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9 毫秒
1.
<正>脉诊,又叫做切脉、按脉、诊脉等,是中医临床诊病的核心技术,亦是中医临床中最难懂、最难学的部分,属望、闻、问、切四诊之一,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功。脉诊是传统中医标志性的诊断方法,在百姓心中是中医的象征。但目前临床上,能真正熟练运用者已日渐稀少。现就本人临床脉诊体会,谈谈感悟。1功能脉法也称为传统脉法,即通过诊脉了解患者五脏的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就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人体的疾病大体分为外感和内伤杂病,张仲景的《伤  相似文献   

2.
古人言"脉可通神",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中独特的诊断方式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从《黄帝内经》出发,追溯中医脉诊由遍身诊法到"独取寸口"的脉诊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探索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使用的诊脉方式及具体脉诊部位。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仲景脉法是《黄帝内经》的遍诊法到《脉经》寸口脉法的过渡;历代医家对"少阳脉"的具体位置的提出与探讨;现代临床上"少阳脉"的诊断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历代医家的文献,认为张仲景"少阳脉"的具体位置为耳部颌厌部位的两额动脉;少阳脉对于小便不利、经水不通的水气疾病有诊断意义。遍身诊法在现代临床上依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之一,是中医标志性诊法,是诊断疾病和判断疾病转归、预后的重要依据。自古脉诊研究著作甚多,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之叹。清代旴江医家黄宫绣是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学识渊博,精通医理,通晓各家,熟谙岐黄,尤善脉学,著脉学专著《脉理求真》,主张治病必先明脉理、识药性,提出“持脉之道,贵在活泼”的诊脉原则。围绕黄宫绣主张诊脉应灵活变通这一思想对黄氏脉学进行了探讨,在对黄宫绣其人、其书认识的基础上,着重以文献研究法对其著作中关于脉诊的部分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系统地从诊脉部位、胃气的判别、脉象主病3个方面分析了黄宫绣的“活泼”脉法,从而阐释了黄氏脉诊主张诊脉部位的多样性,判别胃气的灵活性与脉象主病的机动性。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黄宫绣在诊脉部位上提倡以临床实际为准,对脉诊中胃气有无的判断,认为既不能固守《脉经》以关脉候胃气的主张,也不能固守时令生克,而应以脉象的和缓从容为依据;在临床运用中应将脉象进行分类归纳,注重相兼脉象及独见脉,脉真从脉,症真从症,不宜拘泥;在重视脉诊的同时强调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4.
脉诊是中医四诊中最精细、技术含量最高者.《难经》确立了“独取寸口”三部九候的诊脉方法,在脉学发展史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奠定了中医脉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医诊病的方法和特色,指导现代临床辨证,对于当代脉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脉诊初探     
《黄帝内经》较全面的提出脉诊的内容、部位、作用。根据体征,提出了"十二经遍诊法";"寸口脉诊";"三部九候脉诊";"人迎寸口比较脉诊法"。自《难经》提出"独取寸口"后,历代医家偶有提倡多部位诊脉,脉诊部位逐渐统一到"寸口",其脉理解释从《黄帝内经》的实证向心证转变,出现"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近现代的研究提示多部位脉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对脉诊的扬弃,完善中医体征的内容,推动中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脉经·卷二》中"阴阳绝实"脉法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以期为中医针灸临床选穴、用方提供新的诊治路径。方法:主要从"阴阳绝实"脉法解读,"阴阳绝实"脉法的针灸临床应用两方面进行探究。结果:"阴阳绝实"脉法是指通过切诊时指力轻重的运用,对脉形、脉位等因素的深入分析归纳出脉理,并依据此脉理指导十二经脉针刺治疗的脉诊方法,即阳绝阴实治阴经,阴绝阳实治阳经。体现了《内经》中"凡将用针,必先诊脉"针脉相应的观点。结论:"阴阳绝实"脉法在针灸临床中的运用时"阳绝阴实"治阴经,"阴绝阳实"治阳经。  相似文献   

7.
对蒙医学脉诊方法与中医学脉诊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脉诊在两个传统医学体系中均是比较重要的诊断方法,而且蒙医脉诊与中医脉诊有渊源关系,中医脉诊的内容经过藏医学的吸收传入蒙古地区成为蒙医学诊断方法之一。在此过程中诊脉部位、诊脉时间、诊脉前的准备、按脉手法以及脉诊与脏腑的关系、病脉象等均有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中处处渗透着仲景脉学的辨证思想。笔者概括总结了《金匮要略》中不同的诊脉方法及在临证中的运用特点,从多方面论述了《金匮要略》的脉学特色,阐明了仲景之脉诊理论在临床工作中的指导原理。  相似文献   

