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康复》2011,(4):275-275
为了借助卫生部关于《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发布的有利时机,认真研讨我国康复医学领域康复辅助器具工作的健康发展,了解国内外康复辅助器具的新技术、新信息,推动该项技术的临床应用和发展、促进本专业教学工作,中国康复医学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梳理我国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现状,归纳提出我国康复辅助器具租赁对策建议。方法 基于四维社会保障政策分析框架,采用主题检索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总结我国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部分试点地区的市场主体、配套制度、租赁产品、资金保障和专业人才。结果 我国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还存在市场主体发展不充分、配套政策制度不完善、支付保障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员不充足、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结论 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租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要科学设置租赁产品,规范服务企业,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加大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3.
浅谈我国辅助器具科研工作未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和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关键时期,辅助器具科研工作作为重要技术支撑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做好辅助器具科研工作,需要有关部门、协会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宏观统筹与协调;需要相关科研机构、企业等进一步认清当前我国辅助器具科研工作基本形势与主要任务。本文结合我国辅助器具科研工作政策与需求现状,就当前我国辅助器具科研工作的形势和主要任务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中简要回顾了辅助器具从单件制作到批量生产再到大规模产业的形成过程,介绍了国际上对辅助器具、无障碍环境以及辅助技术服务的最新认识,对我国辅具行业提出了两点建议:搞好社区康复中辅助器具工作,使普通型辅具进家庭、进社区;培养一大批能从事辅助技术服务的专业人才并构建覆盖全国的辅助技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近10年康复辅助器具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2012至2021年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核心合集相关文献。应用CiteSpace及VOSviewer可视化分析作者、国家/地区、机构、研究热点及趋势。结果与结论 国内外年发文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发文最多的团队为喻洪流团队,发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国外发文最多的团队为Maysam G团队,发文最多的机构为匹兹堡大学。国家发文量最多及中介中心性最高的是美国。国内外康复辅助器具相关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康复辅助器具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康复辅助器具在特殊/脆弱人群中的应用、康复辅助器具及其相关专业服务的应用效果研究;预测基于智能感知、类脑计算、深度学习及虚拟/增强现实的智能辅助器具产品设计研发及应用研究是本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具有一定覆盖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但距离满足日益增长的辅助器具服务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构建完善高效的辅助器具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并加强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提高专业人员水平,增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建立健全辅助器具服务相关法规政策。  相似文献   

7.
翟华 《中国康复》2012,27(3):237-23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残障碍人士的生活质量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提升康复效果,确保日常生活需求,适用人群对各类辅助器具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大康复专业机构中,技术先进、设计人性的康复辅助器具已充分融入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有效发挥了恢复功能与代偿的作用。本文以2010年上海养志康复医院收治的631例住院患者使用辅具为例,分析其临床应用现状。据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报告  相似文献   

8.
正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60号)明确提出要打造新型服务模式,增强服务能力,扩大市场有效供给。探讨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模式是为了不断改进和提升康复辅助器具服务,从而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一般认为,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是指全社会直接帮助残疾人选择、获取和利用康复辅助器具的服务。对此表述的不同理解,导致产生了不同的服务模式。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模式反映了政府所提供的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的范围、内容、方式等特征,反映了服务能力与水平。正确认识现有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模式、积极探索新型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模式,是不断提升我国康复辅助器具服务能力、水平、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康复辅助器具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服务模式的推行、发展和优化最终需要通过人才队伍来实现。