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韩磊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2):158-55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中国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趋势及学术不端类型的演变特征,探讨近年出现的新变化,为更有针对性地完善我国生物医学领域科研诚信体系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检索撤稿观察数据库中2010—2019年中国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记录,从逐年变化、前后5年变化两个角度分析撤稿趋势及学术不端类型的演变特征。【结果】10年间撤销论文数量先升高后降低,而撤稿声明发布数量自2015年起大幅增加并持续在高位波动。与前5年相比,后5年的撤销论文数量、撤稿声明发布数量、同期撤销论文数量均增加,撤稿时滞明显缩短。数据问题、方法与结果问题自2016年起已连续4年超越抄袭,成为近年最常见的两类学术不端类型。【结论】2015—2019年中国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形势较2010—2014年更加严峻、预期不容乐观,深度学术不端行为已呈主流化、常态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学术期刊撤稿声明的规范化写作模式和发布形式,以期能给同行提供参考。【方法】对万方数据库收录的截至2015年12月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共检索出38篇撤稿声明类文献,撤销论文59篇。分析我国学术期刊撤稿声明的写作和发布情况,提出撤稿声明的规范化写作模式和发布形式。【结果】我国学术期刊撤稿声明的撰写尚不规范,撤稿声明的发布各期刊之间也不统一,尤其是网络版和数据库中的后续处理多未完善。由此归纳出撤稿声明的规范法化写作模式,提出撤稿声明发布的注意事项。【结论】我国学术期刊撤稿声明的写作和发布需要规范,这将有利于维护编辑部、编委会、作者、读者等各方的权益,有助于净化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并结合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探讨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的撤销原因差异,为国内学者、科技期刊、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应对论文撤销和学术不端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撤稿观察数据库,逐项检索统计2016—2020年国际期刊撤销中国学者论文的原因,论文发表时间、撤销时间、所属学科,撤销论文所在期刊等数据。通过WoS数据库,检索撤销论文所在期刊的JCR分区,比较分析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的撤销原因差异。【结果】 国际期刊撤销我国学者论文的原因较为复杂,学术不端行为是主要撤销原因,重复/剽窃问题最为常见。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文章重复、数据重复、图片重复等。不同学科、不同影响力期刊、不同撤销时滞在总体撤销原因及一级、二级学术不端行为分布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国际期刊撤销我国学者论文的原因呈现不同特征。建议结合相关特征,持续重视撤销原因多样性和复杂性,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打击力度,重点防范重复/剽窃问题,建立健全相关论文撤销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并结合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统计分析中国、日本、印度和韩国的被撤销论文特征,探讨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国家之间的论文撤销特征差异和内在规律,为国内学者、科技期刊、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应对论文撤销和学术不端问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撤稿观察数据库,检索2016—2020年四国被撤销论文相关特征数据;通过WoS数据库,检索四国2016—2020年发文量和被撤销论文所在期刊JCR分区,对相对撤销发文比、撤销时滞、撤销原因、被撤销论文所在期刊属性、被撤销论文所属学科等相关特征进行逐项统计,对四国的被撤销论文特征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中国相对撤销发文比、平均撤销时滞高于其他三国;四国中,由学术不端行为导致的撤稿占比均最高;被撤销论文所在的期刊以WoS收录期刊为主,WoS收录期刊中又以处于JCR Q1区和Q2区的期刊为主;被撤销论文所属学科占比最高的为基础生命科学领域。【结论】具有相似文化背景国家的论文撤销特征既存在差异性,也存在一致性。建议国内学者深入了解被撤销论文的相关特征,提升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意识;国内期刊应事前加强论文审核审查、事后建立健全论文撤销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我国学术期刊网络首发论文出版后的撤稿及更正状况,以及问题论文撤回过程中《中国知网网络出版文献出版状态变更与内容更正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执行情况。 