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实生活中,很多小病,上医院麻烦,不治又难受,有许多食物‘偏方”,进行有针对性地处置,可以缓解病情,节约家庭费用,还可以节约社会资源,真可谓一举多得。需要提醒的是,所谓的小‘偏方”,可以用来应付一时之急,却难保您身体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杨丽艳 《气功》2014,(5):454-454
去年的北方可以说是一个“暖冬”,春节过了,最低气温大大高于往年,于是又是一个“流感”肆虐的时节,人群开始出现头疼。眼泪“川流不息”,恨不得马上找个“偏方”赶走这些折磨人的症状。殊不知,“偏方”可能就在我们身边。美国“网络医学博士”网为大家推荐了几种缓解流感症状的食物方。  相似文献   

3.
医学上可以用一些药物来减轻感冒症状,但还没有可以杀灭各种感冒病毒的特效药,所以感冒都会持续一段时间才会好转。但民间流传治疗感冒的偏方或秘诀,其中常被提到“感冒发烧时去跑跑步、流流汗,马上就好了”、“多运动可以预防感冒”。这些说法到底有几分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偏方治病”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句俗语。确实,在祖国医学这个宝库中有许多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虽名不见经传,但能有效地防治一些常见病症,故称其为偏方。这些偏方千百年来为广大劳动人民防病治病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使用不合理的‘偏方”或偏方使用不当而延误病情使病情加重,或诱发严重并发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请看笔者临床工作中遇到的2个例子。  相似文献   

5.
滕小春 《家庭中医药》2003,10(12):47-47
“偏方治病”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句俗语。确实,在祖国医学这个宝库中有许多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虽名不见经传,但能有效地防治一些常见病症,故称其为偏方。这些偏方千百年来为广大劳动人民防病治病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由于使用不合理的“偏方”或使用不当而延误病情使病情加重,或诱发严重并发症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请看笔者临床工作中遇到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6.
偏方治大病     
民间一直以来都有偏方能治大病的说法,偏方用药独特,组方巧妙,对某些症证每每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究竟什么叫偏方?偏方都能治疗哪些疾病呢?  相似文献   

7.
偏方治病     
刘偏方便说:’‘回去找个老船舵的把手,用火焙干, 宋朝有个刘医生,好用偏方给人治病,人称‘’刘偏方,,。 一次,苏东坡去拜访他,刚坐下就有病人来了。病人述说是坐 船遇大风,惊吓成病。 再配上丹砂、获等,共研细末,白开水送服。”病人不解其 意,请教医生。刘偏方得意地说:“妙就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医药,自神农尝百草以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留下来的偏方,更是历久弥坚,绝非西洋药品所能替代。民间素有“小偏方治大病”,“单方气死名医”之说。有些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其疗效几乎有口皆碑,深入民心。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多元文化的宝库,由于历史积淀深厚,人文荟萃,文化昌盛,其中医药事业有着辉煌的过去,中西文化长期在这里交流汇聚,造就了灿若繁星的文化名人,留存了许多辉耀古今的文化遗产和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50到70年代,在政府的主导下,搞过很多次全民献方献药运动,各省市均有编纂,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书都没有再版,导致今天很难再看到这些书。当时,泉州有不少民间偏方经筛选进入正规医院,成为长期应用于临床的医院制剂,但由于民间偏方流传渠道往往单调而秘密,不少传统的神奇药方濒临失传。2008年,泉州市政协发挥领导组织优势,挖掘中医药宝库,把征集民间偏方作为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历经两年的努力,完成了征集、撷选、编辑等组织工作,于2011年3月正式出版了《泉州民间偏方选编》。该书由富有卫生工作经验、曾任泉州市卫生局局长的苏小青副主席担任主编,通过各县(市、区)政协、泉州市中医药学会、《泉州晚报》等渠道向社会广泛征集民间偏方,并经泉州市中医界名老专家组成的编委会科学论证,历时2年余编撰而成,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1)第025432号ISBN978-7-5108-0865-4]。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08,30(2):189-189
中药店“中医坐堂”、收集整理“民间偏方”,今后这些举措在深圳都将受到法律保护。《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有望在2008年颁布实施,该条例将对深圳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与中医药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文学家,世称聊斋先生。不仅以文驰名中外,而且精于歧黄。除撰有(药祟书)、(伤寒药性赋)等中医药论著外,还有大量以医药为内容的诗词、赋文流传后世,为普及中医药知识,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作出很大贡献。(药祟书)是蒲松龄晚年所写的一部医学著作。他认为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疾病人之所时有也,山林之中,不惟无处可以问药,并无钱可以市药”。故“思集偏方,以备乡邻之急”。又考虑到农民生活贫困,更在集方时强调“不取长方,不录贵药,检方后立遗村童,可以携取”。充分反映其强烈的“大慈恻隐…  相似文献   