人才队伍的建设必须适应服务模式的变化,进而推动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在国家大力推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的大背景下,经过前期行业调研、专家论证,借鉴国外成熟的经验,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于2009年在国内首次开设了康复辅助技术专业方向,旨在培养为老年人、残疾人和伤病人提供康复辅助器具服务的专门人才[1—3]。经过3年专业方向的试点运行,2012年我院申报的康复辅助器具应用与服务专业被教育部正式批准进入我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专业人员介入对上海市适配辅助器具家庭组合的影响。方法:将上海市杨浦区12个街道筛选持有上海市残疾证明的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辅助器具家庭组合适配。观察组在此服务的基础上,对社区康复专业人员、脑卒中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培训,然后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康复医生参与整个适配过程。在辅具适配开始前及适配后3个月,采用巴氏指数(BI)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相关功能评定,同时评定辅助器具使用的满意度(魁北克辅助科技使用者满意度评估量表(QUEST)和辅具使用率。结果:干预3个月后,2组BI评分及SF-36各维度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QUES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合社区康复资源,增加对社区康复人员、脑卒中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的培训,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对辅助器具家庭组合适配后的独立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提高辅具的使用率及对辅具适配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将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8200多万残疾人。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条件,配置辅助器具是其中重要的手段;逐步建立和健全与政策配套的相关制度,才能切实保证残疾人得到的服务不断完善,保证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发展。1辅助器具服务与残疾康复所谓康复,就是使残疾人平等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成为人类社会中的一员,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残疾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对我国辅助器具服务的特点,提出我国应大力发展辅助器具租借服务。开展辅助器具租借服务有利于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扩大辅助器具服务人群,降低辅助器具的弃用率。辅助器具租借服务体系应包括政府资金资助、租借服务流程、辅助器具的物流管理、检测和维修清洗消毒管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康复工程、辅助技术、辅助器具、辅助技术服务及无障碍环境等5个基本术语的概念及特性,介绍国际标准ISO 9999残疾人辅助产品—分类和术语(第6版),展望辅助技术的未来趋势。未来辅助技术与康复工程将归一为辅助健康技术并开展全球合作(GATE),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50种重点辅助器具清单制定辅助器具政策和计划,辅助技术服务规范化,辅助技术不断创新,辅助技术与治疗学整合,以及辅助技术与康复医学整合等。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0月17日,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工程与辅助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贾勇,世界卫生组织官员Chapal Khasnabis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辅具企业和全国辅具服务机构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辅助器具业务骨干等共计536名代表,代表全国已登记的16118名会员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针对目前康复辅助器具服务过程中服务内容不完整、不规范问题,通过创建康复辅助器具服务云平台,规范辅具服务,实现流程一体化的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模式。 方法:提出一种新型全体系康复辅助器具服务模式,包含两个维度:一是整合民政、残联、医疗卫生等现有资源建立康复辅助器具服务体系;二是针对辅具需求、评估、配置、辅具供应、训练、使用、反馈等全链条流程,建立覆盖全流程技术层面的康复辅助器具服务体系。云平台采用工作流模型驱动技术将相关服务部门的业务逻辑进行整合,利用人工智能规则引擎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辅助器具的智能化评估和配置。 结果:建立面向患者、医疗卫生、民政、残联、辅具厂商的辅具服务云平台,可有效支持各机构部门的协同工作。功能覆盖从辅具申请、评估、到配置的各类康复辅助器具服务。 结论:该平台具有流程、辅具配置规则可配置等特点,可使不同部门间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协同、供需互动,提高康复辅助器具配置服务工作的高效性和便捷性,减轻工作人员负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澳大利亚残疾流行率、辅助技术服务的需求、服务政策、服务体系。方法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相关政策建议和指标清单,通过内容分析和发展研究的方法,分析澳大利亚辅助技术服务的政策架构、服务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 澳大利亚统计残疾人约440万,其中重度或极重度残疾人140万(32%);澳大利亚联邦、州、地方政府分别出台了《国家残疾战略》《国家残疾协议》《国家残疾保险计划》《国家残疾服务标准》和其他残疾人援助项目等法律和政策以及相关的服务项目。澳大利亚每年约200多万残疾人获得辅助技术服务的资助,提供辅助器具各类达1万多种,涵盖了“世卫组织优先辅助器具清单”列举的所有类别。结论 澳大利亚根据残疾人辅助技术服务需求,制定了联邦的《国家残疾战略》、辅助技术服务政策和标准,并且建立了联邦和州的残疾人辅助技术保险和财政支持项目,联邦和各州建立了辅助技术服务网络,并且通过《国家残疾协议》的形式建立联邦和州之间的服务协调机制,覆盖了全澳各类有辅助技术服务需求的残疾人,符合《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政策指南中涉及辅助技术服务的政策建议和评估指标要求;澳大利亚辅助技术服务的热点将集中于辅助技术服务政策完善、ICF应用、服务体系发展、服务质量与标准升级,以及新技术应用等领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辅助技术服务的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比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辅助技术发展现状,探讨未来辅助技术政策与服务发展。