【方法】 首先,检索CNKI平台2017—2019年带有“撤回”标记的网络首发论文的撤回声明;其次,下载撤回声明并编码保存,将撤回论文的目录导出至参考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 X9进行相关统计,将撤稿声明的文本导入到质性研究数据分析软件NVivo 12 Plus进行原因分类;最后,对网络首发撤稿论文的学科分布、来源期刊、撤回原因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CNKI共撤回网络首发论文389篇,其中“撤回”论文310篇,“撤稿”论文74篇,“勘误”论文5篇;有明确撤回原因的论文有278篇,占比为71.47%,111篇没有说明撤回原因,占比为28.53%;因学术不端、署名问题、出版管理、质量控制、其他等原因撤回的论文分别为32、25、82、118、21篇。 【结论】 网络首发论文撤回率偏高(389/182654,0.21%),《规范》执行率偏低(6/389,1.54%);撤稿原因不明确、不具体,且存在故意遮掩学术不端事实的现象。学术期刊编辑出版单位和数字化出版平台应进一步规范网络首发论文的流程管理和内容审核,增强撤回原因的透明性、撤回声明的易见性和撤回过程的可回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文文献数据库中撤销论文的分布规律,以期发现国内期刊撤销论文的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对撤销论文的撤销时间、撤销时滞、撤销原因、被引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撤销论文211篇,其中医药卫生类论文128篇。撤销原因主要是非正常手段获取他人的研究成果、擅自发表他人的研究成果、抄袭剽窃、重复发表等,占68.2%(144/211),且医药卫生类、非医药卫生类论文撤销原因排序与所有学科一致;平均撤销时滞13.6个月;仍有144篇撤销论文可被检索到,其中63篇论文撤销后被引次数在1次以上。【结论】 撤销论文有较长的时滞性,论文撤销后未被数据库删除或标记,仍可被引用,期刊编辑部和数据库应重视对撤销论文的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7.
解傲  袁路  汪伟 《浙江预防医学》2022,33(5):554-136
【目的】 分析2019—2020年我国学者发表在SCIE收录期刊上的医学研究型论文撤稿原因及其特征,为更有针对性地防范我国医学领域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完善科研诚信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在撤稿观察数据库(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中检索2019—2020年撤稿的我国医学SCIE研究型论文,提取撤销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和单位、载文期刊名称、期刊出版商、撤稿原因等信息。应用GraphPad Prism 8.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撤销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撤稿率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2019—2020年,我国医学SCIE研究型论文累计撤稿479篇,撤稿原因主要为关注或问题、重复发表、研究错误等,具体撤稿理由包括数据问题、图片问题、方法与结果问题、作者无回应等。撤销论文分布于194种期刊,其中PLoS ONE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OncoTargets and TherapyBiosciences Reports居撤销论文数量前5位,Springer Nature、Elsevier和PLoS居撤销论文出版商前3位。撤销论文载文期刊影响因子与期刊撤稿率呈负相关。【结论】 我国学者发表的医学类SCIE研究型论文因数据和图片等问题而被撤稿的概率较高,应加强我国医学领域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减少学术不端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期刊论文发表后因生物医学研究相关伦理问题被撤稿的具体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通过生物医学领域的文献数据库PubMed, 检索于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1月1日期间被撤稿的期刊论文, 对因伦理相关问题被撤稿的声明进行分析, 总结伦理相关具体撤稿原因和类型。结果 2021和2022年度中因伦理相关问题被撤稿的文章分别为77篇和128篇, 占同期所有撤稿文章的3.9%和5.4%。具体伦理相关的撤稿原因最主要为无有效伦理批件, 在涉及人体试验的伦理问题被撤稿文章中, 因无有效伦理批件被撤稿的文章占比由2021年的45.9%升高至2022年的57.0%。在与动物实验相关的因伦理问题被撤稿文章中, 其占比从2021年的50.0%升高至2022年的67.3%。此外, 其他伦理问题还包括知情同意过程存在问题、伦理批准时间迟于试(实)验开始、伦理批件内容与文章主体内容不符、研究不符合实验动物福利原则等。