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阐明2011年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传播风险评估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回顾性收集2011年全国疟疾病例个案信息,对国外输入病例的感染疟原虫种类、国内分布、输自国家、国籍、人群特征、发病诊断间隔时间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和Wile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统计检验。结果2011年全国共报告疟疾病例4402例,国外输入病例2716例;病例输自非洲国家1315例(恶性疟占79.70%),输自东南亚及其他地区1401例(间日疟占73.59%),其感染疟原虫种类不同(X^2=1057.04,P〈0.001);主要以出国务工的男性青壮年为主;自非洲输入病例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自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发病集中在5~6月(X^2=120.00,P〈0.001);发病一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3.67d。结论2011年我国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病例为主,各地均应加强对自非洲输入性疟疾尤其是恶性疟的监测和管理,在云南中缅边境地区应重点关注输入性间日疟的传播风险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评价基本消灭恶性疟后的疟疾监测效果,为消除恶性疟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例侦查,治疗病人,疫点处理;加强临床医生疟疾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疟疾诊治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防治疟疾意识。结果2005—2011年,常住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2.40%(15/624)。血检常住人口疟原虫阳性率为0.001%(15/2454711),间日疟15例,未检出本地感染恶性疟和输入恶性疟二代病例;流动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97.60%(609/624),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致使2009-2011年疟疾发病率比上一年发病率分别上升11.11%、30.00%和69.23%。结论广西消除恶性疟后,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是巩固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为进一步提高疟疾控制后期输入性疟疾监测及诊治能力,保证2018年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广西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网络直报病例等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的感染来源、虫种、人群和地区分布,发病及诊治等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年来广西共报告国外和区外输入性疟疾病例397例,其中恶性疟261例,间日疟102例,三日疟7例,卵形疟3例,混合感染8例,未分型16例,死亡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河池、百色、玉林和崇左6个地级市,占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数的92.70%(368/397)。男女性别比为55.7∶1,年龄分布集中在20~50岁组,农民和工人占病例总数的85.39%(339/397)。国外输入病例最多的是非洲加纳共212例,其次为缅甸68例,柬埔寨26例。结论 当前广西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多数为恶性疟。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为确保2018年广西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应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回人员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传染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江苏省仪征地区疟疾流行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仪征市2006--2012年疟疾疫情报表及疟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诊断标准为WS259—2006疟疾诊断标准;人口资源来源于仪征统计年鉴。结果仪征市2006--2012年共发生疟疾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60/10万。间日疟20例,恶性疟3例,三日疟1例。2006--2009年全是间日疟的病例,2010年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的病例,2011年出现1例输入性的三日疟病例。该地病例2例,输入性病例22例,其中国外输入性病例为7例。结论该市疟疾处于稳定态势,病例以输入性为主,2008年以来国外输入性病例呈上升趋势,且以恶性疟为主,还出现了1例三日疟病例。提示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及出国务工人员的管理,开展疟疾监测,以防发生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泰州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泰州市疟疾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疟疾121例,年均发病率为0.48/10万,其中间日疟94例、恶性疟27例。94例间日疟病例中有22例(占23.40%)为流动人口,27例恶性疟病例全部为非洲高疟区输入性病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疫情管理,开展"三热"病人血检监测,是当前泰州控制疟疾传播与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舟山市普陀区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输入引起本地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1年-2015年普陀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981年-2015年共出现77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占全部疟疾病例的89.53%(77/86);其中间日疟48例,恶性疟26例,未分型3例;属国内输入51例,境外输入26例,病例波及全区所有街道(镇),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男、女性别比为5.42∶1,20岁~49岁占81.82%,外来民工和本地出国劳务输出渔船民占96.10%。间日疟的感染来源地主要为国内安徽和亚洲国家,恶性疟则以非洲等国外疟疾高发区为主。结论普陀区自2007年报告最后1例本地病例,至今已连续8年未发生,而输入性病例几乎年年出现。今后针对输入性病例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7.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人体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我国间日疟较常见,恶性疟次之,但对人体危害较间日疟严重,三日疟偶尔发现,卵形疟已无病例报告。随着人口流动性加大,我国输入性疟疾病例也不断增加,及早的通过镜检发现疟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输入性恶性疟病例发病和流行特征。方法对南京市鼓楼区2011年网络直报的恶性疟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报告输入性恶性疟病例17例,占疟病报告病例数的73.91%。其中16例为发热病人血片镜检疟原虫阳性,1例为RDT检测阳性;初发病例13例(76.47%),再燃病例4例(23.53%);均为从非洲高疟区回国人员,有明确的疫区生活史。结论南京市鼓楼区输入性恶性疟日趋增多,应强化重点地区劳务输出归国人员的疟疾防治管理。  相似文献   

9.
