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往往破坏了正常的血管、神经、肌肉组织,使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软组织粘连等并发症。因此,做好人工髋关节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可使被手术破坏了的组织尽快建立侧支循环,有利于患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尽快恢复下肢的运动幅度,帮助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葛爱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3):5730-573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最佳护理程序。方法对16例制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10 d,16例患肢人工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患者发生髋关节脱位和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做好患者术前的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鼓励患者进行患肢的功能锻炼,使患者人工髋关节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预防髋关节脱位对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非常重要,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因术后伤口疼痛,患肢外旋容易导致置换的人工髋关节脱位。为此精心设计和制作了一种丁字鞋,解决了术后患肢外旋而引起髋关节脱位的问题。2006年10月~2008年12月本科106例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穿上自制的丁字鞋,无1例患者发生人工髋关节脱位。临床应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我国近几年发展很快的一项新的矫形手术,能够有效地解除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活动良好,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总体生存质量。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成年人髋关节成形手术中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我院自1999年7月至2004年6月对52例患者作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从护理中体会到手术前后的护理观察及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通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者22例(28髋)的康复护理.入院后测评双下肢长度、患侧外展肌肌力及行走步态;术前进行股四头肌、外展肌肌力强度及固定骨盆状态下的牵拉患肢训练;术后1周内患肢给予45~60°屈髋屈膝外展中立位、烤灯照射患肢,重点进行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训练,后期进行平衡适应及步态矫正训练.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5 ~47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75~89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6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5例,由护理组对患者提供全程个体化护理模式,术前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肺功能护理等,术后给予疼痛护理、专科护理、预防并发症、患肢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结果 2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17~32 d,术后2例切口延迟愈合,经护理后切口疤痕愈合。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患者髋关节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围手术期精心护理,可促进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解除髋关节疾病患者病痛、纠正畸形、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除与手术技术、患者身体状态相关外,合理有效的康复锻炼对于关节功能的恢复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患者进行围术期早期护理干预以及院外康复功能锻炼指导,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肢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实施了人工髋关节置换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骨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分别在术前和术后两周对两组患者采用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患肢肿胀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两周的Harris 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患肢肿胀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通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康复护理,使患者在术后两周的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院外康复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康复组出院当日即开始关节功能康复干预,对照组随意自我训练。出院当日及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患髋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康复组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结论院外康复干预可以改善关节功能,促进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能确保患者患侧下肢保持外展30°中立位,避免髋关节内外旋转,进而达到防止关节脱位、提高手术效果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临床上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新型下肢外展防旋具)和对照组(丁字鞋),观察两种方式对患肢的固定效果及关节脱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无关节脱位的发生,患肢固定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型下肢外展防旋具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肢固定,可以克服丁字鞋的不足,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经验,采取术前完善各种准备,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抬高患肢、早期积极活动、指导并督促进行康复训练等。结果: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0例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出院,出院时均可扶拐独立行走,无疼痛及其他不适。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2.
廖晖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4):3067-3068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人工材料置换因各种原因所破坏的髋关节(髋臼和股骨头),目的是缓解疼痛、矫正畸形、恢复关节功能。该手术的创伤大,出血量多,因此术后的护理极其重要。本院对40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经过全科护理人员精心护理,术后无切口感染、压  相似文献   

13.
背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关于选择全髋关节置换还是人工股骨头置换目前仍存在争议。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修复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18个月的随访结果。方法:纳入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男17例,女53例,年龄60-83岁,均为GardenⅢ型,Ⅳ型患者。根据置换方式分为两组,股骨头置换组39例,全髋关节置换组3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分型及合并疾病构成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X射线观察两组患者关节置换效果,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置换后髋关节功能。结果与结论:经18个月随访,两组患者X射线显示股骨颈骨折均复位固定良好,假体位置良好。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输血量、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股骨头置换组优于全髋关节置换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提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功能恢复较好,远期并发症较低,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及输血量少等优点,适合身体状况差、活动量小及受伤前患肢已有功能障碍的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动关节下肢垫的制作方法及其在髋关节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施行髋关节手术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术后翻身时给予普通枕头或衣被塞于患肢下抬高患肢。观察组38例,术后翻身时应用自制的可动关节下肢垫抬高患肢。观察两组病人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可动关节下肢垫的使用极大地增强了病人的舒适度,明显提高了翻身依从性,有效减少了压疮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手术后病人使用可动关节下肢垫可显著提高病人术后的舒适度、翻身依从性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手术方法的比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人工髋关节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抵触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给予疼痛护理,导管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及早实施科学、专业的康复训练,从而能降低手术后风险,提高患肢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叙述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要点。指出: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术前术后护理都要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计划和开展。术前消除患者心理负担,做好术前健康检查,术野皮肤准备。术后3周内限制患肢内收、侧卧、盘脚、外旋、过度屈髋等活动。切口护理中保持引流管通畅,负压瓶持续负压状态及防止引流液倒流。同时要重视指导术后患肢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双侧人工髋关节同期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双侧人工髋关节同期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及体会.方法 对12例双侧人工髋关节同期置换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积极治疗合并内科疾病,术后加强基础护理,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并进行有计划的康复训练,做好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未出现关节脱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假体在位.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后的正确护理及适宜的康复训练,可提高髋关节活动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4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采取心理干预、健康指导、并发症预防、患肢和关节的康复训练等干预措施。术后1个月进行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术后1个月两疽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缩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卧床时间,改善预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功能锻练的方法,使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60例须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对应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病情对患者进行术前与术后功能锻练指导。比较2组患者患肢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观察组患者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vs 50.0%,P〈0.01)。结论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能改善患者患肢关节活动度,增加下肢肌肉力量,尽早恢复患肢功能,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20.
综述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后及出院康复护理目前的进展,交流总结经验。方法:通过心理护理、功能护理、预防护理等方法为患者提供专业护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中术前病人护理、术后患肢功能护理及出院康复指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