结论涉及人的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及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均需加强。通过促进机构伦理审查体系建设、鼓励研究者学习伦理相关知识、规范伦理申请及审批、完善知情同意过程及重视实验动物福利, 可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近十年撤销论文的引证特征,探究撤销行为对学术界的净化效果。【方法】分析撤销论文数量、被引频次等信息和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的相关性,撤销时滞与论文被引频次的相关性;计算高被引撤销论文对IF的贡献率;评价撤销时滞对撤销前、后被引频次的影响。【结果】76种期刊(撤销论文数量≥5篇)IF和撤销论文数量、总被引频次、撤销后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相关(均为P<0.05)。撤销时滞和撤销论文总被引频次相关(P=0.000)。随撤销时滞延长,撤销前被引频次逐渐增大。高被引撤销论文对期刊IF的贡献率为0.00%~2.00%。【结论】高IF期刊发表的、撤销时滞长的撤销论文对学术界的负影响较大;肯定期刊进行自我净化效果的同时,建议科研管理部门、期刊编辑和科研人员等加强对撤销论文及其不良影响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生物医学科技论文存在的主要利益冲突(Conflict of Interest, COI)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方法】 通过检索Retraction Watch 数据库,收集2016—2021年生物医学期刊中因COI相关问题被撤销、更正或关注的95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论文及其处理(撤稿、更正或关注)声明的主要特征、存在的COI问题及处理措施。【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95篇论文中,72篇被撤销,23篇被更正或关注。论文存在的主要COI问题包括COI披露不完整(46.3%)、确实存在COI(18.9%)、对已披露COI的完整性存在质疑(12.6%)、潜在的COI披露不完整(12.6%)、COI披露错误(5.3%)等;具体COI表现为作者与企业(42.1%)、其他研究者(9.7%)、其他作者(7.0%)、研究机构(6.1%),以及期刊编辑或审稿人(5.3%)等之间存在的潜在COI或COI。【结论】 生物医学期刊论文发表过程中存在多种COI问题,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建立并完善COI相关编辑政策,可预防COI相关问题的发生,从而减少发表偏倚。  相似文献   

11.
《rrjk》2017,(9)
<正>前不久,世界最大学术出版机构之一的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宣布撤回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5年的论文。这些论文全部和中国研究机构有关,撤稿的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这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发生此次事件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但我觉得最主要的是,长期以来,论文成了我国医学科学研究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从撤销论文本体和撤销论文行为两个方面,定量测度撤销论文对所在期刊的影响。【方法】 在通过多个数据来源构建的撤销论文数据库中,遴选出撤销论文数量较多的99种期刊作为分析样本。基于论文被引频次对期刊影响因子的贡献值,揭示单篇撤销论文对所在期刊的影响。以期刊在特定年份的撤销论文数量为解释变量,以期刊在该年后的影响力变化值为被解释变量,测量撤销论文行为对所在期刊的影响。【结果】 大多数撤销论文对所在期刊并没有造成重要的影响。半数以上的撤销论文对期刊的影响值低于所在期刊论文的平均影响值。但撤销论文对不同组别期刊的影响有所差异。撤销论文行为在总体层面对所在期刊也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单年撤销论文数量过多尤其是大规模、集中式的撤稿,会明显降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结论】 期刊可以完善内控机制,通过提高同行评审质量,过滤掉更多的有问题论文。大多数期刊不应也不必担心撤稿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放宽对有问题论文的处理,同时避免大规模的撤销事件出现。管理部门应为期刊质量提升尤其评审过程的完善提供支持,对有问题的期刊实施预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ScienceDirect数据库中被撤消论文的撤稿原因,尤其是中国作者的被撤销论文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被撤销论文中,剽窃行为和重复发表现象最严重,中国作者的科研失范行为与其他国家作者的科研失范行为模式一致,但撤销论文数量逐年增加的速度在所有国家中最快。该项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制定相关科技管理政策以规避科研失范行为的发生,促进我国学术期刊实施完善净化科技文献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4.
