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红兰 《现代护理》2003,9(4):310-310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常规固定方法为 :头皮静脉穿刺见回血 ,即用三条胶布固定针头 ,即第一条固定针头握持柄 ,第二条作交叉固定 ,第三条将塑料管盘曲后固定。我们按此固定法操作经常会穿刺好后面的患儿 ,前面刚穿刺好的患儿针被拉出来了。由于小儿好动 ,再加上穿刺疼痛、挣扎 ,往往一身汗 ,这给胶布粘贴增加了难度 ,或是患儿头部转动牵拉而使固定好的管子拉出或折叠 ,引起输液障碍而需重新穿刺 ,因此既增加了患儿的痛苦 ,又增加了我们护士的工作量。经过摸索 ,我们现在用四条胶布固定法。即其中三条胶布如上述常规粘贴 ,另一条胶布则将头皮针…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是儿科护士每天最常见的技术操作,在患儿输液的全程中是否能保证患儿舒适,减少输液故障的发生,是小儿静脉输液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多年来,在我院陪伴病房小儿四肢静脉输液多采用夹板、胶布固定约束的方法,临床观察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固定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7月~8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78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单日输液的396例患儿为实验组,双日输液的391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针头,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比较两组针头固定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胶布松脱的次数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防止头皮针脱出或胶布松脱,固定效果好,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李雪兰  李华娟  王玉芳 《护理研究》2008,22(35):3261-3261
小儿用药多选用头部静脉,如额静脉、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由于患儿哭闹后出汗或夏季多汗、头发等原因,使固定头皮针的胶布不易粘牢,必须绕头一圈才能将其固定好.但此法用胶布较多,胶布粘在头发上,患儿输液完毕拔针时胶布不易揭取,增加患儿的痛苦[1];头皮针固定不好,易发生药物外渗或头皮针滑脱.因此,改进小儿头皮静脉针固定方法,是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2003年以来采用发卡式小儿头皮静脉针固定法,大大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固定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雪兰  李华娟  王玉芳 《护理研究》2008,22(12):3261-3261
小儿用药多选用头部静脉,如额静脉、颞静脉、耳后静脉等。由于患儿哭闹后出汗或夏季多汗、头发等原因,使固定头皮针的胶布不易粘牢,必须绕头一圈才能将其固定好。但此法用胶布较多,胶布粘在头发上,患儿输液完毕拔针时胶布不易揭取,增加患儿的痛苦^[1];头皮针固定不好,易发生药物外渗或头皮针滑脱。因此,改进小儿头皮静脉针固定方法,是减少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2003年以来采用发卡式小儿头皮静脉针固定法,大大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固定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弹力固定网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常因患儿穿刺时哭闹、挣扎,头部出汗较多,固定的胶布容易脱落。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设计、制作了"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弹力固定网帽",并从2005年5月起用于我院头皮静脉输液患儿的辅助固定,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杨桂云  王瑜  王煜 《家庭护士》2009,7(8):668-669
[目的]探讨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降低小儿静脉复穿率.[方法]将在我院门诊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1 000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新法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观察两组患儿胶布脱离皮肤及针头脱出血管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胶布脱离皮肤、针头脱出血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固定方法能减少胶布脱落,减少针头脱出及漏液,减少复穿率,有效提高静脉输液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针头固定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7月~8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进行头皮静脉输液的787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单日输液的396例患儿为实验组,双日输液的391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固定针头,实验组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比较两组针头固定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液体外渗、针头脱出、胶布松脱的次数明显多于实验组,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改良方法固定针头可减轻针头对血管壁的损伤,防止头皮针脱出或胶布松脱,固定效果好,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小儿手背静脉输液固定环节进行调整,提高穿刺成功率。方法将2013年3~5月在本科输液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儿按常规选择手背静脉后,用胶布将手指固定,再用一根胶布在腕关节上1cm处环形固定在夹板上,确认患儿的指关节和腕关节不能弯曲和移动后,按常规步骤进行穿刺输液;对照组直接按常规方法先穿刺再固定针头,比较2组的穿刺成功率和操作时间。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00),平均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为患儿进行手背静脉输液时,先用夹板固定患儿手部再进行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使用两种不同胶布固定的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7月收治的患儿4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0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头皮正中静脉输液,使用相同的固定方法,实验组使用医用敷贴固定,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布胶布固定。观察两组的重复穿刺率。结果实验组的重复穿刺率为13.0%,对照组重复穿刺率为2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时使用医用敷贴固定,降低了重复穿刺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患几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也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粘性弹力绷带与彩色卡通固定板在门诊输液室小儿肢体输液中固定肢体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6月在我院门诊输液室256例进行四肢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25例,对照组131例,对照组使用普通输液夹板与3M胶布固定。观察组使用自粘性弹力绷带与彩色卡通固定板固定,观察比较两组使用效果及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使用效果及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进行小儿四肢输液使用自粘性弹力绷带与微弓型卡通固定板固定肢体,可明显减少静脉输液重新穿刺率,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及满意度,且操作方便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2.
临床上进行小儿手背部的静脉输液时,常因固定不牢靠导致针头滑脱,影响了患儿静脉输液的质量,增加了患儿的痛苦,降低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为此,我科自2002年10月对患儿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方法进行改进,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方法先将骨科用小号夹板下端置于与患儿手指平齐,上端置于肘关节以下、患儿手腕关节上6~7cm处,再用长胶布把患儿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均固定在夹板下端,接着用一根胶布固定夹板上端,然后在患儿腕关节上4~5cm的夹板处捆扎上止血带,选择并充分暴露血管后进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固定好针柄,再用胶布重新固定夹板前端及患…  相似文献   

