcP1、AcP2及Po1、Po2由单态位点编码。Est的同工酶由4个位点编码,其中Est3在安徽的钉螺中为1条电泳快带,相对迁移率(Rf)为0.362±0.027;在云南的钉螺中为1条电泳慢带,Rf为0.340±0.036。  相似文献   

17.
骨代谢指标测定在骨质疏松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妇女绝经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研究各指标在骨质疏松症治疗后的变化率,对各指标在骨质疏松症诊治中的应用作出初步评价。方法 48例绝经前妇女、48例绝经后妇女测定10项骨代谢指标.4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分别测定10项骨代谢指标,观察其变化率。12名绝经后妇女,每两个月测定10项骨代谢指标。共观察一年。结果 绝经后妇女骨代谢指标明显升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经抗吸收治疗后.大部分骨代谢指标明显降低,血清骨形成指标比尿骨吸收指标长期个体内的变异要小。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加快,部分血清骨代谢指标优于尿骨代谢指标,尤以血清骨形成指标N—mid骨钙素和血清骨吸收指标CTX为优。  相似文献   

18.
Measurable evolution occurs in laboratory populations of Drosophila under strong natural selection. The rate of adaptation to the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populations with genetic variability increased by radiation than in the control, nonirradiated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将两种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45肽和β-半乳糖苷酶/45肽,同时免疫新西兰白兔,结果表明:HBsAg/45肽免疫组抗体效公明显高于β-半乳糖苷酶/45肽免疫组。  相似文献   

20.
内镜下Oddi括约肌测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等胆系疾病及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糖尿病胃轻瘫(DGP)等非胆系疾病Oddi括约肌(SO)功能变化,通过内镜采用灌注式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对15例胆系疾病患者、13例非胆系疾病患者进行Oddi括约肌测压。结果显示,胆系疾病组的胆总管压力、SO基础压及蠕动波振幅明显高于非胆系疾病组(6.86±0.63kPa与1.27±0.10kPa,P<0.01;7.31±0.95kPa与1.87±0.16kPa,P<0.01;32.00±1.2kPa与24.14±1.5kPa,P<0.05);同时,非胆系疾病组的十二指肠压、SO蠕动频率及间期较胆系疾病组明显降低、减慢及延长(1.42±0.26kPa与0.30±0.10kPa,P<0.01;3.6±1.2次/分与2.2±0.4次/分,P<0.05;7.4±1.2秒与11.0±1.8秒,P<0.05)。结果显示,无论是胆系疾病还是FD及DGP等非胆系疾病均有SO功能紊乱,但表现形式相反,对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