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德泉 《光明中医》2004,19(1):42-43
肾气丸 ,亦称金匮肾气丸 ,出自《金匮要略》。历代论述 ,多认为是补肾阳之剂。但从原方所治病症 ,其药物组成 ,以及肾阳与肾气的基本概念分析 ,实为补益肾气之方 ,而非温补肾阳之剂。主要是治疗肾的气化功能失调 ,小便异常之证。现辨析如下 :1 肾气丸原方主治病证分析 :考《金匮要略》原文 ,肾气丸主治病证条文有五。《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 ,少股不仁。”崔氏八味丸实即张仲景的肾气丸。《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相似文献   

2.
肾气丸为一首经典名方,自汉代以来历代医家在临床广泛运用本方治疗肾阳不足之诸种病证。由于其临床疗效卓著,因此关于肾气丸的结构原理、配伍特点及方中药物干地黄、桂枝的演变过程,以及本方为何既治小便不利又治小便过多等问题,已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与争议。为此,笔者就此略谈个人之管见。 肾气丸来源于《金匮要略》,因本方由八味药组成,故又名八味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少火生气”。本方纳桂、附于滋阴药中,其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方名不叫“温肾丸”,而叫“肾气丸”。其主要功效为温化肾气。柯韵伯云:“命门有火则肾有生气矣。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斯知肾以气为主,肾得气而土自生也,且形之不足者,温  相似文献   

3.
肾气丸是治肾气不足诸证的第一方 ,因其出自《金匮要略》,故名为金匮肾气丸。仲景用来治多种病证 ,其中之一便是男子消渴 ,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者 ,小便一斗。即《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可用于治疗多饮多尿之病证 ,糖尿病亦属其中之一。继仲景之后 ,后世用肾气丸治消渴者亦不在少数 ,概因消渴发病之根本乃肾虚。正如《景岳全书》云 :“若素体肾气虚羸 ,精无所藏 ,精不化气 ,五脏失养 ,复因调摄失宜 ,肾不固精 ,精微下注 ,则发为消渴。”其发病机理为 〔1〕:肾气 (阳 )虚弱 ,气化无力 ,精液失摄 ,肾阴不足 ,相火上腾 ,消灼津液与谷物。随着病情的…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治肾8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有关治肾之法泛见于多篇原文之中,内容丰富而切合临床,至今对治疗肾脏疾患仍具重要指导意义,兹探讨如下。化气行水法 适宜于肾气亏虚,气化不行所致小便不利。第六篇第十五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第十二篇第十六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肾气丸亦主之;”第二十二篇第十九条:“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宣肾气丸主之。”上述三条所论,虽然病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但其病机肾气不足,气化不利则一,…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问:《金匮要略》中,肾气丸既可用于“小便不利”,又可用于“小便反多”,这是为什么? 答:《金匮》的《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说:“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说:“……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由上述经文可见,肾气丸既可用于“小便不利”,又可用于“小便反多”。后世以实践验证,肾气丸对肾虚尿少和肾虚尿多的疗效均很显著。  相似文献   

6.
肾病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藏精气,藏而不泻,故病机上无实证,治疗上无泻法。但是,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肾病也有实证,肾病治疗不但要注意用补法,也应注意用泻法,当补则补,当泻则泻。笔者现就肾病泻法的适用进行探析,以求同道商榷。 1 古代医家肾病泻法适用举隅 张仲景治疗“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用金匮肾气丸。方中有补有泻,补泻结合,在补肾虚的同时利水泻热,开肾病运用泻法治疗之先河。朱丹溪提出肾中相火妄动为贼邪说,创大补阴丸滋肾水、泻肾火,明确为肾病实证及肾病泻法方论。此两例足以说明历代医家已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遗尿病是指小儿超过5岁以上,不能自主控制尿液,熟睡中经常不觉小便自遗、醒后自觉。轻者一夜1次,重者一夜2~3次。肾气散是指在《金匮》肾气丸基础上把量扩大100倍研末服用。《灵枢·九针》云:“膀胱不约为遗尿。”《诸病源候论·遗尿候》云:“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冷,不能约束于水故也。”由此说明膀胱不约是引起遗尿的主要原因,但是肾与膀胱相表里,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先天肾气发育未充,肾阳亏虚直接影响膀胱气化,三焦决渎,导致尿液失调。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主治肾阳偏虚之证,愚从肾阳化气行水,得出从肾治遗。1一般资料100例均来源于…  相似文献   

8.
肾气丸,源自《金匮要略》,是一张有名的经方。后世对其主药究属何者,却有不同看法。现谈谈我见,以教正于高明。一、历代医家的认识对肾气丸的主药,历代医家阐述甚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以附、桂为主者如吴仪洛说:“八味丸主用之味为桂附。”因为“附走而不守”,“桂性亦窜发,”所以才用“六者纯阴味厚润下之品,以为之濬导。”(《成方切用》)《方剂学》也说:“方中以附子、桂枝温补肾阳,为主药;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为辅佐  相似文献   

9.
(12)肾气丸—崔氏八味丸(见金匮及外台) 药物组成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心附子炮各一两调剂及用法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原书指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  相似文献   

10.
宋代著名医学家许叔微,江苏仪征人。《类证普济本事方》(简称《本事方》),是许氏晚年所作。集临床之萃,有独到之见,诚本事之方也。笔者祖居仪征,有幸早读许氏著作,深受启迪。兹就其“通肾气治遗精”的理法,谈点个人体会。许氏认为遗精一证有属于肾气闭塞而致者,必主以通法。他在《本事方·猪苓丸并论证》中谓:“又有一说,经曰‘肾气闭即精泄’。《素问》云:‘肾者作强之官,  相似文献   