13.
护理人员循证实践基本素质构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自制小儿头皮静脉针彩色弹力固定网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门诊136例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使用自制的小儿头皮静脉针彩色弹力固定网辅助固定,对照组使用传统长条医用胶布绕头一周辅助固定。比较2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针头有无脱出血管外、液体外渗以及顺利完成输液率、拔针时患儿的反应程度及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等。结果观察组在上述各项指标的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头皮静脉针彩色弹力固定网辅助固定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辅助固定法,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自制小儿头皮静脉针彩色弹力固定网在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门诊136例头皮静脉输液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使用自制的小儿头皮静脉针彩色弹力固定网辅助固定,对照组使用传统长条医用胶布绕头一周辅助固定.比较2组患儿在输液过程中针头有无脱出血管外、液体外渗以及顺利完成输液率、拔针时患儿的反应程度及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等.结果 观察组在上述各项指标的比较中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头皮静脉针彩色弹力固定网辅助固定法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辅助固定法,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丙烯输液瓶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年龄≤4岁并在手背部进行输液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穿刺成功后用常规方法固定,观察组穿刺成功后用常规方法固定后再用长胶布将聚丙烯输液瓶与患儿手部固定。[结果]观察组仅1例因自行碰撞针头后出现液体外渗需要重新穿刺,对照组有8例因出汗较多致胶布松动针头滑脱,8例因哭闹、挣扎使头皮针滑出血管外需重新穿刺,两组比较,观察组输液渗漏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穿刺成功后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后用胶布将聚丙烯输液瓶与患儿手部固定,可降低重新静脉穿刺的次数,减少患儿痛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陈晋云  赵竹连 《护理研究》2004,18(12):2136-2136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的关键,除护理人员应具备娴熟的穿刺技术、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还应有较好的固定技术?由于小儿具有好动、不配合的特点,且小儿头皮容易出汗、输液叉需在较长时间内完成等原因,头皮针固定成为小儿头皮穿刺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的头皮针固定方法,都是先用胶布固定针头后,再用长胶布绕头一周或用胶布贴于耳廓起到固定的作用。此法虽固定牢靠,但却存在一个缺点,  相似文献   

17.
头皮静脉输液固定失败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头皮静脉输液固定失败原因的分析,探讨头皮静脉输液的固定方法.方法:通过调查107例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固定方法,并分析了操作方法,胶布使用与固定方法,并分析了操作方法,胶布使用与固定效果的关系.结果:导致固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粘贴胶布的位置差、胶布的排列不规则及胶布的长度宽度不合理.结论:固定方法应符合力学与美学的原理,并提出了规范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8.
小儿头皮针改良固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输液最常选用的静脉.在静脉输液时,由于小儿出汗多、哭闹不合作、输液时间长、好动等原因使胶布固定不牢,针头滑出血管外,而致输液失败,从而需要重新静脉穿刺,增加患儿痛苦及护士的工作量,浪费了药液和材料,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自2007年6月将传统的小儿头皮针固定法进行改良,效果满意,无一例因头皮针同定不牢而致输液失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黄亚玲  卢丹 《临床护理杂志》2014,(4):F0003-F0003
<正>小儿头皮静脉丰富,表浅易见,不易滑动,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患儿保暖,又不影响肢体活动,是1岁左右患儿首选的静脉输液方法。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部位的皮肤常因毛发影响胶布的粘贴,导致固定失败。为了充分暴露视野,进行头皮静脉输液前的必备工作之一是备皮,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备皮工具多为普通剃须刀或一次性备皮刀,刀口锋利,缺乏保护。因患儿年龄小、易哭闹、躁动不安,护士常因患儿头部固定不牢而刮伤患儿头部皮肤,给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  相似文献   

20.
邵雄英 《当代护士》2014,(9):187-187
静脉输液是患儿治疗中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1],当头皮静脉穿刺激失败,需在手、脚等位置穿刺时,常因患儿哭闹、合作能力差、挣扎、天热出汗等原因,造成固定不牢、胶布脱开、针头滑出血管,致使液体不能顺利的输入而需重新穿刺,这样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工作量[2]。为提高穿刺后针头的固定质量、有效的保护静脉,本科采用医用骨夹板对10000例小儿进行固定,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