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远期疗效,观察术后腰椎MRI影像变化.方法:对232例经显微内窥镜下行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访,有129例随访成功,其中男71例,女58例,年龄21~67岁,平均40.1岁,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进行ODI评定,按照MacNab评分法评定未次随访时手术疗效.评价等级为优、良、可、差.59例患者复查腰椎MRI,观察椎间盘突出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间3~7年,平均5.2年.129例患者手术前ODI为67.34%±5.68%,末次随访时为9.32%±1.46%,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按照MacNab评分法,末次随访时手术疗效优75例,良40例,可10例,差4例,优良率为89%.59复查腰椎MRI者中评价为优良者无椎间盘突出复发;评价为差的4例患者中3例发现椎间盘突出复发.结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后中远期疗效好,腰椎MRI影像变化与手术疗效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侧隐窝进路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经侧隐窝进路穿刺,观察组采用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对照组采用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术后3、7 d、1、3、6、12月随访,记录患者的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术后改善率及近、远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溶盘术后1、3月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12月观察组疗效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引导下突出物内外联合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突出物表面注射胶原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牵引体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02例行腰椎牵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6例)和对照组(196例),两组均采用伊藤TM-300牵引系统进行牵引治疗.观察组按患者就诊时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根据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体位.对照组根据患者承受能力选择体位.结果牵引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根据患者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体位,优化物理治疗方法,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多时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长期疗效的作用,明确健康教育对该病复发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共选取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随访组和对照者.随访组采用腰椎牵引、理疗、体操锻炼及口服药物,并给以详细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不予健康教育指导,其它治疗同随访组.结果 接受健康教育患者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和VAS评分在各时点(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12、24个月时)比未接受健康教育的改善显著(P<0.05);多时点随诊发现(治疗后6、12、24个月时),接受健康教育的随访组疾病复发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随着随诊时间的延长,这种改善更加显著.结论 健康教育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长期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率和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都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2—2014-05诊治的178例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采用TLIF治疗89例(观察组),采用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89例(对照组)。比较2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观察复发率、腰椎不稳发生率,以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7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26(24.60±3.52)个月。观察组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ODI指数和JO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JOA评分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腰椎不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治疗老年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确切,不但可以解除患者腰腿部疼痛、跛行等症状,恢复腰部及下肢功能,而且可以防止椎间盘突出复发和腰椎不稳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的差异性,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法国DMS公司生产的Lexxos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 测量54例汉族、50例维吾尔族腰椎前后位的BMD值,按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与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在相同民族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的BMD值较对照组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中的构成比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民族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组间、对照组间的BMD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而民族是两者关系的独立因素,提示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同时,应积极治疗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2年,对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周、术后1个月,两组VAS评分、ODI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13%(P<0.05).结论 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缓解疼痛,增强腰椎功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同术式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动态的远期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3月-2016年1月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其中60例行椎间孔镜TESSYS技术行髓核摘除,作为TESSYS组; 60例行开放性髓核摘除术,作为开放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术后VAS评分、ODI指数;采用ELISA检测手术前后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比较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病变腰椎动态变化。结果 TESSYS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血清中CRP、IL-6和TNF-α水平等数据均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随访均未出现复发,病变椎间隙均显著变窄(P0.05)、邻近节段出现退变,而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技术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对腰椎动态的远期影响相差不大,但TESSYS技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与传统的牵引疗法对比.方法 选取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29例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5例,进行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加药物治疗,B组64例,采用牵引疗法加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3周及1年随访疗效.结果 3周时,A组优良率为92.3%,B组优良率为89.05%(P>0.01);1年时A组优良率为83.9%,B组优良率为62.5%(P<0.01).A组患者经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长期临床疗效,针刺部位不易复发.结论 密集型银质针松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且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1):1045-1047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8月~2016年6月,采用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节段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保持了一定的活动度,但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结合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效果较明显,在稳定脊柱的前提下可保留一定的腰椎活动度,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两种方法椎间孔镜与传统后路髓核摘除术比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7年2月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对照组70例)和椎间孔镜下减压、髓核摘除术(观察组70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术后进行1年随访,比较两组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及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2例出现复发病例,予二次手术;术后1个月、3个月JOA评分和ODI指数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而6个月和1年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减压、髓核摘除术较传统开放手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佳,值得临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牵引体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402例行腰椎牵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6例)和对照组(196例),两组均采用伊藤TM-300牵引系统进行牵引治疗。