姜从兵  唐月娥 《中国校医》2014,(10):736-737
目的分析睢宁县2004—2013年疟疾疫情特征,为睢宁县防治疟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3年间睢宁县疟疾病例信息,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病例特征,分析疟疾的流行趋势和防治措施。结果 2004—2013年睢宁县共报告疟疾病例298例,均为散在病例,年发病率2.33/10万。间日疟292例,恶性疟6例。2011年无疟疾病例报告,且2011年之后病例均为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间日疟有明显的时间分布高峰(χ2=18.47,P〈0.05),而恶性疟无明显的时间分布高峰。报告的病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4个月,中老年农民发病最多。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85,P〈0.01)。结论睢宁县间日疟病例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逐年增加。应加强周围人群主动病例侦查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境外务工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996—2015年杭州市西湖区疟疾疫情流行特征。方法对西湖区1996—2015年疟疾报告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6—2015年西湖区报告疟疾58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53/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其中间日疟38例、恶性疟17例、卵形疟2例、三日疟1例;男性占87.93%;发病年龄集中在20~50岁,占82.76%;职业以学生、境外务工和民工为主,占67.24%。蚊媒监测发现存在传播疟原虫的中华按蚊,6—8月为蚊密度高峰季节。本地病例7例(12.07%),均为间日疟;输入病例51例(87.93%)。除1999年和2005年外,其余每年均有发病报告,主要集中在5—10月。自2009年后全区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2011年后无省外输入病例报告,所有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结论 1996-2015年西湖区4种疟疾均有报告,以境外输入感染为主,应加强对境外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山市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搜集中山市2010—2016年确诊的疟疾病例个案资料,对病例分布、感染来源等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62例疟疾确诊病例中,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其中国外输入54例,外省输入7例,广东省其他市1例。恶性疟46例,间日疟13例,三日疟1例,卵形疟1例,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感染1例。除3月份外其余各月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4~12月份,共56例(90.3%)。62例确诊病例中,男51例,女11例,男女比为4.64∶1;发病年龄以30~49岁最多,占80.6%。职业以外出务工和经商为主,共61例,占全部职业的98.4%。62例确诊病例主要分布于中山市24镇区中的11个镇区,镇区覆盖率45.8%。结论近7年来中山市疟疾输入性病例占主导地位,病例职业特点集中为外出在非洲务工和经商的青壮年男性,病例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疟疾高发区,加强疟疾输入性病例的监测与控制,是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3-2013年杭州市境外输入性疟疾报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疟疾诊断标准》(WS259-2006),以血片镜检找到疟原虫为实验室确诊依据,收集确诊病例个案调查表,结合年报表和网络报告等资料,对病例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感染来源及诊治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比较间日疟和恶性疟患者在人群、时间分布上的差异。结果杭州市2003-2013年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147例,其中,恶性疟108例,占73.47%,间日疟39例,占26.53%;患者平均年龄为(37.6±11.5)岁,以20~49岁青壮年为主,占81.63%(120/147);发病人群主要为男性,占91.84%(135/147),且男性恶性疟的感染率(95.40%)显著高于间日疟(82.10%)(χ2=5.120,P=0.024);发病人群主要为劳务输出人员,占42.18%(62/147),恶性疟和间日疟在职业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68,P=0.006);感染地为非洲的占76.87%(113/147),东南亚的占23.13%(34/147);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5月份和8~10月份出现2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数的41.50%(61/147),恶性疟与间日疟患者在发病时间分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724,P=0.738);间日疟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明显高于恶性疟(t=2.23,P=0.03),外地转入杭州诊治恶性疟的患者数明显高于间日疟(χ2=4.69,P=0.03);省级医疗单位的检出率为94.0%,县级及以下医疗单位的检出率仅为26.7%。结论杭州市境外输入疟疾病例以来自非洲的境外劳务输出人员为主,基层人员恶性疟镜检能力薄弱,因此应加强多部门合作,积极开展境外劳务输出人员的主动监测及健康教育,提高基层医疗单位人员疟疾诊治能力,这是实现杭州市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太湖县疟疾流行情况,总结流行趋势及特点,探讨下一步疟疾防控工作重点。方法 利用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等收集整理太湖县1950—2020年疟疾疫情数据等资料,描述性分析太湖县疟疾流行情况。结果 1950—2020年70年间太湖县共发生疟疾162 542例,死亡54例。2011年发现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间日疟)。2012—2020年共报告6例境外输入病例,包括5例输入性恶性疟,1例输入性卵形疟。结论 现阶段太湖县疟疾的发病模式已由本地感染间日疟转变为境外输入性恶性疟为主,今后应加强对输入性疟疾防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郴州市疟疾流行特征及监测效果,为疟疾防治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3-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郴州市2003-2012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09/10万,死亡1例,无暴发疫情;其中间日疟24例(58.54%),恶性疟15例(36.58%),三日疟2例(4.88%);本地病例4例(9.76%),输入性病例37例(90.24%),93.33%(14/15)的恶性疟病例均由非洲输入;发热患者血检107 975人次,阳性率为3.43/万,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和确诊率均为100%;传疟媒介主要以中华按蚊为主(86.04%),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8月.