9.
弦、滑、细、涩脉象的脉搏信号识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按脉,探查脉象,以了解病情,辨识病证的中医诊断方法。传统医学对于脉诊,尤其是寸口诊脉极为重视,理论系统,经验丰富。脉诊全凭医生手指感觉,主观性较强,另一方面,切脉技术较难掌握,往往需要5~8年,这使脉诊的传承和推广受到了较大的限制。因此,人们迫切希望能将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医脉诊中,实现中医脉诊的客观化、信息化、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诊脉,这是中医特有的一种诊病手段。《内经》谓“按其脉,知其病”、“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后世医家都将脉诊做为中医诊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把诊脉做为中医的代名词,所谓“大方脉医生”、“小方脉医生”。自《难经》首创“独取寸口”诊脉法以来,历代医家对脉诊也多有创见。仅据《中国医籍提要》载自晋·王叔和《脉经》始,至清·周学海的《脉简补义》止,仅脉学专著就有16部之多。可见,前人对脉诊的重视。但由于“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历代医家对脉诊的认识也多有不同。现就个人的学习体会,试对脉诊略做探析。  相似文献   

11.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独具特色,是中医师最核心的技术。但由于脉诊难于学习和掌握,使中医学生脉诊技能的培养效果不佳。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的脉诊七步法,使学生由浅入深,便于操作。脉诊七步法分别从脉位、脉体、脉势、迟数、滑涩5个方面,与三部九候进行组合分析,及特殊脉象甄别,使初学者易于掌握,易入门径,中医医学生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法及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疗效确切可靠。现代临床及文献中对针灸治疗急症记载甚少。此文以案例形式,突出了传统医学中针法及灸法治愈疾病简便廉验的特点。记录了治疗过程,并简要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为其治疗找到佐证。  相似文献   

13.
埃及的医疗保险主要以政府及商业保险为主,覆盖率低且医疗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近年来,当地糖尿病、慢性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COPD、肝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古埃及传统医学与中医学有相似性,其现代传统医学则以阿拉伯医学为主。针灸作为中医药的主要形式于20世纪70年代引入埃及,且在埃及有所发展,但尚未纳入其医疗保险体系。中医药在埃及的整体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在针灸、教育及发挥治未病特色上进一步探索,促进中医药在埃及的发展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肺纤维化是一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慢性炎症性肺疾病,中医药(包括针灸)等治疗方法在对其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研究手段逐渐应用于肺纤维化的研究,本文查阅近十余年来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肺纤维化的文献,总结了传统中医药及针灸治疗对肺纤维化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期获得临床用药的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15.
针法及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疗效确切可靠。现代临床及文献中对针灸治疗急症记载甚少。此文以案例形式,突出了传统医学中针法及灸法治愈疾病简便廉验的特点。记录了治疗过程,并简要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为其治疗找到佐证。  相似文献   

16.
中医脉诊学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脉诊是中医学诊法中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标志性方法,但是,大部分人很难准确地掌握中医脉诊,在临床实践中也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加速脉诊的现代化研究,使中医脉诊标准化,不仅是中医脉诊学创新和发展的要求,而且可以使脉诊更加客观化,有利于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之所以被称为中医临床温病学的奠基之作,与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脉诊技术有着很大的关系。无论是对温病的定义,还是在辨证论治、预后判断过程中,脉象信息起着其他诊法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温病条辨》的学习与研究,偏重于证和方的内容较多,对其脉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却显得少了一些。目前中医临床诊疗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医师脉诊能力低下而造成的,误诊误治的结果必然导致临床疗效的下降。学习与研究《温病条辨》是提高中医脉诊水平的重要环节。中医脉诊的现代研究将是中医现代化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人卧血归于肝”是睡眠与“肝”藏象功能的重要关联,也是肝主藏血、肝主疏泄的具体体现。现基于“人卧血归于肝” 梳理睡眠与“肝”藏象的必然联系,总结睡眠障碍对肝脏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指出睡眠障碍通过中枢调控系统引发进食异常从而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并通过其诱发的免疫反应加重肝脏代谢紊乱和肝脏炎症,也可增加胰岛素抵抗引发糖脂代谢异常并增加肝脏脂肪堆积。除此以外,睡眠障碍还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变化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促进肝脏脂肪变性。故以“人卧血归于肝”的理论引出睡眠对于肝脏疾病的重要作用,并以期为进一步探索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案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basic theories, method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of eye diagnos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t introduces cutting-edge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and explains that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eye diagnosis includes “equipment-assisted diagnosis”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sed diagnosis”. The article also notes that while there are many recent studies of the static attributes of eyes in modern TCM eye diagnosis, modern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attributes of eyes in TCM diagnosis theory is relatively rare. We propose, therefore, that introducing advanced eye-movement detection technology into TCM clinical diagnosis could help to further modernize TCM ey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20.
针灸是常用治疗手段,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思想,就针灸与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