11.
金匮肾气丸方出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则出自《小儿药证直诀》,乃填补肾阴的主方。此两方历代医家取其精髓,衍生出一系列补肾良方,应用于临床各科,效果颇佳。笔者以《素问》“腰者肾之府”、“肾主骨”、“肾生骨髓”、“久病则虚”、“虚则补之”及“治病必求于本”为依据,持续交替服用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治疗慢性腰痛65例,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马成 《新疆中医药》2003,21(1):30-31
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 ,有 5种用法 :即主治肾气虚 ,气化或摄纳失常而引起的消渴 ,或脚气 ,或虚劳腰痛 ,或痰饮 ,或转胞之水气为病者。笔者以为 ,运用肾气法首先应熟悉本方是仲景针对肾气虚为本 ,水气为标设计的。采用异病同治的方法 ,主治在肾气 ,兼治在水气。笔者在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慢性肺病观察到 ,对支气管炎或哮喘进入迁延期或缓解期 ,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及对症治疗不理想者 ,运用肾气丸加减处方 ,往往能获得较理想的疗效。仲景“夫短气有微饮 ,当从小便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论述 ,确是临证经验之谈。现就运用本方治疗慢性肺病的心…  相似文献   

13.
总结卜献春教授从脾肾论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卜教授认为,嗜食肥甘厚味,或思虑过度,或房事劳倦,均可致糖尿病,日久迁延至肾,发为糖尿病肾病,故本病病机为脾肾两虚,兼杂血瘀。治疗上当健脾益肾,化瘀行血,临证应有所侧重,予以分期治疗:早期以脾肾阴虚为主,治以滋阴降糖,方用苍丹地黄汤;中期辨为脾肾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终末肾衰期发展为脾肾阴阳两虚,治以滋补阴阳、活血通络,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标本兼顾,随症治之。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中体现异病同治的方剂共有肾气丸等二十一首。有关异病同治的条文,在全书有方药条文的208条中,就占56条,可见异病同治是仲景辨证论治的重要方面。兹以“八味肾气丸”为例,对《金匮要略》的异病同治及其机理试作探讨。《血痹虚劳病·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痰饮咳嗽病·17条》:“夫短气有微  相似文献   

15.
口咸治验     
患者朱××,女,48岁。1978年4月10日初诊。患者自觉口咸已十余天,近有加重。终日如盐含口中,同时伴有头昏乏力、纳谷不香、带下清稀等症,舌淡苔薄白微腻,脉沉细。据《临证备要》记载:“口咸,系肾液上乘,属虚火者用滋肾丸引火下行,属虚寒者用桂附八味丸加五味子。”纵观脉症,本案属肾阳不足而致肾水上泛:纳呆、带下又为脾虚失运、湿浊内停之征,姑拟金匮肾气丸合健脾之品脾肾同治。处方:生熟地(各)12克、淮山药12克、山萸肉10克、  相似文献   

16.
肾气丸新用     
肾气丸新用310009浙江中医学院姚真敏,龚一萍《金匮要略》肾气丸,有滋肾扶阳、温暖下焦之功,为“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方,临床上常用于水肿、气喘等症,笔者用治哑、肾泻也颇有效。今介绍如下:瘤哑刘××,女,40岁,教师。1993年4月12日诊。因疲劳...  相似文献   

17.
范旭阳 《中医药学刊》2006,24(3):511-511
人的生长壮老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而肾中精气的盛衰,更是主宰着天癸的至与竭。更年期综合征即是由于肾气由盛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竭,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衡,其关键在于肾气不足,肾之阴阳二气失于平衡,脏腑气血失于协调而导致。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本文据此探讨了经断前后诸证的出现,多与肾气不足密切相关,根据“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以厦“损其肾者,益其精”之旨,故在治疗时,应注重维护肾气,兼顾阴阳,以迭“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认为女性从生长发育到生殖、衰老 ,均在肾一天癸一冲任轴的调节下进行 ,“冲任之本在肾”、“经水出诸肾”、“胞络者系于肾” ,由于肾在女性生理病理中的特殊作用 ,补肾法是中医妇科界公认的治本之法。而肾气是这一性调节轴的基本动力 ,肾气盛则天癸至 ,任通冲盛 ,月经来潮而能受精妊娠 ;肾气衰则天癸竭 ,冲任虚衰 ,而致绝经不孕。肾气不足可见第二性征发育迟缓、性功能减退、月经后期量少、闭经、崩漏、带下、胎漏、胎动不安、滑胎、不孕、阴挺下脱等经带胎产诸疾。由此补肾气又成为补肾法之中的基础治法。《金匮要略》之肾气丸 ,《…  相似文献   

19.
是补肾阳还是益肾气?——《金匮》肾气丸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肾气九是补肾阳之剂,从古到今几成定论,鲜有怀疑者。如:易水学派倡补肾与命门学说的诸家:薛已、赵献可、孙一奎等人,均认为肾阴不足主以六味地黄丸,肾阳不足或命火衰微主以八味肾气丸(即《金匮》肾气丸)。今人也多从之。现时中医学院使用的全国统一教材《方剂学》,也把肾气丸纳入“补益剂”一章的“补阳”节中讲授。笔者反复研读《金匮要略》原文  相似文献   

20.
自张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多认为肾气丸功效为滋阴助阳、温化肾气,附子、桂枝2味药作"温补肾阳"而设,并于众补阴药中起到"阴中求阳"之妙。笔者认为仲师取名肾气丸的原意当为"实肾气",即恢复肾的生理功能;桂附二药则寓"治未病"之意,即"见肾之病,知肾传心,当先补心火"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