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疟疾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病例以输入性为主,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中,应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发热患者血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低疟区疟疾发病规律,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玉林市2005~2009年疟疾发病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玉林市2005~2009年发现疟疾病人38例,均为输入性病人,其中外来人员11例,本地居民到有疟疾疫情地区打工感染27例;间日疟35例,恶性疟3例;2005年12例,2006年17例,2007年7例,2008年2例。5年合计,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38337人,未发现疟原虫阳性者;在发生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村屯(街道)周围人群中,血检疟原虫11784人均阴性,疟疾间接荧光抗体检测12186人阳性2人。[结论]玉林市2005~2009年发生的疟疾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舟山市定海区在基本消灭疟疾后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特征,为巩固疟疾防治成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舟山市定海区1988—2015年疟疾监测点疫情报告、传染源监测资料、流动人口监测资料,对所有报告的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1988—2015年定海区共报告55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占全部疟疾病例的87.30%。其中间日疟33例(60.00%),输入来源以安徽为主(66.67%);恶性疟22例(40.00%),输入来源以非洲国家为主(90.91%)。每年6—10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以20~50岁的男性劳务输出人员及民工为主。本地外出归国人员的疟原虫阳性检出率为6.92%,高于外来流动人员的1.54%(P0.05)。结论定海区疟疾病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加强对高疟区返乡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和监测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浙江省余姚市2005-2017年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消灭疟疾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中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的2005-2017年余姚市疟疾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7年余姚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78例,包括本地病例13例,国内其他地区输入性病例153例,境外输入1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40/10万,发病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65.159,P<0.001);间日疟168例、恶性疟9例、三日疟1例;发病以10~39岁人群为主,占70.22%;男性发病率(1.75/10万)高于女性(1.06/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1,P<0.01);境外输入性病例来源地为非洲和东南亚,分别占境外输入病例的83.33%、16.67%。讨论余姚市输入性疟疾来源由国内高疟区转变为非洲及东南亚,输入性疟疾为目前防控工作重点,需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消除疟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黄岩区一例输入性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病例,为疟疾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病例诊治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集病例抗凝血作镜检和巢式PCR检测。结果该病例在赤道几内亚务工期间有疟疾发作史和治疗史,在回国后第1天即出现寒战、发热、头痛等疟疾典型临床症状,镜检确诊为恶性疟;给予青蒿琥酯针剂和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后,症状消失。此后在距上次发作的第110天又再次发病,疟疾快速诊断试纸(RDT)检测阴性,镜检误诊为间日疟;后经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巢式PCR检测,判定前后两次发病分别为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感染。结论该病例是一例输入性恶性疟和卵形疟混合感染病例,今后应加强疟疾类型的鉴别诊断能力,防止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9.
我市一九七二年以后已无恶性疟病例报告,但近年发现出入缅甸、老挝等东南亚恶性疟高疟区回国人员输入恶性疟病例,报告如下: 一、发病调查: 1990年11月至1991年3月,经本站对住院疟疾病人和回国者共20人的疟史访问并血检,查获疟原虫阳性10例,阳性率为50%,其中恶性疟原虫7例,间日疟原虫2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混合感染者1例。在疟史访问中了解到:我市1990年5月起有途经中缅、中老越境的有4批80余人,40  相似文献   

20.
分析2011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合管理广西区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收集联防区2011年广西区8市县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广西区共报告疟疾17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均为到非洲、东南亚务工返乡人员。其中间日疟3例,恶性疟13例,混合感染1例,年发病率为0.02/万。未发现本地疟疾病例。2011年广西区疟疾发病率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呈增多趋势,加强对外出非洲、东南亚务工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是实现消除疟疾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