方法 基于联合国和WHO辅助技术的相关政策与理论架构,运用WHO健康服务体系构成要素的理论,分析国际辅助技术服务的政策架构与主要内容,比较全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辅助技术服务政策、辅助产品和服务发展,探讨国际辅助技术的政策与创新技术发展热点。结果 辅助技术服务是康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辅助技术服务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三“确保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各年龄段人群的福祉”的关键步骤。联合国和WHO发布的辅助技术服务相关指南提供了辅助技术服务政策,其核心架构是基于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有关辅助技术内容,并具体表现在WHO《世界残疾报告》《全球残疾行动计划》《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和《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行动指南》以及WHA 71.8号有关辅助技术的决议《改善获得辅助技术的机会》等核心文件中。国际辅助技术政策核心内容旨在构建以人为本的综合保健服务,强调将辅助技术纳入公共卫生医疗体系和康复服务范畴,根据WHO健康服务的六大核心构成要素建立和发展辅助技术服务,从而提高获取优质辅助技术机会,以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并且在辅助产品和辅助技术服务领域,倡导技术和服务创新,形成5P辅助技术模式。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在辅助技术服务政策、辅助技术产品提供以及服务覆盖率方面都面临诸多困难,存在着较大差异。未来各国辅助技术发展热点主要是采用WHO提出的5P模式进行政策和服务提供以及技术变革,辅助技术产品开发、辅助技术服务模式的创新将是未来发展的热点。结论 国际社会有关辅助技术的政策是以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为核心,并以联合国及WHO发表的辅助技术服务的相关政策文件为基础形成的,其主旨在于发展辅助技术服务,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功能障碍者提供及时、适当和可负担的辅助技术服务,改善他们的健康并提升生活质量和福祉。要将辅助技术纳入全民健康覆盖,并通过初级卫生保健加强服务提供,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三全民健康覆盖的目标,实现辅助技术服务全覆盖。发展辅助技术,要将辅助技术纳入康复服务的范畴,在WHO健康服务体系的六大构成要素架构下,完善辅助技术服务的治理,通过多种机制为辅助技术服务进行筹资,培训康复人才从事辅助技术工作,改善辅助技术的服务提供,提升服务的质量,将辅助技术纳入基本医药技术,建立适应辅助技术发展的健康信息系统并对辅助技术服务提供监测。在世界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辅助产品和技术服务的发展水平存在着很大差异,在获得辅助技术服务时遇到很大挑战。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划,并进行技术和服务创新。未来辅助技术发展将围绕辅助技术的5P模式进行产品和服务提供领域的改革以及技术创新,以提升辅助技术服务的覆盖率、有效性、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在全民健康覆盖架构下,将辅助技术服务融入健康服务体系,实现全民辅助技术服务全覆盖,提升辅助技术服务的质量和辅助技术消费者的福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国际相关标准,探讨建立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方法 分析国际和相关国家辅助技术人员职业工作内容、从业人员要求、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和职业标准,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建立中国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标准。结果 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规程要求,中国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职业技能标准涉及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权重表等。结论 系统研究了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的职业发展、职业能力框架和内容,编制了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草案。  相似文献   

19.
师昉  王龙  李鹏征  赵芳杰 《中国康复》2013,28(3):234-237
辅助器具是残疾人使用的,可以预防、补偿或代偿、减轻或消除损伤、活动限制和参与限制,提高、维持或改善残疾人功能的任何产品、器械、设备或技术系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助器具所适用的人群在不断扩大,老年人和某些疾病患者(如:骨折,脑卒中,帕金森病等)也需要辅助器具的帮助。尤其在康复医学领域,辅助器具评估适配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从业者已经开始转变思想,由原来对患者进行单纯的机能训练转变为机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医养结合机构内老年人辅助器具使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老年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立与健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运用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辅助器具使用与需求现状调查问卷调查重庆市17家医养结合机构2653名老年人,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辅助器具使用率为74.44%、需求率为83.79%、满意率为29.42%。矫形器和假肢类辅助器具使用率与需求率最高,就业和职业培训辅助器具最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经济收入、残疾人证情况、慢性病数量、肢体功能障碍、视觉功能障碍、听觉功能障碍、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是老年人辅助器具使用的影响因素。结论:医养结合机构老年人辅助器具使用人数多、需求高、影响因素复杂且满意度低,应推进各部门辅助器具服务网络资源整合,推动职业化体系建设,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促进辅助器具知识宣传与普及落地化,加大辅助器具产品创新与研发力度,健全辅助器具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