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阴茎癌曾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男性泌尿系恶性肿瘤,随着大众卫生条件的改善,发病率逐步下降,已成为少见肿瘤。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阴茎癌患者生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1],因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阴茎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2]。  相似文献   

2.
阴茎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目前阴茎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联合放疗、化疗等.淋巴转移是阴茎癌主要的转移途径,而腹股沟淋巴结是转移的首站,因此,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手术治疗阴茎癌的重要步骤[1].开放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切口大,切除皮下组织多,术后极易发生腹股沟区皮肤缺血坏死或淋巴瘘,造成切口长期愈合不良等并发症,皮桥式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也存在切口大、愈合慢的问题,均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及后期治疗[2].我科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对20例阴茎癌患者行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行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8年收治的13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手术治疗的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病例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阴茎癌淋巴结转移13例,均行以顺铂、博来霉素、甲氨蝶呤为主要方案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其后11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例行局部放射治疗。从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治疗后开始计算生存率,1例失随访。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5.0%(9/12)、66.7%(8/12)和41.7%(5/12)。结论对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阴茎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具有较低的发病率,然而,在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阴茎癌的发病率较高。目前,阴茎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留阴茎的治疗(微小病灶切除术);阴茎部分切除术;阴茎根治性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转移程度、能否根治切除是影响阴茎癌患者生存率的决定性因素。阴茎癌最早和最常见的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为腹股沟淋巴结,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开放手术、改良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与机器人辅助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各手术方式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 阴茎癌是一种比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其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具有较低的发病率,然而,在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或地区,阴茎癌的发病率较高。目前,阴茎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保留阴茎的治疗(微小病灶切除术);阴茎部分切除术;阴茎根治性切除术。区域淋巴结有无转移、转移程度、能否根治切除是影响阴茎癌患者生存率的决定性因素。阴茎癌最早和最常见的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为腹股沟淋巴结,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开放手术、改良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与机器人辅助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各手术方式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阴茎癌是一种起源于阴茎头、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黏膜以及阴茎皮肤的恶性肿瘤。由于国家、民族、宗教信仰以及卫生习惯的不同,阴茎癌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差异。在欧洲其发病率为0.1~0.9/10万;在美国为0.7~0.9/10万;但是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发病率则高达19/10万~([1])。随着纳米技术和基因分析及腹腔镜技术的应用,阴茎癌诊断和治疗水平不断提高,保留阴茎手术和腹腔镜腹股沟淋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阴茎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3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鳞状细胞癌患者31例,疣状癌患者2例。5例行阴茎局部病变切除术,26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例行阴茎全切加会阴部尿道造口术。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0例,其中7例行双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0例行一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例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对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33例患者定期随访1~5年,平均随访31个月,1年生存率为93.9%(31/33),2年为87.9%(29/33),5年为72.7%(24/33)。本组6例T1G2期以上阴茎癌患者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生存率为83%(5/6);而另有14例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死亡7例,生存率为50%(7/14)。在33例阴茎癌患者中,9例可扪及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行双侧淋巴结活检,有6例为阳性,阳性率高达66.7%(6/9);但有3例阴性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假阴性率为13%(3/23)。有7例伴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随访期间7例患者全部死亡,结论:对阴茎癌患者,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并合适地选择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时机和方式,采用一定的手术技巧,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正>甲状腺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上升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2012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已列韩国女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1],在我国列第4位[2]。甲状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乳头状癌,约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0%~85%。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较易出现淋巴结转移,文献报道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约为21%~90%[3-5]。多数学者认为中央区为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第1站,即前哨淋巴结[6-7]。目前,手术是甲状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其中,甲状腺全切除及中央区  相似文献   