11.
滕小春 《养生月刊》2003,24(10):462-463
“偏方治病”是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一句俗语。许多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单方、验方,虽名不见经传,但能有效地防治一些常见病症,故称其为偏方。但是,由于使用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血脂”这一名词,大家并不感到陌生,随着现代生活条件改善,高血脂也渐渐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关于通过饮食控制血脂的各种各样的窍门、偏方林林总总,那么如何科学地选择食物来控制血脂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冬季流感高发季节的到来,防控甲流成了不少市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熏醋、吃大蒜、大料炖肉等各种“偏方”在网上流传,打着“防甲流”旗号的衣服、口罩热销一时。其实这些偏方大都没有能抗甲流的真凭实据,要想切实地防治流感,还是应该本着科学的态度,。选用最为安全、有效的药物。但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找出这样的药物呢?  相似文献   

14.
王豪 《家庭中医药》2007,14(2):57-57
偏方,是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多少年来,它流传于民间,而应用于临床,确实起到了医疾除病的显著功效。本人多年来,深入民间,博采众方,临床上使用偏方,每治大病、奇病及怪病,多有效验,特别是用同一味中药,对患者病同而证异时,疗效迥异,因此认为使用偏方治病时,应注意以下三个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施今墨 6 4岁那年 ,突患胸膜炎 ,西医每天抽去胸水几百毫升 ,仍无起色 ,病势日沉 ,家人已在准备后事。处于“弥留”之际的施今墨突然想到某本医书中有甜瓜子、西瓜子可去此病之记载 ,便嘱家人买来瓜子 ,捣碎煎汤 ,渴了就喝 ,并用该汤煎药 ,过了几天 ,病竟霍然而去。施今墨一生都保持着两个习惯 :剪报 ,随身带红皮小本。在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关医学的消息 ,就剪下来 ,装在一个纸口袋 ,需要时可以翻检。红皮小本随身携带 ,听到民间流传的偏方 ,就随手记上。这次 ,偏方可谓救他一命。历代名医大多重视民间验方 ,“藕皮止血起自疱人 ,牵牛逐水近出…  相似文献   

16.
赵春 《科学养生》2008,(9):52-52
前几天,姥爷听到广播里播出的“寻医问药”节目介绍的一种“灵丹”能治腿疼,便三番五次动员姥姥买,姥姥腿疼的毛病已有多年,钙片一盒盒地吃,不见效;偏方一个个地试,也不见效;医院一次次地跑,还是不见效。听着广播里几位“专家”玄乎其玄的诊疗和“患者”神乎其神的吹捧,姥姥动心了:“这次兴许就能见效,丽子,你到XX药房,给我买一个疗程的‘灵丹’。”  相似文献   

17.
当归是被人们最为熟知的中药之一,有“十方九归”之说,民间有很多关于当归的药膳方和小偏方。 当归的药用价值 当归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以产于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的最好,为道地药材,又称为西当归、岷当归。然而根据其根的部位不同又可分为全当归(全根)、当归身(主根)、当归头(根头)及当归尾(侧根及侧根稍部)。  相似文献   

18.
家父蔡炳新历经39年潜心研究,研制成治疗食道骨鲠及骨鲠所致的食道炎症的中药偏方“祛骨消炎汤”.据记录200多例鲠喉者服用了“祛骨消炎汤”而愈.  相似文献   

19.
痛风协会     
前不久,我的文友兼病友大刘,发起成立了一家特殊的协会--痛风协会。“痛风”是很古老的一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些年有高发的迹象。尤其是喜欢应酬、夜生活过多的男性,摄进营养过多,导致尿酸偏高;患病之后,又无好的偏方,长期饱受此症困扰。大刘久坐办公室,身材偏胖,是较早中招的“痛风”一族。后来他发现,办公一族中患痛风的比例偏高,与他们的运动量过少、应酬多、饮酒多、口味太重有关。  相似文献   

20.
阿格萨散是依据我市中蒙医院临床用偏方研制的新药。其功能为止咳、化痰、祛“巴达干”热,主治咳嗽多痰,胸闷气喘.本药效学实验中根据以上功能主治的特点,选择了刈‘动物止咳、祛痰、平喘等指标进行观察,现将药效学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