杨珠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11):1305-345
【目的】 基于中文学术期刊论文撤销处理办法声明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期刊论文撤销处理办法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以中国知网的中文学术期刊关于论文撤销的处理办法声明为样本,调查论文撤销办法的现状及其特征。【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日,14种期刊刊登了论文撤销处理办法声明,主要针对一稿多投、抄袭、造假、违反伦理规范等学术不端行为。制定办法的期刊所占比例偏低,内容有待健全。【结论】 团体机构应尽快出台相关的论文撤销规范,期刊和数据库应建立自己的论文撤销处理办法,同时作者机构等也应共同参与,从而尽快净化我国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哈佛大学心脏干细胞事件撤销论文施引文献引用态度的变化轨迹,深入探究其背后原因,为科技期刊和科研管理部门对撤稿事件的预防与治理提供参考。【方法】 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合的引用态度标记体系和标记规则,对2314篇施引文献的引用态度进行标记和描述统计,并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展开相关讨论。【结果】 不同引用态度呈现出不同的时序变化特征,大部分学者对撤销论文的引用态度是客观谨慎的,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加入到质疑队伍中。【结论】 建议将全文本引文分析引入到科研不端论文的预测与防治中,关注对科研不端撤稿论文持极端肯定态度的文章和作者,期刊要重视提出质疑声音的文献,并尝试追踪学术论文的连环造假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撤销论文的分布特征,以期对我国的科技期刊管理提出建议。【方法】分析2004—2013年撤销论文的数量、撤销时滞和期刊的IF以及不同国家的撤销论文数量和H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分组比较撤销论文的撤销时滞。【结果】期刊的IF与撤销论文数量正相关(P=0.036),与撤销时滞不相关(P=0.709)。2004—2008年、2009—2013年的撤销时滞差异显著(P=0.000)。国家H指数与撤销论文数量正相关(P=0.002)。【结论】高H指数国家、高IF期刊撤销论文数量较多,撤销时滞与期刊IF不相关。国内期刊自我净化氛围缺失,需要广大期刊编辑和同行评审专家以及读者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PubMed数据库撤销论文总体情况和学术影响,以期提高科研工作者对撤销论文现象的认识和警惕。【方法】提取PubMed中截至2015年5月12日所有被撤销论文的时间、第一作者国别、来源期刊等。【结果】检索到撤销论文3676篇,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德国和印度。2013年较2000年全球撤销论文数增加约25倍,撤销率增长约12.5倍。我国2013年撤销论文数较2004年增长7倍多。论文撤销后仍会被引用,期刊影响因子主要介于1.0~3.0。【结论】虽然撤销论文具有一定时滞性,但越来越多的论文被撤销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学术不端行为。学术环境的净化需要研究者、编辑部、数据库出版商及相关科研部门等同仁的共同努力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深入分析有关新冠疫情文章的撤稿情况,旨在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期刊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撤稿观察数据库中的253篇新冠疫情相关文章,从作者数量、国家分布、被引情况、审稿与撤稿周期等角度总结这些文章的特点,根据撤稿声明内容对撤稿原因进行归类,并讨论其中的典型案例。【结果】 排除无法打开链接的文章后,243篇文章共涉及来自55个国家的1308位作者,美国被撤回的文章数量最多;154篇文章能明确检索到在线发表和撤稿时间,平均撤稿周期为154天;86篇文章能明确检索到投稿与接收日期,平均审稿周期为83天;除了在预印本平台上发表的文章,其余214篇文章的篇均被引频次为22.19次,撤稿文章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不明显;超过半数的文章由于作者自身原因被撤稿。【结论】 国家、期刊和作者三方需要协同努力,把控学术文章质量。科技期刊作为分享学术成果的主要平台,需要规范撤稿流程,优化审稿机制。  相似文献   

19.
探讨期刊网络采编系统对缩短期刊论文出版时滞的作用,对比分析《中国防痨杂志》论文出版时滞状况,为提高杂志质量及深入研究杂志发展提供参考。将2006~2011年54期1342篇论文的题目、作者、栏目、收稿日期及出版日期录入Excel表中,利用统计软件SAS 9.1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6年间论文出版平均时滞为257.91 d,出版时滞≤280 d的论文779篇,占58.05%,>280 d的论文563篇,占41.95%。采用稿件网络系统后,论文出版时滞的频数分布改变明显,由原来累计分布的9~12个月缩短为5~8个月。采用网络采编系统后,短时滞组的论文构成比增加,长时滞组论文构成比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31, P<0.05)。网络采编系统对短时滞论文产生的作用不及中等时滞和长时滞的论文。但继续缩短论文出版时滞仍是今后吸引优质稿件和提高期刊质量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PubMed数据库中被撤销论文的分类统计分析,抽取第一作者为中国籍的被撤销论文的基本信息、被引用情况等,对比国内几个常用数据库被撤销论文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处理方法,找出国内数据库与PubMed数据库在对撤销论文的处理上存在的差距,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能够引起相关各方的重视,从而规范国内数据库对被撤销论文的标记处理,使其标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