观察组按患者就诊时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结果,根据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选择合适的牵引体位。对照组根据患者承受能力选择体位。结果 牵引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根据患者腰椎生理曲度改变情况选择合造的牵引体位,优化物理治疗方法,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联合注射胶原酶和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Ⅰ°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9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Ⅰ°腰椎滑脱的患者采用联合注射胶原酶和臭氧溶盘术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1周、6个月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止痛药使用情况及滑脱椎体位移距离,并采用改良Macnab法对术后1周、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术后1周、6个月患者VAS评分及止痛药使用评分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椎体移位距离术后1周、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近期疗效)与术后6月(远期疗效)比较,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7.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优良率分别为65.31%和7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严重副作用与并发症发生. 结论 联合注射臭氧和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Ⅰ°腰椎滑脱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对滑脱椎体稳定性无影响而根性症状即刻改善明显,是一种较安全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改良单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传统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7—2015-06诊治的6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采用改良单侧PLIF治疗30例(观察组),采用传统PLIF治疗30例(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率,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及优良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81±4.27)个月;对照组2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9±4.49)个月。2组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周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创伤相对较小,有利于患者后期的功能恢复;同时术中能够有效减少对椎管内的干扰,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宋建民  王钦  李妍 《颈腰痛杂志》2021,42(4):478-480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BEIS与TESSYS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7年5月~2019年4月在本院疼痛科住院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椎间孔镜BEIS入路治疗,而对照组采用椎间孔镜TESSYS入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的组间、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神经根痛、椎间盘炎、硬膜囊损伤、复发率等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椎间高度变化值、住院时间等数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96.67%略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间孔镜BEIS与TESSYS入路均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但BEIS入路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观察抗骨质疏松治疗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及物理因子治疗(包括干扰电疗法、微波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及脉冲电磁场(骨质疏松治疗仪)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分值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下腰痛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治疗后的下腰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改善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配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综合疗法能提高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镜单节段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单节段髓核摘除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本院行MED单节段髓核摘除术的32例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2,3年行JOA评分、腰椎X线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及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24~46个月),术前与术后JOA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凸角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镜单节段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肯定,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麦肯基疗法联合骨盆倾斜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疗效评估者与患者对治疗不知情),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麦肯基疗法联合骨盆倾斜腰椎牵引治疗,而治疗组仅采取单纯麦肯基疗法治疗。分别评估治疗前、1个疗程和3个疗程后患者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1)1个疗程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0%,而对照组为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个疗程后,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82.5%)要远高于对照组(62.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和3个疗程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VAS评分相对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试验组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麦肯基疗法联合骨盆倾斜腰椎牵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后期能够更有效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harité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盘疾病及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05年1~11月,采用Charité人工腰椎椎间盘置换术治疗18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计20个椎间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术前与术后以及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并发症。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45.6个月。术前平均ROM为8.1°,术后8.8°(P〉0.05),末次随访8.4°(P〉0.05);术前VAS平均72.8分,术后为32.2分(P〈0.01),末次随访时为28.2分(P〈0.01);术前ODI平均为57.0分,术后为31.4分(P〈0.01),末次随访为27.6分(P〈0.01)。1例在随访半年时自述逆向射精。1例双节段置换的患者发生了异位骨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治疗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评价腰椎后路微创Quadrant 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科收治2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后路原切口双侧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经微创Quadrant 通道下行椎间融合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再次手术前、手术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腰椎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评估椎体间融合。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的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前VAS平均评分为8.26±1.4分,术后末次随访VAS平均评分为2.47±0.6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平均40.32±3.14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为6.67±2.5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椎体间植骨均融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和融合器移位。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