9.
<正>本期选稿侧重于泌尿系肿瘤,内容涵盖膀胱癌、肾癌、前列腺癌、肾盂癌及阴茎癌等方面。据估算,2020年全球23.7%的新发癌症病例来自中国[1]。膀胱癌和肾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肿瘤,全球每年新发肾癌病例超过40万例,而新发膀胱癌病例超过57万例[2-3]。肌层浸润膀胱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不同分子亚型对新辅助化疗的反应有什么不同?膀胱癌发生第二原发恶性肿瘤对患者有多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活检脑髂腹肌沟淋巴清扫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报告1982年1月1997年7月收治的63例陈茎癌的临床资料,在节切除阴茎原发病灶同时行无选择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并对淋巴结活检阳性者行双侧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结果 11例(15侧)淋巴结活检阳性,1例假阴性。淋巴清扫后,原活检阴性侧髂腹股沟未见淋巴转移,阳性侧有1例,存在Cloquet淋巴结转移。结论 在切除阴茎癌肿的同时应作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甲蓝检测阴茎癌前哨淋巴结(SN)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中的意义。方法:22例阴茎癌患者采取阴茎原发病灶切除同时,采用亚甲蓝检测腹股沟SN作活检,并选择SN转移病例及时行该侧腹股沟区淋巴结清扫术,计算该方法的准确度,假阴性率。结果:95%(21/22)的患者术中可检测到SN,19例患者两侧均可检测到SN,2例为单侧。21例患者中40枚SN,其中阳性淋巴结11例(27.5%)。4例腹股沟SN阴性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腹股沟淋巴结或盆腔淋巴结转移。亚甲蓝在检查阴茎癌SN阳性预测率100%,准确度81%,其中假阴性率28%。结论:本方法术前准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较低,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检测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阴茎癌保留大隐静脉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科12例阴茎癌患者接受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由同一术者完成,术中保留大隐静脉。回顾性分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病理结果、肿瘤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 12例24侧腹腔镜保留大隐静脉的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13.33±20.16)min,术中出血量30-50mL,术后平均住院(6.56±2.24)天,术后引流管平均留置(15.22±7.40)天。12例患者均为鳞状细胞癌,单侧平均清扫浅组淋巴结(8.44±3.20)枚、深组淋巴结(1.33±0.65)枚,2例患者出现单侧浅组淋巴结转移。1例患者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未见阳性淋巴结。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9.2%(7/24):2例患者出现单侧淋巴漏伴下肢水肿,另有2例单侧淋巴漏、1例单侧创面皮肤感染、2例一侧下肢水肿。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0.7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有经验的术者,保留大隐静脉的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阴茎癌并非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1998 -2002年上海市的标化发病率为0.6/10万男性,较1975年的发病率降低了近一半[1-2].然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受经济条件和卫生习惯的制约,阴茎癌仍然是男性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3].  相似文献   

14.
股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浸润性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早期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可提高生存率。体格检查、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假阳性率高 (2 5 % ) ,可靠方法是腹股沟淋巴结清除后病理检查。因此确定阴茎鳞状细胞癌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 ,选择高危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行治疗性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是重要的。材料和方法  48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 ,切除原发灶 ,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或严密随访 (平均随访 5 9个月 )。检查内容包括 :肿瘤病理分期 ,肿瘤大小 ,浸润深度 ,分级 ,在原发癌中异形细胞占的比例 ,有无血管浸润。…  相似文献   

15.
<正>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发病率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并且逐年上升。在男性常见癌症中占第7位,女性第9位。全球每年有大约20.9万新发病例和10.2万死亡病例[1]。尽管早期诊断技术有所提高,但RCC的死亡率并没有下降[2]。RCC本质是一种上皮细胞肿瘤,它起源于肾单位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化[3]。RCC的主要组织学分型  相似文献   

16.
82例阴茎鳞状细胞癌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阴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5年82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77例病例行手术治疗,其中阴茎部分切除术64例,阴茎全切术13例。阴茎切除加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14例(腹股沟淋巴结均为阳性,髂淋巴结均为阴性)。放疗3例,化疗1例,放化疗联合治疗1例。71例患者随访1~10年,5例1年内死亡,17例2~5年内死亡,49例生存5年以上,占69%,其中34例生存10年,占48%,11例失访。结论:包茎、包皮过长是阴茎鳞状细胞癌的重要诱因;HPV感染可能与阴茎鳞状细胞癌发生有关。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阴茎鳞状细胞癌的有效方法;淋巴结清扫范围应采用由浅至深逐级切除的方式;放、化疗及联合治疗疗效尚不确切。  相似文献   

17.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阴茎癌提供成功案例.方法:对15例阴茎癌而接受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13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有淋巴结增大,均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结论:阴茎癌容易并发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建议常规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在cN0阴茎癌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21年1月41例实施预防性腹股沟淋巴清扫(清扫组)和51例未实施预防性淋巴清扫(未清扫组)的cN0期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结果随访10个月~10年,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清扫组为97.6%(40/41),未清扫组为78.4%(4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中,T1G1+T1G2期患者3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清扫组为100%(26/26),未清扫组为82.1%(3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cN0期阴茎癌患者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清扫可改善患者生存,尤其对于经济条件差、依从性差的患者更为受益。  相似文献   

19.
腹股沟淋巴结活检及淋巴清扫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病例的增加,阴茎癌发病似有增加趋势.临床上公认的阴茎癌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在术中是否均作腹股沟淋巴结活检以及淋巴清扫范围多大,目前尚存有争议.我院1982~1997年7月收治阴茎癌63例,均在术中行无选择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并对淋巴结活检阳性患者进行双侧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亚型阴茎鳞癌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概率的关系。方法回顾183例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阴茎癌患者资料,按照WHO 2016年阴茎癌分型标准复习病理切片并重新分型,同时收集患者年龄、肿瘤分期、临床区域淋巴结分期、脉管栓塞以及是否神经侵犯。对可能影响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因子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9例乳头状癌中1例(11.1%)、20例疣状癌中1例(5.0%)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2例疣性癌中7例(31.8%)及63例(54.3%)经典鳞癌被证实淋巴结受累;所有腺鳞癌、肉瘤样癌及75%的基底细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然而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亚型并非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阴茎鳞癌不同亚型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病理分型为低危险组建议观察随访;高危险组患者最好行预防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疣性鳞癌和经典型鳞癌患者需结合其他预测因子和临床检查制定合适的诊疗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